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課件_第1頁
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課件_第2頁
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課件_第3頁
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課件_第4頁
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

1.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1.內鏡的發展

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清晰!超聲內窺鏡電子內窺鏡纖維內窺鏡從硬管式內窺鏡2.內鏡的發展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清晰!超提出問題:5-7m的小腸如何檢查?3.提出問題:5-7m的小腸如何檢查?3.傳統的小腸檢查方法1

234

5吞棉線試驗小腸X線檢查選擇性動脈造影小腸鏡放射性核素锝(99m)標記紅細胞掃描4.傳統的小腸檢查方法12345吞棉線試驗小腸X傳統的小腸檢查

診斷陽性率低定性和定位不準確技術操作要求高檢查時患者痛苦大需在鎮靜鎮痛條件下完成612543缺點創傷性檢查并發病5.傳統的小腸檢查診斷陽性率低定性和定位不準確膠囊內鏡的發明1981年以色列國防部的機械工程師伊丹提出最初設想2001年GivenImaging公司生產了名為M2A的世界上第一個膠囊式內窺鏡2004年金山科技集團OMOM膠囊內鏡6.膠囊內鏡的發明1981年以色列國防部的機械工程師伊丹提出基本構造微型彩色照相機電池光源影像捕捉系統發送器7.基本構造微型彩色照相機7.基本構造膠囊內鏡的前視角度與普通推進式電子內鏡相近,達120°~140°景深為3.0cm最大放大倍數為8倍最小分辨物可<0.1mm8.基本構造膠囊內鏡的前視角度與普通推進式電子內鏡相近,達12工作原理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借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并拍攝圖像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對其病情做出診斷9.工作原理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適應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尤其懷疑小腸出血者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慢性腹痛、腹瀉、消瘦者臨床疑為炎癥性腸病、腸結核、小腸腫瘤者其它影像學檢查懷疑小腸病變者10.適應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尤其懷疑小腸出血者不明原因缺鐵性貧并發癥膠囊滯留膠囊不能排出缺點無法活檢疾病檢出率60-80%11.并發癥膠囊滯留膠囊不能排出缺點無法活檢疾病檢出率60-80%禁忌癥相對明確或懷疑有胃腸梗阻、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穿孔、狹窄及瘺管者嚴重吞咽困難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者絕對無條件手術及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相對相對12.禁忌癥相對明確或懷疑有胃腸梗阻、消化道畸形、嚴重吞咽困難體內檢查前準備可行小腸鋇餐造影檢查,確保腸道通暢檢查前一日進少渣半流飲食,晚餐進流質后禁食

檢查前一日晚7:00口服灌腸藥檢查時需親屬陪伴13.檢查前準備可行小腸鋇餐造影檢查,確保腸道通暢檢查前檢查步驟吞服膠囊記錄回放觀察告知服用消泡劑穿背心接導線吞服膠囊觀察患者自由活動檢查結束回收膠囊14.檢查步驟吞服膠囊告知14.膠囊內鏡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檢查方便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正常工作、不需要住院適于老年體弱患者克服了傳統的插入式內鏡所具有的耐受性差優點15.膠囊內鏡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檢查方便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正常工病例一患者女性,67歲,以間斷黑便20年伴貧血,再發1日收住消化科在多家醫院反復住院檢查,胃腸鏡檢查未發現陽性病變,未能明確診斷16.病例一16.病例一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出血性病變17.病例一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出血性病變17.術中內鏡發現新鮮出血18.術中內鏡發現新鮮出血18.術中內鏡顯示病灶19.術中內鏡顯示病灶19.手術切除標本20.手術切除標本20.最后診斷:

空腸上段毛細血管擴張征21.最后診斷:21.病例二患者女性,72歲,以反復黑便及貧血5年收住消化科多個三甲醫院住院治療,多次多家醫院胃腸鏡檢查未現異常,做過DSA,小腸造影,CT等,無法確定診斷入院后查Hb:70g/L22.病例二患者女性,72歲,以反復黑便及貧血5年收住消化科22.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結節樣改變性質待定23.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結節樣改變性質待定23.手術后切除標本24.手術后切除標本24.病理診斷:小腸腸粘膜下層可見胰腺腺泡及導管,導管之間為增生的平滑肌組織。符合異位胰腺25.病理診斷:25.病例三患者女性,漢族,65歲,反復腹痛1年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口服藥物效差26.病例三患者女性,漢族,65歲,反復腹痛1年收住消化科26.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狹窄性病變27.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狹窄性病變27.手術切除標本手術切除后病理示:小腸淋巴瘤28.手術切除標本手術切除后病理示:小腸淋巴瘤28.病例四患者男,維吾爾族,14歲,膠囊內鏡診斷:小腸息肉病29.病例四患者男,維吾爾族,14歲,29.

患者男,維吾爾族,19歲,膠囊內鏡診斷:小腸息肉病30.

患者男,維吾爾族,19歲,30.病例五膠囊內鏡檢查出現嵌頓:小腸憩室手術切除照片31.病例五膠囊內鏡檢查出現嵌頓:小腸憩室手術切除照片31.病例六患者男性,漢族,52歲,因腹痛、消瘦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口服藥物效差32.病例六患者男性,漢族,52歲,因腹痛、消瘦收住消化科32.膠囊內鏡:空腸糜爛彌漫性浸潤病變33.膠囊內鏡:空腸糜爛彌漫性浸潤病變33.隨訪:患者北京醫院行小腸鏡:活檢明確小腸惡性腫瘤,肝臟轉移。治療:手術34.隨訪:患者北京醫院行小腸鏡:活檢明確小腸惡性腫瘤,肝臟轉移。病例七患者女性,漢族,67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黑便35.病例七患者女性,漢族,67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3膠囊內鏡:小腸出血(空腸上段)

36.膠囊內鏡:小腸出血(空腸上段)36.隨訪:手術病檢(小腸):間葉源性腫瘤,符合胃腸間質瘤,腫瘤最大徑3.2cm,核分裂像2-3/HPF,提示低度危險度。37.隨訪:手術37.病例八患者女性,維吾爾族,62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糊狀黑便38.病例八患者女性,維吾爾族,62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膠囊內鏡:空腸下段腫物并活動性出血39.膠囊內鏡:空腸下段腫物并活動性出血39.隨訪:手術病檢:CD10(+)局灶CD117(+)CD34(+)Desmin(+)

Ki-67(+)5%P53(弱陽性)S-100(—)SMA(+)弱陽性WT1(+),符合胃腸間質瘤,提示高危險度。40.隨訪:手術40.病例九患者男性,維吾爾族,64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間斷黑便,血常規提示缺鐵性貧血41.病例九患者男性,維吾爾族,64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膠囊內鏡:空腸上段腫物42.膠囊內鏡:空腸上段腫物42.隨訪:手術病檢:符合胃腸間質瘤43.隨訪:手術43.病例十患者男性,漢族,68歲,主腹痛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腹痛3年44.病例十患者男性,漢族,68歲,主腹痛收住消化科44.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彌漫潰瘍浸潤性病變

(膠囊滯留)45.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彌漫潰瘍浸潤性病變

隨訪:手術:送檢腸管一段長60cm,兩端周徑約4cm,據一端切緣8.5cm處見腸管狹窄,長約2cm,周徑2cm,粘膜暗紅似糜爛,據另一端切緣6.5cm處見腸管狹窄,長約3cm,周徑1cm,粘膜暗紅似糜爛。有長約4cm的小腸腸管增厚,明顯狹窄、充血,并形成不完全閉袢梗阻。病檢:病變處粘膜糜爛、壞死,肉芽組織增生,粘膜下層至漿膜層可見大量增生擴張的淋巴管及血管,符合脈管瘤伴粘膜糜爛,潰瘍形成,切緣未見病變。46.隨訪:手術:送檢腸管一段長60cm,兩端周徑約4cm,據一端病例十一患者女性,漢族,77歲,主乏力、黑便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黑便,OB(++++)HGB7-8g/L47.病例十一患者女性,漢族,77歲,主乏力、黑便收住消化科47.回腸末端回腸上段空腸上段48.回腸末端回腸上段空腸上段48.隨訪:轉外科準備手術自動出院49.隨訪:轉外科準備手術49.68歲男性十二指腸球部多發息肉樣病變50.68歲男性十二指腸球部多發息肉樣病變50.25歲女性回腸末端及回盲瓣潰瘍及糜爛51.25歲女性回腸末端及回盲瓣潰瘍及糜爛51.73歲男性十二指腸降段糜爛52.73歲男性十二指腸降段糜爛52.67歲女性,不愿胃腸鏡檢查,要求膠囊內鏡胃竇可見柱狀不規則粘膜隆起,自動出院53.67歲女性,不愿胃腸鏡檢查,要求膠囊內鏡胃竇可見柱狀不規則粘小腸多發血管顯露20歲男性54.小腸多發血管顯露20歲男性54.72歲男性

回腸乳頭狀瘤可能

55.72歲男性回腸乳頭狀瘤可能55.74歲男性回腸末端糜爛及淺潰瘍56.74歲男性回腸末端糜爛及淺潰瘍56.56歲男性空腸上、中段多發糜爛并出血

57.56歲男性空腸上、中段多發糜爛并出血57.59歲女性,右下腹痛3年回腸末端息肉樣病變

58.59歲女性,右下腹痛3年回腸末端息肉樣病變58.膠囊內鏡是目前檢查小腸無創最優檢查59.膠囊內鏡是目前檢查小腸無創最優檢查59.膠囊內鏡的發展趨勢無線供電,解決能源問題精確定位,確保有效性增加膠囊的可控性,實現活檢、施藥及控制方向60.膠囊內鏡的發展趨勢無線供電,解決能源問題60.Thankyou!61.Thankyou!61.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

62.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解讀1.內鏡的發展

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清晰!超聲內窺鏡電子內窺鏡纖維內窺鏡從硬管式內窺鏡63.內鏡的發展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清晰!超提出問題:5-7m的小腸如何檢查?64.提出問題:5-7m的小腸如何檢查?3.傳統的小腸檢查方法1

234

5吞棉線試驗小腸X線檢查選擇性動脈造影小腸鏡放射性核素锝(99m)標記紅細胞掃描65.傳統的小腸檢查方法12345吞棉線試驗小腸X傳統的小腸檢查

診斷陽性率低定性和定位不準確技術操作要求高檢查時患者痛苦大需在鎮靜鎮痛條件下完成612543缺點創傷性檢查并發病66.傳統的小腸檢查診斷陽性率低定性和定位不準確膠囊內鏡的發明1981年以色列國防部的機械工程師伊丹提出最初設想2001年GivenImaging公司生產了名為M2A的世界上第一個膠囊式內窺鏡2004年金山科技集團OMOM膠囊內鏡67.膠囊內鏡的發明1981年以色列國防部的機械工程師伊丹提出基本構造微型彩色照相機電池光源影像捕捉系統發送器68.基本構造微型彩色照相機7.基本構造膠囊內鏡的前視角度與普通推進式電子內鏡相近,達120°~140°景深為3.0cm最大放大倍數為8倍最小分辨物可<0.1mm69.基本構造膠囊內鏡的前視角度與普通推進式電子內鏡相近,達12工作原理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借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并拍攝圖像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對其病情做出診斷70.工作原理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適應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尤其懷疑小腸出血者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慢性腹痛、腹瀉、消瘦者臨床疑為炎癥性腸病、腸結核、小腸腫瘤者其它影像學檢查懷疑小腸病變者71.適應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尤其懷疑小腸出血者不明原因缺鐵性貧并發癥膠囊滯留膠囊不能排出缺點無法活檢疾病檢出率60-80%72.并發癥膠囊滯留膠囊不能排出缺點無法活檢疾病檢出率60-80%禁忌癥相對明確或懷疑有胃腸梗阻、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穿孔、狹窄及瘺管者嚴重吞咽困難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者絕對無條件手術及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相對相對73.禁忌癥相對明確或懷疑有胃腸梗阻、消化道畸形、嚴重吞咽困難體內檢查前準備可行小腸鋇餐造影檢查,確保腸道通暢檢查前一日進少渣半流飲食,晚餐進流質后禁食

檢查前一日晚7:00口服灌腸藥檢查時需親屬陪伴74.檢查前準備可行小腸鋇餐造影檢查,確保腸道通暢檢查前檢查步驟吞服膠囊記錄回放觀察告知服用消泡劑穿背心接導線吞服膠囊觀察患者自由活動檢查結束回收膠囊75.檢查步驟吞服膠囊告知14.膠囊內鏡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檢查方便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正常工作、不需要住院適于老年體弱患者克服了傳統的插入式內鏡所具有的耐受性差優點76.膠囊內鏡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檢查方便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正常工病例一患者女性,67歲,以間斷黑便20年伴貧血,再發1日收住消化科在多家醫院反復住院檢查,胃腸鏡檢查未發現陽性病變,未能明確診斷77.病例一16.病例一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出血性病變78.病例一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出血性病變17.術中內鏡發現新鮮出血79.術中內鏡發現新鮮出血18.術中內鏡顯示病灶80.術中內鏡顯示病灶19.手術切除標本81.手術切除標本20.最后診斷:

空腸上段毛細血管擴張征82.最后診斷:21.病例二患者女性,72歲,以反復黑便及貧血5年收住消化科多個三甲醫院住院治療,多次多家醫院胃腸鏡檢查未現異常,做過DSA,小腸造影,CT等,無法確定診斷入院后查Hb:70g/L83.病例二患者女性,72歲,以反復黑便及貧血5年收住消化科22.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結節樣改變性質待定84.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結節樣改變性質待定23.手術后切除標本85.手術后切除標本24.病理診斷:小腸腸粘膜下層可見胰腺腺泡及導管,導管之間為增生的平滑肌組織。符合異位胰腺86.病理診斷:25.病例三患者女性,漢族,65歲,反復腹痛1年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口服藥物效差87.病例三患者女性,漢族,65歲,反復腹痛1年收住消化科26.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狹窄性病變88.膠囊內鏡:空腸上段狹窄性病變27.手術切除標本手術切除后病理示:小腸淋巴瘤89.手術切除標本手術切除后病理示:小腸淋巴瘤28.病例四患者男,維吾爾族,14歲,膠囊內鏡診斷:小腸息肉病90.病例四患者男,維吾爾族,14歲,29.

患者男,維吾爾族,19歲,膠囊內鏡診斷:小腸息肉病91.

患者男,維吾爾族,19歲,30.病例五膠囊內鏡檢查出現嵌頓:小腸憩室手術切除照片92.病例五膠囊內鏡檢查出現嵌頓:小腸憩室手術切除照片31.病例六患者男性,漢族,52歲,因腹痛、消瘦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口服藥物效差93.病例六患者男性,漢族,52歲,因腹痛、消瘦收住消化科32.膠囊內鏡:空腸糜爛彌漫性浸潤病變94.膠囊內鏡:空腸糜爛彌漫性浸潤病變33.隨訪:患者北京醫院行小腸鏡:活檢明確小腸惡性腫瘤,肝臟轉移。治療:手術95.隨訪:患者北京醫院行小腸鏡:活檢明確小腸惡性腫瘤,肝臟轉移。病例七患者女性,漢族,67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黑便96.病例七患者女性,漢族,67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3膠囊內鏡:小腸出血(空腸上段)

97.膠囊內鏡:小腸出血(空腸上段)36.隨訪:手術病檢(小腸):間葉源性腫瘤,符合胃腸間質瘤,腫瘤最大徑3.2cm,核分裂像2-3/HPF,提示低度危險度。98.隨訪:手術37.病例八患者女性,維吾爾族,62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糊狀黑便99.病例八患者女性,維吾爾族,62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膠囊內鏡:空腸下段腫物并活動性出血100.膠囊內鏡:空腸下段腫物并活動性出血39.隨訪:手術病檢:CD10(+)局灶CD117(+)CD34(+)Desmin(+)

Ki-67(+)5%P53(弱陽性)S-100(—)SMA(+)弱陽性WT1(+),符合胃腸間質瘤,提示高危險度。101.隨訪:手術40.病例九患者男性,維吾爾族,64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間斷黑便,血常規提示缺鐵性貧血102.病例九患者男性,維吾爾族,64歲,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膠囊內鏡:空腸上段腫物103.膠囊內鏡:空腸上段腫物42.隨訪:手術病檢:符合胃腸間質瘤104.隨訪:手術43.病例十患者男性,漢族,68歲,主腹痛收住消化科胃腸鏡提示未見陽性發現反復腹痛3年105.病例十患者男性,漢族,68歲,主腹痛收住消化科44.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彌漫潰瘍浸潤性病變

(膠囊滯留)106.膠囊內鏡:空腸上段彌漫潰瘍浸潤性病變

隨訪:手術:送檢腸管一段長60cm,兩端周徑約4cm,據一端切緣8.5cm處見腸管狹窄,長約2cm,周徑2cm,粘膜暗紅似糜爛,據另一端切緣6.5cm處見腸管狹窄,長約3cm,周徑1cm,粘膜暗紅似糜爛。有長約4cm的小腸腸管增厚,明顯狹窄、充血,并形成不完全閉袢梗阻。病檢:病變處粘膜糜爛、壞死,肉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