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及法_第1頁
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及法_第2頁
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及法_第3頁
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及法_第4頁
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及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及相關政策及法規

現有建筑設計標準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

國內建筑節能概況人均能源占有量過低、國民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過高是我國長期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我國建筑能耗現狀

我國開展建筑節能的潛力是巨大的,其原因在于當前建筑能耗高、建筑規模巨大,而節能建筑比例又較小這三個事實。

(一)建筑能耗高

首先建筑能耗在整個能耗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目前中國建筑能耗已占社會總能耗的27.6%,如果再將建材制造、建筑施工等過程中的能耗計算進去,建筑能耗(廣義)將占全社會終端能源消費的一半以上,建筑業是名副其實的耗能大戶。其次,全國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中90%以上都為高能耗建筑。再次,新建建筑單位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建筑用能浪費極其嚴重。

(二)建設規模較大

目前我國房屋數量為400億m2左右,建筑規模看來已超過所有發達國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個人平均居住面積增加,則對房屋的需求也將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幾年的施工面積在20億m2左右,竣工面積在10億m2左右。預計到2010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

年,我國房屋總建筑面積將達到519億m2,其中城市171億m2。估算到2020年底,全國房屋建筑面積686億m2,其中城市261億m2。

(三)節能型建筑比例小

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10.6億平方米,但節能建筑僅占全國城鎮既有建筑面積的7%。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95.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53.8%,導致新建建筑中節能建筑比例也不高[1]。從以上建筑節能現狀可以看出,我國建筑能耗將繼續增長。要實現能源的節約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走建筑節能的道路。

(四)建筑節能保障機制滯后

(1)供熱收費體制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供熱收費制度是按建筑面積計算采暖費,供熱交費主體與供熱受益主體相分離,采暖費用由國家和單位負擔,用能多少與用戶利益無關,因此熱用戶也沒有節約采暖用能的積極性;北方地區建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

筑供熱系統普遍,沒有安裝供熱計量和溫度調控系統,用戶無法自行調控供暖量,外網也不能適應系統動態調節控制,致使能源浪費嚴重;沒有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價格調節機制沒有發揮。(2)缺乏有力的經濟激勵機制

我國建筑節能尚處于起步階段,節能建筑的正外部性使得建筑節能工作各參與主體缺乏積極性,單純依靠用戶、建設方自發的行為無法實現建筑節能目標,政府有必要對建筑節能市場進行干預。但國家及地方缺乏對建筑節能工作的實質性經濟鼓勵政策,建筑節能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導致建筑節能工作進展很慢。

(3)節能技術、材料及產品市場不規范

正在起步發展中的建筑節能產業起點低、技術含量和行業的技術門檻低、創新能力弱,而節能產品質量不高,成本較高,這使得節能技術、材料及產品的發展嚴重滯后于建筑節能工作的進展。同時,由于缺乏市場監督和管理機制,惡性競爭和假冒偽劣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市場秩序混亂。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五)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難以啟動

對既有建筑的改造工作,由于存在結構、系統形式復雜,產權形式多樣,缺乏經濟激勵政策、融資渠道及供熱體制改革滯后等原因,導致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度緩慢。

(六)建筑節能市場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主要存在于掌握信息量不同的雙方。在節能建材及產品市場上,節能材料及產品生產商和購買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生產商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質量非常清楚,而購買者則很難掌握市場上所出售的節能材料及產品的質量。而在節能建筑市場上,房地產開發商與消費者之間也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房地產開發商在建筑工程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施工、竣工等環節所掌握的建筑的節能性能方面的信息要明顯多于要購買房屋的普通消費者,而且由于建筑能效的特殊性質,消費者很難根據建筑物的表面特征來判斷建筑能效的高低。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了我國建筑節能市場秩序,造成節能建筑“市場失靈”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

我國的建筑節能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1986年3月,發布了《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筑節能率目標是30%,即新建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應在1980-1981年當地住宅通用設計耗熱水平的基礎上降低。 1994年,建設部制訂了《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確立了節能的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措施和步驟。修訂《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筑節能率目標是50%。 1996年9月,建設部召開全國建筑節能工作會議。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建筑節能工作,執行建筑節能50%的標準。 1999年建設部76號令,發布了《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對建筑節能的各項任務、內容以及相關責任主體的職責、違反的處罰形式和標準等做出了規定。該規定的施行,對于加強民用建筑節能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內熱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05年建設部143號令,發布了修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是為了貫徹執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進可持續發展,規范綠色建筑的評價而制定的標準。 該標準對綠色建筑、熱島強度等術語做了定義,建立了綠色建筑評估指標體系。 2006年9月,建設部印發了《建設部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確定建筑節能到“十一”期末,實現節約1.1億噸標準煤的目標。開始組織實施“十一”科技支撐計劃《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課題研究。

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

《節約資源法》,1997年11月制定,2007年10月修訂,2008年4月1日施行。《節約資源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該法在節能管理、合理使用與節約資源、節能技術進步、激勵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關于建筑節能,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建筑工程的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應當遵守建筑節能標準。不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建筑工程,建設主管部門不得批準開工建設;已經開工建設的,應當責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經建成的,不得銷售或者使用。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在建建筑工程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情況的監督檢查。”第四十條規定:“國家鼓勵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等節能建筑材料和節能設備,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 《民用建筑節能條例》,2008年7月23日國務院第18次常務會議通過,2008年10月1日施行。條例對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節能和法律責任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條例明確了居住建筑、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商業、服務業、教育、衛生等其他公共建筑為民用建筑。

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

關于既有建筑節能,條例規定,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理氣候等實際情況,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分類改造。 《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08年7月23日國務院第18次常務會通過,2008年10月1日施行。條例對公共機構的節能規劃、節能管理、節能措施、監督和保障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2006年8月6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決定強調,充分認識加強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節能工作,加快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加大節能監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節能保障機制,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和基礎工作。 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

關于新建建筑節能,條例規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法對民用建筑進行規劃審查,對不符合明勇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得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當按照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對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審查;經審查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不得頒發施工許可證。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及其注冊執業人員,應當按照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進行設計、施工、監理。施工單位應當對進入施工現場的墻體材料、保溫材料、門窗、采暖制冷系統和照明設備進行查檢;不符合施工圖設計文件要求的,不得使用。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應當對民用建筑是否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進行查檢;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

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

從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銷售時在買賣合同等文件中要載明耗能量、節能措施等信息。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監管體系。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實行供熱計量收費。今年著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能耗限額標準的監管工作,北方地區地級以上城市完成采暖費補貼暗補便明補改革,在25個示范省市簡歷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效定額制度,實現節能1250萬噸標準煤。

2007年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所有公共建筑內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除醫院等特殊單位以及在生產工藝上對溫度有特定要求并經批準的用戶之外,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于20攝氏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節能減排和建筑節能法律法規,發布了一系列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對于推動節能減排和建筑節能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在建筑節能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國的建筑節能從1986年起實施30%的節能標準,1995年起逐步實施50%的節能標準。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目前與建筑節能相關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規范綜合篇有:《節能監測技術通則》(GB/T15316-9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01);《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03);《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既有采暖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JGJ129-2000);《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GB/T50362-2005);《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采暖居住建筑節能檢驗標準》

(JGJ132-2001);《民用建筑能耗數據采集標準》

(JGJ/T154-2007);《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DB37T847-2007);《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DB37T849-2007);《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176—2009備案號J885—2009)另外還有墻體材料、保溫及相關材料、門窗、幕墻與玻璃、暖通與空調、新型能源、等標準規范[4]。如果能夠完全執行這些規范,我國在節能上會有很大的進步。但事實并非如此,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與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反差很大,前者明顯高于后者。這表明建筑節能標準規范在執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阻力,如果沒有監督機構對建筑商的行為進行監督,兩者反差還會拉大,建筑的節能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我國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及法規建筑節能是中國能源戰略的重點,提出了建筑節能的政策建議:①建立健全建筑節能的法規體系;②完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與執行監督;③爭取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支持;④抓緊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⑤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⑥組織農村節能省地型住宅示范試點;⑦推動建筑節能技術進步;⑧不斷建造節能示范建筑;⑨組織建筑能耗調查,建立能耗數據庫⑩建立節能產品認證和節能建筑認證制度。涂逢祥、王慶一對我國建筑能耗現狀、建筑節能現狀、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進行了分析,然后從法律法規、經濟激勵政策、組織管理、節能技術、能效標準與標識等方面提出了我國建筑節能的政府政策。武涌、劉長濱、劉應宗、屈宏樂等人對中國建筑節能管理制度創新體系框架、新建建筑節能管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運行節能管理建筑節能領域的推廣應用及限制禁止制度、建筑節能服務市場的培育與規范、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管理、建筑能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