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1頁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2頁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3頁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4頁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幫大家整理的《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讀準“蛋、取”等12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

喜歡朗讀詩歌。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護鳥類的情感和意識。

3、操作目標:

做到輕輕地、小心地拿、放鳥蛋,并在手捧鳥蛋時有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珍愛動物的生命,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體會鳥媽媽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變化的過程。

【課前準備】

重點生字、詞語的卡片、每個小組一只鳥窩(紙盒)和一些鳥蛋(鵪鶉蛋),多媒體課件。

【主要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你往課桌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興奮回答──兩只鳥蛋)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一首詩,題目就是:

兩只鳥蛋。

3、你們看,這就是兩只鳥蛋。(點鼠標)這兩只小小的鳥蛋,現在是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里,其實它們還經歷了一次小小的旅行呢!你們想知道嗎?

4、好,下面我們趕緊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拼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由讀課文:

老師巡視、相機指導、鼓勵學習方法好的學生。

3、朗讀反饋:

⑴認讀詞語:

①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課文中的這些詞語你會讀嗎?

(點鼠標)

②學生自讀生詞。

③反饋、及時正音,練讀:

多種形式:

個別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范讀。

⑵認讀生字:

①出示生字,自由認讀。

②多種形式,反復練讀。

③重點生字,指導識記:

后鼻音特別多:

捧定涼輕仿向。

⑶分段朗讀:

①指名朗讀。

②及時評價。

③全班練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自讀要求:

再好好地讀一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邊讀邊想:

這兩只鳥蛋遇到的這次驚險的經歷是怎樣的呢?

2、交流反饋,隨機板書。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老師引導:這兩只鳥蛋原來好好地呆在鳥窩里,后來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書:

鳥窩──小男孩的手上──鳥窩

四、情境體驗,感情朗讀

〖學習第一節

1、兩只鳥蛋是怎么從鳥窩里來到了小男孩的手上的?

請你讀一讀第一節。

2、自讀課文。

3、現在我們每人的桌子上也有兩只鳥蛋,讓我們也像這位小男孩一樣取下鳥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

(師有意觀察特別會玩的學生)

4、反饋交流:

說一說,你覺得鳥蛋怎么樣?有什么感覺?

(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我覺得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我發現鳥蛋表面有花紋,摸上去滑滑的。)

5、請大家輕輕地把鳥蛋放回窩里,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樣的感受?課文是怎么寫的?

(出示:小小的鳥蛋涼涼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6、這句話該怎么讀呢?老師剛才看到很多同學都玩得很開心,很高興,現在請你高興地讀一讀,讀出鳥蛋可愛和好玩的語氣來。

7、自由練讀。

8、指名朗讀,及時評價,全班練讀。

9、看圖嘗試有感情地背誦第一段。

〖學習第二節

1、小男孩在玩鳥蛋的時候,誰來了?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請你讀一讀第二節。

2、指名朗讀。

(出示詞語:焦急不安)

3、“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很著急很著急)

鳥媽媽為什么會焦急不安呢?

(因為兩只鳥蛋不見了)

是的,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鳥媽媽的兩個孩子。

(出示句子: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

深情的獨白:

你們看:

點擊鼠標──放映圖片

鳥媽媽生下來的小鳥蛋正在窩里靜靜地躺著呢!

小小的鳥蛋在鳥媽媽的精心呵護下,一個個破殼而出啦!

聽!多么清脆悅耳的叫聲呀!

看,小鳥終于長大了,它們在藍天上自由飛翔,多么富有生機的生命啊!哦,原來兩只小小的鳥蛋,就是兩個可愛的生命!

4、所以當鳥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見了,心里真是怎么樣?

自己的孩子不見了,怎么會不著急呢?

(點擊變紅:一定焦急不安)

如果有一天,當你們的媽媽回到家里,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你,你媽媽的心情會怎么樣?

(焦急不安!)

5、那么媽媽當時說的話應該怎么讀呢?是讀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

自己讀一讀。

6、指名朗讀,引導評價:

(教師的評價要有針對性,要善于及時發現并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你為什么讀的時候皺起眉頭呢?如果你再讀得快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像老師這樣讀讀看嗎?)

7、你們都讀得很精彩,下面我們全班一起有感情地讀一遍,如果你能試著背下來就更棒啦!

〖學習第三節

1、小男孩知道了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送還鳥蛋)

2、請你讀一讀課文第三節,如果你能邊讀邊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3、誰愿意學著文中小男孩的樣子來把鳥蛋送還?

4、指名送鳥蛋,要求:

其他同學認真、仔細地看,他是怎么送還的?

5、老師配音,學生表演。

6、引導學生自主評價:

他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為什么?

(為什么要“小心地”捧著?為什么他走得那么快?為什么是“輕輕地”送還?

7、多種形式練讀:

可以邊讀邊表演。

8、請大家也學著小男孩的樣子,把鳥蛋送還到它的窩里。讓它回到她媽媽的身邊吧。

(紛紛放進老師準備的大鳥窩里)

五、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交流:

你喜歡這個小男孩嗎?

(生:因為這個小男孩子心地善良,愛護小動物,知錯能改,珍愛生命!)

3、讓我們一起為這個善良的小男孩鼓掌!

4、(點擊課件出示)結束語:

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兩個可愛的生命,我們要愛護每一只小鳥,珍愛每一個可貴的生命。

5、齊讀。

六、書寫指導

1、書寫:

連遠

2、觀察:

這兩個有什么共同點?

3、書寫順序是先里面,后外面。

4、范寫。

5、觀察遠字,自主學習。

【板書】

一定焦急不安

鳥窩小男孩的手上鳥窩

小小的小心地

涼涼的連忙

真好玩輕輕地

顆顆“珍珠”亮閃閃只有“情深”才成鏈

───《兩只鳥蛋》的教學反思

【前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能力的本質也就是“語言”(工具性)和“精神”(人文性)同構共生的能力;語文課,應為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這是一個嶄新而有價值的理念,是新課程對語文學科發展性目標的最好概括。

【設計思路】

《兩只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故事。這首詩不僅語言十分生動、準確,而且內涵相當豐富。我們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也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篇融語言和精神為一體的好教材。那如何能讓學生的“語言和“精神”得到和諧的統一呢?這正是本課教學的研究“主題”。

構建以生為本,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并積累文中的好詞語。

2、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和感悟“孩子”的內心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初步具有愛護小鳥、珍愛生命的意識。

采用靈活有效,多途徑的教學策略:

1、努力構建生活的課堂,從生活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順利走進“文本”。通過“鳥蛋和鳥窩”的實物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之對“文本”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助于對文中“小男孩”的情感有更為真實的理解和體驗。

2、以“小男孩的情感變化”為線索貫穿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使之與文本進行深入地交流對話,從而形成獨特的、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3、“牢牢”抓住“讀”這個根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反思及策略】

回首本課的教學:總體設計是合理的、也不乏新意。課堂中學生參與主動、注重感悟積累、目標基本達成。但總覺得學生朗讀的“火候還是不夠”,與“理想中的美”還有些距離。細細“品味”那就是“情感之線”體現得還不夠“明”,“情感體驗”亦不夠“濃”。以至于學生對“人物之情”感受還不夠“深”,進而導致“讀書之味”亦不夠“真”。

那如何有效利用“情感”線,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朗讀水平?

1、以“情感主線”來“導情”:

因此,在“通讀課文,理清文脈”這個環節上的設計思路上做了如下調整:原先教師是從文本的一條“主線”(以鳥蛋的地點變化)引導學生總體感知課文的,應改為一開始就緊緊抓住文本的一條情感“主線”(以小男孩的實際行為)來引導。這樣使學生對“小男孩”這個主要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研讀小男孩行為變化的原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礎。

2、以師之“激情”喚“深情”:

第一節詩歌講述了小男孩從鳥窩里取下了兩只鳥蛋。原先的教學步驟是:自讀──玩鳥蛋──交流感受──指導朗讀。首先通過創設讓孩子“玩鳥蛋”的情境拉進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之自然地走進了“文本”。課堂上氣氛非常熱烈。大家都積極參與,興奮地玩著、說著、笑著。接著又通過創設“說說感受”的“語言平臺”,鼓勵孩子把自己真實的理解和獨特的體驗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后自然地由自己的感受聯想到文中小男孩的感受,從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環節設計是合理的。之所以朗讀效果不夠明顯,主要是教師的“情感”沒有全身心投入,沒能很好地把握住學生情感的“脈搏”,過渡語太過“平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這樣引導的:

⑴下面我們也像小男孩一樣來玩一玩鳥蛋。

⑵你覺得鳥蛋好玩嗎?說說你的感受。

⑶這么好玩,那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其實,教師始終是與學生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其飽滿的激情、豐富的語言、準確的語感對學生就是一種語言的感染,一種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多翻推敲后,改為讀完文中的“小小的鳥蛋涼涼的,拿在手上真好玩”的句子后,教師這樣引導:

⑴真的很好玩嗎?你們想不想來玩一玩?那就讓我們也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輕輕地取下鳥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吧!

⑵小朋友,你們開心嗎?你喜歡這兩只鳥蛋嗎?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⑶小男孩當時就跟我們現在一樣,覺得這兩只鳥蛋小小的、涼涼的,真好玩,他非常喜歡。那你能把他非常喜愛鳥蛋的樣子給讀出來嗎?自己試試看!相信通過“教師”生情并茂的語言渲染和恰當的肢體語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感,啟迪學生心靈,從而有效促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找準“文眼”,深入挖掘,誘“真情”:

第二節是該“文本”的精華所在,主要引導學生理解鳥媽媽一定會“焦急不安”的心情和體會出小男孩意識到自己行為自私的情感。教學中主要是如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小男孩內心情感(喜愛──焦急不安──珍愛)的變化。這既是本課教學重點更是難點。

原先的教學中主要是圍繞“焦急不安”這個關鍵詞語來展開的。如:什么是“焦急不安”?為什么鳥媽媽一定會“焦急不安”?如果你的媽媽找不到你,心里會怎么樣?那么媽媽當時說的話應該怎么讀呢?是讀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為了突破這一段的教學難點,雖然我花費了許多精力,還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語文功底,但是教學效果就是不夠明顯,特別是朗讀效果很不理想。我發現學生的理解僅僅還是停留在“讀輕些”“著急的語氣”語言文字表面,而對文中的“鳥媽媽”、“媽媽”“小男孩”這幾個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缺乏深切地體會。

沒有“真性情”怎么能讀出“真感情”呢?于是,我再一次研讀“文本”。這次,我驚喜的發現,原來“文本”中“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這句話才是真正的“文眼”,才能體現語言和精神的“和諧統一”。于是,對于原先這個教學環節我必須要“大刀闊斧”、“立志改革”。我要緊緊抓住“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好好地“作番文章”。

⑴直奔中心:

先充分肯定媽媽說的話是對的: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鳥媽媽的兩個孩子。這樣一開始就培養起“愛鳥”的正確情感。

⑵多媒體課件演示,同時配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

讓學生通過觀看鳥蛋孵化成小鳥的過程,進而激發一種“愛鳥、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⑶鼓勵孩子大膽想象,進一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導語:小朋友,你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時候鳥媽媽回來了,見不到自己的孩子,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學生想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充分調動原有的生活積累、語言儲備、大膽展示自己對客觀世界獨特認識、獨特感受的過程。這樣產生的體驗和感受原比原先單一的問題設計來得更多、更強烈。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充分想象、交流的“自由時空”。在交流中要善于巧妙捕捉有效信息;順從學生各自的個性;引導想象、體驗獨特;引導表述、表現獨特。使之有效地變成學生言語活動和精神生活的紐帶。

⑷角色轉換、回到文本:

導語:媽媽正是想到了這一些,所以她看到小男孩居然在玩鳥蛋,心里是怎樣的?(很著急的)是的,她是很著急的,她是在替誰著急呀?(鳥媽媽、小男孩、鳥蛋──)是啊,媽媽是替鳥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著急,是替這兩只可愛的鳥蛋的生命受到威脅而著急,更是為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愛護小鳥而著急呀!

⑸朗讀指導:

那媽媽這么著急的語氣該怎么讀呢?自己試試看!相信學生有了前面的“情感醞釀”,此時的朗讀定會是“水到渠成”的。

4、以“活動”為載體,自悟自演,現“真心”:

第三節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的是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評價。通過創設“送鳥蛋”的情境,感受小男孩珍愛鳥蛋的情感。從教學效果看,原先的設計基本合理。學生的朗讀效果比較明顯,能夠從小男孩知錯改正、珍愛小鳥的良好行為,感受到我們要有愛護小鳥、珍愛生命的意識。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評價時方法還不夠嫻熟。還要努力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研究。

5、以“自然”結尾去“矯情”:

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堂課經過師生對文本中“語言和”“精神”的深挖細掘,使人已經感受這個課堂是個語言學習的課堂,更是個豐富精神的殿堂。情感道德教育已如和風細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最后的“出示結束語并齊讀”這一環節就顯得“畫蛇添足”了,必須要堅決刪掉。

【總論】

“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語文教學必須樹立動態生成觀。如果把教學中每一個“語言亮點”都比作“珍珠”的話,倘若中間沒有“情感”這條“精神主線”亦或“情感體驗”不深,那么即使每一顆“珍珠”都是亮閃閃的,也終歸難以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鏈”。但愿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不但有慧眼采頡“珍珠”的本領,更要練就一身“連珠成線”的絕技,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猶如一條美麗的`“項鏈”,熠熠生輝!

新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和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使學生懂得鳥類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動物、關愛生命。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珍愛動物的生命,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體會鳥媽媽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變化的過程。

【課前準備】

重點生字、詞語的卡片、每個小組一只鳥窩(紙盒)和一些鳥蛋(鵪鶉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看,桌上放的是什么?

(兩只鳥蛋)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一首詩,題目就是:

出示──兩只鳥蛋。

3、齊讀課題:

識記“蛋”字。

4、(出示圖片)看,這就是兩只鳥蛋,別看它們現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里,其實呀,它們曾經有過一次驚險的經歷呢!你們想知道嗎?

5、好,那就趕快來讀課文吧!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拼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由讀課文:

老師巡視、相機指導、鼓勵學習方法好的學生。

3、朗讀反饋:

〖認讀詞語

⑴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課文中的這些詞語你會讀嗎?

(點鼠標)

⑵學生自讀生詞。

⑶反饋讀詞語:

個別讀、小組開火車讀、男生讀、女生讀、范讀、齊讀。

⑷及時正音,練讀。

〖認讀生字

⑴出示生字,自由認讀。

⑵多種形式,反復練讀。

⑶重點生字,指導識記:

后鼻音特別多:

捧定涼輕仿向

〖分段朗讀

⑴指名朗讀。

⑵及時評價。

⑶全班練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小朋友們都很能干,請你們再好好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

這兩只鳥蛋遇到的這次驚險的經歷是怎樣的呢?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老師引導:

這兩只鳥蛋原來好好地呆在鳥窩里,后來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書:

取下送還

四、情境體驗,感情朗讀

〖學習第一節

1、小男孩為什么要從樹杈上取下這兩只鳥蛋呢?

請你讀一讀第一節。

2、交流反饋,出示句子:

小小的鳥蛋涼涼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3、真的很好玩嗎?你們想不想玩一玩?那就讓我們也像這位小男孩一樣取下鳥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吧。

(師有意觀察那些玩得特別盡興的同學,便于有重點地引導交流)

4、小朋友,你們開心嗎?你喜歡這兩只鳥蛋嗎?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

(隨機點擊:小小的涼涼的真好玩)

5、小男孩當時就跟我們現在一樣,因為覺得這兩只鳥蛋小小的、涼涼的,真好玩,他非常喜歡。

(板書:喜愛)

6、那你能把他非常喜愛鳥蛋的樣子給讀出來嗎?自己試試看!

7、指名朗讀,及時鼓勵,引導學生評議。

8、反復練讀,嘗試有感情背誦。

〖學習第二節

1、就在他開心地玩著的時候,誰看見了?媽媽當時是怎么說的呢?

請你讀一讀第二節。

2、指名讀。

3、是的,媽媽說的對!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鳥媽媽的兩個孩子。

(出示句子: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

深情的獨白:你們看(點擊鼠標──放映圖片)

這些可愛的小鳥蛋正靜靜地躺在窩里等著媽媽呢!

瞧!在鳥媽媽的精心撫育下,它們一個個破殼而出了!

聽!多么清脆動聽的叫聲呀!

后來,它們終于長大了,成了一群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多么活潑可愛的生命呀!

怪不得媽媽說:

齊讀句子: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

4、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鳥媽媽的兩個孩子呀!小朋友,你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時候鳥媽媽回來了,見不到自己的孩子,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

5、反饋交流:

重點引導孩子充分發揮想象,生動具體地描述當時的情景:鳥媽媽找不到孩子,急得都快要哭了;鳥媽媽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找來找去,真是急死了;鳥媽媽不住地拍打著翅膀,高聲叫著自己的孩子。

6、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見了,鳥媽媽怎么會不焦急呢?課文里是怎么寫的?

(板書:一定焦急不安)

7、媽媽正是想到了這一些,所以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鳥蛋,心里是怎樣的?

(很著急的)

是的,她是很著急的,她是在替誰著急呀?

(鳥媽媽、小男孩、鳥蛋──)

說得太好了!媽媽是替鳥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著急,是替這兩只可愛的鳥蛋的小生命受到威脅而著急,更是替自己的孩子不懂得要愛惜小鳥的著急呀!

8、那媽媽這么著急的語氣該怎么讀呢?

自己試試看!

9、指名讀,評價。

(適時進行范讀)

10、齊讀。(你們讀得真是太好了,老師為你們鼓掌!)

〖學習第三節

1、小男孩聽了媽媽的話,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指名自由說)

2、他是怎么把鳥蛋送回的呢?請你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動作。

3、指名表演,部分學生朗讀,部分學生觀看(前后表演兩次):

師:誰愿意做做小男孩,把這兩只鳥蛋送回?請大家認真看,他是怎么送的?他這樣做對嗎?

4、評議,練讀。

(隨機板書:小心的輕輕的連忙捧著)

5、你們說說看,小男孩他為什么要這樣呢?

(自由發言)

是的,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兩個珍貴的生命呀!小男孩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板書:珍愛)

6、讓我們都來做做小男孩,把鳥蛋送還到窩里,讓它回到她媽媽的身邊吧。

(學生紛紛小心翼翼地把“鳥蛋”放進老師準備的“大鳥窩”里)

五、回顧小結1~3節

1、齊讀課文1~3節。

2、你喜歡文中的小男孩嗎?

多么懂事、善良的小男孩啊,讓我們一起為他鼓鼓掌吧!

六、書寫指導

1、書寫:

連遠

2、指導觀察、比較差異。

3、范寫“連”字,自主學習“遠”字。

【板書】

喜愛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珍愛

取下送還

一定焦急不安

小小的小心地

涼涼的連忙

真好玩輕輕地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學習:認識“蛋、取、涼、定、捧、連、輕、仿、佛、抬、頭、向”12個生字,會寫“聽、唱”2個字。

2、情感陶冶: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3、思維品質培養: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培養愛鳥意識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聽、唱”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播放各種鳥的圖片,和鳥叫的聲音。)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是一個繁盛的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鳥兒的身影。那么,鳥媽媽是怎么把她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呢?瞧(實物,兩只鳥蛋),這就是(鳥蛋)。

(板書鳥蛋,讀準蛋,擴詞。)

3、你們喜歡它嗎?想不想摸一摸啊?摸著鳥蛋,你有什么感覺?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變序說、出示小小的鳥蛋涼涼的,拿在手上真好玩。比賽讀。)

4、一只鳥蛋就是一個生命,(你們看,播放小鳥出殼的課件)想知道關于這兩只鳥蛋的故事嗎?

請聽:

播放課文朗誦。

二、初步感知,自主識字

1、這個故事編輯叔叔已經收到了我們的語文書上,你們想讀一讀嗎?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如果能把這課的生字也讀好那就更棒了。

2、四人小組檢查生字的讀音:

互相讀一讀生字。

看看全詩有多少小節,標出小節號。

3、老師找人讀課文應找幾位?為什么?

4、你替老師找吧!第一次讀課文你想給讀的小朋友提點什么要求?讀的小朋友對聽的小朋友有什么要求?

(指名讀,評判生字)

三、朗讀感悟

1、第一節:

⑴讀到這里,你知道這兩只鳥蛋是哪里來的嗎?

(板書:取下)

⑵你是讀哪一節知道的?你能讀一讀嗎?

⑶看來,你很喜歡這兩只鳥蛋,所以拿在手里愛不釋手了。誰也很喜歡?也想讀一讀?

⑷喜歡的小朋友一塊兒讀。

2、第二節:

⑴看到這種情況你會說什么?

⑵是呀,兩只鳥蛋就是兩個生命。當鳥媽媽發現鳥蛋不見了,會怎么樣?假如你是鳥媽媽,你會怎么做?

(表演鳥媽媽焦急不安的樣子,理解朗讀)

⑶媽媽怎么說的?你能不能當媽媽對我說一說?

⑷開火車讀。

四組比賽讀。

3、第三節:

⑴是呀,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所以我聽了媽媽的話是怎樣做的呢?(板書送回)自己讀第三小節;同桌兩個商量商量怎樣表演?誰想來表演?(生上臺表演:把鳥蛋放回鳥窩)他表演的怎樣?

(連忙、小心)

⑵不小心行嗎?你怎樣想的?鳥媽媽會謝謝你的真心愛心的。誰能把我連忙送回鳥蛋時焦急的樣子讀出來?老師也想讀。你覺著老師該怎樣讀?誰想跟老師學?

男女生比賽讀。

4、第四節:

⑴瞧,鳥蛋又回來了,鳥媽媽會想什么?

⑵過幾天這兩只鳥蛋會怎樣?到時候會怎樣?

是呀,我仿佛……

(引讀第四段)

⑶聽,鳥兒在歡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你能看到什么?

請你讀一讀,讓我們都來感受感受。

⑸老師也想看看鳥兒美好的明天,你們一塊兒讀給老師聽,好嗎?

四、再讀品悟

1、讓我們和這位小朋友一起訴說兩只鳥蛋的故事吧!

(齊讀全文)2、你愿意和課文中的“我”交朋友嗎?為什么?

五、復習鞏固

1、鳥媽媽看到我們一⑵班的小朋友這樣愛鳥,給我們送愛心來了,如果你能讀準愛心上的字,就送給你。

2、你還能發現這些生字寶寶的秘密嗎?

(用大愛心出示同偏旁的字歸類)

3、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能發現生字寶寶中的秘密,現在,讓我們來寫兩個口字旁字吧?

指導寫“聽、唱”。

【板書設計】

取下────────送回

愛鳥

【教學反思】

1、落實了三維整合的教學目標:

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再到課后的“擴展”,我十分注重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整合,為實現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語文知識與朗讀的結合,親身體驗與感悟相結合,努力追求將語文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和諧的統一。

2、達到了學生、教師的兩個根本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這一節課最突出的特點。不同學習方法的運用、學習活動的拓展、情景的表演等等,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去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式之后,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獨特感受、交流的成果及情感體驗;如鳥媽媽焦急不安的樣子的表演、我小心地、輕輕地放回鳥蛋。教學中,我注重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的進行點撥與指導。如初讀時對“仿佛、投”等字的正音。對難讀的小節進行示范讀。同時,課堂上注重激勵性的評價,用輕松的話語、期待的眼神、親切的態度與學生打成一片。

3、努力做到課文的三個“體現”:

這節課可以說很好地體現了母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與樂,既創設了符合兒童心理特性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會學,充分地體現了師生的創新精神。整堂課氣氛活躍,創設了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環境。

4、但是,由于一節課的時間緊,既要品讀感悟課文,又要認讀生字,進行寫字訓練,因此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合理,朗讀感悟不是很到位,生字訓練也不夠扎實。因此,如何處理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我在實踐新課程時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各生字,會寫“向、定”兩個字。

2、初步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學重點】識記本課會認的字。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我們在第二單元學過的“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等課文都是圍繞著哪個字寫的?

(愛)

對了,第二單元是圍繞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愛護來寫的。那么人類與鳥之間有沒有關愛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學習一首兒童敘事詩:

兩只鳥蛋

(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指讀課題:

學習“蛋”字。

2、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問問同桌。

3、小組合作再讀課文:

注意要讀通句子,同組互相幫助。

指名分小節讀課文,正音。

4、投影出示課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

5、指名讀、再開火車讀,然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詞語畫一畫,并用你喜歡的符號把生字標出來,然后小組學習你喜歡的生字,說一說你的識記方法。

6、在實際生字時隨機理解“仿佛”讀一讀,帶有仿佛的句子,然后換詞來理解仿佛一詞。

三、檢查對生字的學習

投影出示去掉拼音的課文,讓學生讀一讀。

四、鞏固識字

出示字條(帶有本課的生字的一段話)讓學生讀讀。

五、拓展知識

做“找朋友”游戲:

鳥蛋小路楊樹

長長的高高的涼涼的

讓學生換一下位置,朋友可以換位,換了位還是朋友,詞語也一樣換了位置,表達的意思相同,從而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六、總結、布置作業

以下為精品推薦,可自行刪改!

推薦一:《《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篇1

【情景說明】

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已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我們的教學目的,也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萌生出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讓學生對這首詩愛讀、會讀、趣讀呢?在本教案中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如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注重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等做法。同時利用了優美的多美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品讀,積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在朗讀中放飛自己的理想。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語: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你們坐得多精神哪,讓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

(課件演示春天的動畫)

老師伴隨音樂朗誦一首兒童詩:

春天,你是從哪里來的?是風兒捎來的,是雨兒送來的,是陽光灑下來的,小樹冒出了嫩芽,大地披上了綠裝,春在河水里,春在樹苗上,春在花草上,在整個世界上。

2、(課件點擊出現小鳥的叫聲)你們聽,那是什么聲音?想象一下小鳥們這時候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小鳥飛到樹林中)你們看,小鳥來到了咱們身邊,它要和大家做朋友呢!你們喜歡小鳥嗎?有個小哥哥也和大家一樣,特別喜歡小鳥,今天,他也來到了這片小樹林,他來干嘛呢?讓我們讀讀詩歌《兩只鳥蛋》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1、自由朗讀課文:

注意看準拼音認真讀,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小朋友們,今天有這么多可愛的小鳥飛到咱們身邊(出示小鳥生字卡)要來檢查檢查同學們是否交上了這些生字朋友?

⑴開火車朗讀生字

⑵指名朗讀生字,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

學生自由談識字方法,組詞。

⑶請小老師領讀生詞。

⑷剛才有些生字寶寶就藏在這些句子里,看看你們是不是還認識它們?

課件出示句子:

①小小的鳥蛋涼涼的。

②我小心的捧著鳥蛋。

③我仿佛聽見了鳥兒的歡暢。

指名讀,大家跟讀。

三、開放課堂研讀感悟

過渡語:我們已經和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相信大家再讀課文的時候會讀得更好。

1、用你們的小手告訴老師課文有幾小節?

分別請四個小朋友站起來讀課文。

2、同學們給四個同學提點什么意見?你希望他怎么讀?

3、聽同學們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讀了:

老師范讀。

請全班同學做小聽眾,小評委。

4、說說老師讀得怎么樣?

和老師比比賽吧。

自由練讀。

5、誰來和老師比一比,讀讀第一小節。

6、同學們互相評價。

7、還有誰來比剛才的同學讀得更好?

(指名讀)

教師點評:

同學們他讀得真好,咱們跟著他讀讀。

(齊讀)

8、小男孩心想:

這么好玩的鳥蛋拿回家給媽媽看看吧,那媽媽看見了是怎樣說的呢?

9、(課件出示句子)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

再指名讀。

10、為什么“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呢”?

11、多有趣啊,蛋里面就藏著兩個可愛的小家伙,同學們,如果你是鳥媽媽,你的孩子被別人拿走了,你心情會怎樣?

12、同學們,你們有焦急不安的時候嗎?

13、誰再來讀讀這句話。體會鳥媽媽的“焦急不安”。

14、齊讀這句話。

15、老師明白了,小男孩也明白了,他決定將鳥蛋送還。

(出示掛圖)

他是怎樣送回去的呢,自由讀讀課文三、四小節。

16、請小組內的小伙伴一起演一演小男孩:

邊讀邊做動作,將鳥蛋送回去。

17、請小朋友們起立和老師一起來表演讀第三、四小節。

18、問問小朋友們:

你們剛才為什么那么輕,那么小心呢?

19、鳥蛋送還了,鳥媽媽和它的孩子團聚了,你的心情怎么樣?

四、拓展延伸,抒發情感

過渡語:多可愛的小鳥,因為有了它們,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美麗。讓我們在藍天下,在美妙的大自然的樂曲中再去讀讀課文,再去感謝那位愛鳥的哥哥吧。

(課件出示藍天小鳥圖,播放音樂)

學生自由朗讀。

1、你們知道嗎?鳥兒它不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它還為咱們人類做了哪些有益的事?

2、教師簡介鳥的知識:

現存的種類。

遠古時期鳥的種類。

多數鳥類滅絕的原因。

3、看著這些在藍天中飛翔的鳥兒,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

五、寫字指導

過渡語:小鳥還有句話要我捎給同學們,讀文讀好了,還得把生字寫好呢。

1、翻開課文觀察“連、遠”它們有什么地方相似?

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它們的結構?

2、老師范寫:

教師重點指導寫好走之底。

指導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

3、請小朋友們拿起自己的手跟老師寫一遍。

4、描紅、臨摹。

5、教師巡視指導、生字展示點評。

《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篇2

課前透視:

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學生以前也有過接觸,他們比較喜歡這種形式,教師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讓學生逐漸熟識詩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識字經驗,激發他們識字的熱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鳥蛋實物、錄音機和磁帶。

課時: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1、學習第三小節: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我的神情動作的詞語。

(2)學生做動作理解小心、連忙、捧著、輕松等詞語。

(3)小組練習演讀課文,體會我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

2、學習第四小節:

(1)組內讀文,討論:我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結合插圖理解投向)

(2)想象讀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抬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么?體會著讀讀這小節。

(3)仿佛一詞怎樣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換)你還能用它說句話嗎?

如:鳥兒仿佛

3、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配樂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學生情感和課文語言合二為一,進入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

背誦(競賽更易于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分小組以挑戰冠軍的形式背誦全文。

三、練習(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讀文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爭取記住它。

(這是積累語言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讀、寫、記好的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文中涼涼的、焦急不安、連忙等詞語。)

2、學生想象最后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并畫一幅畫。

3、尋找有關鳥的圖片、文字資料,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四、寫字(自主練習書寫更易于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學生自己描紅,練寫定、向兩個字,并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指導。

伴教錦囊

五、詞語解釋:

焦急不安:心里著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連忙:趕快,急忙。

六、相關鏈接:

1、鳥蛋。

世界上的鳥蛋五彩繽紛,大多數啄木鳥、貓頭鷹和鴿子的蛋是純白的,畫眉的蛋是純藍的,大白鷺的蛋翠綠如玉,短翅樹鶯的蛋就像紅寶石,夜鶯的蛋殼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紋,美不勝收。鳥蛋的顏色和花紋有保護色的作用,可隱蔽自身,不被敵害發現。

2、鳥類的有關知識。(略)

閱讀在線:

《兩只小鳥》(略)

《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知道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

【教學目標】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插圖:

兩只蛋,旁邊畫有一只小鳥。

看見這些你會想到什么?

2、教師板書課題:

兩只鳥蛋

學生齊讀課題。識記“蛋”字。

給“蛋”組詞。

課文講了兩只鳥蛋的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本課所要學的生字,要求:

借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3、自主選擇生字進行學習,并讀出該字所在的小節,教師隨機選擇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并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練讀。

例:捧連忙

⑴讀第三小節。

⑵用動作表示“捧”。

⑶用“連忙”說一句話:

定、向:

講解字形、間架、筆順、筆畫,并練寫。

取、涼:

練習“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兩種短語形式。

4、除了課文,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這些字?

5、分小組出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這些生字的報紙、雜志、商標等,念給小組的成員聽。

6、全班交流:

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分別粘在小黑板上,并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結合生活實際認字。

7、自由讀課文:

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8、指名分節讀課文。

9、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進行練讀。

10、小組之間采用互讀或者齊讀或者組長指名朗讀等方式練讀。

二、再讀感悟

1、再讀課文:

找一找文中寫“我”動作的詞語,圈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取、拿、捧、走、送還、聽見、抬、投向

2、說說“我”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用“”劃出:

教師出示所劃短語,請學生選擇相應的進行粘貼。

3、理解感悟:

⑴如果鳥蛋拿在你的手心,你的心里會怎么想?

朗讀,體會“真好玩”。

⑵如果你是鳥媽媽,看見這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理解“焦急不安”。

5、質疑解疑,例如:

鳥蛋怎么又是小鳥?

可以讓學生自由提問,自主回答。

6、再讀課文,把你所體會到的用朗讀體現出來。

三、書寫指導

口字旁的字“口”要寫小些。

走之底的寫法仔細指導,是三筆。

四、拓展練習

1、師:我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討論,說一說,議一議。

3、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

五、小結

【板書設計】

9、兩只鳥蛋

小心地捧

連忙走

輕輕地送還

《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篇4

【教材分析】

《兩只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在詩中,我們看到幼小心靈對生命的珍愛,對弱小的關愛,同時也有地大自然的熱愛。這是一篇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詩歌,讓我們在其中感悟“愛”的真諦吧!

【教學突破】

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懂得鳥類需要人類保護以及它們為人類帶來的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認識本課生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閱讀為主,在讀中悟,在悟中得到情感的升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通過本課的學習,喜歡朗讀詩歌。

⑵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護弱小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重點:

⑴會認、會寫本課生字及生詞。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難點:

樹立愛護弱小的意識,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道具:

樹、鳥窩、鳥蛋、鳥媽媽頭飾。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美妙的音樂!電腦播放音樂《百鳥朝鳳》。你們聽到了什么?(抽人說),閉上眼睛,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學生想象后,抽人說)

點評:音樂旋律的美能很快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在教學時引入與課文內容相符的音樂,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來,以便學習新知。此環節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充分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2、播放課件:

鳥類圖片。

師: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生活著許多美麗的小鳥,在陸地上、海洋上、天空中,到處都有小鳥的身影,那鳥媽媽是怎樣把小鳥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呢?

(抽人說)

點評:音樂與圖畫最能把人帶入課文意境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觀察圖畫,能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這樣做把握兒童心理,吸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再次以情境激趣。

3、課件出示插圖:

(不顯示小男孩)

師:瞧!這位鳥媽媽生下了兩只鳥蛋。現在我們來學習有關《兩只鳥蛋》的故事。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想不想不用老師教,自己把課文讀讀?

(想)

那要是你讀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怎么辦?

(抽人說)

師:這些辦法真好,那快快打開語文書,翻到39頁自己讀讀,可以邊讀邊勾出生字,可以邊讀邊思考,不懂的還可以問同桌的小伙伴,快快開始吧!

點評:學生會不自覺地產生讀的愿望和興趣。教師及時提出讀課文,體現了識字和閱讀的整合。

2、好了,孩子們,老師發現你們特別會學習,有的一邊讀一邊勾出生字,有的邊讀邊思考,有的遇到困難請教老師、同桌,真不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好大的收獲,那大家看!

出示課件:

蘋果樹、蘋果、太陽。

⑴你看到了什么?

(抽人說)

⑵再看看:

(蘋果上顯示帶拼音的生字)

師:自己讀一讀,讀完后打一個勝利的手勢!

⑶誰來當當小老師,教大家讀:

抽人教。

給學生鼓勵。

⑷看,拼音去掉了,你還會讀嗎?在心里快快讀。誰來考考大家?

(抽人)

老師送掌聲給大家。

3、游戲──摘果子:

剛才孩子們學得真棒,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摘果子,只要我們讀出果子上的生字,果子就是咱們的了。老師用鼠標點擊生字,學生讀。讀對后老師就摘下果子。師:哎呀,今天咱們收獲了這么多又大又甜的果子!你怎樣把果子記在心里呢?(抽學生說),全班交流記憶生字的好方法,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謎等方法。

點評:這一環節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律,意在自己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系。

4、休息一分鐘:

剛才你們一定學累了,那現在老師帶你們到綠色的大自然中輕松輕松!

(出示大自然中圖片、音樂)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放松。

三、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1、小朋友們把字音讀得那么準,相信再讀課文一定會讀得很棒。誰來說說,你想請幾個小朋友讀?為什么?他們讀課文,咱們給他們提點建議,提什么呢?

(讀出語氣,不要讀錯字等)

那好,我們端好書,認真聽一聽。

2、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3、誰還想讀?

(抽人讀第一節)

你知道了什么?當學生說出“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時,師出示實物鳥蛋,讓學生摸,并說出感受。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抽人讀)

4、抽人讀第2小節:

你知道了什么?當學生說出“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時,學生和小伙伴討論是怎樣知道的?

課件出示(小鳥破殼而出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你想說點什么嗎?師:是呀,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是兩個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呀!可是,鳥蛋不見了,鳥媽媽會怎么樣呢?生自由回答,說出“焦急不安”時,師問知道什么是“焦急不安”嗎?

(抽人說)

鳥媽媽的孩子不見了,她心里多著急呀!孩子們,如果你就是鳥媽媽,你人怎么做呢?

(讓孩子們準備,可以說,可以演)

抽人上臺表演,教師給他戴上鳥媽媽頭飾。

5、齊讀第3小節:

你能用動作演演嗎?

(抽人上臺演)

師配上道具(樹、鳥窩、鳥蛋),其余學生輕輕配音。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感悟,在表演中加深理解。

6、學習第4小節:

師:小鳥蛋送回家了,我們真替鳥媽媽高興!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誰來教教我吧!

(抽一位學生)

生讀,師讀。

老師謝謝小老師。

出示課件:

課文插圖。

師:假如你是那個小男孩,當你耳邊傳來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你抬頭仰望藍天,能看見什么?

(抽人說)

課文寫得多美呀,讓我們自己去美美地讀吧!

(自由讀)

點評:此環節讓學生教老師,在于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師生融合為一體,互動互學。

出示課件:

一顆心。

你有什么心愿嗎?說給大伙聽聽吧!

(抽人)

師:讓我們帶著美好的心愿一起讀讀課文吧!

(齊讀課文)

四、借助想象,升華感情

師:孩子們,你們的愿望真好,老師也有一個心愿呢!我愿小鳥天天為我們唱歌,為我們跳舞,累了,就在我們肩頭歇歇腳,和我們說說心里話。讓我們把所有的心愿一起放飛吧!

出示課件:

(鳥兒銜著心飛過高山人海)

師:我們的心愿飛過高山,飛過大海,飛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全世界的人都行動起來關心小鳥,愛護小鳥吧!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點評:再次運用多媒體,利用圖片、聲音,與學生一起把心愿放飛,以一顆童心將教學機智和創設教學情境有機地結合,使學生愛小鳥的感情得到升華,更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保護大自然,保護小鳥!

五、拓展延伸,喚起學生愛鳥感情

1、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小鳥的知識,和同學交流交流。

2、對鳥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資料。

點評: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感興趣的內容,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板書設計】

9、兩只鳥蛋

“我”取兩只鳥蛋送聽見歌聲

【資料袋】

世界上有多少只鳥

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世界真可謂異彩紛呈、妙趣無窮。無論要陸地、海洋、高山,還是河谷、城鎮、密林,到處都有鳥類的存在。世界上的鳥類是陸棲脊椎動物中一個最繁盛的'大家族。它們的種類比哺乳動物多一倍。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鳥呢?據英國鳥類學家希爾的估計,大約1000億只。有的鳥類學家曾對在美國繁殖的鳥類做過估計,認為不會少于50億。

極少國家有較準確的鳥類的總數,芬蘭是其中之一,芬蘭的一位鳥類學家曾使用一種所謂“線切”方法來計算本國鳥的數目。他首先將全國的鄉村地方劃分為多個邊長1公里的正方形,然后用15年的時間,每年6月到7月上旬,每天出發沿劃界路線視察,記錄所聽到及看到的每一只鳥。在這15年內,他走遍芬蘭的每一個角落,南至芬蘭灣,北至北極,都有他的足跡。結果,他估計出全芬蘭的鳥大約有6400萬只,平均每英畝有1.3只,而且他還指出每一種鳥的大約只數。

世界上現存的鳥類種數為8700種。古生物學家從研究鳥類化石等方面推測,古代生活在地球上的鳥類可能多達15萬種。就是說,原有鳥類的大部分,已經或正在從地球上消失。

《兩只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的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1、聽音樂。放音樂《百鳥朝鳳》:你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師:在大自然中,鳥類是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教師讓學生摸盒子里的實物:猜猜這是什么?(鳥蛋)你們對小鳥和鳥蛋有哪些了解?(對話平臺)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有關鳥蛋的詩。

自學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字或句子作上標記。

2、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人認真評議:發現他哪個字音讀得準,你就向他學:他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識字

1、合作識字。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讓學生先進行小組學習,會讀的讀給小伙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后請小伙伴合作讀。

2、交流識字。哪些字你已經認識了?你是怎樣認識的?同座交流,看誰的辦法最好。

3、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

朗讀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回憶剛才摸鳥蛋的感覺(小小的、涼涼的)體會著讀一讀。

(2)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么是涼涼的?

(3)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進行指導,把寫有花兒、小草、柳枝、大海,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的詞語卡分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再讓兩個朋友變換左右順序。)

2、學習第二小節:

(1)輕聲讀文,思考:你怎么知道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

(2)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說一說。

(3)啟發想象: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么樣?你能表演一下嗎?

表演后試著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4)你還能用焦急不安說句話嗎?看誰說得和別人不一樣?

背誦(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背誦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語言。)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前兩個小節。

寫字(在自主發現中引導學生體會漢字之美。)

1、認讀聽、唱、連、遠,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教師重點指導口字旁和走之旁,學生練習書寫。

3、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

作業

板書

設計

課后記

(反思)

推薦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一)課程分析

1.課程標準要求:

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并能簡單分析溫度、濃度、外加物質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2.課程標準解讀

本節課安排在化學平衡之后,從著眼學生發展的角度,教師應創設問題情景,設計思考的問題、小組交流的內容,使學生能用變化和聯系的觀點,應用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相關知識,在認識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建立、特征、定量表示、平衡移動及影響平衡的因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聯系舊知,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第三章《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是第二章化學平衡理論的延伸和拓展。在第一節“水溶液”的基礎上,本節在介紹“弱電解質的電離”這部分知識時,通過閱讀課本75頁圖3-1-3HCl和CH3COOH電離情況的比較和介紹電離平衡常數等概念,幫助學生體會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很小,對電離平衡建立定量的認識;通過介紹溫度、濃度、外加物質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幫助學生分析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弱電解質的電離是單一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是研究物質在水溶液中行為的重要環節,既可以鞏固前邊所學的有關化學平衡的知識,又能使他們有效的擴展知識,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動及水解原理的應用打下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時安排為2課時。

第1課時:利用化學平衡原理分析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是溫度、濃度、外加物質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第2課時:利用第1課時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原理對比分析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pH強酸與弱酸的區別,從而達到遷移應用的目的。教學難點是強酸與弱酸區別的原理分析。

(三)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的特征、化學平衡常數及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等知識,且能夠熟練應用外界條件改變對平衡移動的影響規律。具備了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知識基礎。

2.學習障礙點分析

第1課時的學習障礙點:學生能否在新的情景中(水溶液中)熟練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特別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K與Q的關系判斷電離平衡的移動以及溶液中微粒的變化。

第2課時的學習障礙點:學生能否熟練運用弱電解質電離的動態平衡特點理清已電離的和未電離分子間的動態關系,并能與強酸做對比分析。

二、教學目標和評價設計(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目標1:通過復習化合物的分類,學生能夠區別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正確書寫電離方程式。

目標2:通過任務驅動、比較分析,學生能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弱電解質的電離及其影響因素,樹立平衡觀和離子觀的思想,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二)評價設計

目標1評價:畫出區分概念的思維導圖;完成目標檢測1,正確率達100%

目標2評價:準確畫出電離平衡建立的v—t圖像,用5個字概括電離平衡特征,能利用電離平衡常數和電離度判斷酸堿強弱;完成目標檢測2,90%以上的學生完全掌握。

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K與Q的關系判斷電離平衡的移動以及溶液中微粒的變化;完成目標檢測3,90%以上的學生完全掌握。

三、教學策略和方法

本節主線是學生在利用化學平衡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關注電離平衡與一般化學平衡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概念,為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過程在設計有效的問題、任務驅動,如在電離平衡特征的理解上,類比化學平衡,讓學生說出對“逆、動、等、定、變”的理解;以醋酸電離為例認識電離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向醋酸溶液中加水,醋酸的電離程度變大還是變小的理由分析。通過比較分析、小組討論、交流表述,激發學生的好奇和疑問,進而產生學習的驅動力,為學生能夠主動構建認識框架創設條件。

四、教學過程(第1課時)

詳細請見附件【板書設計】第2節弱電解質的電離

3.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1)內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①溫度②濃度

五、教學反思

本節是第二章化學平衡理論的延伸和拓展,課標要求主要是認識電解質的強弱和能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力平衡。本節理論性較強,掌握方法是學好本節知識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設計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對于本節課的處理,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用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用化學平衡理論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建立、特征、定量表示、平衡移動及影響平衡的因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聯系舊知,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興趣。

(2)對難點內容發揮小組的功能,小組活動,在兼顧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前提下,調動了他們互相幫助,團隊互助的積極性。

(3)對學情把握較好,能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的障礙點,從學生的已有基礎出發適當引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尊重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4)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配合板書,增大課堂容量,拓展了知識的深廣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課不足之處有:

(1)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一方面是學生有點緊張,另外“加水后醋酸的電離程度變大還是變小的理由分析”這個思考題設計的比較難,老師急于講解,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影響了學生的深入思考。

(2)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夠,也沒有設計實驗驗證,如果能讓學生通過導電性實驗直接感受強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的不同,效果會更好。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0個生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閱讀想象能力;背誦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

四、教學難點:

想象這一池荷花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畫”。

五、教法學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坑、考等6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為什么對大石頭產生疑問,并設置懸念,引發下幾段內容的求知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談話激趣: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玩過捉迷藏?誰來說說,你都喜歡藏在什么樣地方呢?為什么喜歡藏在那兒?

2、介紹李四光:

你們都是聰明活潑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樣。(板書:李四光)李四光是誰?你們知道嗎?

3、導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頭之間的故事。

(板書:奇怪的大石頭)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教師:同學們趕緊讀讀課文,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不懂的詞句問問同桌!(學生讀課文)大家都是認真的好孩子,把課文都預習好幾遍了。盧老師特意找了一些難讀的字詞來考考大家:

轉來轉去、考察、秦嶺、遺跡、研究、

嚴嚴實實、躲閃、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驚、大坑、隕石

(個別讀,開小火車檢查)

三、學習第二段

1、給合課文上的圖片來認識孤零零嚴嚴實實轉來轉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認讀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詞,并說明原因。

3、看著圖畫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內容復述下來。

四、觀察圖片,設置懸念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說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時此刻的李四光臉上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

3、請帶著這樣的表情讀讀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4、接下來的故事又會如何發展?這個問題會不會一直困擾著李四光?請小朋友課后自己學習以下內容。

五,書寫指導

1、認讀生字。

2、觀察生字,說說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紀時,要注意右邊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臥筆順易錯,要注意區分,不要寫錯。)

【我的反思】

聽了糜老師的評課受益非淺,在此真誠地感謝糜老師。以下我從課堂教學情況和自身原因兩個方面談談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

就課堂教學情況而言,我重點地思考了三點:

一、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

對于課堂時間的把握,我還欠成熟。教案中,我還設計第五個環節,就是書寫指導,但在課堂上我還來不及實施這個環節。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糜老師幫我計算了一下時間,總共花了十分鐘的時間。之后是學生讀詞、還有問學生問題的時候,都顯得在時間銜接上不夠緊湊,存在一些脫節的問題。這些應該把握好時間的地方,我應該在下次引導好學生,使整個課堂教學緊湊,從而讓整個課堂顯示出一種精神抖擻的氣氛。

二、目標意識不夠強烈

很慚愧,一個教了兩年書的語文教師還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概述一堂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往僅會認真地參考教參中的教學過程,而對于課堂教學的整體目標給于的關注偏少。對于本節課的設計,也是過多的把時間花在了過程的設計上,對整體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卻沒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課之后,特別是聽了糜老師的評課之后,才真正認識到目標的重要性。當一個環節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環節便淪落為只是老師的一種修飾,而學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師的演出。這怎么能夠是一堂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課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課呢?

所以,一堂課設計的好與壞以及學生上課情緒的調節很重要,但是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個整體目標的基礎上的。

三、發展觀念不夠明確

剛才說了目標重要性,通過反思我認識到對于課堂教學目標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確定的目標太低,以及缺乏足夠的發展意識。我潛意識中還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級只要會讀詞,讀通課文的要求上。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這遠遠是不夠的。三年級學生還更需要的是培養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而我卻一直都擔心學生答不上來,從而沒有設定專門為培養概括和思維能力為目標的環節。糜老師說的對,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這些學生到了六年級還是不會。所以,通過這個課我認識到,定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準確目標,要努力的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情況來確定目標。

我再仔細地反省了一下,我會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不清楚三年級已經有了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基礎。其次還有自身的語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師那種引人入勝的,想要把所有內容一字不落聽進耳朵、記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還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著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的位置上,還沒有意識到老師應該有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向更高的難度挑戰的精神。

面對教學中存在的這么多問題,糜老師能讓我及時發現問題關鍵所在,是我今后進步的前提。以后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學生上,也會找對教學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師在以后能給我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進步。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帶淡淡優傷痕跡的散文。在這一教學設計中,力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自讀自悟來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等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詞卡、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錄音導入,激發興趣

1.CAI播放配樂朗誦《匆匆》片斷(第三節)。

2.談話導入。

同學們,每當我們聆聽《匆匆》這一名篇時,總會油然而生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時光一去不復返!說說看,你每天是怎樣安排時間的?你是否想過珍惜有限的時間呢?你是怎樣珍惜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到這個課文標題,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2.自由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自學。

(2)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

3.教師利用詞卡、CAI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4.指導學生當堂正確書寫生字。

5.指名分節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6.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作者通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7.聽錄音,聯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