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畢業論文_第1頁
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畢業論文_第2頁
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畢業論文_第3頁
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畢業論文_第4頁
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畢業論文.doc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設計(論文)報告題 目 學 院 學 院 專 業 學生姓名 學 號 年級 級 指導教師 畢業教務處制表畢業學生姓名: xx填寫 學號: xx填寫 專業: xx填寫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指導教師意見:(請對論文的學術水平做出簡要評述。包括選題意義;文獻資料的掌握;所用資料、實驗結果和計算數據的可靠性;寫作規范和邏輯性;文獻引用的規范性等。還須明確指出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指導教師結論: (合格、不合格)指導教師姓名所在單位指導時間畢業設計(論文)評閱教師評閱意見表 學生姓名: xx填寫 學號: xx填寫 專業: xx填寫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農村宅基地測量技術研究 評閱意見:

2、(請對論文的學術水平做出簡要評述。包括選題意義;文獻資料的掌握;所用資料、實驗結果和計算數據的可靠性;寫作規范和邏輯性;文獻引用的規范性等。還須明確指出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修改意見:(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出具體修改意見。評閱成績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參加答辯的不必填此意見。)畢業設計(論文)評閱成績 (百分制): 評閱結論: (同意答辯、不同意答辯、修改后答辯)評閱人姓名所在單位評閱時間論文原創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畢業論文農村宅基地測量技術研究,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論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獻、資料均已明確注出,論文中的結論和結果為本人

3、獨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過的材料。對論文的完成提供過幫助的有關人員已在文中說明并致以謝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畢業論文沒有違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沒有侵權行為,并愿意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和法律后果。 論文作者(簽字): xx填寫日期:xx填寫年月日題目: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摘要: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出土地資源短缺、新城區的擴張與老城區的衰敗矛盾加劇、城市歷史文脈弱化遺失等諸多問題,為此本文結合上海市奉賢區南橋老城的“南橋源”城市更新項目實踐過程,從土地資源利用及舊空間更新再造、市民生活質量提升、歷史文化傳承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明確了城市更新的價值意義及總體策略,為我

4、國老城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經驗參考。關鍵詞:城市發展;城市更新;土地資源;歷史文化;優化空間隨著城市用地的擴張、人口結構以及市民需求的變化,中國城市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增量擴張轉變到了存量提升。而老城區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們的問題和潛力也逐漸凸顯出來。城市更新勢在必行,這不僅是一個空間生產過程,還有著更廣泛的經濟與社會內涵。我們希望通過優化規劃用地、挖掘文化記憶、改善空間質量來更有效地利用衰敗城區,為廣大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設施與服務。1城市發展問題及更新必要性城市更新的問題根源之一在于人口大量增長所導致的城市土地資源短缺。在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只有2個;而到

5、了2016年,人口過2000萬的超級城市已多達9個,上海就是其中一個。人口的快速增長致使建設用地的加速擴展直至出現短缺。以上海為例,1990年的城市建設用地為800多平方公里,到了2014年,建設用地規模突破300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的極速增長,對生態用地、農田用地以及交通用地造成了不少壓力,各種社會問題和健康問題也隨之而生,比如房價持續走高,交通擁堵導致通勤時間增長,人們生活壓力徒增,“環境污染”四起。這些問題的日積月累、矛盾激化逐漸催生了人們對自身生活空間環境進行優化重構的需求,更新老區、釋放城市空間的必要性也日益凸顯。在中國,我們還有自己獨特的問題,即新、舊城區大量并存。自改革開放以來,

6、我們的城市化進程過快,新城區急速向外圍擴展,這導致的是擴張與衰敗同時存在。老區的人口密度很低,基礎設施極為陳舊,環境日漸破敗凌亂,但與此同時,那些具有歷史價值和地方特色文化風貌的老街區卻隱藏著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和再開發潛力,比如我們奉賢的南橋,這個濱水之城具有悠久的歷史,被稱為奉賢之根。如果我們能更新與再利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文化資源,并結合現代化的空間再造技術手段,那么,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緩釋新城區的壓力,更能激活南橋乃至奉賢的經濟和文化力量,更好地服務于市民。總而言之,當下的城市更新,除了“量”,即土地資源短缺上的問題,還存在著“質”的問題,后者與公眾權益緊密相關,由此可見城市更新勢在必行

7、。2“南橋源”城市更新項目實踐經驗分析面對城市發展過程中融合了歷史、經濟、公眾利益的多面向問題,我們也必須采用跨界、多維、靈活應變的思路,而非單一視角和激進手段,更應當避免簡單粗暴的拆除重建。城市更新,本質上是通過空間再造,完善多功能區域,挖掘地區歷史記憶,激活和復興區域經濟,從而實現更廣泛的公共價值,這不僅僅是商業價值上的成功,更根本的是對每一位生活于此、造訪于此的公民權益的維護提升。南橋,具有綿長的歷史文化脈絡和豐富的遺跡留存,承載著整個區域的老城復興夢想。2017年6月9日,奉賢啟動城市更新“南橋源”項目,這個項目受到區委、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南橋源”項目位于南橋鎮環城東

8、路、南橋路、解放路、浦南運河圍合區域,占地面積約0.7平方公里。區域內有4個文保單位、2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既是原縣政府所在地,又是曾經的經濟、文化和生活中心,從城市發展和歷史文化角度來看具有標志性的核心地位,但從更新前的空間環境、生態環境、生活環境等角度來看,又明顯呈現出衰退弱化的形態,如圖1所示。下面,將從應對土地資源短缺問題、提高民眾生活質量、保護歷史脈絡三個方面來展開討論。首先在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上,該項目依循“留改拆并舉,保護為優先”的城市更新總體要求。通過集約化設計,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將原有的廢棄建筑更新為城市多功能區,釋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間,這有助于實現南橋復興。而該項目中也運

9、用到了新的技術手段,來協調新與舊、現代和歷史之間的多重關系。比如獨具特色的二號院項目,項目范圍內既有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百年園林沈家花園,也有建成于20世紀70年代的地下舊民防工程,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和城市發展記憶的重點片區。項目整體規劃理念為“生態型、公益性”、“雙增雙減”的正向調整,通過盡可能保留梳理城市發展肌理、修繕保護歷史文物和歷史建筑,最終實現還院于民、開放共享。其次,該項目也有助于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該項目充分梳理昔日江南水鄉古鎮南橋的歷史文脈,結合主干河道浦南運河的兩岸濱水空間,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生活系統,力圖打造有歷史傳承、有城市溫度的復合型生活社區。通

10、過打造“一廊六街二十四弄”,我們希望以此來激活老城區的活力,讓南橋源居民感受到溫暖的市井文化和歸屬感。更新后的老區,能夠與普通市民產生更廣泛的關系。因為它的多功能設施與服務,能為城市居民的休閑學習提供新場所,比如更新后的四古溪行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暢通無阻的步行、休閑網絡;更新后的南橋書院可以為公眾提供具有歷史風貌的書院式教育場所,傳承和傳播當地非物質文化;文化廣場能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公共空間等。最后,本土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所獨有的最具標志性的特征,也是一個城市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在基因,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還能幫助我們提升城市的名片價值。“南橋源”區域內有4個文保單位、20多處歷史文

11、化遺存,總體規劃方案涵蓋四古溪行、沈家花園、文化廣場、鼎豐醬園、南橋體育中心、南橋書院、卜羅德祠、人民路歷史文化風貌復興街、運河水鄉九大區域的更新建設,稱為“南橋九景”。南橋九景將成為我們南橋地區乃至奉賢的城市地標,成為城市形象的新亮點,如圖2所示。3結語“南橋源”區域的整個更新與建構過程以城市發展歷史為脈絡,以新技術新空間為基礎,以人的生活生產優質體驗為主要目標,實現了新與舊的完美融合,這折射出了南橋源的新與舊的有機轉化。在歷久彌新中,既回應了歷史的呼喚,也在新時代中找到了自己的獨特立足點,以這個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公共活動空間打開更多的際遇,最匯將呈現人文南橋、生態南橋、活力南橋,為老城區的

12、城市更新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更多可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參考文獻1莊少勤.“新常態”下的上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J.上海國土資源,2015,36(03):1-8.2陳志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綠色生態城市發展J.城市發展研究,2015,22(02):1-6+19.3定光莉.刷新與厘定:新時代城市更新和城市精神的內在關聯J.上海城市管理,2021,30(04):69-76.4曹子健,張凡.歷史街區城市更新范型探析J.住宅科技,2021,41(07):42-46.5劉生軍,董梟.文化基因視角下城市形態的文化維度特征研究以沈陽方城地區為例J.華中建筑,2021,39(07):128-132.6陽建強.基于文化

13、生態及復雜系統的城鄉文化遺產保護J.城市規劃,2016,40(04):103-109.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the expansion of new urban areas and the decline of old urban areas, and the loss of urban historical conte

14、xt.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South Bridge Source urban renewal project in Nanqiao Old Cit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three aspects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old space renewa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itizens,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larifie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urb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