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匯編(含部分答案)_第1頁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匯編(含部分答案)_第2頁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匯編(含部分答案)_第3頁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匯編(含部分答案)_第4頁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匯編(含部分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5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2006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2010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2010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及詳解2012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2017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件。整部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為主線,其心理描寫是富于獨創性的,這種描寫與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達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成為這部作品鮮明的藝術風格。(2)善于運用多種表達手法,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典型老舍善于運用豐富,多變,細膩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注重對其人物心理的細致刻畫,《駱駝祥子》中最為成功的形象是祥子和虎妞。作者通過豐富而又富于變化的心理描寫,充分展現了祥子堅忍和沉默的性格特征。與此同時還描寫了生活在祥子周圍的底層小人物群像,如老馬祖孫,二福子,小福子等。(3)幽默與濃郁的“京味兒”《駱駝祥子》這部作品語言樸實自然,生動明快,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氣息。①幽默是老舍一貫使用的藝術手段和追求;老舍的幽默是不斷發展與成熟的。《駱駝祥子》中的幽默是去粗取精的,是在嚴峻基點上的幽默。②《駱駝祥子》充滿了濃郁的“京味兒”,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學風采和大眾風格。作家恰當地使用北京土語,使作品加濃了地方色彩;注意長短句的配合,增強了語句的節奏感;講究字調頓挫配合,讀起來極富音樂美;注意人物對話的個性化,使讀者聞其聲如見其人。整部《駱駝祥子》的語言運用是極成功的,在北京方言的基礎上錘煉加工的文學語言,老舍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現代小說史上,很少有人達到老舍的水平。綜上所述,《駱駝祥子》作為老舍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其獨特的“京味兒”,心酸的幽默,強烈的悲劇意識,富有時代特色的人物形象構成了老舍對中國國民性問題的思考與表現,成就了老舍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五、談談巴金《隨想錄》的主題思想和表述特點。(30分)答:《隨想錄》是巴金晚年創作的一部雜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帶來的災難,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出現的精神空白。(1)主題思想①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報》開辟《隨想錄》專欄。歷時八年,寫完這部全長42萬字的散文巨著,對于年屆八旬的巴金來說,不僅意味著工作的艱辛,它還更是一次老人對自己心靈的無情拷問,是一次伴隨著內心巨大沖突而逐漸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懺悔。②巴金在《隨想錄》一書中,以罕見的勇氣“說真話”,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座豐碑。他對過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贏得了文化界的尊敬。從《隨想錄》里,人們又見到了那個熟悉的巴金,他開始獨立思考而不再盲目聽命,掙脫思想枷鎖而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國過去“太不重視個人權利,缺乏民主與法制”,痛感“今天在我們社會里封建的流毒還很深,很廣,家長作風還占優勢”。集中批判“長官意志”。(2)表述特點巴金的《隨想錄》是在用真實的話語來表達燃燒在他心靈的深情,“真…情”“美”就是這部著作的特點。①真實自然真實是散文的生命,巴金的《隨想錄》自然也不例外。讀過《隨想錄》,就會明顯感受到“真人真事,真情實感,真知灼見”乃此巨著的生命之所在。《隨想錄》正是巴金用全部的,真實的,坎坷的人生境遇來傾吐的作品。堅持用真實現身說法,充滿真情的流露,奉行著我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里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巴金的《隨想錄》之所以被推崇為“當代散文的巔峰”,就是因為他的每篇散文里,句句都是情感真摯的真心話。②以情感人對故友或親人的懷念是《隨想錄》的一個重要主題,早己過古稀之年的巴金就自己的記憶所及,對師長、朋友和親人進行追述或懷念,樸素平淡的字里行間流動的是真摯的感情,散文《懷念蕭珊》當屬最佳之作。巴金用滲著血和淚的文字深情哀悼含恨死去的妻子。蕭珊的善良美麗和她在文革中遭受到的非人折磨,留給人們深長的思考。在《懷念老舍同志》《懷念魯迅先生》等懷念性散文中,在《把心交給讀者》《說真話》《愿化泥土》等議論性散文中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強烈的感情。巴金說過有感情必須發泄,有愛憎必須傾吐,而這種發泄和傾吐的情與愛讓讀者常常感受到一種高尚人格力量的震撼。劉勰的《文心雕龍?知音》中有“綴文者情動而辭發”之說,美國的蘇珊?朗格也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巴金對真摯情感的追求與傾注恰好印證了這些觀點。總之,巴金《隨想錄》共寫作150篇,歷時八年。他懷著強烈的責任感,把他對歷史的反思,對痛失親友的追憶,對自我的拷問,尤其對一些他不能認同的言論與觀點的批判,質樸而直白地講述出來。文字樸實,記述流暢,沒有經營雕琢的痕跡,他對歷史浩劫采取一種堅定的介入、干預的姿態,堅持人的理性能夠認知、控制一切的世界觀,并對人類理想前景有執著堅守的信念。因此,他不僅作為一個歷史浩劫的見證人和親歷者,發出對歷史的控訴和批判,同時也懷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帶著強烈的自省意識,在揭露和譴責文革的殘酷和荒誕時,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無情的解剖。2012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一、完成下列詩句(5分)1.,凌云健筆意縱橫2.竊攀屈宋宜方駕,3.,只是當時已惘然4.十有九人堪白眼,5.,萬餐秋菊之落英二、名詞解釋(20分).前七子.正始之音.新樂府.三言二拍.江西詩派三、簡答題(20分).《詩經。國風》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簡述漢代的抒情小賦.沈約在永明體中的作用.吳偉業“梅村體”特征四、論述(30分).“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嘗試從藝術的角度,對魯迅的論點作一論述.試論杜甫詩歌創作的地位及其影響2017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40分).四家詩.永明體.沉郁頓挫.董西廂.“人的文學”.新英雄傳奇.傷痕小說.朦朧詩二、簡答題(每題15分,共60分).聞一多評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簡述一下“花部”與“雅部”之爭.結合作品談談30年代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簡述尋根文學在80年代中期崛起的原因三、論述題(每題25分,共50分).請在下面A、B兩題中選擇一題作答選做題A: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序》中說:“《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認為《離騷》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選做題B:兩宋間陳師道說“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說蘇詞“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但南宋時的胡寅、王灼、范開、劉辰翁等人對蘇詞評價極高,認為“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東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請談談你如何看南宋詞論家對蘇詞的不同評價.結合作品談談魯迅散文的突出成就2005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考試科目:中國文學史(含現當代部分)古代文學部分一、簡答題(每題10分).試述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在編寫《史記》是如何體現他的意旨的?.試述南朝的“文筆之辨”.試述“宋初三體”的形成及其特點.簡述元代雜劇的體制特點二、論述題(每題30分).試述魏晉以來歷代文人創作對漢代樂府民歌的吸收與發展.(這題前面有一段很長的古文評論材料,大意是一個古代評論家對明清四大奇書的評價,而這篇評論是寫在《儒林外史》的序上的)要求對此觀點進行評論,在說說你對這幾部作品的看法現當代部分簡述題(從以下3題中任選2題回答,每題25分).試述20世紀30年代文壇上關于文學的白話文寫作之爭及其意義.結合具體作家作品評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革命歷史小說的特點.試述20世紀八十年代“現代派”小說和“先鋒派”小說的區別和聯系2006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文學史考研真題(回憶版)考試科目:中國文學史(含現當代部分)古代文學部分一、簡答題(40分).試述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在編寫《史記》是如何體現他的意旨的?.試述南朝的“文筆之辨”.試述“宋初三體”的形成及其特點.簡述元代雜劇的體制特點二、論述題(每題30分).試述魏晉以來歷代文人創作對漢代樂府民歌的吸收與發展.(這題前而有一段很長的古文評論材料,大意是一個古代評論家對明清四大奇書的評價,而這篇評論是寫在《儒林外史》的序上的)。要求我們對他的觀點進行評論,在說說自己對這幾部作品的看法現當代部分一、簡述題(從以下3題中任選2題回答,。每題25分).試述20世紀30年代文壇上關于文學的白話文寫作之爭及其意義.結合具體作家作品評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革命歷史小說的特點.試述20世紀八十年代“現代派”小說和“先鋒派”小說的區別和聯系一、從理論和實踐角度,談談中國文學史中的“情景”問題。(30分)二、從文學史和文學理論角度,談談你對中國文學史的“國家不幸詩家幸”的理解。(30分)三、《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自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試根據所學的知識,談談你對該詩的理解。(30。分)四、結合具體作品,分析老舍長篇小說的藝術特色。(30分)五、談談巴金《隨想錄》的主題思想和表述特點。(30分)一、從理論和實踐角度,談談中國文學史中的“情景”問題。(30分)答:從古至今,文學創作者們在進行詩詞歌賦的創作中時都離不開對景物的描寫,并且據對古代文學作品綜合的考證發現,古代文學大師們在寫景的同時都會在里面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自身的情感,作者們注重“情隨景變,景隨情生”的寫作方式,從而使創作出的文學作品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1)情隨景變情隨景變是指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主要以當時的景物為主要線索,并隨著所看到的景物不同而產生情感上的變化。即由不同的景物可以聯想到不同的事情,因而產生不同的情感;或者是作者對同一景物進行不同角度的觀賞,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例如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小石潭記》一篇文學作品中,作者在對小石潭不見其影,只聞其聲的環境下,偶然發現了角落里的一處小石潭,這里所流出的潭水十分地清澈,且潭里的魚游得十分地暢快,猶如在空中一般。作者再向四周看去,發現小石潭四周均被樹木所遮擋,且樹木的剪影參差不齊,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縷縷的光茫,此情此景竟如生活在仙境一般。由此可見,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十分舒暢的,也因此“似與游者相樂”一句應運而生。但作者反身觀察這里的環境,竟然發現空無一人,且空氣中凝結著一種寒冷的氣息,因而作者由此聯想到另一種情景,創作出了與前一句相反的情境。通過揣摩作者對小石潭情景的描寫,并結合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很容易體會出作者被流放的那種凄涼和郁郁寡歡的心情。由此可見,同樣是小石潭的情景,作者的情感卻因自身所聯想到的環境不同而發生著變化。至于說不同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這一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是十分到位的,正所謂情無定位,感觸而興。例如:在杏花盛開的季節里人們很容易會想到春意,心情自然也會變得十分暢快。因此,無論是古詩詞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還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都會讓人聯想到充滿活力的春季,心情自然好。但反之,如“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崖”一句中,則表現出了作者當時悲涼的情緒,再結合作者當時的環境因素,不難分析出作者借夕陽來抒發英雄陌路、悲傷凄涼的心情。(2)景隨情生對于人類來講,景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活的群體。這也是景物因人的主觀思想意識以及對景物的觀察欣賞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同審美效果的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景隨情生。古代文學作者用不同的心情去看待同一個景物時,會因心情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活動,其景物也因作者不同的情緒被染上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古代詩詞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句中的月亮代表了團圓,作者唐代詩人張九齡用這樣一句詞體現了自己當時的心情。又如宋代詩人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也是體現了作者期盼團圓的美好愿望。又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因作者的心情變化使景物蒙上了一層感情色彩。另外,在宋詞的寫作中,大多作者均會以當時的心情去描寫景物。宋詞不同于唐詩,宋詞的文學作品中情感的描寫更加地飽滿熱情,例如:歐陽修、范仲淹這種當時的官僚既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官場中游刃有余,乂能夠在閑情逸致時寫出情緒飽滿、感情豐富的詩詞來,如《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兒許》《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這些詞中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豪放式的抒寫,但都抒發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及對當局的感悟。(3)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情與景是相互關聯的有機結合體。對于古代文人來說,在看到某一處情景或是某種特定的事物時,會自動將自身的情緒觀點以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并通過以景物的描寫抒發出作者的心理情懷。另外,在古代文學中,花草、樹木、山峰、石頭、流水、人家、細雨、動物、邊關、落日、沙漠、古道等都是詩人們常常用于描寫的景物。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詩句中,就借草原上小草的頑強生命力,對自然環境中蘊藏的不卑不亢的精神,對人類在逆境中尋求生存的頑強意志力進行思考。另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大多數作者的寫作手法都是見樂景寫樂情,見悲景寫悲情。因此從作者所寫的詩句中就不難看出作者當時的心理狀況。(4)表現形式不同,實際融為一體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解析不難看出,多數的古代文學作家在詩詞描寫中都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如:古代文學作家如若觀海的話,則在詩詞表述中會體現出意溢于海的情懷。如若登山的話,則在所描寫的詩詞中體現出情滿于山的情懷。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會描寫出流芳百世的優秀作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古代詩人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真正將自身融入其中,以景觸情,能夠使詩詞的表達更加貼近于生活,也才會寫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情景交融的名作。結語綜上所述,情景運用是古代文學作品中主要的表現形式。也是作者借景抒情的一種重要的寫作手段。作者可以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自身的感情,也可以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影射出當時的社會生存狀態。同時,古代文學運用的情景模式成為現代文學創作的重要基礎,對文學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二、從文學史和文學理論角度,談談你對中國文學史的“國家不幸詩家幸〃的理解。(30分)答:清沈雄《古今詞話》中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同樣在趙翼的《題遺山詩》:“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兩句表面的意思是:“國家不興旺的時候,詩詞歌賦的大家卻反而興起,詩詞歌賦中寫上滄桑的詩句便十分工整了。”這與司馬遷“發憤著書說”,韓愈的“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等是一脈相承的。(1)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自古以來,社會動蕩,統治者昏峽,民族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時,便是愛國詩人們最愁苦,最不堪忍受的時候。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他們要把滿腔的苦痛全部傾吐出來,于是也就留下了許多傳世的名篇佳作。國家的不幸造就了屈原,杜甫,陸游,李清照、文天祥,譚嗣同,梁啟超,章太炎等一批大詩人,為后世所敬仰,推動了中國詩歌走上了一個個高峰,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所以說“國家不幸詩家幸”。(2)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看“國家不幸詩家幸”則體現出了藝術發展與物質發展的不平衡性,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作家創作心理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系問題。藝術發展與物質發展的不平衡性是指藝術的發展是由物質的發展所決定,但因其自身作為獨特的審美藝術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一種表現為,有些藝術樣式隨著經濟的發展會逐漸衰退;另一種表現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藝術較同時代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藝術更為繁榮。正是錢鐘書先生所謂“世平史寡,怨極識真”。宗白華先生也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社會動蕩,政治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開放,最富有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時代”。總而言之,國家不幸是全民族的不幸,也包括于文學創作者這一個群體。于民族興亡的問題上,他們無能為力,是不幸的。但就是因為他們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通過詩歌或者其他文體形式表現自己對統治者無能,山河破敗,百姓流離的憤懣之情,才使得在那一時期文學爆發出強大的力量,也讓文學創作者自身得到后人敬仰。三、《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自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試根據所學的知識,談談你對該詩的理解。(30分)答:《泊船瓜洲》是詩人乘船路過瓜洲,懷念金陵故居,而作此抒情小詩。這是一首典型的鄉愁詩。抒發了作者的憂郁、傷感、消沉之情和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1)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