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自然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2018年3月30日第五周星期五總第19課時【課標導航】一、課標要求歸納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出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二、課標解讀知道環境問題的含義及分類,明確產生環境問題的因素。說明產生次生環境問題的兩個主要方面。說明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教材梳理】一、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概念(1)廣義的資源指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2)狹義的資源,即自然資源,是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能夠產生價值的,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總稱。分類(按其是否能更新或恢復)(1)非可再生資源:主要指那些在漫長
2、的地質年代里形成的,儲備有限的、經開發利用后無法在現階段再生的自然資源,如各種礦產資源。(2)可再生資源:主要指那些被人類開發利用后能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運行得到恢復或再生的資源,如生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等。二、主要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人類生存離不開自然資源。人類目前存在資源短缺、浪費和使用不合理等多種問題。土地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生活、生產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當前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土地資源短缺問題表現為耕地減少和土地退化兩類。(1)日趨減少的耕地:在工業化過程中,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擴張、工礦道路的建設不斷占用土地,而且占且的土地主要是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質肥沃
3、、產量高的耕地。(2)土地退化概念:土地退化是人類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質量下降。表現形式: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鹽漬化和土壤肥力貧瘠等。原因過度放牧是全世界范圍內土地退化最主要的原因。植被破壞也是造成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農業適動,以及灌溉系統不健全,田間工程不配套,也會導致土地退化,如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的土壤次生鹽漬化。生產和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質對土地造成的污染,也是土地退化的原因之一。能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1)能源問題: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長,人們對能源需求量猛增,這將造成能源供應緊張。(2)產生原因石油、煤、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儲量有限
4、。能源的地理分布與實際消費量不平衡。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知識探究】探究點1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自然資源的判斷(1)自然資源的概念一定時間、地點產生價值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總稱。自然資源的概念中有兩個限制條件,一個是“一定地點、時間”,一個是“能夠產生價值”,前者是指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直接獲得,后者是指獲取的環境因素和條件能用于生產和生活。(2)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自然屬性: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經濟屬性:在現在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用于生產和生活。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資源,而雷電等盡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屬性,但由于目前仍不能用于生產和生活,也不屬于自然資源。鐵礦是
5、自然資源,而鋼鐵不是,因為鋼鐵不是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的不具有自然屬性。值得注意的是,有用和無用是相對的,目前不能利用的某些物質和能量,將來可能變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因此自然資源的范圍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擴大。拓展延伸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能源、能源資源、礦產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礦產資源.能源資源o自然資源o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分類自然資源有多種分類。比較常見的是按照自然資源是否能夠更新或恢復,分為非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兩大類。列表比較如下: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概念主要指那些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形成的、儲備有限的、經開發利用后無法在現階段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指那些被人類開發利用后能依靠生態系統自身
6、的運行得到恢復或再生的資源主要類型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等相對性并非絕對不可再生,只是其形成需要漫長的地質時期,相對于人類的歷史來說可以認為是非可再生的多數可再生資源,只有在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前提下,才可以再生。當開發利用不當時,它們的再生周期會延長,甚至變成非可再生【典例展示1】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提供給人類的各種物質和能量。據此完成12題。1下列物質和能量中,在目前屬于自然資源的是()雷電D.)煤炭焦炭水能A.B.C.2.有關上題中自然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A.都是可再生資源B.都是不可再生資源C.都是能源資源D.都是物質資源解析: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的,用于生產生活的物質和能
7、量統稱為自然資源,焦炭是經過人類加工形成的,雷電目前不能用于生產生活,都不屬于自然資源,煤炭和水能都屬于能源資源,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能量,但煤炭再生周期長,所以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而水能周期短,屬于可再生資源。答案:1.C2.C方法技巧圖示法記憶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判斷標準探究點2土地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目前世界上面臨的土地資源問題主要表現在數量(耕地面積減少)和質量(土地退化)兩大方面。1耕地日趨減少的原因(如下圖所示)由此可見,隨著人口的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農業建設用地增長迅速,導致耕地尤其是人均耕地日趨減少,人類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耕地資源不足的問題。2.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
8、地作物生產量減少,土地生產潛力衰退,土地資源的喪失,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地表出現不利于發展生產的地貌形態。人類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質量的下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區退化的表現形式及成因各不相同(如下圖所示)水土流失土形式土壤沙化地退表現土壤鹽堿化化土壤肥力貧瘠草場退化原f因過度放牧植被破壞不合理的農業活動灌溉系統不健全土地污染拓展延伸(1)中國土地資源面臨巨大的壓力,分析如下:原因具體表現耕地面積總量有限中國土地資源中耕地面積有1.28億公頃,約占土地面積的10%中低產田所占比重大我國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區域大,低產田約占1/3人均耕地面積少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
9、.1公頃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導致荒漠化與水土流失;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地退化致土壤次生鹽漬化,施用農藥造成土地污染2)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地退化現象也不相同地區土地退化現象西北地區以土地荒漠化(風蝕)、草場退化為主北方地區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鹽漬化和土壤侵蝕為主南方地區以土壤侵蝕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質量下降為主青藏地區以寒漠化為主(土地荒漠化的一種)圖211、圖2-1-2讀圖點撥:這兩圖具有相關性,所揭示的內容呈負相關,即人口增多,人均耕地減少。圖211反映了中國從1954年到2003年近50年人口從6.02億增加到12.92億,增加了1倍多;圖212反映了中國從1953年到2003年近
10、50年人均耕地從0.18公頃減少到0.10公頃,減少了近1倍。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人均耕地減少除了人口增加這一因素外,非農業建設用地增長迅速也是重要原因。【典例展示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2年6月25日是第22個全國“土地日”,宣傳主題為“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材料二中國人均耕地面積變化趨勢圖人口/萬人均耕地面積/in90008000700060005000A4000二百300020001000材料三我國省級行政區人均耕地差異分布圖0mu人均耕地大于世界平均水平z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與驚戒線之間人均耕地低于警戒鏡緩商品糧基地(1)材料二中,表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變化
11、趨勢的是(A或B)線,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要解決材料三中a地區糧食生產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應采取哪些措施?(3)說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數量少的共同原因。(4)據以上材料找出我國人均耕地數量不容樂觀的三條理由。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耕地資源的現狀及解決措施。通過圖文材料,可獲取以下有效信息:我國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積兩曲線的變化趨勢;我國各省級行政區劃信息;結合圖例判讀我國省級行政區人均耕地狀況。第(1)題,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呈逐漸減少的趨勢,比較吻合的是B線;這種變化趨勢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第(2)題,先確定a地區為東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糧基地
12、;然后明確其糧食生產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決的措施則主要圍繞保土保肥方面。第(3)題,要確定b、c、d為浙江、福建、廣東,三省為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均耕地數量少的原因可從三方面分析:人口稠密;耕地總量少;城市化水平高,非農業用地比重大。第(4)題,要由題干中提出的問題“我國人均耕地數量不容樂觀”,再回歸到圖中,從圖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與警戒線之間”的符號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線”的符號,再對應到中國區域的分布,即面積最大;從圖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國人均耕地數量不容樂觀的理由。答案:(1)B人口的快速增長;非農業建設用地
13、增長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積減少。(2)植樹造林;保護濕地(保護沼澤);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用養結合)。(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農業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4)絕大多數省級行政區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級行政區的人均耕地已經在警戒線以下;人均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方法技巧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套路分析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在地區資源利用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資源短缺問題,解決措施需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著手。所謂“開源”,即增加資源供應來源,可以是同種資源,通過加大勘探開發而增加產量;也可以是其他資源,如煤炭供應緊張,可以增加石油供應,
14、火電供應不足,可以發展風電、核電等。所謂“節流”,即節約,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節流一方面是從生產中進行,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方式等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損耗;另一方面是從生活中進行,每個人都應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不浪費一滴水,隨手關燈等。探究點3能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能源問題從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的消費速度急劇增加,人們對能源的需求量猛增,造成能源供應緊張。由此可見,能源問題主要表現為能源供應緊張。2.能源問題的成因原因表現常規能源儲量有限石油、天然氣的耗竭年限為幾十年煤炭的耗竭年限為四百年能源的地理分布與實際消費量不平衡煤炭的90%分布于俄羅斯
15、、美國和中國石油的70%分布于中東和少數發展中國家約占世界人口26%的發達國家消耗著總能源開采的77%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常規能源為主導,但它們的儲量有限,面臨枯喝危險現存能源結構嚴重依賴常規能源,石油的銳減或油價提高,導致經濟結構動搖拓展延伸中國與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704%97%冬矍黃水電核能煤炭個/球粧23.8鄉燈甫、35,6%y世界M%中塢中國與世界的龍簿消費結構(2007年)(1)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為主,煤炭所占比重最大。雖然中國煤炭儲蓄量巨大,但大量使用煤炭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中國石油消耗量增長很快,進口量加大。(2)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天然
16、氣、煤炭等常規能源為主,且石油所占比重最大,這種能源構成不合理,因為常規能源不僅數量有限,而且還是寶貴的化工原料。同時現存的能源結構對常規能源的過分依賴,特別是油價的不穩定,嚴重影響著世界經濟體系的穩定。(3)為了改變世界對常規能源的依賴和過度開采,應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大力發展水電,推廣使用清潔能能源,如水電、核電等。圖2-1-5讀圖點撥結構圖一般用來表現地理事物與現象的內部組成、比重變化、演變趨勢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與整體比例關系的一種形象直觀的地理圖像,常采用幾何圖的圖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常見結構圖有扇形結構圖、餅狀結構圖、柱狀結構圖、矩形結構圖等。其判讀
17、方法一般包括:歸納總結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首先要仔細讀圖,認識結構圖的組成要素,認識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關系,進而歸納總結出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對地理事物結構特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并提出相應對策。采用對比法對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進行對比分析:一是縱向對比,即對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時間的結構特征進行對比,認識其發展變化;二是橫向對比,可以橫向對比不同地理事物結構特征的差異。【典例展示3】下圖是1990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與GDP增長變化圖。讀圖回答12題。50505050544332211唱7氏25O5G5050504.44332211O201能源消費與GDP的增長特點是()單位GDP能源消費2
18、002年最低能源消費量2007年開始下降能源消費與GDP的年均增速相同單位GDP能源消費呈下降趨勢2能源與GDP增長的關系是()能源消費增長會減緩GDP增長GDP增長速度取決于地區能源儲量大小GDP增長是影響能源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我國能源豐富,可以滿足GDP高速增長的需要解析:解答本題組的關鍵是明確圖中GDP和能源消費量這兩條曲線的關系。第1題,這兩條曲線雖然都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不同。從兩條曲線的關系看,從1990年開始兩線在不斷接近,2007年后,GDP曲線反超能源消費量曲線,說明單位GDP能源消費在不斷降低。第2題,從兩條曲線的變化看,能源與GDP在不斷增長,能源供應充足能夠加快GDP的
19、增長。但是影響GDP增長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完全取決于能源儲量大小。我國人均能源有限,能源的供應并不充足。答案:1.D2.C方法技巧二維坐標圖的解題技巧二維坐標圖是地理題目中常用的一種圖表,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示多項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圖像。解讀坐標圖,首先要能正確判讀、理解坐標系統中各坐標的具體含義,讀清坐標軸上的地理事物名稱、單位、尺度等,明確該圖反映了哪兩個或幾個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思考橫坐標與縱坐標所反映的內容之間的關系;其次要正確讀取坐標圖的有關數值及其變化趨勢,準確判讀出各坐標對應的時間與數值;同時特別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數值的谷峰變化與地理事物的相關性。【學以致用】情景材料2
20、012年8月3日新華網消息,就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布的關于提升耕地保護水平全面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通知,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2日進行具體說明。據通知要求,今后凡城鎮周邊及各類園區、東北及中東部等優質土壤豐富地區,各類建設集中連片占用耕地的,都應開展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占用基本農田的,必須進行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國土資源部強調,各地應借鑒三峽庫區“移土培肥”工程及一些地方建設占用耕地表土剝離和再利用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按“誰占用、誰剝離”原則,切實將占用耕地單位剝離耕作層的法律義務落實到位。近些年我國耕地減少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建設用地增加、自然災害的破壞、生態退耕等。“移土培肥”的好處是什么
21、?答案:既可以滿足用地單位的用地需求,又可以不減少耕地的面積。為我國政府保護耕地數量提幾個金點子。答案: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推進土地開發、復墾、整理。【思維啟迪】1.為什么對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提示:雖然可再生資源能夠再生,但其再生需要一定的周期,當人類利用資源的速度超過其再生速度時,就會破壞其再生性。所以對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護,促進其更新、循環。能源分布不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什么?提示:能源分布不均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能源短缺,加重了交通運輸負擔,提高了能源利用成本,影響經濟發展。為什么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提示:我
22、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礦產資源開采中富礦少、貧礦多,加之開采過程中采富棄貧,使礦產資源浪費嚴重;礦產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礦產品的加工消費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而礦產資源主要富集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到目前為止,我國45種主要礦產的探明儲量有相當部分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到2020年,資源保證程度更低。總的來講,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如何正確認識土地資源的屬性?提示:土地資源是地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多種要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資源。若在土地承載力范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應當是一種可再生資源;若過度利用或利用不當,就可造成土地嚴重退化,從而造成一些土地永久失
23、去生產能力,土地資源也可能成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我國農村建房大都缺乏統一規劃,普遍存在“外緊內松”、“攤煎餅”式向外擴延,形成眾多的“空心村”。“空心村”現象帶來哪些主要問題?提示:既導致土地大量閑置和浪費,也對農村的居住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思考點拔】“探索”發現自然資源利用中存在問題思考1“自然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中的三段文字,從三個角度說出了哪些資源問題?提示:人類生存離不開自然資源,在資源方面,人類目前存在資源短缺、浪費和使用不合理等多種問題。資源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人類自身的原因。“探索”中的三段文字,從人類消耗礦產資源、耕地減少與退化、水資源浪費三個角度說明了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思考2讀圖2-1-1和2-1-2,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人口與人均耕地面積變化的相關性發展趨勢是什么?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