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_第1頁
學案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_第2頁
學案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_第3頁
學案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_第4頁
學案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4課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課標要求]1.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2.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1.背景(1)二戰使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2)西歐的政治家的推動。2.過程(1)1951年,法、德、意、荷、比、盧簽訂了《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2)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3)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組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3.影響(1)經濟上:推動了西歐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2)政治上: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3)70年代起,“用一個聲音說話”,政治上的聯合進一步加強。(4)80年代后,防務合作也被納入歐共體國家的議事日程。[相關鏈接]歐洲共同體:西歐國家推行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并具有一定超國家機制和職能的國際組織。是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總稱。又稱歐洲共同市場。[重點精講]西歐各國走向聯合的原因。(1)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的需要。(2)現實因素: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地位的喪失,要求改變戰后初期受美國支配的局面。(3)外部因素:美蘇爭霸的影響,認識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發展。(4)思想淵源:源遠流長的歐洲統一思想。深化探究探究點1歐洲一體化的原因與過程材料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摪畹聡偫戆⒌羌{思考為什么阿登納說“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歐洲是如何實現聯合的?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各國國際地位嚴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國以恢復經濟和對抗蘇聯。20世紀50年代,隨著西歐經濟的快速發展,它們感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與強大的美國和蘇聯相抗衡,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發展,在世界上發揮自己的作用。(2)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三大機構合并為歐洲共同體。探究點2歐洲一體化的影響材料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不得不承認西歐的伙伴地位,表示“決心用一種新的彬彬有禮的態度來很好地傾聽北約伙伴的意見”,并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以示對西歐的重視。1974年,出任歐共體執行主席的聯邦德國外長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結構和自己前途的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彼伎?1)材料反映了歐共體和美國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2)這種變化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答案(1)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到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強,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展開激烈的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2)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促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1.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1)實行民主改革,鏟除落后的封建因素。(2)美國減免戰爭賠償,提供資金和物資援助,采購軍火和給養。(3)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后,各國紛紛在日本采購物資。(4)政府又重視教育,加大投資。(5)抓住戰后科技革命興起的有利時機,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2.表現: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3.謀求政治大國地位(1)條件:經濟的恢復與發展。(2)表現①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自主外交”方針,與蘇聯復交,并加入聯合國。②70年代初,提出“多邊自主外交”方針,實現了與中國的邦交正?;?。③70年代末,日本提出“全方位外交”方針。④80年代初,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相關鏈接]日本戰后民主化改革:二戰后初期,在美國占領當局主導下,日本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司法等領域的民主主義改革,以鏟除軍國主義及其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為戰后日本經濟恢復和高速增長打下良好基礎。深化探究探究點二戰后日本的崛起材料各國經濟增長率(%)比較時間日本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意大利1952~1960年1961~1970年1987年《時代》周刊封面思考(1)表格反映了日本經濟發展的狀況如何?資本主義經濟格局有何變化?(2)圖片反映出日本對美國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案(1)①1952~1960年和1961~1970年,日本經濟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②隨著日本和西歐的崛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呈現出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2)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強大,對美國的政策逐漸強硬起來,改變了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背景(1)二戰后,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2)為了不受美、蘇集團的控制,一些新興國家決定走獨立自主、不結盟的道路。2.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3.宗旨和原則:獨立自主和非集團。4.斗爭任務(1)反對新、老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2)1973年,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奮斗目標。5.影響(1)在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以及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美蘇兩極對峙的格局。[歸納比較]不結盟運動、歐共體和日本對兩極格局沖擊的比較:(1)性質不同:西歐國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與美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雖然都反對美國控制,但主要是一種經濟上的競爭和外交上的爭奪,中間隨時會有妥協。反對蘇聯也主要是出于意識形態上的沖突。而第三世界國家歷史上受過殖民壓迫,他們的斗爭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反對舊的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斗爭是堅決徹底的。(2)宗旨不同:西歐與日本是為了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為此參加北約組織,進行“冷戰”。不結盟運動從一開始就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主張以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反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3)形式不同:從對霸權主義的沖擊過程來看,西歐與日本都是從經濟上的競爭到外交上的斗爭,不結盟運動是從政治上的斗爭到經濟上的競爭。[重點精講]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什么沒有加入不結盟運動組織?1950年中國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與蘇聯結成同盟,條約有效期為30年,到1980年條約有效期滿。在此期間,中國當然不能加入不結盟運動。但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與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深化探究探究點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材料現有的軍事集團正在發展成為越來越強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集團,根據邏輯和它們的相互關系的性質看來,必然不時引起國際關系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和平共處的原則,是代替“冷戰”和可能發生的全面核災禍的唯一的辦法?!唤Y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1961年9月)思考(1)根據材料分析不結盟運動產生的原因是什么?(2)上圖是不結盟運動的標志圖,觀察圖案內容,想一想它有何象征意義?(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1)美蘇對峙威脅著世界和平與安全;新興獨立國家處于弱勢地位,積極謀求自身的獨立與安全、和平與發展。(2)象征獨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和目標。(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大國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1.20世紀50年代,歐洲的聯合開始于()A.政治領域 B.經濟領域C.軍事領域 D.文化領域答案B解析1951年,西歐六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從此走上聯合自強的道路。2.1967年歐共體成立,其主要目標是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組成歐共體的三個機構不包括()A.歐洲煤鋼共同體 B.歐洲經濟共同體C.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D.歐洲軍事共同體答案D解析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從材料內容也可以看出歐共體主要涉及經濟范疇,不涉及軍事領域,故D項錯誤。3.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的問題是()歐共體總部日本經濟崛起不結盟運動會議A.世界日益聯系成不可分割的整體B.世界正在滑向動蕩的邊緣C.西歐、日本改善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D.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答案D解析三幅圖片分別代表歐洲的聯合、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它們沖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4.第一次不結盟首腦會議通過大會宣言,表示“參加這次會議的不結盟國家無意組成一個新的集團而且也不能成為一個集團”。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不結盟運動反對美蘇兩大集團控制世界B.不結盟運動的性質與“經互會”、華約不同C.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D.不結盟運動是沒有共同目標的松散組織答案D解析不結盟運動的共同目標是反對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故D項錯誤。5.20世紀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為《日本可以說不》的書,書中主張擺脫美國的控制。這種現象說明()A.日本得到了西歐國家的強有力支持B.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局面開始形成C.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經喪失D.日本開始謀求成為世界政治大國答案D解析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成為世界政治大國,故正確答案為D項。探究思考1.提示①西歐、日本經濟崛起,經濟上與美國競爭,政治上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美國霸主地位受到沖擊。②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③不結盟運動興起,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崛起,也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④蘇聯政治、經濟弊端嚴重,國家日益陷入困境。⑤美蘇對峙、稱霸,雙方力量相對削弱。2.提示(1)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在20世紀90年代已相對動搖;歐共體的經濟實力已超過美國;日本和美國的差距縮小,成為世界經濟強國。(2)這種變化使原來美國獨霸的經濟格局變為美、歐、日三足鼎立的格局。(3)西歐、日本在政治上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兩極格局受到沖擊,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3.提示①戰后西歐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單獨與美、蘇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聯合”,只有聯合起來,西歐才能繼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②西歐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各國人民反戰情緒非常強烈,他們迫切希望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來盡快恢復發展經濟。③西歐土地面積狹小,資源又相對貧乏,因此西歐各國要盡快發展經濟,就必須打破國家壁壘,在經濟上聯合起來,實行一體化。④雅爾塔體系使歐洲處于美蘇兩極控制之下,既面臨來自蘇聯的威脅,又受到美國的經濟滲透、政治控制的壓力。隨著西歐各國經濟的恢復發展,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于美國之外建立平等伙伴關系的愿望日益強烈。[基礎達標]1.歐共體宣稱要“建設歐洲人的歐洲”,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這表明該組織()A.準備統一歐洲的語言B.謀求歐洲的安全、獨立和發展C.嚴重損害了各成員國的主權D.各成員國團結一致,親密無間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歐洲一體化進程。根據題干信息分析,體現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A項錯誤;相互合作是歐共體成員達成的共識,但是各國在國際事務中仍然有一定的差異,C、D兩項錯誤。2.1951年4月,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六國在法國巴黎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于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簡稱為《巴黎條約》,這意味著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啟動。西歐國家開始走向聯合的根本目的是()A.增強西歐經濟實力 B.擺脫美國的控制C.加強自身政治安全 D.恢復歐洲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20世紀50年代,隨著西歐各國的恢復與發展,如何在兩極格局局面下發展經濟,增強經濟實力成為歐洲許多國家政治家的愿望,因而增強歐洲經濟實力成為歐洲開始走向聯合的根本目的。B、C兩項也是目的之一,但從屬于A項,D項說法明顯錯誤。答案為A項。3.下圖為威廉·蘭格《世界史編年手冊》的一頁。據此,對當時世界局勢認識最準確的是()1957年3月25日簽定《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另一項條約成立歐洲原子能聯營。兩個組織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職能。11月14日到16日十三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在莫斯科開會。會議要求團結起來,反對外部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并在內部消除機會主義。12月19日北約組織在巴黎召開最高級會議,決定在歐洲設置導彈基地。美國對此項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權。A.美蘇兩極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處在美蘇“冷戰”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經孕育C.北約和華約已經進入戰爭狀態D.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對峙局面出現答案B解析上述三段材料分別展示了歐洲走向聯合、美蘇兩大集團的對立。美蘇沒有完全控制世界,北約和華約處于“冷戰”狀態,兩大陣營對峙局面正式形成是1955年華約成立,故A、C、D三項均錯誤;材料表明,雖然美蘇依然處于“冷戰”狀態,但新的力量(歐洲聯合)已經孕育。4.1987年美國《時代》雜志選擇了下面一幅漫畫作為封面(畫中左邊是日本相撲,右邊是山姆大叔)。漫畫寓意著()①日本對美國的大國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②美日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③世界形成了新的兩極格局④美日矛盾成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解析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日本經濟迅速發展,1982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政治上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但是世界格局仍然是美蘇兩極格局。5.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會議的宣言是這樣描述的:“在從以霸權為基礎的舊秩序向以各國合作為基礎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進繁榮的社會正義之上的新秩序的過渡中,存在著導向世界沖突的危機……當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著不同的社會制度。與會國并不認為這種不同會構成對穩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礙,只要排除掉對其他國家人民的統治和對他們的內部發展進行干涉的嘗試……與會國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和平共處的原則,是代替‘冷戰’和可能發生的全面核災禍的唯一辦法?!边@個會議是()A.不結盟國家政府首腦會議B.中印外交會議C.日內瓦國際會議D.亞非萬隆會議答案A解析從時間上可以明確判斷,1961年,第一屆不結盟國家政府元首和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該組織的目標是推動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反對霸權主義和“冷戰”,這和材料的表述是吻合的。6.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占領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國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圖將日本建成冷戰的前哨陣地。這一政策轉變()A.成為日本長期推行仇視中國政策的開端B.促使美國承認美日平等伙伴關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D.標志著冷戰在亞洲全面展開答案C解析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轉為扶植,是由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和新中國的成立,美國之所以改變策略,是要把日本變為遏制中國的前沿陣地,日本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提高了。7.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提出在國際舞臺上“用一個聲音說話”,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國的份量”,這體現出()A.兩極格局被美、日、歐三足鼎立格局取代B.世界經濟區域一體化出現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展D.世界多極化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注意時間“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共體的出現及日本的崛起,體現出國際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兩極格局瓦解以蘇聯解體為標志,故A項排除;隨著歐共體、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區域集團組織的出現,推動世界經濟朝著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B項排除;當今世界的格局并未明朗,多極化趨勢加強,故D項表述錯誤。8.《全球通史》敘述道:“……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或兩個卒子,東歐和西歐;中國也已不再是蘇聯的衛星國或地位較低的伙伴?!辈牧媳砻?)A.兩極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C.多極化趨勢出現D.區域集團化發展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體現出兩極格局瓦解和區域集團化發展,B項與史實不符,A、B、D三項均可排除。材料顯示出歐洲和中國地位的提高,表明多極化趨勢出現,故選C。[能力提升]9.作為戰敗國的日本,二戰后能夠在曾經被原子彈摧毀的戰爭廢墟中迅速崛起并成為經濟超人的主要原因是()①把發展經濟作為立國的主要方針②充分利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③美國大力扶植④重視科技和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馬歇爾計劃是美國針對西歐實施的,與日本無關,排除含②的選項,故選C。10.在不結盟運動興起時,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攻擊“不結盟”是“一種不道德的近視的概念”;蘇聯也預言這個運動“像走鋼絲一樣長不了”,這些現象說明不結盟運動()A.是一個與美蘇相抗衡的軍事政治集團B.標志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C.沖擊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D.是美蘇“冷戰”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不結盟運動不是一個軍事集團,排除A;世界多極化格局到現在也還沒有形成,排除B;美蘇“冷戰”的瓦解是由于蘇聯的解體,而蘇聯的解體與不結盟運動沒有關系,排除D。11.普京在給哈瓦那舉行的第14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的賀詞中說:俄羅斯認為不結盟運動是現代國際關系構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世界面臨著如恐怖主義等的新的威脅,應對這些挑戰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尋求集體解決辦法。普京的話表明()①當今,第三世界國家仍然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活躍在國際社會②不結盟運動對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至少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制約作用③俄羅斯希望與不結盟運動國家結成政治聯盟④俄羅斯反對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濫用反恐政策A.②③ B.①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結合題干材料分析,由“不結盟運動是現代國際關系構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可知①②正確;由“尋求集體解決辦法”可知④正確。尋求集體解決并不意味著俄羅斯要與某個國家或集團結成政治聯盟,故③說法違背了不結盟運動的宗旨。故答案為C項。12.學者法里德·扎卡里亞的文章稱:“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后美國時代,我們正在經歷著現代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轉變。第一次是15世紀前后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開始的美國之外的世界崛起?!蹦銓Α暗谌沃卮蟮牧α哭D變”的理解是()A.歐盟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B.日本成為經濟大國C.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D.中國改革開放后已成為世界大國答案C解析A、B、D三項都是“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轉變”中的一員,它們共同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故選C。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50年代,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無論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法、西德、意、荷、比、盧)所占的比重則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1955年西歐六國召開會議決定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和逐步協調它們的社會政策……1966年7月,六國正式成立歐洲共同體)材料二1970年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歐共體885億美元億美元4863億美元美國426億美元億美元9742億美元1970年美日西德法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100%出口貿易100%黃金外匯儲備100%材料三進入70年代,西歐六國和日本的崛起不可避免導致美國同盟國政治關系的變化,表現在西歐六國和日本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美國再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代那樣,在西方陣營頤指氣使,發號施令。——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編的《國際關系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歐六國走向聯合的原因。(2)依據材料二、三,指出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力量對比和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簡要分析這種變化的政治影響。答案(1)西歐六國經濟力量增強,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性減弱;通過聯合,擺脫超級大國政治附庸的地位;通過聯合,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和逐步協調社會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2)變化:美國經濟實力下降,西歐、日本經濟力量不斷增強;資本主義世界逐漸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影響:西歐、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擺脫美國控制,嚴重動搖了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沖擊了美蘇為首的兩極世界格局;促進世界政治格局向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