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課件)_第1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課件)_第2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課件)_第3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課件)_第4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第2課要想獲得和平,必須了解戰爭!導入新課

隨著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凸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殖民地,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展開了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有人形容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像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個歐洲!”那么,你知道是什么事件起了這種“火星”的作用呢?引起這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又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呢?

有人形容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像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個歐洲。”二、那么,你知道是什么事件起了這種“火星”的作用?一、為什么說巴爾干半島是歐洲戰爭一觸即發的“火藥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地理位置重要:巴爾干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匯處,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2、民族關系、宗教信仰復雜:歷史上阿拉伯人、羅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過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種族雜居的現象,矛盾重重。3、大國爭奪:19世紀以后,列強插手、兩大軍事集團的爭奪,使巴爾干半島小規模戰爭不斷,成為歐洲的火藥桶。最主要原因斐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刺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刺客普林西波被捕

斐迪南攜妻來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作特別訪問。此行的目的,一說是他倆結婚14周年紀念,想讓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一說是1389年的6月28日,土耳其征服了中世紀的塞爾維亞帝國,在其國恥日舉行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奧匈帝國的這一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愛國者。這天被17歲的中學生普林西波槍殺。“薩拉熱窩事件”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導火線)

看法:普林西波目的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但行為是恐怖主義行為,不但解決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動進攻的借口,引發了“一戰”,造成人類社會的災難,教訓很深刻。

認識:任何時候都要堅決反對恐怖主義活動;熱血青年在維護民族利益時,應具備遠離戰爭、熱愛和平的進步意識個人暗殺等恐怖主義行為,會直接對世界和平造成威脅。1、對于薩拉熱窩事件,有人認為是維護民族利益的正義行動,也有人認為是極端民族主義的恐怖行為。請結合該事件的影響,談談你的看法和認識。(提示:看法+理由;認識=感悟=啟示)思考?問題探究2、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戰會不會發生?為什么?答:一戰可能不會發生.

因為:戰爭的爆發并非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一戰的爆發有其深遠的歷史原因和復雜的國際背景,但如果沒有象薩拉熱窩事件這種對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造成嚴重威脅的事件發生,各國矛盾可能會通過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決,那一戰就可能不會發生。一戰會發生.

因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政治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形成了大國爭霸,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3、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還有其他原因嗎?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主要原因: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形成及其矛盾的進一步發展。直接原因(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德、奧終于找到發動戰爭的借口。在德國的支持慫恿下,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正式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1914年8月4日,“一戰”全面爆發。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1、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雙方

德奧意同盟國(集團)保土英法俄協約國(集團)塞比日美退出中后來加入到協約國陣營中請思考

一戰爆發后,意大利先保持中立,1915年5月23日加入協約國對德奧作戰,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協約國進行的戰爭具有一定的正義性。

B列強之間的關系以自身利益為轉移。

C意大利要幫助塞爾維亞實現民族獨立。

D意大利的背信棄義導致了三國同盟的分裂。【B】主戰場:歐洲戰場主要戰線: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以西線和東線為主,西線是關鍵。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在哪兒,主要有幾條戰線,以什么戰線為主,關鍵是哪條戰線?空間上:“三條戰線”時間上:“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14年;第二階段:1915~1916年;第三階段:1917~1918年。(波及地區: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亞洲

)薩拉熱窩西線,英、法對德作戰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南線,塞爾維亞對奧匈2、轉折點——凡爾登戰役(1916.2.21~12.18)

1916年德國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打敗法國。德軍以凡爾登(距巴黎135英里)要塞作為進攻目標。此處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1916年2月21日,德軍以6個半師27萬人,在近1000門大炮、大量的毒氣彈等掩護下,猛攻凡爾登。法軍拼死防守,傷亡慘重。2月25日,法軍總司令霞飛任命貝當為凡爾登地區司令,在他的率領和援軍支持下,多次打退德軍進攻,最終保住要塞。凡爾登巴黎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法德展開的一場會戰,雙方投入兵力100萬傷亡70萬.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屠場”、“地獄”,德軍使用了毒氣彈。為配合凡爾登戰役,英法聯軍同德軍展開一場會戰。英軍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一戰”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轉折戰役。此后德軍在西線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戰場上)到處散布著破碎的彈片,折斷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體……其中有些人被拋到十五英尺高,斷腿殘肢掛在那些幸存的樹枝上。——法國作家巴比斯《戰火》(3)從以上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認識?(1分)(2011年樂山中考)戰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或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3、結束福煦車廂1914.7.28~1918.11.11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有親歷戰場的人寫道:“當這些大炮向你開火時,你會說‘現在我知道什么叫炮擊了’

整片樹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都彈痕累累,甚至堆著三層沙包的地方也是如此。所有十字要道都像雨淋過似的,所有道路都像翻耕過似的。到處都是各種殘骸,被擊毀的戰車、大炮,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幾個月以來都是如此。”

在一戰中,像這樣的戰爭場景不是個別的。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一組數據: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零3個月,其規模涉及歐、亞、非和太平洋地區,先后有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戰爭。

整個戰爭傷亡3000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1000多萬,

350萬人成為終身殘廢。戰爭消耗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經濟損失約3400多億美元。一戰物質財產損失相當于拿破侖戰爭以來100年間全世界所有戰爭開支總和的10倍。

可見,一戰的后果及影響是?

激化了交戰國國內的矛盾;促進了東歐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重大損失。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影響)

在巴黎和會上,德國代表在接受凡爾賽和約文本時說:“有人要我們承認我們是戰爭的唯一禍首,我本人承認,那就是欺人之談”。為什么德國代表這么說?你知道嗎?四、“一戰”性質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A交戰雙方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B戰爭的深層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

D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壓倒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C】?“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

——列寧動腦筋?學霸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屌絲說:不一定。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是為了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戰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請問,他們誰說得有道理?學霸的看法是正確。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但它的正義斗爭只是局部性的。而交戰雙方是為了爭奪霸權而戰,所以從全局上看,塞爾維亞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其性質應當屬于帝國主義戰爭“一戰”給我們的啟示(感悟、感想):答: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要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3、要堅決反對恐怖主義;我們反思“一戰”,其實是在思考和平!課堂小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一戰根本原因:導火線:開始標志:轉折性戰役:結束標志:結果:性質:規模:后果:啟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原因、成員國、核心國、性質、影響根源表現實質【C】【C】1、“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薩拉熱窩事件

B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爭奪世界霸權

D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2.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止時間是()。

A.1913年7月~1917年11月B.1913年8月~1917年11月

C.1914年7月~1918年11月D.1914年8月~1918年11月3、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載難逢的機會”向塞爾維亞宣戰。這個“機會”是指

A.三國同盟成立B.三國協約成立

C.薩拉熱窩事件D.凡爾登戰役4、一戰期間,英國一位戰場記者向國內通訊社發回戰況報道,他可以選擇的快捷通訊工具有()①.有線電話②.電報③.電子郵件④.無線電話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B】C6.中新社阿斯塔納2014年11月16日電綜合消息:16日烏克蘭官方發布數據稱,自今年4月以來,因戰爭共有44.5萬人被迫離開烏克蘭東部地區前往其他地區定居,其中有近21萬人是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結合當前烏克蘭局勢勢,談談我們應當從“一戰”中吸取什么教訓?5.(2010年樂山中考)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持續時間參加國死傷人數經濟損失4年多30多國3000多萬人3400多億美元A.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B.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D.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B】

答:①戰爭是殘酷的,戰爭不是實現和平的工具;②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嚴重災難,人們應該學會用非軍事手段解決國際事務中的紛爭,熱愛和平,遠離戰爭;③制止戰爭,維護和平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是每個人的應盡的義務;

……

這節課到這兒就都講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意識。讓我們在《友誼地久天長》歌聲中結束本節課。謝謝同學們珍愛和平遠離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給對方以巨大的殺傷飛行員手拋有穩定尾翼的炸彈實施轟炸一戰后期重型機槍成為戰機上的主要武器一戰中投入使用的德國飛機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軍使用的氯氣彈五通橋區2014年初中歷史“二調”考試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規模投入使用飛機、坦克、潛艇和毒氣等新式武器,這次戰爭可以說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一次檢驗和應用。使戰爭火力得以增強,造成更加嚴重的傷亡。

——《搜狐網》(5)、根據材料四,談談戰爭與科學技術的關系?(2分)怎樣處理科技發明與戰爭之間的關系?(1分)戰爭與科技的關系:1、戰爭催生了科學技術的發明、發展;2、科學技術的發明運用于軍事,又使戰爭更加殘酷,毀滅性更大;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加快戰爭進程。(必須要答清戰爭與科技的相互關系,只答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