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陋室銘》2022中考專題復習_第1頁
《論語》《陋室銘》2022中考專題復習_第2頁
《論語》《陋室銘》2022中考專題復習_第3頁
《論語》《陋室銘》2022中考專題復習_第4頁
《論語》《陋室銘》2022中考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1 篇 論語十二章 (七上)文學常識 選自論語譯注。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 20篇。東漢列為“七 經”之一,宋代把它與 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教材在線子曰:“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yu)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n), 不亦君子乎?” (學而)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chun)不習乎?” (學而)孔子說:“學習了,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

2、,不是很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反省:替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教材在線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ng), 思而不學則殆(di)。” (為政)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有所成就,四十歲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可以順從意愿,又不越過法度。”子曰:“吾十有(yu)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孔

3、子說:“只讀書不認真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就會疑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教材在線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子曰:“賢哉,回也! 一簞(dn)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o)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g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述而)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多么高尚啊,顏回!”孔子說:“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比

4、不上喜愛學問和事業的人,喜愛學問和事業的人比不上以學問和事業為快樂的人。”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教材在線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 不舍晝夜。” (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學而篤(d)志,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日夜不停。”孔子在河邊感嘆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

5、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子夏說 :“廣泛學習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文章綱要文章中心 全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等方面給人以啟發。寫作特色成語積累知識鏈接論語是我國古代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其語句言簡義豐、概括性強。溫故知新 擇善而從 不亦樂乎 三十而立 不舍晝夜 逝者如斯 三省吾身 博學篤志 簞食瓢飲 從心所欲 耳順之年 樂在其中 不恥下問 匹夫不可奪志重點知識歸納一、重點字詞1.通假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同“悅”,意思:_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同“又

6、”,意思:_ 2.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用作狀語,_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用作狀語,_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的意動用法,_按時每天以為快樂愉快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3.一詞多義學而時習之 _ 四時俱備 (答謝中書書) 季節四時之景不同 (醉翁亭記) 季節時來運轉 時機按時時為為人謀而不忠乎 _可以為師矣 _為淵驅魚 替替當、做忠為人謀而不忠乎 _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忠心耿耿 忠誠竭盡自己的心力一簞食,一瓢飲 _ 飯疏食,飲水 _飲水思源 喝冷水飲喝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焉必有我師焉 _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語氣詞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

7、者。 寫出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而不讀書,則會疑惑而無所得。所以要把“學”與“思”結合起來。二、句子賞析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本句強調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樂之”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真知灼見,才能有所成就。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善于發現別人身上優缺點的人,也往往善于向他人學習。只要抱定“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學習態度,無論什么環境,無論什么人,都可以從中得到提高。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句講的是求仁的途徑。博學、篤志、切 問、近思是提升個人修養的重要方法。

8、篇目對比點 分析闡述論語十二章描寫對象: 浮云 論語十二章 中“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運用比喻,把“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比作“浮云”,表明了孔子在“富貴”和“義”發生矛盾時,堅守“義”的高尚品格。古詩文對比梳理 中“不畏浮云遮望眼”用“浮云”借代奸邪小人,表現詩人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的抱負,以及大無畏的精神。登飛來峰 篇目對比點 分析闡述論語十二章主題:堅守志向、信念 論語十二章 中“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強調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堅定的志向。古詩文對比梳理 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議論方式直抒胸臆,表現了文天祥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過零丁洋

9、第 2 篇 陋室銘劉禹錫(七下)文學常識 選自劉禹錫集。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寫作背景 劉禹錫寫此文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卻又無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極的辦法,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教材在線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n)。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10、:何陋之有?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顯得神異。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說說笑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它好比)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公文勞神傷身。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文章綱要文章中心 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體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寫作特色成語積累知識鏈接1.托物言志: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

11、于 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 2.使用類比:如開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類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也 可借高尚之士散發芬芳;結尾用“南陽諸葛廬”“西蜀 子云亭”類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與古代名賢的居 室媲美。 3.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 頓挫,和諧悅耳。案牘勞形重點知識歸納一、重點字詞1.詞類活用 苔痕上階綠 上:名詞用作動詞,_ 無案牘之勞形 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_蔓延使勞累2.一詞多義有仙則名 _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命名故雖有名馬(馬說) 名貴的莫名其妙 說出出名,有名名何陋之有 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論語十二章) 代詞,

12、指學問和事業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助詞,譯為“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垂天之云(北冥有魚) 結構助詞,譯為“的”鵬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魚)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一年之計在于春 結構助詞,譯為“的”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之素調素琴 _素湍綠潭(三峽) 白色的素不相識 向來不加裝飾的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類比的方式開頭,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為后面歌頌陋室埋下伏筆。二、句子賞析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文章的主旨句。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4.孔子云:何陋之有?表現了作者對世俗和官場生

13、活的鄙棄,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塵脫俗的獨特志趣。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引用孔子的話,更具有雄辯的力量。一方面暗含作者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照應了“惟吾德馨”一句指出陋室不陋的關鍵在于“惟吾德馨”。 篇目對比點 分析闡述陋室銘描寫對象: 琴 陋室銘 關雎古詩文對比梳理 中“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寫鐘子期能領悟伯牙的琴聲傳達出的情感意境,來表現伯牙與子期心意相通,互為知音。伯牙善鼓琴 中“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表現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借彈琴鼓瑟對“淑女”表示親近,想象戀愛生活的和諧美滿。 篇目對比點 分析闡述陋室銘同一作者: 劉禹錫 陋室銘 作于和州任上。當時作者被貶,居所簡陋,但志趣不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類比的方式開頭,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為后面歌頌陋室埋下伏筆。古詩文對比梳理 作于寶歷二年 (826),劉禹錫在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禹錫屢遭貶謫、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