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當代外交的方式
參考資料1、見各個節次中指定的書目2、參考相關學術論文本章主要內容傳統外交方式第一節多邊外交第二節首腦外交第三節經濟外交第四節公眾外交第五節預防性外交第六節軍事外交傳統外交方式均勢外交中立外交帝國外交均勢外交一、均勢外交的歷史流變二、均勢外交的形式三、均勢外交的制約機制鏈條四、均勢外交的手段可參看以下資料:《大外交》基辛格《西方外交思想史》陳樂民均勢的含義哈斯:8種含義多爾蒂:摩根索:4點TheBalanceofPower哈斯:8種含義力量的分布一種平衡或平衡過程霸權或霸權的謀求協調權力中的穩定與和平不穩定和戰爭一般的權力政治歷史的一種普遍規律一種系統和對政策制定者的指南多爾蒂:在理論上仍可以把勢力均衡想象為一種局面或狀態,一種普遍傾向或國家行為的法則,政治家的一種行為指南,或某種類型的國際體系特有的維持自身系統的方式。摩根索:4點針對一種事態的一種政策一種實際存在的事態大體均勢的強權分配泛指任何強權分配均勢外交的含義1、哲學層面:對國家間關系及其所有事務的均衡勢力關系的總體理念和評價2、價值層面:是一種利益范疇的概念3、制度層面:相關國家制定的有關國家力量對比關系的涉外規范和基本法則4、實踐層面:主權國家在國際力量相互制衡關系中的以均勢互動實現本國國家利益的一系列外交活動或活動過程為了利益,互相利用,分而治之,在所謂“力量均衡”中攫取霸權。一、均勢外交的歷史流變(一)古代均勢外交的歷史圖景1648年和會意義重大(1)地域擴大(2)長遠之計、多邊關系一、均勢外交的歷史流變(二)維也納體系與均勢外交三原則:正統主義、遏制、補償意義:第一,以會議的形式建立了新的權力平衡體系;第二,以會議的形式促成了權力制約機制的誕生;第三,以條約的形式恢復了失去了平衡的歐洲外交均勢格局一、均勢外交的歷史流變(三)凡爾賽條約與均勢外交1、維也納體系被打破的原因是帝國主義的出現和一戰的爆發;被打破的主要標志是協約國的勝利和同盟國的失敗2、均勢外交主角的變化:美國崛起3、外交均勢形成了嗎?(1)流變性極強;(2)條約有傾斜(3)均勢的結果一、均勢外交的歷史流變(四)雅爾塔體制與均勢外交雅爾塔體制的誕生是現代外交均勢的主要標志。其表現為:第一,地域僅限于西歐大陸第二,誕生于二戰后第三,雅爾塔體制本身是現代外交均勢的經典標志,其核心是由大國通過協商建立和維持一種新的國際秩序和力量制衡關系。第四,國際組織的誕生,是外交均勢的重要影響因素一、均勢外交的歷史流變(四)雅爾塔體制與均勢外交第五,兩大陣營的形成構成了該時期均勢外交最宏大的政治景觀第六,國際法的日益完善是現代國際社會外交均勢的重要規則性的動因第七,核均勢外交成為現代社會中均勢外交的重要而敏感的領域二、均勢外交的形式(一)直接對抗形式粗線條表述:A國可能對B國實行帝國主義政策,B國可以采取維持現狀或以它自己的帝國主義政策來反擊A國的政策影響:不穩定二、均勢外交的形式幾點思考:1、該形式一定會導致國際沖突嗎?2、該形式主體多元化,關系復雜化3、該形式中兩個國家實力未必相等4、該形式的主體可能是勢力集團5、相關國家采取的外交手段多樣化二、均勢外交的形式(二)競爭性形式粗線條描述:A國和B國圍繞C國展開外交行為,以期力圖控制C國,從而達到增強自己實力,壓制對方的目的。二、均勢外交的形式(二)競爭性形式1、C國制衡力十分重要2、被影響、控制的C國國家安全出現變化3、C國的政治命運往往由A國與B國、或者A國與D國、或者B國與D國的均勢來決定二、均勢外交的形式(三)雙贏性形式界定:相關國家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以條約、機制或某種結構制約對方,以非戰爭或沖突方式實現均勢的外交理念和運行形式。二、均勢外交的形式(三)雙贏性形式1、有利實施國家利益實現的均勢手段2、在現實國際社會中得到了空前重視3、在一球兩制狀態下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三、均勢外交的制約機制鏈條(一)國家利益摩根索的六種國家利益和三種國際利益六種國家利益:首要、次要;永久、可變;普遍、特殊三種國際利益:認同、互補、沖突三、均勢外交的制約機制鏈條(二)多元行為主體(三)大國存在(四)國際劇變(五)國際法四、均勢外交的手段(一)補償1、突出體現在領土補償上2、補償方式:①第三國②交戰國之一3、例子:西、波蘭、中四、均勢外交的手段(二)軍備(三)操縱1、操縱聯合國2、操縱國際經濟組織3、操縱文化領域4、操縱中間地帶四、均勢外交的手段(四)聯盟三種選擇:自身;自身+它方;敵手-它方聯盟的理由:一國實力的有限性與其征服性之間的矛盾;防止被征服采取弱弱聯盟;共同利益/集體安全中立外交一、哲學、政策和法律意義的“中立”定位二、“中立”的立體透視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四、中立外交的類型與動因五、中國中立外交戰略的側度與評價一、哲學、政策和法律意義的“中立”定位(一)“中立”的哲學意義界定:中立是一國在國際關系,特別是沖突關系緊張的情況下為謀求國家利益而實施的一種擺脫對理性沖突的外交戰略和理念藝術一、哲學、政策和法律意義的“中立”定位(一)“中立”的哲學意義五點說明:1、利益前提:源于國家利益2、觀念前提:是一國外交的基本理念3、環境前提:通常是國際關系緊張4、國家關系:不偏不倚、“中庸”5、可變性:作為一種外交理念、外交戰略是可變的一、哲學、政策和法律意義的“中立”定位(二)“中立”的政策涵義界定:中立是指謀求本國利益而采取的遵循與沖突雙方保持對等距離的不介入方針。案例:美國[1935年中立法;1937年永久中立法];[1、宗旨是國家利益;2、中立政策可以改變;3、中立是有限度的或有針對性、有條件性的政策]一、哲學、政策和法律意義的“中立”定位(三)“中立”的法律釋義1、具有法律效力2、必須履行相應的法律義務和權利3、中立的法律地位是以戰時情景為生存背景的4、中立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政治規范和行為準則。一、哲學、政策和法律意義的“中立”定位(三)“中立”的法律釋義主要文件:1856《巴黎海戰宣言》1899《海牙公約》1907年海牙會議1949日內瓦第一公約、第二公約1977日內瓦附加議定書二、“中立”的立體透視(一)戰時中立與政治不結盟政治不結盟:指某些國家在國家之間或國家集團之間展開爭奪或發生沖突時,基于本國政治經濟利益需要所采取的一種獨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戰略選擇。發起人:鐵、納、尼、蘇二、“中立”的立體透視(一)戰時中立與政治不結盟區別:1、中立的前提不同2、載體不同3、行為目的不同二、“中立”的立體透視(二)中立國權利義務的國際法規定與“國際破壞”國際法規定:1907年海牙會議制定的海牙第五公約、第十三公約;1909年倫敦條約國際破壞:1904-1905日俄戰爭1、2、3二、“中立”的立體透視1、戰場在中立國——中國境內2、日俄海戰——遼東半島——海洋權3、日俄合約結論:中立權利的破壞主要來自于國家利益的破壞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一)中世紀中立外交的圖景背景:中世紀紛亂的戰爭和格局勢力的變遷案例:東方蒙古人西進;中世紀戰亂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勢17世紀:格勞秀斯,“戰爭中的中間者”,兩項原則[1、中立國不應作任何有利于非正義的交戰國的事情,或不利于正義的交戰國的事情;2、難于區分正義與否的時候,在允許軍隊國境、供給糧食等方面對雙方不偏不倚]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勢18世紀:中立理論的實踐與海洋貿易、海洋國家沖突、商船之戰有關;荷英、荷法海洋爭奪戰;如何對待中立國船只及其船上的貨物<法西◆英>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勢19世紀:中立制度在國際條約中受到重視主要表現:1、以瑞士、瑞典為代表的永久中立國的真正出現。2、1856年《巴黎海戰宣言》和1899年《海牙公約》都是中立制度的重要法典。3、1871年英、美訂立的華盛頓條約意義重大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二)近代中立外交的情勢戰時中立制度原則:1、中立國對任何一方不能有偏袒;2、中立國有權利和義務防止其領土成為交戰國任何一方的支援基地;3、中立國必須默認交戰國對其國民的活動施加某些限制,特別是對海上自由貿易的限制。三、中立外交的歷史流變(三)現代中立外交的征象1、交戰國必須尊重中立國的主權,不得在中立國領土和領水內有違反中立的行為2、中立國的領土不可侵犯3、違反中立的行為應有相應的懲罰4、中立原則的脆弱性四、中立外交的類型與動因(一)中立外交的類型1、有限制中立2、戰時中立3、非交戰國4、積極中立政策5、永久中立:瑞士、瑞典、芬蘭、奧地利四、中立外交的類型與動因(二)中立外交的動因1、國際關系的力量對比變化所致:芬蘭2、地緣環境的影響:瑞士、瑞典、奧地利/美國3、國內多元的政治、文化因素:瑞士4、國家利益是實施中立政策的最終動機五、中國中立外交戰略的側度與評價中國可否實施中立外交戰略?五、中國中立外交戰略的側度與評價(一)中國宏觀中立外交戰略的非可行性1、特殊的歷史性國情2、近代屈辱的外交史3、新的社會發展模式4、國內的政治文化特質五、中國中立外交戰略的側度與評價中國可否實施微觀中立外交政策?五、中國中立外交戰略的側度與評價(二)中國微觀中立外交政策的可行性1、國力不夠強大2、國際環境的復雜性3、世界多極化的趨勢4、中國的發展規劃——現代化5、策略與戰略并不矛盾6、非至關重要利益,可以采取中立態度7、采取對抗政策曾有過教訓帝國外交略第一節多邊外交一、多邊主義概述二、多邊外交的緣起與發展三、多邊外交的運作四、多邊外交的決策五、多邊外交的駕馭六、中國與多邊外交參考書目:多軌外交:[美]戴蒙德,[美]麥克唐納著,李永輝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多邊治理與國際秩序:潘忠岐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多邊主義:[美]約翰·魯杰(John
G.Ruggie)主編,蘇長和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一、多邊主義概述多邊主義概念界定“所謂多邊主義,指的是多個國家組成的集團內部,通過某些制度安排,協調各國政策的一種實踐。”——基歐漢二、多邊外交的緣起與發展多邊外交的含義多邊外交的特點多邊外交的作用多邊外交與雙邊外交(一)多邊外交的含義1、通過國際組織及其常設機構,由國家派出常駐代表、乃至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按共同遵循的規章和民主表決的程序,通過定期的國際會議或多邊談判處理共同關心的問題。2、通過多邊的渠道,利用多邊的場合或集體的第三方的力量,在不同的層次上處理某一特定的緊張局勢,促進和完成雙邊的對話。(二)多邊外交的特點1、以國際會議、國際協商為主要工作方式2、組織工作多邊性,協議進程緩慢性3、議程較為確定,討論有較大的公開性4、投票表決程序和協商機制決定結果5、不拘泥外交位次、禮儀(三)多邊外交的作用1、國家間廣泛交往的重要渠道2、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促進作用3、在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方面意義重大4、多邊機制與國際穩定4、多邊機制與國際穩定國際機制1、參與多邊機制的國家——共同安全感2、參與多邊機制的國家——形成跨國界的組織網絡——功能主義效果、溢出效應3、多邊機制內廣泛的經濟聯系,有助于構筑信任、利益認同(四)多邊外交與雙邊外交兩者的關系:相輔相成第一,多邊外交與雙邊外交共生并存。第二,多邊外交規范雙邊外交。第三,多邊外交支持雙邊外交。第四,多邊外交依靠雙邊外交。第五,多邊外交比雙邊外交遠為復雜三、多邊外交的運作參與者時間與地點會議議程參與者依據參與方數目的多少,可以將多邊會議分為小型會議、中型會議、大型會議國際組織內進行的多邊外交的參與問題①會員資格②會員擴大通過特別會議進行的多邊外交,參與方的確定更不確定。①會議發起國認定在會議議題上具有直接利益或對問題解決關系重大的重要國家。②特別國際會議面臨的最困難的參與問題是如何對待那些在問題解決上至關重要但當事方尚不承認的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時間與地點多邊外交的會期依期長短分為:短會,中會,長會。特別國際會議一般無固定會期、時間也較短常規國際會議地點:①大型國際組織舉辦的會議一般在該組織所在地舉行。②國際組織舉辦的國際會議則主要在該組織成員國之間輪流舉辦③會議地點也可能放在與議題密切相關的國家舉行特別會議的會議地點:比較沒有定規,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如中立性、與議題的就近性、會議設施、東道國的意愿等會議議程特別國際會議:常規國際會議:預先談判大國的影響:以G20金融峰會為例:美國:先救經濟歐盟:先推進國際金融改革中國等:IMF權力再分配;提出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四、多邊外交的決策多邊外交中的動議全體一致多數決策共識決策多邊外交中的動議動議是提案國就某一事項提出的供與會國作出決定的草案。有程序性動議和實質性動議之分。小技巧:主導提案國-連署-非正式文件提案過程:全體一致全體一致是主權國家體制下雙邊和多邊外交決策的最自然和最基本的方式。理由:主權獨立;平等決策要求:否決權全體一致可以分為積極的全體一致、消極的全體一致和全體一致減一。積極的全體一致:全部贊成[歐盟]消極的全體一致:多數贊成,少數棄權或缺席,無否決[安理會]全體一致減一:排除當事國的否決權[歐安會-《布拉格文件》]多數決策多數決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多數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的決策方式。原因多數投票存在技術問題:票數的分配和多數的界定在票數的分配方面主要有兩種方法:一國一票,一國加權計票加權計票也存在問題:政治上敏感;冒疏遠弱小多數派的危險;如何衡量國家間差別關于多數的界定,有兩種方式:簡單多數;特定多數簡單多數:針對程序性問題或相對次要的問題特定多數:針對實質性問題或重要的問題共識決策共識決策又稱協商一致:在存在多數表決的正式規則下,有關國家通過協商形成最大限度的一致意見,且不存在來自任何一國的正式異議,決策便形成。產生的原因特點:①存在著正式的多邊決策規則②至少沒有一個國家表示公開的正式反對③會議主席的作用相當重要④不等于完全放棄多數表決的正式規則五、多邊外交的駕馭多邊外交的集團政治組建獲勝聯盟會議主席和分委員會多邊外交的集團政治集團:定期集會并事先就共同立場進行協調的一組國家。存在原因:縮減參與方;增強單個國家實力集團類型:政治類集團、經濟類集團、各種臨時性集團評價:優點:問題:①意味著“談判中嵌套著談判”②帶來多邊外交中的剛性問題,,因為集團立場的僵硬,而更不容易達成相互妥協組建獲勝聯盟多邊外交中爭取獲勝聯盟的策略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該多邊外交的決策方式;二是一國的具體目標。決策方式:一國的具體目標:支持/反對獲勝策略:①廣交朋友:不僅有國家利益的考量還有個人情感的思量②研判結盟對象:可根據利益分析將其他參與方分為三類即支持國、動搖國和反對國③說理循循善誘:私下、公開場合④嘗試利益交換(換馬):議題范圍之內;額外提供;其他議題相互支持⑤實現重點突破:中國-人權會議主席和分委員會主席的產生:選舉、輪流擔任、東道國擔任會議主席的職責:保證會議有序進行的程序性職責和促使會議取得成功的實質性職責。會議主席的公正性問題:主席總是需要在保持公正的情況下照顧到本國的利益如果國際會議議題復雜,可以設立主席團領導下的分委員會或工作組分委員會:聯合國大會工作組:六方會談任務:達成單獨的國際協議;形成總體協議總而言之,駕馭多邊外交體現在以下原則中:第一,國際政治的現實以利益為核心第二,主動出擊,以動制動第三,“以人為本”六、中國與多邊外交1、倡導多邊外交的原因(1)中國的地位(2)中美關系——摩擦不斷、相互依存(3)走向大國的必由之路中國與多邊外交2、大國風范與中國特色(1)大國風范外交的內涵A策略上,善于把握時代特點,有統籌的全球方針及地區戰略,能夠熟練運用本國資源以及現成的國際機制B具備危機處理機制,內部部門間協調中國與多邊外交C處理國際關系——度D擁有獨立的文化價值系統和適當的戰略疆域E對國際事務積極參與、倡議最多、影響最大中國與多邊外交(2)以中國為例中國與多邊外交3、發展本區域的多邊外交(1)南、北(2)難點:臺海問題、中日問題中國與多邊外交4、國家交往的三種政治文化(1)霍布斯的政治文化(2)高度競爭性的政治文化(3)合和文化、康德文化第二節首腦外交一、首腦外交的含義與特征二、首腦外交的起源與發展三、首腦外交的功能四、首腦外交的形式與機制五、首腦外交的特殊規律summitdiplomacy參考書目首腦外交——以中日關系為研究視角:[日]林振江著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首腦外交:[美]普利施科(Plischke,E.)著周啟朋等譯
頁數:496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一、首腦外交的含義與特征首腦外交是指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或國家對外政策最高決策人為了實現本國的外交政策目標直接參與的會談與談判等外交活動。首腦?首腦外交?首腦外交的特征一是主體特征二是內容特征三是方式特征四是目的特征總之,首腦外交具有政治性、原則性、戰略性和相對靈活性的特點。二、首腦外交的起源與發展首腦外交萌芽于遠古時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酋長之間的互訪和談判。三巨頭聚首,成為現代首腦外交發端的一個里程碑冷戰時期,首腦外交的動向曾是人們判斷國際形勢走向的一個重要的“風向標”。首先,東西方陣營之間首腦外交,成為判斷國際形勢的關鍵。其次,東西方陣營內部首腦外交,成為判斷國際關系發展的參考依據。另外,發展中國家的首腦外交以及南北國家首腦對話也成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一個重要趨勢。二戰后首腦外交大放異彩的主要原因:一是戰后兩極格局的發展和國際組織的成長,使得首腦外交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最佳平臺。二是信息技術革命和交通技術的變革,為首腦外交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和現實需要。三是大眾傳媒的興起和公共輿論對外交的滲透,使得首腦外交為廣大公眾所強烈期待。四是外交權力的集中化趨勢,將政治首腦置于外交事務的中心地帶。五是區域主義的成長,也是刺激首腦外交擴張的重要推動力量。三、首腦外交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二)突破功能(三)公關功能(四)溝通功能四、首腦外交的形式與機制1、首腦通信與首腦通話2、首腦派出特使或私人代表3、首腦宣言與首腦聲明4、首腦訪問5、首腦會晤1、首腦通信與首腦通話首腦通信是首腦外交最簡單的形式,是指首腦以個人名義代表國家與其他國家首腦或者國際組織最高代表等進行直接和迅速的通信,以表達首腦本人對某一國際事態和本國重大利益的關注等。首腦通信一般在一段時間內并不公開發表首腦通信常用的方法是正式的外交函件和電報在緊急的情況下,熱線電話成為首腦外交的最重要渠道之一。2、首腦派出特使或私人代表現代大使外交是從特使外交發展而來的;大使外交的發展并沒有取代特使外交。特使外交的逐漸正常化和普遍化稱號:特派員、專員、全權使節、密使;執行代表、特別使者、總統個人代表、特別助理、特使委任條件:十分寬松,但與首腦具有牢固的政治信任可能是最重要的條件3、首腦宣言與首腦聲明界定:首腦們以個人名義發表對外政策的公開聲明或綱領,或利用會見外賓發表對外政策談話,通過新聞媒介傳播到全世界,表明政治首腦對國際形勢和外交政策的立場和態度首腦接受國際媒體采訪也成為首腦外交的重要實現形式4、首腦訪問根據重要性程度可區分為國事訪問、正式訪問、非正式訪問、友好訪問、禮節性訪問和“國事停留”等。國事訪問是首腦外交訪問的最高形式,是指國家元首應他國元首正式邀請進行的訪問,接待規格非常正式,所有程序完全按外交禮儀安排。國事訪問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友誼、促進禮節、建立信任工作訪問、正式訪問內涵上存在較大的重疊:內容與規格的差異工作訪問:兩國首腦以磋商和討論重大問題為主要目的進行的訪問。正式訪問也稱友好訪問或正式友好訪問:是指一國領導應某一國家領導的正式邀請,對邀請國進行的訪問。非正式訪問:為了集中討論問題而將禮儀活動從簡的訪問。[私人訪問、秘密訪問、順道訪問]禮節性訪問:純粹出于某種社會活動的禮節性需要進行的訪問國事訪問和正式訪問標志兩國關系的改善或發展,因而需要一定的條件5、首腦會晤界定:為了澄清國家的基本政策和戰略,由首腦直接會談和對話,就國家間關系的基本原則達成諒解,以及就外交機構難以解決的分歧和僵持的事態做出統籌安排和尋求解決的意向。首腦會晤不同于一般的外交磋商,需要嚴格的他日熬煎、復雜的程序和相應的支持。首腦會談往往要產生具體的結果:原則聲明、公報或一系列協定根據國家數量,可分為雙邊首腦會晤和多邊首腦會晤五、首腦外交的特殊規律最高級別的外交最個人化的外交最受關注的外交最需要周密準備的外交最高級別的外交首腦外交是權威性、終極性外交首腦外交是學習型外交首腦外交需要關注大的原則性問題最個人化的外交原因:較自由利弊分析:1、首腦外交的個人風格可增強本國在他國民眾中的魅力2、個人化的外交也可能帶來明顯的負面效果結論:首腦需要做到個人外交和國家外交的有機統一;此要求要求首腦必須具備較強的轉化能力最受關注的外交首腦外交是透明外交和秘密外交的統一為了降低公眾的關注度,產生了系列峰會系列峰會的缺陷:1、首腦外交對首腦自身形成了巨大的負擔。2、頻繁的首腦外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最需要周密準備的外交原因:議題增多;一般僅確立共同接受的指導原則和基本立場首腦外交與職業外交的關系:相輔相成首先,一切職業外交最終都要上升到首腦外交其次,一切首腦外交必須以職業外交作為條件再次,首腦外交與職業外交相輔相成的關系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體現。最后,首腦外交對職業外交的影響是把雙刃劍第三節經濟外交一、經濟外交的含義二、經濟外交的方式參考書目經濟外交:周永生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外交學叢書一、經濟外交的含義一、經濟外交的含義第一:利用經濟手段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對外戰略意圖第二:發展同各國的經濟聯系、通過外交手段處理經濟事務、增進國家的經濟利益第一:利用經濟手段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對外戰略意圖1、以經濟實力為后盾推行強權政治2、施加經濟壓力干涉別國內政新發展前提:國際關系相互依存策略:用政治手段達到經濟目的二、經濟外交的方式經濟合作經濟援助經濟制裁:禁運、聯合制裁等第三世界的“發展外交”:1、自身2、南北3、相互4、爭取外援:國際組織國際協調與國際經濟法第四節公眾外交一、公眾外交的含義又譯作公共外交:一國政府對國外民眾的外交形式,即通過情報、國際信息、文化交流項目、媒體等手段影響國外民眾和輿論制造者,為一國在海外創設良好的形象,進而增進國家利益的活動,是信息時代各國實現國家戰略利益的重要工具。publicdiplomacy“公共外交”作為一個術語,首次出現是在1965年,當時美國塔弗茲大學弗萊舍法學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EdmundGullion)將其定義為:“公共外交旨在處理公眾態度對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實施所產生的影響。它包含超越傳統外交的國際關系領域:政府對其他國家輿論的開發,一國私人利益集團與另一國的互動,外交使者與國外記者的聯絡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觀點的流通。”漢斯?N?塔克(Hans?N?Tuch):為了更好的推行美國的對外政策,減少美國同其他國家的誤解和猜疑,由政府開展的塑造海外交流環境的努力。公共外交具有五個基本特征行為對象是另一國的公眾。行為主體是一國政府或政府主導。行為內容主要是咨詢傳播和人員交流活動。行為方式是間接的。行為目的最終是維護和實現本國的國家利益。公眾外交與相關概念為了更好地理解公共外交的定義,有必要把它與幾個相關的概念進行簡單的比較:一是“公共外交”不同于“公共事務”(publicaffairs)。二是“公共外交”不能簡單地被認為是“公開外交”(opendiplomacy)。三是“公共外交”有別于“政府外交”(officialdiplomacy)。四是“公共外交”不同于“民間外交”(或民際外交civildiplomacy)。公眾外交的作用1、增進相互了解、促進國際諒解與合作2、有利于國際交流合作、國家間關系的友好與穩定二、公眾外交的運作形式公眾外交的目標細分:(一)消除外國公眾對其他國家制度和價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A/T 2183-2024法庭科學足跡檢驗實驗室建設規范
- 訂購合同協議書模板范本
- 貿易簽約協議書模板
- 賽事服務協議書范本
- 購買手工亮片合同協議
- 訂書協議書范本
- 費用變更合同補充協議
- 設計公司月結合同協議
- 購買品牌貨車合同協議
- 財務勞動保密合同協議
- 2025衡水市武強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級模擬考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三語作文模擬題分析+材料+范文:關心人本身應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
- 2025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古詩文主題默寫匯編(2)(含答案)
- 長城汽車2025人才測評答案
- 河道的管理和防護課件
- 綠化作業安全教育培訓
- GB/T 45282-2025IPv6地址分配和編碼規則總體要求
- 二便失禁病人的護理措施
- 浙江省金華義烏市稠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英語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