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崔允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15byCuiyunhuo1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崔允漷1我的故事:千萬次問:什么樣的課是好課?1999一張評課表:5維度15指標4等級2003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2005課堂教學底線:85%的人聽課2006課堂觀察:基于證據的合作研究2009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2011教-學-評一致性、學歷案研究堅持持續思考,學會知識管理2我的故事:千萬次問:什么樣的課是好課?1999一張評課表:5通過此專題的學習,以及培訓后的實踐,請你以等級的方式自我評價。說明:
1-我學習過;2-我會模仿應用;3-我會獨立應用;4-我會指導別人應用我學會了嗎?——自我檢核表3通過此專題的學習,以及培訓后的實踐,請你以等級的方式自我評價報告內容為何?是何?如何?4報告內容為何?是何?如何?4一、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為何?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需要改變心智模式5一、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為何?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5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校本教研——改變對“教師生活”的看法:還靈魂于教師——我思故我教,不是“你思讓我教”改變對“教學研究”的看法:基于教學現場的真實問題——“我”研究“我的教學”改變對“專業制度”的看法:從“約束人”走向“解放人”——學校搭臺,教師唱戲無合作的任務:有任務,沒合作無證據的推論:有結論,沒證據無研究的實踐:有實踐,沒研究6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校本教研——無合作的任務:有任務需要改變心智模式從簡單走向復雜實踐比理論復雜:“死豬與活豬”說聽評課即實踐好課:多樣性的統一(課程標準與課堂底線)從對立走向理解換位思考;改進缺點——發揮優勢從業余走向專業關注學生學習;基于證據;需要行話7需要改變心智模式從簡單走向復雜7二、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是何?知識基礎專業活動程序課前會議課堂觀察課后會議課例結構8二、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是何?知識基礎8(一)知識基礎課堂: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觀察: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證據:特征、屬性、類型合作:四要素9(一)知識基礎課堂: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9如何解構課堂教學?LICC模式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10如何解構課堂教學?LICC模式學生學習教師課程課堂10課堂觀察框架: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11課堂觀察框架: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11以“學生學習”維度為例(P104)(1)準備(2)傾聽(3)互動(4)自主(5)達成·有多少學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多少時間?·有多少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能復述或用自己的話表達同學的發言嗎?·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發生這些行為?·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多少人清楚?·課中有哪些證據(觀點/作業/表情/板演/演示)證明目標的達成?·課后抽測有多少人達成目標?發現了哪些問題?12以“學生學習”維度為例(P104)(1)準備·有多少學生傾聽觀察:科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方法有:(1)核對清單法;(2)級別量表法;(3)記敘性描述。優點:自然、真實、生動,還可獲得出乎意料、無法言表的資料缺點:受觀察者、對象、時間、方法本身的限制13觀察:科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提綱或觀證據:特征、屬性與類型特征:客觀、相關、合情(法)屬性:資格力、證明力類型:書面記錄:文字、圖表、數字口頭陳述:觀察者、上課教師圖片電子記錄:錄音、攝像14證據:特征、屬性與類型特征:客觀、相關、合情(法)14合作:四個元素有主體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務有共享的規則有互惠的效益詳見《中國教育報》2007年5月8日;《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的相關內容15合作:四個元素有主體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務有共享的規則有互惠的效(二)專業活動程序課前會議確定觀察點0-15分鐘課中觀察收集證據一節課時間課后會議總結與分享至少30分鐘16(二)專業活動程序課前會議確定觀察點0-15分鐘課中觀察收集課前會議上課教師陳述1、本課的內容主題是什么?在該課程中的關系與地位怎樣?2、介紹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包括學優生與學困生座位在哪里?3、你想讓學生明白什么?難點在哪里?你準備如何解決?4、介紹一下本課的大致結構,包括創新點與困惑。5、你將如何、何時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讓其掌握的東西?(對有經驗教師而言)觀察者提問與上課教師進一步說明雙方就上述問題商議,確定觀察點。17課前會議上課教師陳述17提前進入課堂明確觀察任務選擇觀察位置如實做好記錄避免影響教學課中觀察
課前會議后,一定要獨立或合作開發觀察或記錄工具,體現課堂觀察具有任務導向或問題解決的性質。18提前進入課堂課中觀察課前會議后,一定要獨立或合作課后會議上課老師陳述1、這節課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2、談談預設的主要教學行為(如情景創設、講解、對話、小組討論、指導和資源利用等)的有效性?3、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如有,請繼續說說有何不同?為什么?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報告觀察的結果及簡要結論協商得出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建議(成功之處;個人特色;改進建議)19課后會議上課老師陳述19(三)課例結構觀察主題:想表達什么或解決什么問題背景描述:誰上課,誰聽課,為什么搞此次觀察活動……
課前會議:交流了什么,觀察點如何明確課中觀察:用何工具、在何位置、記錄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難……課后會議:分享哪些證據,得出什么結論與推論附件教案(學歷案)上課教師課后反思各觀察者的課堂觀察分析報告20(三)課例結構觀察主題:想表達什么或解決什么問題20三、如何開發觀察/記錄工具?澄清“我想解決什么問題”解決該問題需要涉及哪些證據變量符合該證據變量有哪些證據行為設計便于完整收集上述行為的圖表問題證據行為工具21三、如何開發觀察/記錄工具?澄清“我想解決什么問題”問題證據關于觀察點即問題誰來決定:觀察者;被觀察者;合作體觀察什么?觀察者或被觀察者或合作體的需求該課的關鍵行為、要素、創新點、目標達成……(參考4維度20視角68個觀察點)好的觀察點是什么樣的?以問題呈現必須明確可解決、可把握與該課關聯、有意義22關于觀察點即問題誰來決定:觀察者;被觀察者;合作體22關于證據變量:構念框架課堂參與傾聽閱讀互動動手做觀察點,如:1.全班有多少學生課堂參與或不參與?2.第2小組學生課堂參與的時間怎樣?3.第1小組的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如何?按四個變量設計對應的記錄工具23關于證據變量:構念框架課堂傾聽閱讀互動動手做觀察點,如:按四例1:四位學生的課堂參與怎樣?行為編碼:傾聽A,閱讀B,互動C,動手做D,其它E,不參與F學生編碼:S1、S2、S3、S4時間單位:30秒記錄一次,分別記錄代碼記錄工具設計24例1:四位學生的課堂參與怎樣?行為編碼:傾聽A,閱讀B,互動證據行為:具體表征類型語言線索:如語言互動,公開報告,自言自語動作線索:如聽、說、讀、寫、做、演、走、看體態語線索:如眼神、面部表情、坐姿、走動呈現方式定量:如提問或叫答次數;時間定性:如描述性語言繪圖:如教師移動、眼光注視圖示作品或文本:如練習紙圖片、聲音或視頻25證據行為:具體表征類型25例2:課堂理答質量如何?數據分析:視觀察者的數據處理能力而定1.理答的次數:如肯定、表揚、否定……2.理答的質量:如與生答的關系、與目標的關系、學生的感受3.理答行為編碼:A:沒有直接理答;B:肯定;C:否定;
D:表揚或鼓勵;E:批評;F:精致;G:探問;H:續問I:追問;J:轉問;K:設問4.理答的話語分析: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分析26例2:課堂理答質量如何?數據分析:視觀察者的數據處理能力而定例3:如何獲取與處理評價信息?
觀察4位學生,工具設計:可以推論:本節課教師如何獲取與處理評價信息的?設計了哪些評價任務、采用了哪些評價方式、處理的結果怎樣?等等27例3:如何獲取與處理評價信息?
可以推論:本節課教師如何獲取例4:基于學歷案教學的課堂觀察1.基于學歷案的課堂教學形態是怎樣的?(崔允漷)2.學歷案在課堂上的利用與效果怎樣?(林凌、雷浩)3.學歷案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如何互動?(免古地容子)4.評價任務在課堂上的運作怎樣?(徐瑰瑰)5.教師行走路線與師生問答的關系怎樣?(胡警予)6.教師如何獲取目標達成信息?(周文葉)7.教師如何基于證據做出教學決策?(黃山)8.教師的課堂反饋質量如何?(莫菲菲)20140506,浙江元濟高級中學28例4:基于學歷案教學的課堂觀察1.基于學歷案的課堂教學形態課堂形態觀察說明從時間、行為、行為變化頻率等視角描述某一課堂的具體情況。時間與行為分類:教學、學習、互動行為變化頻率:如在教學時間中,先講解-演示-板書-提問,要統計四次。此變量可以反映課堂的行為密度、課堂節奏、形式多樣等。此證據采集有賴于觀察者對本節課事先的了解與臨場判斷。工具:課堂觀察記錄小軟件29課堂形態觀察說明從時間、行為、行為變化頻率等視角描述某一課堂基于學歷案的課堂形態30基于學歷案的課堂形態30工具1:教師如何獲取目標達成信息?工具2:教師課堂反饋質量如何?工具3:評價任務在課堂上的實施情況如何?其他工具舉例31工具1:教師如何獲取目標達成信息?工具2:教師課堂反饋質量如課堂觀察工具評議框架合目的該觀察點對學生學習或教師教學是否有意義?想收集的證據是否都是可觀察、記錄的(客觀)?想收集的證據與要解決的問題是否匹配(關聯)?整個觀察過程是否關注到倫理上的問題(合情)?
合邏輯證據變量框架在來源上是否合理(演繹或歸納)?證據變量在結構上是否準確(多余或遺漏)?證據之間相互是否關聯或支持(三角互證)?合好用是否適合觀察者的記錄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是否清楚地說明使用時的一些特殊要求?(人員、條件與情境)是否便于觀察后的數據處理與推論?32課堂觀察工具評議框架合目的32課堂觀察的局限性它只能觀察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的直觀現象與行為,如教師言語、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堂活動等,只是一種歸納的方法。它需要觀察者接受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普適性比較差。它需要一定的時間、設備與技術的保障,來完成程序的三步曲。它需要一個專業合作體作為教研文化基體,在基體內教師可以進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對話與交流。33課堂觀察的局限性它只能觀察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的直觀現象與呼喚聽評課的專業化!第一,要學習;第二,學習后行動;第三,在行動中反思。——愿與大家共勉!敬請關注E-教研員之家34呼喚聽評課的專業化!第一,要學習;——愿與大家共勉!敬請關注本專題的知識基礎崔允漷: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評課,《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崔允漷等:《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2009;《課堂觀察II:走向專業的聽評課》,2013;《課堂觀察LICC模式:課例集》,2013,華東師大夏雪梅:《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2012,教育科學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2009,華東師大鐘啟泉、崔允漷主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2008,高等教育鐘啟泉、崔允漷主編:《從失衡走向平衡: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2014,經濟科學崔允漷、柯政等著:《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2013,華東師大35本專題的知識基礎崔允漷: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崔允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15byCuiyunhuo36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崔允漷1我的故事:千萬次問:什么樣的課是好課?1999一張評課表:5維度15指標4等級2003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2005課堂教學底線:85%的人聽課2006課堂觀察:基于證據的合作研究2009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2011教-學-評一致性、學歷案研究堅持持續思考,學會知識管理37我的故事:千萬次問:什么樣的課是好課?1999一張評課表:5通過此專題的學習,以及培訓后的實踐,請你以等級的方式自我評價。說明:
1-我學習過;2-我會模仿應用;3-我會獨立應用;4-我會指導別人應用我學會了嗎?——自我檢核表38通過此專題的學習,以及培訓后的實踐,請你以等級的方式自我評價報告內容為何?是何?如何?39報告內容為何?是何?如何?4一、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為何?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需要改變心智模式40一、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為何?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5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校本教研——改變對“教師生活”的看法:還靈魂于教師——我思故我教,不是“你思讓我教”改變對“教學研究”的看法:基于教學現場的真實問題——“我”研究“我的教學”改變對“專業制度”的看法:從“約束人”走向“解放人”——學校搭臺,教師唱戲無合作的任務:有任務,沒合作無證據的推論:有結論,沒證據無研究的實踐:有實踐,沒研究41聽評課普遍存在的“三無”現象校本教研——無合作的任務:有任務需要改變心智模式從簡單走向復雜實踐比理論復雜:“死豬與活豬”說聽評課即實踐好課:多樣性的統一(課程標準與課堂底線)從對立走向理解換位思考;改進缺點——發揮優勢從業余走向專業關注學生學習;基于證據;需要行話42需要改變心智模式從簡單走向復雜7二、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是何?知識基礎專業活動程序課前會議課堂觀察課后會議課例結構43二、基于證據的課堂觀察:是何?知識基礎8(一)知識基礎課堂: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觀察: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證據:特征、屬性、類型合作:四要素44(一)知識基礎課堂: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9如何解構課堂教學?LICC模式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45如何解構課堂教學?LICC模式學生學習教師課程課堂10課堂觀察框架: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46課堂觀察框架:4維度20視角68觀察點11以“學生學習”維度為例(P104)(1)準備(2)傾聽(3)互動(4)自主(5)達成·有多少學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多少時間?·有多少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能復述或用自己的話表達同學的發言嗎?·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發生這些行為?·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多少人清楚?·課中有哪些證據(觀點/作業/表情/板演/演示)證明目標的達成?·課后抽測有多少人達成目標?發現了哪些問題?47以“學生學習”維度為例(P104)(1)準備·有多少學生傾聽觀察:科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方法有:(1)核對清單法;(2)級別量表法;(3)記敘性描述。優點:自然、真實、生動,還可獲得出乎意料、無法言表的資料缺點:受觀察者、對象、時間、方法本身的限制48觀察:科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提綱或觀證據:特征、屬性與類型特征:客觀、相關、合情(法)屬性:資格力、證明力類型:書面記錄:文字、圖表、數字口頭陳述:觀察者、上課教師圖片電子記錄:錄音、攝像49證據:特征、屬性與類型特征:客觀、相關、合情(法)14合作:四個元素有主體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務有共享的規則有互惠的效益詳見《中國教育報》2007年5月8日;《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的相關內容50合作:四個元素有主體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務有共享的規則有互惠的效(二)專業活動程序課前會議確定觀察點0-15分鐘課中觀察收集證據一節課時間課后會議總結與分享至少30分鐘51(二)專業活動程序課前會議確定觀察點0-15分鐘課中觀察收集課前會議上課教師陳述1、本課的內容主題是什么?在該課程中的關系與地位怎樣?2、介紹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包括學優生與學困生座位在哪里?3、你想讓學生明白什么?難點在哪里?你準備如何解決?4、介紹一下本課的大致結構,包括創新點與困惑。5、你將如何、何時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讓其掌握的東西?(對有經驗教師而言)觀察者提問與上課教師進一步說明雙方就上述問題商議,確定觀察點。52課前會議上課教師陳述17提前進入課堂明確觀察任務選擇觀察位置如實做好記錄避免影響教學課中觀察
課前會議后,一定要獨立或合作開發觀察或記錄工具,體現課堂觀察具有任務導向或問題解決的性質。53提前進入課堂課中觀察課前會議后,一定要獨立或合作課后會議上課老師陳述1、這節課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2、談談預設的主要教學行為(如情景創設、講解、對話、小組討論、指導和資源利用等)的有效性?3、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如有,請繼續說說有何不同?為什么?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報告觀察的結果及簡要結論協商得出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建議(成功之處;個人特色;改進建議)54課后會議上課老師陳述19(三)課例結構觀察主題:想表達什么或解決什么問題背景描述:誰上課,誰聽課,為什么搞此次觀察活動……
課前會議:交流了什么,觀察點如何明確課中觀察:用何工具、在何位置、記錄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難……課后會議:分享哪些證據,得出什么結論與推論附件教案(學歷案)上課教師課后反思各觀察者的課堂觀察分析報告55(三)課例結構觀察主題:想表達什么或解決什么問題20三、如何開發觀察/記錄工具?澄清“我想解決什么問題”解決該問題需要涉及哪些證據變量符合該證據變量有哪些證據行為設計便于完整收集上述行為的圖表問題證據行為工具56三、如何開發觀察/記錄工具?澄清“我想解決什么問題”問題證據關于觀察點即問題誰來決定:觀察者;被觀察者;合作體觀察什么?觀察者或被觀察者或合作體的需求該課的關鍵行為、要素、創新點、目標達成……(參考4維度20視角68個觀察點)好的觀察點是什么樣的?以問題呈現必須明確可解決、可把握與該課關聯、有意義57關于觀察點即問題誰來決定:觀察者;被觀察者;合作體22關于證據變量:構念框架課堂參與傾聽閱讀互動動手做觀察點,如:1.全班有多少學生課堂參與或不參與?2.第2小組學生課堂參與的時間怎樣?3.第1小組的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如何?按四個變量設計對應的記錄工具58關于證據變量:構念框架課堂傾聽閱讀互動動手做觀察點,如:按四例1:四位學生的課堂參與怎樣?行為編碼:傾聽A,閱讀B,互動C,動手做D,其它E,不參與F學生編碼:S1、S2、S3、S4時間單位:30秒記錄一次,分別記錄代碼記錄工具設計59例1:四位學生的課堂參與怎樣?行為編碼:傾聽A,閱讀B,互動證據行為:具體表征類型語言線索:如語言互動,公開報告,自言自語動作線索:如聽、說、讀、寫、做、演、走、看體態語線索:如眼神、面部表情、坐姿、走動呈現方式定量:如提問或叫答次數;時間定性:如描述性語言繪圖:如教師移動、眼光注視圖示作品或文本:如練習紙圖片、聲音或視頻60證據行為:具體表征類型25例2:課堂理答質量如何?數據分析:視觀察者的數據處理能力而定1.理答的次數:如肯定、表揚、否定……2.理答的質量:如與生答的關系、與目標的關系、學生的感受3.理答行為編碼:A:沒有直接理答;B:肯定;C:否定;
D:表揚或鼓勵;E:批評;F:精致;G:探問;H:續問I:追問;J:轉問;K:設問4.理答的話語分析: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分析61例2:課堂理答質量如何?數據分析:視觀察者的數據處理能力而定例3:如何獲取與處理評價信息?
觀察4位學生,工具設計:可以推論:本節課教師如何獲取與處理評價信息的?設計了哪些評價任務、采用了哪些評價方式、處理的結果怎樣?等等62例3:如何獲取與處理評價信息?
可以推論:本節課教師如何獲取例4:基于學歷案教學的課堂觀察1.基于學歷案的課堂教學形態是怎樣的?(崔允漷)2.學歷案在課堂上的利用與效果怎樣?(林凌、雷浩)3.學歷案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如何互動?(免古地容子)4.評價任務在課堂上的運作怎樣?(徐瑰瑰)5.教師行走路線與師生問答的關系怎樣?(胡警予)6.教師如何獲取目標達成信息?(周文葉)7.教師如何基于證據做出教學決策?(黃山)8.教師的課堂反饋質量如何?(莫菲菲)20140506,浙江元濟高級中學63例4:基于學歷案教學的課堂觀察1.基于學歷案的課堂教學形態課堂形態觀察說明從時間、行為、行為變化頻率等視角描述某一課堂的具體情況。時間與行為分類:教學、學習、互動行為變化頻率:如在教學時間中,先講解-演示-板書-提問,要統計四次。此變量可以反映課堂的行為密度、課堂節奏、形式多樣等。此證據采集有賴于觀察者對本節課事先的了解與臨場判斷。工具:課堂觀察記錄小軟件64課堂形態觀察說明從時間、行為、行為變化頻率等視角描述某一課堂基于學歷案的課堂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顱腦非腫瘤病變
- 二手房抵押合同協議書
- 銀行債權承攬協議書
- 駐場人員管理協議書
- 轉讓醬菜技術協議書
- 裝修委托代管協議書
- 項目聯合投資協議書
- 菏澤港口合作協議書
- 高齡健身免責協議書
- 云公益平臺捐贈協議書
- 杭州市2025年中考作文《勇敢自信》寫作策略與范文
- 起重機司機(限橋式)Q2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資格鑒定參考試題(附答案)
- 熱點主題作文寫作指導:古樸與時尚(審題指導與例文)
- 河南省洛陽市2025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模英語試卷(原卷)
- 成都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社會公開招聘(1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上海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中心招聘考試模擬測試
- 河北開放大學2025年《醫用基礎化學#》形考任務4答案
-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押題卷生物學(三)試題(有解析)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檢查表(2024版)
- 江蘇南京茉莉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鋁屑粉塵清掃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