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后感_第1頁
貝多芬傳讀后感_第2頁
貝多芬傳讀后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貝多芬傳讀后感始終很想了解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如今終于有時機拜讀法國文學羅曼.羅蘭巨人三傳中的貝多芬傳,從中不僅看到了貝多芬坎坷的生活和艱辛的創作歷程,同時看到了這位藝術宏大的心靈。首先真的要感謝羅蘭為我們制造了這部享譽文壇的巨作,他用活潑而又通俗的語言以及豐富的材料向人們道出:任何偉人的天才必定要經過一個與同他對立的社會劇烈斗爭的過程,才能完全呈現他們的天才,完成他們的創作。賞識貝多芬傳時,與其把它當作是一部人物傳記,不如把它當成是文學作品來賞識,由于它既有大量翔實的史料,又有通俗活潑的文學語言,既有傳記的真實性,又有文學作品的審美觀。羅蘭的貝多芬傳在揭示貝多芬面對各種困難愛情的破滅、貧困

2、的侵擾、致命的耳聾但在精神上照舊堅貞不屈,而且最終在歡樂的凱歌中完成了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樂章,從中投射出了羅蘭對偉人劇烈的仰慕之情。這部作品的一大特點是抒情貫穿一直。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偉人,于是羅蘭在詮釋他的人生時,又如同詮釋他的交響樂一般,這可能就是為什么我在賞識這篇傳記時覺得它也像貝多芬的交響樂一樣激揚的原因吧。這篇作品的抒情風格,就如同貝多芬的交響樂一樣抑揚頓挫,其中,羅蘭采納了擬人的手法,滿懷激情的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中充滿歡樂的情調描繪出來,并且將這種風格貫穿了全篇作品,于是貝多芬傳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部激揚的交響曲。雖然貝多芬傳充滿了抒情的風格,但在謀局布篇上,羅蘭還是忠于傳記的寫法

3、,以貝多芬的生平事跡為主線呈現主人公的堅強意志。首先,羅蘭用了一大段的文字來刻畫貝多芬的肖像,讓讀者對貝多芬的形象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仿佛貝多芬那充滿愁悶的雙眼就在我們的眼前。在有了第一觀感的時分,羅蘭帶著我們走進了貝多芬的生活,霎時間,貝多芬的喜怒哀樂又讓讀者與其同喜同悲,仿佛我們是在設身處地地陪伴貝多芬走過他的人生。這里最值得一說的是羅蘭對貝多芬之死的描寫,假如要說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那么他的死是安靜而震撼人心的。原文中有這么一段描寫,讓我感覺內心洶涌澎湃。羅蘭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一個有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凈如水的早晨,然后是一陣復一陣的狂風,黃昏將近,雷雨也伴著醞釀。然后是沉重的云,飽蓄

4、著閃電,夾帶著大風雨。接著有了一個大轉變:“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重還給了我們。”這是羅蘭筆下的貝多芬的震撼人心的死,讓我們既感受到了偉人死前的悲壯,也將偉人的精神永遠牢記在心。這種寫作手法就好象是電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不斷變換鏡頭,羅蘭最終引領讀者從狂風驟雨中走出來,回到晴朗的白天,我想,他是要告知我們:貝多芬的一生雖然歷盡風雨黑暗,但他給后人留下的,永遠是明朗的白天!以上就是我對貝多芬傳印象最深入的兩點。貝多芬傳的立意也是很高的,以我的理解,羅蘭選取貝多芬作為他的寫作對象,主旨是在于歌頌克服困難和戰勝苦痛的精神。羅蘭崇敬貝多芬,崇敬貝多芬的英雄主義,所以英雄主義精神貫穿整部作品。真可謂是英雄眼中看英雄。通過這部作品,我既看到了文學羅曼.羅蘭的光芒,又看到了音樂家貝多芬的才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