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D.WD.WD.前 言?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第592號令中規定:“生產建設活動損毀的土地,按照誰損毀,誰復墾的原那么,由生產建設單位或個人以下簡稱土地復墾義務人負責復墾。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按照土地復墾標準和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定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宜都市潘家灣大理石廠目前正在進展礦山改擴建工作,并重新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根據?湖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于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復綠方案編制及評審工作的通知?鄂土資辦文201622號,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局部。本方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條例?、?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土地復墾方
2、案編制規程?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在實地勘查和廣泛征求土地權利人的意見根基上,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按照“統一規劃、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的原那么,依據當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宜農那么農、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宜建那么建。并盡量做到土地復墾與生產建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努力實現“邊生產、邊復墾、邊受益。根據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實施的通知?鄂土資發2011102號文件要求,現報請宜都市國土資源局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局部進展審查。審查通過后作為該礦指導礦山土地復墾工作的依據。1總則1.1編制目的宜都市潘家灣大理石廠,其
3、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開采過程將會造成土壤損毀、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或改變。本方案主要是針對采礦過程對土地損毀的特點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提出各種預防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以減少工程建設造成的土地損毀和水土流失,恢復其生產能力、利用功能,到達治理環境、改善生態的目的。本工程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編制的目的在于:(1)按照“誰損毀、誰復墾的原那么,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并將土地復墾目標、任務、措施和方案等落到實處,為臨時用地土地復墾的實施管理、監視檢查以及土地復墾費征收等提供依據;(2)通過生物工程化學措施的實施,把工程區內的臨時用地恢復其原來生態或到達可供利用狀態,在此根基上進展田、水、路、林
4、的綜合整治,從而提高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適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3)根據調查和預測結果,分別統計和確定工程區內的臨時用地被損毀土地的類型和應復墾的面積,并根據各類土地的損毀范圍、損毀時間、損毀性質和損毀程度,規劃其復墾標準、復墾時間和復墾后的利用類型;(4)通過對主體工程設計中的臨時用地土地復墾措施進展效果分析和論證,提出完善、可行的復墾方案,并提出方案實施的保證措施,為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開展相應的土地復墾工作提供技術依據,將臨時用地土地復墾方案列入建設工程的總體安排和年度方案,按方案有方案、有組織的實施;(5)落實法律規定的
5、生產建設單位所應承擔的土地復墾范圍和責任,切實把土地復墾工作納入工程范圍,加強組織領導,指定專人負責,強化監管力度,抓緊抓好臨時用地土地復墾工作,努力做到臨時用地損毀前的數量和質量與土地復墾后的數量和質量相平衡,實現臨時用地“恢復生態的目標。(6)復墾方案的實施,將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貫徹落實科學開展觀、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制度、實施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舉措,對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開展循環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開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1.2編制原那么從本工程建設和運行的自身特點出發,根據當
6、地自然環境和經濟開展情況,按照經濟上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正確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結合工程臨時用地特點和實際情況,表達以下復墾原那么。(1)“誰損毀、誰復墾的 基本原那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條例?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誰損毀、誰復墾作為本工程臨時用地土地復墾的 基本原那么,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及其應承擔的土地復墾責任。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時,應根據建設工程自身特點,當地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社會經濟開展情況,并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進展。(2)源頭控制、預防與復墾相結合的原那么。通過加強本工程臨時用地的合理性分析,制定建設用地的預防控制方案。在修建施工
7、道路時,盡量利用現有的鄉村道路,以節約用地;同時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各種渣場、堆場和施工場地用地面積,減少對農田和植被的損毀,從源頭上杜絕建設單位亂占土地現象的發生,通過工程和非工程手段進展土地復墾,恢復其原有利用價值。(3)堅持綜合治理原那么。土地復墾方案應將土地復墾工程與水土保持、環境治理等工程綜合考慮,統籌規劃,最終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綜合整治的方案,使復墾后的區域形成可持續開展的狀態。(4)因地制宜,優先于農業的原那么。依據技術經濟合理的原那么,兼顧自然條件與土地類型,選擇復墾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宜農那么農,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宜漁那么漁,宜建那么建。條件允許的地方,應優先
8、復墾為耕地或其他農用地。(5)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那么。根據臨時用地分類歸納,對不同臨時用地采用最經濟合理的復墾方式,不片面追求單方面效益,確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以到達最正確效益之目的。1.3編制依據1.3.1法律(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2004年8月28日);(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修訂)?(1998年4月29日);(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3年1月1日);(6)?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2011年
9、3月5日)。1.3.2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列?(1999年1月1日國務院令第256號);(2)?關于加強生產建設工程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3)?關于切實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199939號);(4)?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1.3.3地方性土地復墾政策性文件(1)?湖北省土地復墾實施方法?(1995年9月實施);(2)?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方法?(1999年9月實施)。1.3.4國家和地方有關土地復墾政策性文件(1)國土資源部?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
10、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2)國土資源部?關于貫徹實施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50號);(3)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切實做好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工作的通知?(鄂土資發200777號);(4)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改良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方法的通知?鄂土資發200963號;(5)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實施的通知?鄂土資發 2011 102號;(6)宜昌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加強礦山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宜市國土資文2008199號;(7)宜昌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加強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宜市國土資文2012121號。1.3.5技術指導與標準(1)?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11、GBT210102007);(2)?灌溉與排水工程技術標準?(GB 502881999);(3)?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18337.32001);(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標準?(GB/ 16453-2008);(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標準(試行)?(HJ/ T 192-2006);(6)?造林作業設計規程?(LY/ T 1607-2003);(7)?人工草地建設技術規程?(NY/ T 1342-2007);(8)?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1995年7月);(9)?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1-2011至TD/T1031.7-2011);(10)?土地開發整
12、理工程預算定額標準?(財綜2011128號);(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水總200067號);(1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13)?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程?(TD/T1007-2003)。1.4主要計量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本方案所涉及到的主要計量單位具體見表1.4-1。表1.4-1 主要計量單位表序號名稱計量名稱計量符號1面積平方米;公頃;平方公里;hm2;km22長度米;公里m;km3體積立方米m34產量噸;千噸t;kt5單價萬元/公頃;元/噸;元/立方米萬元/hm2;元/t;元/m36金額萬元人民幣2工
13、程概況2.1工程簡介1工程名稱:宜都市潘家灣大理石廠1萬立方米/年飾面用石料礦開采工程2建設地點:湖北省: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梁山村3礦山建設性質:改擴建礦山4建設規模:1萬立方米/年5服務年限:4年6建設工期:6個月7投資:主體工程投資188.6萬元8工作制度:年工作日300天,每天一班生產;9勞動定員:22人,其中生產人員18人,服務人員2人,其它人員2人;2.2工程區自然概況本工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征等詳見開發利用方案局部章節,本方案不再贅述。2.2.1土壤工程區主要為紅壤和黃壤。紅壤質地粘重,養分含量較低,呈微酸性反響,是本縣糧食作物以及茶葉、捕竹等多種經濟林木主要產地。但局部
14、土壤受母質或坡度影響,土層受蝕、淺薄,植被覆蓋度低。黃壤土壤水化作用強烈,具有黃化心上層,肥力中等。局部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應停耕,自然土壤適宜開展林牧業。2.2.2植被礦區內植被較發育,主要為灌木,少量柏樹及人工種植的槐樹、杉樹,經濟以農業為主,當地農作物以小麥、包谷、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茶葉、油菜、果樹等。本工程主要占地為林地(灌木林地),不涉及成片天然林及珍稀植物,因此不存在對珍稀植物和天然林保護區的影響,對物種的繁衍和生存均無明顯影響。2.3工程區社會經濟概況2.3.1潘家灣土家族鄉社會經濟概況潘家灣土家族鄉屬宜都市西南部的一個山區鄉鎮,地處鄂西山區門戶,與長陽、五峰兩個土家族自
15、治縣交界,和漁洋關、大堰等六個鄉鎮接壤,屬喀斯特地貌,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群居區域,是宜昌市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鄉。潘家灣土家族鄉隸屬于湖北省宜都市,鄉政府駐蔣家臺子,人口16642人,面積14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潘家灣、望洲坪、梁山、呂家坳、杉木坑、南沖、栗樹垴、潘家灣、沈家沖、將軍山。2000年6月28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潘家灣土家族鄉。潘家灣鄉已初步形成了以茶葉、旅游、畜牧等三大產業為重點的經濟格局。特產:杜仲、板栗、茶葉、柑桔。潘家灣土家族鄉開展旅游產業,梁山風景區位于潘家灣土家族鄉境內,海拔920米,方圓8平方公里,山勢雄奇,自然風光秀麗,山麓有佛教觀音
16、禪寺,山頂為道觀金頂,這種佛、道兩教共居一山的情況,全國罕見。梁山宗教活動始于梁武帝時期,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梁山的金頂最為險峻。山峰如削。祖師廟立于峰頂,有“南武當“之稱。而梁山的佛教建筑以梁山廟最為巍峨壯觀。為唐代所建。成為梁山五座主要寺廟的中心。梁山目前已被列入宜昌市重點旅游建設工程。擬于近年建成宗教文化旅游、民俗觀光旅游、滑翔探險旅游等特色工程。梁山將成為三峽旅游中一處新興的靚點。潘家灣土家族鄉先后被省愛衛會評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被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評為“2011年度民族鄉鎮經濟開展先進單位、“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被宜昌市評為“宜昌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先進集體、“十一五全市
17、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宜昌明星鄉鎮等稱號。2.3.2梁山村概況潘家灣土家族鄉梁山村地處宜都市西南42公里,屬潘家灣土家族鄉最遠山村。村西南鄰南沖村,北接望洲坪村,南接潘家灣村,西接將軍山村。幅員面積18.09平方公里,耕地2037畝,林地23424畝,平均海拔970米。梁山村交通便利,地勢屬高山地區,土地肥沃,是遠近聞名的道佛兩教旅游勝地。人口現狀: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434戶1345人,外出務工530人,空巢老人87人,留守兒童21人,建卡貧困戶110戶242人,其中農村低保戶62戶92人,五保戶7人。產業開展:現有高山蔬菜578畝,核桃230畝,2013年村集體經濟實現8.5萬元。3土地復
18、墾可行性分析本工程開采飾面用石料礦對土地的主要損毀形式為挖損及壓占,現從礦山已損毀土地狀況及擬損毀土地狀況進展分析。3.1已損毀土地現狀3.1.1土地利用現狀本工程屬于小型礦山,設計生產能力1萬立方米/年,為改擴建露天開采礦山,現經過多年小規模開采,已對局部土地進展了損毀和占壓。該礦位于山區內,農業活動均聚集在本區外圍,礦山開采區主要占地類型為林地及旱地。表3.1-1 工程區土地現狀統計表3.1.2土地權屬狀況宜都市潘家灣大理石廠已損毀土地面積1.6hm2,區內土地類型主要為林地及旱地,土地權屬為宜都市潘家灣梁山村集體土地。宜都市潘家灣大理石廠通過土地租賃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整個生產工程區土地
19、權屬清楚,無土地權屬糾紛。3.2擬損毀土地預測本礦山在開采過程中會使原地表形態、土壤構造、地表生物等受到損毀,造成土地原有功能局部或完全喪失,同時也給生產區及周邊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危害。因此,準確客觀合理地預測該工程的土地損毀范圍及空間分布,可為土地復墾方案確實定以及總體布局提供科學的依據。擬損毀土地的可能性主要來自:露天開采形成采坑挖損土地、破碎加工工業場地占壓土地、排土場占壓土地、礦山公路挖損或占壓土地、生產生活設施建筑占壓土地。1、露天開采形成采坑損毀土地情況預測根據開發利用方案:本礦床為飾面用石料礦床分為大理巖礦床和灰巖礦床,礦體賦存于奧陶系下統分鄉組和南津關組地層中。礦山開采將
20、對礦區土地造成新的損毀,預計露天開采形成采坑挖損土地面積1.46hm2,占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采礦用地及旱地。2、加工工業場地占壓土地情況預測根據開發利用方案該礦廢石擬進展破碎后綜合利用銷售,且開采的飾面用石料須進展堆存后銷售,方案設計工業場地位于礦區中部。工業場地建設將對礦區土地造成占壓,預計形成工業場地占壓土地面積0.31hm2,占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及旱地。3、排土場地占壓土地情況預測該礦現已形成排土場占壓區域0.58hm,預計改擴建后期須繼續進展占壓,經主體工程設計進展治理和繼續堆存后,排土場占壓區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形成排土場占壓土地面積1.11hm2,占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其他林地及旱
21、地。4、礦山公路擬占用土地情況預測該礦現礦山公路已 基本修建完成,現已形成占地面積0.19hm2。礦山公路占地貫穿于整個服務期內,共預計形成礦山公路占壓土地面積0.19hm2,占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采礦用地及旱地。5、建筑設施擬占用土地情況預測該礦現已型成完善的生產生活建筑設施,改擴建后繼續利用,不新增建筑設施,現已形成占地面積0.08hm2。建筑設施占地貫穿于整個服務期內,共預計形成建筑設施占壓土地面積0.08hm2,占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及農村居民點。綜上所述,本礦山在今后開采所造成的土地擬損毀面積為3.15hm2,占用土地類型為有林地1.75hm2、其他林地0.58hm2、旱地0.40hm
22、2、采礦用地0.39hm2、農村居民點0.03hm2。3.3損毀土地情況匯總根據對本工程已損毀土地和擬損毀土地面積的分析,礦山開采將共占用土地3.15hm2。占用類型全部為有林地、其他林地、旱地、采礦用地、農村居民點,土地損毀方式以挖損、壓占為主。表3.3-1 工程區損毀土地預測統計表3.4生態環境影響分析礦區采用露天開采方法,露天開采生產過程中表土剝離,開采產生的廢氣、粉塵、廢水、噪音,輔助設施建設壓占土地等,將損毀植被改變土地利用格局,從而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如下影響:3.4.1 對土壤資源的影響該礦在生產過程對土地資源的損毀主要表現在對土地的挖損和占用。一方面,隨著飾面用石料礦的開采,區內
23、危巖體將被剝離,區內原生地質災害體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由于采礦場的挖損,采空凹陷的形成,會造成工作面上的土方松動,產生危巖的變化及松動情況,邊坡的不穩有潛在的滑動、崩塌不安全。因此,露天開采臺階邊坡形成后易產生淺表變形損毀,規模小至中等,主要對礦山生產人員和設備構成潛在威脅。3.4.2 對水資源的影響該礦在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影響為水體污染,水污染主要為采場滲濾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場內積水經砂濾后進入沉淀池沉淀后外排;生活污水經隔油池、化糞池等處理,通過污水管道外排。污染的水體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外排,達不到灌溉和飲用水標準嚴禁用于灌溉和飲用。3.4.3 對生物資源的影響復墾區域內植被以雜灌
24、林為主,不涉及成片天然林及珍稀植物,因此不存在對珍稀植物和天然林保護區的影響;施工活動所損毀和影響的植物均為廣布種和常見種,且分布均勻,本工程施工不會造成某一植物種的消失,雖然工程運營會損毀一局部自然植被,但對物種的繁衍和生存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工程周邊地區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有茶葉、柑桔等。因涉及到耕園地耕種比重小,故對農作物的影響也比較小,但通過復墾,盡可能增加現有耕地面積,增種農作物,可提高當地農民收入。3.4.4 其他影響工業場地噪聲源主要有三類,一是作業機械等有聲設備噪聲,二是采場放炮,三是運礦石車輛。作業機械噪聲較小,一般在55db(A)以內;采場爆
25、破噪聲值較高,但為定時爆破,對環境不大;運輸車輛較少,車輛噪聲有影響也極為有限。對周圍環境影響極微。因此,只有在礦山運營的同時,及時地、不連續地進展植被恢復、重建工作,才能將影響減緩到最低程度。3.5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是一種預測性的土地適應性評價,是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那么,在充分尊重土地權益人的前提下,依據原土地利用類型、土地損毀情況、公眾參與意見,在經濟可行、技術上合理的條件下,確定擬復墾土地的最正確利用方向(應明確至二級地類),劃分土地復墾單元。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在復墾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確定損毀土地復墾利用方向的前提和根基,為合理復墾利
26、用損毀土地資源提供科學依據,防止土地復墾的盲目性。為最終復墾方向確實定提供決策依據;為復墾技術的選擇提供參考;為因地制宜地制定復墾標準提供依據;通過參與式評價,使土地復墾更加民主、公開。3.5.1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原那么對于生產建設工程損毀土地的復墾方向,最高標準應該是不留生產建設的痕跡,也就是完全恢復原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類型和水平。具體復墾規劃于時間中,土地復墾方向盡可能與原或周邊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保持一致。但對于無法完全恢復的損毀土地,應根據一定的原那么進展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這些原那么包括:1、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與其它規劃相協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從全局和長遠的利用出發,
27、以區域內全部土地為對象,對土地利用、開發、整治、保護等方面所作的統籌安排。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防止盲目投資、過度超前浪費土地資源。同時也應與其他規劃如農業區劃、農業生產遠景規劃、城鄉規劃等相協調。2、因地制宜,農用地優先的原那么土地利用受周圍環境條件制約,土地利用方式必須與環境特征相適應。根據被損毀前后土地擁有的根基設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宜農那么農,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宜漁那么漁。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因此?土地復墾條例?第四條規定,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于農業。3、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相結合原那么在土地復墾責任范圍內被損毀土地復墾適應性評價時候,既
28、要考慮它的自然屬性如土壤、氣候、地貌、水資源等,也要考慮它的社會經濟屬性如種植習慣、業主意愿、社會需求、生產力水平、生產布局等。確定損毀土地復墾方向需綜合考慮工程區自然、社會經濟因素以及公眾參與意見等。復墾方向確實定也應該類比周邊同類工程的復墾經歷。4、主導限制因素與綜合平衡原那么影響損毀土地復墾利用的因素很多,如塌陷、積水、土源、水源、土壤肥力、坡度以及灌排條件等。根據工程區自然環境、土地利用和土地損毀情況,分析影響損毀土地復墾利用的主導性限制因素,同時也應兼顧其他限制因素。5、綜合效益最正確原那么在確定土地的復墾方向時,應首先考慮其最正確綜合效益,選擇最正確的利用方向,根據土地狀況是否適宜
29、復墾為某種用途的土地,或以最小的資金投人取得最正確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同時應注意發揮整體效益,即根據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合理確定土地復墾方向6、動態和土地可持續利用原那么土地損毀是一個動態過程,復墾土地的適宜性也隨損毀等級與過程而變化,具有動態性,在進展復墾土地的適宜性評價時,應考慮礦區工農業開展的前景、科技進步以及生產和生活水平所帶來的社會需求方面的變化,確定復墾土地的開發利用方向。復墾后的土地應既能滿足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需要,又能滿足人類對土地的需求,應保證生態安全和人類社會可持續開展。7、經濟可行與技術合理性原那么土地復墾所需的費用應在保證復墾目標完整、復墾效果到
30、達復墾標準的前提下,兼顧土地復墾成本,盡可能減輕企業負擔。復墾技術應能滿足復墾工作順利開展、復墾效果到達復墾標準的要求。3.5.2待復墾土地可行性評價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2004年8月28日);(2)?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2011年3月5日);(3)?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1995);(4)?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規程?(TD/T 10112000);(5)?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程?(TD/T 10072003);(6)土地損毀分析結果;(7)土地損毀前后的土地利用狀況。3.5.3待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3.5.3.1復墾范圍界定根據礦山已損毀土地現狀調查
31、和擬損毀土地分析,礦山損毀土地總面積為3.15hm2,都為臨時用地,屬于復墾范圍,損毀區域主要為采坑、排土場、工業場地、礦山公路及建筑物等。3.5.3.2參評單元的劃分參評單元一般是按照將損毀方式、程度一樣,內外部特征相近的損毀地塊作為同一參評單元,以便合理確定各參評單元參評因子的賦值、使確定的復墾方向更貼近于實際。通過現場勘查發現該礦損毀類型為采坑、排土場、工業場地、礦山公路及建筑物五種類型,各種損毀類型差異性大,設計作為獨立的單元進展適宜性評價。3.5.3.3參評單元開采前后特征分析參評單元開采前后特征是根據對各參評單元現狀踏勘、觀測,并結合礦山后期的建設方案進展預測,各參評單元的開采前后
32、特征分析如表3.5-1所示。表3.5-1 各參評單元開采前后特征分析評價單元開采前特征開采后的可能特征采 坑損毀前土地主要為灌木林地,表土層在0.53m左右,坡度起不大從1540不等。礦山開采完畢后,形成多個臺階及最大高差達60m的高陡邊坡,整體邊坡坡腳70,根據開采工藝,局部為90。采坑基底坡度3左右。排土場損毀前土地主要為灌木林地,表土層在0.53m左右,坡度起不大從1540不等。堆放完畢后,形成高度為15m的平緩邊坡,最上部平臺坡度3左右,向下堆放坡度為27。工業場地損毀前為灌木林地,地形大致為平地。位于礦區中部采坑基底旁,標高與基底一致,坡度3左右。礦山公路損毀前為灌木林地,上下起伏不
33、大。修建時經局部切坡和填方處理,局部用廢石棄渣作鋪墊處理,最大坡度不得超過9%。建筑物損毀前為灌木林地,上下起伏不大。建筑物橫軸布置大致與地形走向一致,完畢后進展撤除,坡度較緩,但面積一般較小,且各處較分散3.5.3.4初步復墾方向確實定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從礦區所在的實際出發,通過對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公眾意愿的分析,初步確定復墾責任范圍和復墾方向。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分析:工程區地處宜都市西南部,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降雨量豐富,冬冷夏熱,四季清楚,地形地貌為礦區屬低山區地貌,土壤為紅壤和黃壤為主,保肥性較強,有機質不高但礦質養分較為豐富,自然土壤
34、適宜開展林牧業?,F礦區范圍內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灌木林地為主,無其他土地類型,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企業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能夠較好的用于土地復墾投資工作。政策因素分析: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礦區的土地復墾工作應本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那么,堅持礦區開發和保護、開采和復墾相結合,為了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和優先復墾為農用地的原那么,實現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并與社會、經濟、環境協調開展。本規劃綜合考慮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將工程區土地利用方向規劃為林地、旱地和草地。公眾參與分析:復墾義務人和委托單位以走訪、座談的方式了解和聽取相關土地權利人和權利部門的意見,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土地權利人希望通過工程區的復墾
35、工作能夠改善工程區生態環境,建議復墾為林地、旱地和草地。宜都市國土資源局核實當地的土地利用現狀和權屬后,提出工程區確定的復墾土地用途須符合土地利用利用總體規劃。通過上述分析,結合礦區周邊環境和當地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進展選擇,初步擬定土地復墾方向為林地、旱地和草地。3.5.3.5待復墾土地可行性評價因子選取根據?土地復墾技術標準?和有關政策法規,借鑒各地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中參評因素屬性及權重確實定方法,選取地形坡度、有效土層厚度、灌溉條件、排水條件、土壤污染、耕作半徑、周邊適應性7項作為評價因子。一般土壤PH值、土壤質地保有原有的狀況,對復墾后的地塊影響不大,所以未考慮。3.5.3.6各復墾方向
36、評價等級標準表3.5-2 旱地評價等級標準評價因子分級等級地形坡度212-626-15315不有效土層厚度60130-602303排水條件不淹沒或偶然淹沒,排水條件好1季節性短期淹沒,排水條件好2季節性他期淹沒,排水條件較差3長期淹沒,排水條件很差不灌溉條件有穩定灌溉水源1灌溉水源保證差2無灌溉水源3土壤污染無1輕度2中度3重度不耕作半徑1km以內11-3km2或33km以上不周邊適應性一致1可適應2或3不適應不注:表中“1、2、3表示程度等級,代表適宜程度等級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適應,“表示該因子等級對相應的復墾模式沒有影響。表3.5-3 林地評價等級標準評價因子分級等級地形坡度15115-
37、25225-35335不有效土層厚度30129-202或3203排水條件不淹沒或偶然淹沒,排水條件好1季節性短期淹沒,排水條件好2季節性他期淹沒,排水條件較差3長期淹沒,排水條件很差不土壤污染無1輕度2中度3重度不周邊適應性一致1可適應2或3不適應不注:表中“1、2、3表示程度等級,代表適宜程度等級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適應,“表示該因子等級對相應的復墾模式沒有影響。另:林地無需評價灌溉條件、耕作半徑。表3.5-4 草地評價等級標準評價因子分級等級地形坡度15115-25225-35335不有效土層厚度30110-302或3103排水條件不淹沒或偶然淹沒,排水條件好1季節性短期淹沒,排水條件好2
38、季節性他期淹沒,排水條件較差3長期淹沒,排水條件很差不土壤污染無1輕度2或3中度3重度不周邊適應性一致1可適應2或3不適應不注:表中“1、2、3表示程度等級,代表適宜程度等級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適應,“表示該因子等級對相應的復墾模式沒有影響。另:草地無需評價灌溉條件、耕作半徑。3.5.3.7各參評單元評價因子取值確實定露天飾面用石料礦各參評單位評價因子的選取,主要是依據現場調查數據資料,并結合對礦山評價單元終了后特征進展預測分析的,具體取值過程如下:耕作半徑取值:主要是針對旱地的復墾方向,本次耕作半徑的取值主要是根據各損毀地塊距當地村民居住點的最近距離。有效土層或風化層厚度取值:根據現場對已損
39、毀地塊的觀測發現,復墾地塊中地表的土壤 基本全部被壓占和坡壞,表層幾乎沒有可用于植物恢復的土層,本區有效土層厚度參評值是按照閉坑后或場區廢棄后需要覆土層的厚度確定的。地形坡度取值:參照表3.5-1?參評單元開采前后特征分析表?取值。排水條件取值:整個飾面用石料礦都在山區,相對高差大,可利用場地坡度直接排水,所以排水能力取值較好。灌溉條件取值:參評單元場區內外均無灌溉設施,取值“無。土壤污染取值:整個復墾工程內的污染表現在降雨時產生的淋濾水污染水質和土壤,有一定的酸性SO32-污染,取值中度。周邊環境適應性取值:周邊環境是根據損毀地塊周邊環境現狀進展確定的,以林地為主。表3.5-5 工程待參評因
40、子值的選取參評單元內容耕作半徑km有效土層或風化層厚度cm地形坡度排水條件灌溉條件土壤污染周邊環境適應性采坑取值0.725070一般無輕微林地排土場取值0.7250-27較好無輕微林地工業場地取值0.7250-3一般無輕微林地礦山公路取值0.42549較好無輕微林地建筑區取值0.1250-28較好無輕微林地3.5.3.8各參評單元適宜性評價根據各參評單元確定的評價因子值,結合旱、林、草地3種復墾方向中評價等級標準表,并逐項進展比照分級,具體見表3.5-6。表3.5-6 待復墾土地參評單元土地性質參評單元內容耕作半徑有效土層或風化層厚度坡度排水條件灌溉條件土壤條件周邊環境適應性采坑取值0.7km
41、25cm0-70一般無輕微林地旱地等級1312-22林地-2或312-21草地-2或312-22排土場取值0.7km25cm0-27較好無輕微林地旱地等級132或31222林地-2或311-21草地-2或311-22工業場地取值0.4km25cm0-3一般無輕微林地旱地等級1312221林地-2或312-21草地-2或312-22礦山公路取值0.4km25cm4-9較好無輕微林地旱地等級132或31222林地-2或311-21草地-2或311-22建筑區取值0.1km25cm0-28較好無輕微林地旱地等級332或31222林地-2或311-21草地-2或311-22注:表中“1、2、3表示程度
42、等級,代表適宜程度等級依次降低,“不表示不適應,“表示該因子等級對相應的復墾模式沒有影響。另:草地無需評價灌溉條件、耕作半徑。3.5.3.9待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結果根據評估單元土地的性質,對照擬定飾面用石料礦待復墾地塊主要限制因素與旱地、林地、草地評價等級標準逐項比照,待復墾土地存在多宜性,故最終復墾方向確實定綜合考慮了生態環境,政策因素及當地農民的建議,得出其評價結果為:1采坑基底:狹窄區耕作半徑較小,且有邊坡掉塊安全隱患,復墾為林地、寬闊區復墾為耕地旱地;采坑平臺及邊坡:林地。2排土場:林地。3工業場地:位于采坑基底旁,標高一致,復墾為耕地旱地。4礦山公路:考慮到行人需要,復墾為林地。5建
43、筑區:撤除后復墾為林地。表3.5-7 工程待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結果工程面積hm2旱地適宜性林地適宜性草地適宜性采坑1.46適宜適宜勉強適宜排土場0.31不適宜適宜適宜工業場地1.11適宜適宜勉強適宜礦山公路0.19不適宜適宜勉強適宜建筑區0.08不適宜適宜勉強適宜合計3.15表3.5-8 工程復墾土地類型復墾工程復墾面積hm2復墾方向采 坑采坑基底0.64耕地旱地0.27林地喬木類有林地臺階邊坡0.15林地藤類灌木林地平 臺0.40林地喬木類有林地排土場邊 坡0.43林地藤類灌木林地平 臺0.68林地喬木類有林地工業場地0.31耕地旱地礦山公路0.19林地喬木類有林地建筑區0.08林地喬木類有
44、林地合計3.15表3.5-9 復墾前后地類比照表地類復墾前損毀面積hm2復墾后面積hm2增減變化hm2林地03有林地031-1.62-0.95灌木林地0323.150.58耕地01旱地013-0.95+0.95合計3.153.1503.6水土資源平衡分析3.6.1土源平衡分析土源平衡分析主要是指用于復墾的表土的供需分析。此處表土是指能夠進展剝離的,有利于快速恢復地力和植被生長的表層土壤或巖石風化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32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單位將所占耕地耕作層的土壤用于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而在生產建設活動中,不可防止地要占用大量土地
45、,會導致表土流失、土壤侵蝕、表土和底層土混合、表土壓實,進而影響土地的未來用途和生產能力。因此在生產建設前,必須對表土進展剝離并加以保護,為以后的土地復墾提供必要的土源保障。1、表土剝離量該礦現排土場內已堆存土方量為2.0萬立方米,根據開發利用方案局部計算,礦山還需剝離廢土量0.15萬立方米,排土場服務年限內共堆置土方量為2.15萬立方米。2、表土覆蓋量計算本工程復墾用土均取自該排土場。本工程區土地復墾方向為林地和旱地,要求復墾后覆土厚度要能滿足林木生長的要求。在復墾林地時,采用全覆蓋回填種植土,林地覆土厚度不能低于30cm,在臺階面底部采用攀爬類植物進展復墾;復墾旱地時,工程擬用全覆蓋,旱地
46、覆土厚度不能低于50cm;通過計算工程區復墾表土覆蓋量為7570m。具體見下表3.6-1。表3.6-1 工程區表土覆蓋量一覽表工程名稱復墾方向面積hm2覆蓋方式覆蓋位置厚度m覆蓋量m3采坑林地0.4全覆蓋開采平臺0.31200林地0.15共用臺階平面覆土臺階坡面0.3林地0.27全覆蓋采坑基底0.3810旱地0.64全覆蓋采坑基底0.53200排土場林地1.11底部有堆存表土,無需覆土工業場地旱地0.31全覆蓋平地0.51550礦山公路林地0.19全覆蓋坡地0.3570建筑區林地0.08全覆蓋坡地0.32403.1575703、表土供需平衡分析根據上述統計分析,該礦堆存表土量為21500m,復
47、墾需求土方量為7570m,因此,本礦復墾用土可滿足要求,剩余土方堆存于排土場內,并同樣進展植被復墾工作。土壤特別是含泥量高的土壤含水過量時極易被壓緊。為了保持土壤構造、防止土壤板結,應防止雨季剝離、搬運和堆存表土。3.6.2水源平衡分析宜都市潘家灣大理石廠臨時占地復墾的最終方向為林地、旱地,因該復墾工程未涉及到灌溉工程,所以可不用進展水資源平衡分析。4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4.1土地復墾質量要求通過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的結果,確定本礦山土地復墾最終土地利用方向為林地、耕地,復墾面積為3.15hm2,本次復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1995)?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UDC-TD)及?
48、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規定,依據其中采挖廢棄土地復墾技術指標制訂本工程土地復墾標準。4.1.1礦區復墾工程 基本標準(1)復墾利用類型應當與當地地形、地貌和周圍環境相協調;(2)復墾場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有可靠保證; (3)不同的損毀類型標準應不一樣;(4)覆蓋后的表層應標準、平整,覆蓋層的應滿足復墾利用要求;(5)復墾場地要有滿足要求的排水設施,防洪標準符合當地要求;(6)復墾場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7)復墾場地有控制污染的措施,包括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等;(8)復墾場地的道路、交通干線布置合理;(9)用于覆蓋的材料應當無毒無害。材料如含有有害成分應事先進展處理
49、,必要時應設置隔離層后再復墾;4.1.2各項復墾工程 基本標準根據土地復墾標準及有關技術規定,復墾工程程序為:首先按照復墾目標采用推土機進展場地平整,然后采用全面覆土覆蓋相應的表土層,再進展土地翻耕,采用人工進展精細平整,最后進展生態恢復或生產耕作。根據土地適應性評價結果,由于邊坡區域坡度較大,選擇種植藤類植物;平臺區域較平緩,復墾為林地;采坑基底及工業場地復墾為耕地旱地。復墾程序為:在對復墾區域進展適當平整后,分別按照50cm、30cm的覆土厚度進展覆蓋,先覆蓋20cm厚的表土作為修養水源的保水層,用壓路機壓實后,再將剩余的表土均勻的覆蓋在外表作種植層,并沿基底周邊修截、排水溝,做好排水工作
50、,最后進展植被恢復。同時在采礦平臺靠近邊坡處,種植藤本植物,使之攀附于平臺邊坡生長。邊坡區域及臺階復墾標準為:1修整邊坡,修整原那么為坡面無浮石、危巖,坡角不大于 65 度。2在臺階處外側砌擋土壩,中間覆土30cm,內側留有20cm間隙不覆土作為排水溝。3進展植被恢復,選取當地生命力較強的草種進展撒播。 4待采礦場邊坡臺階覆土后,在坡角種植爬山虎等攀緣類植物復綠。采礦場基底及工業場地復墾標準為: 1進展場地碎石清理后,坡度應保持在 5左右,坡度應按利于排水設計;2根據復墾方向,旱地覆土厚度應到達50cm以上,并且表土覆蓋應區分保水層和耕作層;3根據礦山開采形成的終了境界,采礦場基底四周形成高陡
51、的開采臺階,降雨時將集中聚集至采坑基底內,復墾時,應有針對性地設計雨季排水系統,防止復墾后的旱地形成內澇;其他區域復墾:復墾程序為:對用途較小的局部礦山公路、建筑物、進展撤除,因礦山公路由礦渣堆鋪而成,撤除時對場地上進展適當平整壓實后,按照覆土30cm的厚度進展覆蓋,先覆蓋20cm厚的表土作為修養水源的保水層,用壓路機壓實后,再將10cm的表土均勻的覆蓋在外表,最后進展植被恢復。復墾標準為:1撤除時盡量到達廢物利用,減少廢棄物量,對存在污染的廢棄物進展異地處理; 2場地平整時,坡度應保持在 5左右,能到達雨水自然排干的要求。 3) 覆土厚度應到達 30cm 以上; 4栽植的樹種應有針對性對選擇
52、適宜性、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 5三年后植樹成活率 70%以上。五年后覆蓋率30%以上。4.1.3林地復墾標準1、覆土標準覆土厚度為自然沉實土壤0.3m以上。土壤中大于2cm砂礫石含量不超過30。覆土土壤PH值一般為5.58.5,土壤含鹽量不大于0.3。2、土地平整標準覆土后進展土地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過25度。3、排水標準排水設施明溝,自排方式排水,防洪采用10年一遇24小時暴雨。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邊坡宜植被保護。4、林草配置標準實行草、灌、喬套種混播,配置林木株行距為3m3m,畝栽74株;平臺及邊坡撒草籽防護,撒種量為100kg/hm2,樹、草種選擇當地適宜生存條件的品種。4.1.4耕地
53、復墾標準1覆土標準覆土厚度為自然沉實土壤0.5m以上。 覆土后場地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過5度,其中水田一般不超過2-3度。覆土土壤PH值范圍,一般為5.58.5,含鹽量不大于0.3%,土層容重保持約1.0g/cm3。 2田塊標準平地田塊設計確定田塊方向、長度、寬度,按標準田塊設計。田塊長邊沿等高線布置,短邊垂直于等高線布置情況確定,田塊最短不小于10m,最窄不小于3m。田塊經過平整后地面坡度不超過5度。3排水標準排水設施應滿足?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 50288)、 ?高標準 基本農田建設標準?(TD/T 1033)等標準,以及當地同行業工程建設標準要求。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邊坡宜植
54、被保護。4.2預防控制措施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對土地產生嚴重的損毀,對已損毀的土地采取復墾的方法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的狀態是一種有效的治理措施,但土地復墾費用高,復墾難度也較大,因此從源頭入手,提前預控,防患于未然,把建設施工中造成的土地損毀控制到最小化,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據該礦開采工藝,其預防控制措施要貫穿“剝離開采運輸排廢造地復墾利用一體化的生產過程中。為了在不影響生產建設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減少對土地的損毀面積,降低對土地損毀的程度以及防止水土流失,提出以下預防與控制措施:1、嚴格按照由上而下分臺階順序開采??刂七吰陆嵌?,隨時注意工作面上方坡度及危巖的變化及松動情況,及時清理上方松
55、動危巖,防止片幫事故的發生;對有滑動、崩塌跡象的臺階邊坡,應及時進展削坡減載,在處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作業人員的安全;暴雨過后,必須對工作面上方的邊坡和危巖進展檢查,以防滑坡事故發生。2、根據土壤條件和地形等特點,應采取綜合防護措施,從 基本上控制礦區水土流失。進展土地平整、覆蓋表層剝離土、營造灌草防護林,邊坡采取穩定措施、實施分級削坡、坡腳用草袋護坡;在采場上部設置截水溝,攔截山體水進入采場,減少雨水對采場的沖刷。3、礦山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液必須進展處理,經檢查達標前方能排放,嚴禁向附近河流排放有毒、有害液體。4、礦區的運輸公路在修筑過程中擾動和損毀了原地貌,路基兩側需要采取防護措施,
56、路基坡腳處須設排水溝、路兩側栽植道路防護林。4.3工程技術措施工程技術措施是指工程復墾中,按照所在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和復墾地利用方向要求,對受影響的土地采取表土剝離、回填、堆砌、平整等各種手段,并結合一定的防洪防澇等措施進展處理。土地復墾要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為表土剝覆工程、充填工程、挖深墊淺工程、坡面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和道路工程等。4.3.1表土剝覆工程1、 表土剝離建設露天采場、運輸道路等時,應對表土實行單獨采集。采集土壤前應對剝離作業區土壤分布進展測繪,并在有代表性的樣品測點取樣,測試其物理、化學性質,并評估它們用于植物種植的適用性、限制因素和可采數量。表土剝離厚度根據原土壤表土層厚度,復
57、墾土地利用方向及土方需要量等確定。一般對自然土壤可采集到灰化層,農業土壤可采到犁底層。采集的表土盡可能直接覆蓋在整治好的場地上。2、表土覆蓋本礦覆蓋表土均取自排土場內,由于排土場原來在排棄廢土過程中,有少局部土石混排現在,在土源缺乏時,可將巖土混合物覆蓋在表層,用于造林,只需在植樹的位置填入土壤或其他含肥物料礦區生活垃圾、污泥、礦渣等。表土覆蓋厚度根據當地土質情況、氣候條件、種植種類以及土源情況確定。一般的,種植農作物時覆土50cm以上,耕作層不小于20cm ;用于林業種植時,在覆蓋厚度1m 以上的巖土混合物后,覆土30cm,可以是大面積覆土,土源不夠時也可只在植樹的坑內覆土;種植草類時覆土厚
58、度2050cm 。當用機械整平時,盡量采用對地壓力小的機械設備,并在整平后對覆土層進展翻耕。4.3.2坡面工程坡面是水土流失的起源,為了保持坡面的穩定性,減少水土流失及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應當在坡度較大的地方設置截留溝、排水溝及擋土墻。1、截流溝當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時,應在交界處布設截留溝。如為無措施坡面且坡長很大時,應布設幾道截留溝,根據地面坡度、土質和暴雨徑流情況具體設計,一般截留溝的間距為2030m。截留溝又分為蓄水型和排水型,蓄水型截留溝 基本沿等高線布設;排水型截留溝應與等高線取12的比降,一端應與坡面排水溝相連,并在連接處做好防沖措施。如果截留溝不水平應在溝
59、中每510m修2030cm的小土擋,防止沖刷。在具體設計時截留溝應能防御10年一遇的連續24小時的最大降雨量。本工程設計采用排水型截流溝。2、 排水溝排水溝一般布設在坡面截留溝的兩端或較低的一端,用于排除截留溝不能容納的地表徑流,其終端連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當排水口的位置在坡腳時,排水溝大致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當排水去處在坡面上時,排水溝可 基本沿等高線與等高線斜交布設;梯田兩邊的排水溝一般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大致與梯田兩邊的道路相。土質的排水溝應分段設置跌水,其縱斷面可同梯田區的大斷面一致。各種布設應在沖刷嚴重的地方鋪草或石方襯砌。3、擋土墻擋土墻是用來支承 HYPERLINK :/b
60、aike.haosou /doc/1091142-1154598.html t _blank 路基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的構造物。目前在我國礦山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重力式擋土墻,它依靠墻身自重抵抗土體側的壓力,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它的優點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經濟效果好。一般都做成簡單的梯形,墻面胸坡和墻背的坡度一般選1:0.21:0.3,仰斜墻背坡度愈緩,土壓力愈小。施工中當根基開挖較深或邊坡穩定性較差時,應分段、跳槽開挖,并采取臨時支護措施。本工程已在“地質災害恢復治理局部對擋土墻修建工程進展了設計。4.4生物措施生物工程措施是恢復土壤肥力與生物生產能力的活動,它是實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魚塘股份合同協議書
- 食堂搭伙合同協議書
- 兄弟倆出資買房協議書
- 酒店優惠預訂協議書
- 分手后房產歸屬協議書
- 鋼筋清包合同協議書
- 餐廳臨時員工協議書
- 集體拆遷補償協議書
- 餐飲員工就餐協議書
- 出租車退車合同協議書
-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廣東省汕尾市九年級數學中考二模試卷(含部分答案)
- 【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單元測試卷(一)含答案與解析
- 2025年(第一季度)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加密)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高三二模數學試卷(原卷版)
-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全國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試題庫及答案
- 戒毒醫療常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院感感染培訓試題及答案
- 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2025-2030年中國科技館產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投資規劃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