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資源調查規范_第1頁
淡水生物資源調查規范_第2頁
淡水生物資源調查規范_第3頁
淡水生物資源調查規范_第4頁
淡水生物資源調查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43/T 432-2009淡水生物資源調查技術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采樣、樣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著生生物的定性調查方法,底棲動物采樣、樣品保存和生物量計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調查方法等。本標準適用于湖南省水庫、江河、湖泊等水體水生生物資源調查。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SC/T 9102漁業生態環境檢測規范第三部分:淡水部分S

2、L 88葉綠素的測定分光光度法SL 167水庫漁業資源調查3淡水生物資源調查主要內容淡水生物資源調查主要內容見表1。表 1淡水生物資源調查主要內容調 查 項 目調 查 主 要 內 容必 做選 做水體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地理位置及環境特征;水體大小及形態特征;集雨區、淹沒區和消落區概況;環境污染狀況;氣候氣象和水文條件工程概況;水的理化性質調查水溫;透明度;pH值其他常規水質指標浮游生物調查種類組成;數量;生物量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的測定初級生產力底棲動物調查種類組成;數量;生物量著生生物調查種類組成;數量;大型水生植物調查種類組成;生物量4水體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水體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的主要內容見附

3、錄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項目的資料、數據,可從所屬管理單位和當地水產、水利、農業、林業、氣象、水文、環保等部門獲取,也可通過調查訪談或獨立觀測方式獲取。4.1氣候需了解年、季節氣候特征,年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和氣溫年變化,年(月)均風速、主導風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對濕度,年均日照時數、無霜期、冰封期等。4.2水體需調查水體形狀,總面積、最大面積、最小面積、正常水面,水體長度、寬度、深度,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體交換量,湖(庫)灣數量及主要湖(庫)灣的面積和水深,底質類型及特性。湖泊還需調查容積、湖岸線長度、湖底傾斜度,含鹽量等;水庫需調查總庫容、

4、興利庫容、死庫容,枯水期、豐水期,入庫徑流,各徑流流量;河流需調查源頭、終點,流經地區,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稱及特征等。4.3水體污染源主要調查水體沿岸工業污染源分布情況,農業(農田)污染源分布情況,人口分布與生活污水排放情況,礦山污染情況等。4.4周圍環境需調查水體周圍或集雨區的面積、地貌、土壤類型及特性;植被類型及覆蓋率;水土流失情況;礦產資源的種類、分布、儲量和開采情況;自然保護區面積和保護狀況;風景名勝區級別、旅游情況。5水的理化測定項目及方法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規定進行。6浮游生物調查6.1試劑與器具主要試劑見附錄B,器具見附錄C的C.1、C.2。6.2采樣6.2

5、.1采樣點布設 6.2.1.1原則根據水體面積、形態、浮游植物的生態分布特點和調查的目的等決定采樣點數量。采樣點應有代表性,能反映整個水體浮游生物的基本情況。采樣點設置數量見表2。采樣結果記入附錄A的表A.5。表2采樣點設置數量水體面積(km2)225520205050100100500500采樣點數(個)335577101015152020306.2.1.2湖泊、水庫湖泊應兼顧在近岸和中部設點,可根據湖泊形狀在湖心區、大的湖灣中心區、進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淺水區(有水草區和無水草區)分散選設;水庫應在庫心區(河道型水庫應分別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區)及大的庫灣中心區、主要進水口、出水口附

6、近、主要排污口、入庫江河匯合處設點。6.2.1.3江河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匯合口上游、匯合后與干流充分混合處,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區等河段設置采樣斷面。根據江河寬設置斷面采樣點,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區設點;50m100m的可在兩岸有明顯水流處設點;超過100m的應在左、中、右分別設置采樣點。6.2.2采樣層次6.2.2.1浮游植物采樣水深小于3m時,只在中層采樣;水深3m6m時,在表層、底層采樣,其中表層水在離水面0.5m處,底層水在離泥面0.5m處;水深6m10m時,在表層、中層、底層采樣;水深大于10m時,在表層、5m、10m水深層采樣,10m以下處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樣。

7、6.2.2.2浮游動物采樣由水體的深度決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個水樣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為浮游動物定量之用。6.2.3采樣頻次和采樣時間采集次數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樣次數可逐月或按季節進行,一般按季節進行。樣品瓶必須貼上標簽,標明采集時間、地點。采樣時間盡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進行。6.2.4采樣方法6.2.4.1浮游植物采樣定量樣品在定性采樣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個采樣點取水樣1L,貧營養型水體應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時需先在容器內沉淀后再取樣。分層采樣時,取各層水樣等量混勻后取水樣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樣品用25號浮游生物網在表層緩慢拖曳采集,注意網口與水面垂直

8、,網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6.2.4.2浮游動物采樣原生動物、輪蟲和無節幼體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樣品,如單獨采集取水樣量以1L為宜;定性樣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類和橈足類定量樣品應在定性采樣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個采樣點采水樣10L50L,再用25號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過濾物放入標本瓶中,并用濾出水洗過濾網3次,所得過濾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樣品用13號浮游生物網在表層緩慢拖曳采集。注意過濾網和定性樣品采集網要分開使用。6.3樣品的固定浮游植物樣品立即用魯哥氏液固定,用量為水樣體積的11.5。如樣品需較長時間保存,則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為水樣體積的4。原生動物和輪蟲定性樣品,除留一瓶

9、供活體觀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類和橈足類定量、定性樣品應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為水樣體積的5。6.4水樣的沉淀和濃縮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樣搖勻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將沉淀器輕輕旋轉,使沉淀器壁上盡量少附著浮游植物,再靜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時管口要始終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過程不可搖動,如攪動了底部應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時,應逐漸減緩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樣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樣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沖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樣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

10、)mL。如樣品的水量超過30(或50)mL,可靜置24 h后,或到計數前再吸去超過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濃縮后的水量多少要視浮游植物濃度大小而定,正常情況下可用透明度作參考,依透明度確定水樣濃縮體積見表3,濃縮標準以每個視野里有十幾個藻類為宜。表3依透明度確定水樣濃縮體積透明度(cm)1L 水樣濃縮后的水量(mL)10030505010010050305050010020301000(不濃縮)201000(稀釋)原生動物和輪蟲的計數可與浮游植物計數合用一個樣品;枝角類和橈足類通常用過濾法濃縮水樣。6.5種類鑒定優勢種類應鑒定到種,其它種類至少鑒定到屬。種類鑒定除用定性樣品進行觀察外,微型浮游植物需

11、吸取定量樣品進行觀察,但要在定量觀察后進行。 6.6計數6.6.1浮游植物計數6.6.1.1計數框行格法計數前需先核準濃縮沉淀后定量瓶中水樣的實際體積,可加純水使其成30mL、50mL、100mL等整量。然后將定量樣品充分搖勻,迅速吸出0.1mL置于0.1mL計數框內(面積20mm20mm)。蓋上蓋玻片后,在高倍鏡下選擇3行5行逐行計數,數量少時可全片計數。1L水樣中的浮游植物個數(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計算:(1)式中:N1L水樣中浮游生物的數量,個/L;N0計數框總格數;N1計數過的方格數;V11L水樣經濃縮后的體積,mL;V0計數框容積,mL;Pn計數的浮游植物個數。6.6.1.2目鏡視野法

12、首先應用臺微尺測量所用顯微鏡在一定放大倍數下的視野直徑,計算出面積。計數的視野應均勻分布在計數框內,每片計數視野數可按浮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減,一般為50個300個,依浮游植物數確定計算視野數見表4。表4依浮游植物數確定計算視野數浮游植物平均數(個/視野)視野數(個)123002520051010010501L水樣中浮游植物的個數(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計算:(2)式中:N1L水樣中浮游生物的數量,個/L;Cs計算框面積,mm2Fs視野面積,mm2Fn每片計數過的視野數;V1L水樣經濃縮后的體積,mL;V0計數框容積,mL;Pn計數的浮游植物個數。6.6.2浮游動物計數6.6.2.1原生動物:吸出

13、0.1mL樣品,置于0.1mL計數框內,蓋上蓋玻片,在1020倍顯微鏡下全片計數。每瓶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6.6.2.2輪蟲:吸出1mL樣品,置于1mL計數框內,在1010倍顯微鏡下全片計數。每瓶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6.6.2.3枝角類、橈足類:用5mL計數框將樣品分若干次全部計數。如樣品中個體數量太多,可將樣品稀釋50mL或100mL,每瓶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6.6.2.4無節幼體:如樣品中個體數量不多,則和枝角類、橈足類一樣全部計數;如數量很多,可把過濾樣品稀釋,充分搖勻后取其中部分計數,計數3片5片取其平均值。也可在輪蟲樣品中同輪蟲一起計數。6.6.2.5計數前,充分搖

14、勻樣品,吸出迅速、準確。蓋上蓋玻片后,計數框內無氣泡,無水樣溢出。6.6.2.6單位體積浮游動物的數量按下式計算(3)式中:N1L水樣中浮游動物的數量,個/L;V采樣的體積,L;Vs樣品濃縮后的體積,mL;Va計數樣品體積,mL;n計數所獲得的個體數,個。6.6.3注意事項每瓶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每片結果與平均數之差不大于15,否則必須計數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數與相近兩數之差不超過均數的15%為止,這兩個相近值的平均數即可視為計算結果。浮游植物計數單位用細胞個數表示。對不易用細胞數表示的群體或絲狀體,可求出平均細胞數。浮游動物計數單位用個數表示。某些個體一部分在視野中,另一部分在視野外,這

15、時可規定只計數上半部分或只計數下半部分。6.7生物量的測定浮游植物的比重接近1,可直接采用體積換算成重量(濕重)。體積的測定應根據浮游植物的體型,按最近似的幾何形狀測量必要的長度、高度、直徑等,每一種類至少隨機測定50個,求出平均值,代入相應的求積公式計算出體積。此平均值乘上1L水中該種藻類的數量,即得到1L水中這種藻類的生物量,所有藻類生物量的和即為1L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單位為mg/L或g/m3。種類形狀不規則的可分割為幾個部分,分別按相似圖形公式計算后相加。量大或體積大的種類,應盡量實測體積并計算平均重量。其他種類可參照表D1。微型種類只鑒別到門,按大、中、小三級的平均質量計算。極小的

16、(5m)為0.0001 mg/104個;中等的(5m10m)為0.002mg/104個;較大的(10m20m)為0.005mg/104個。原生動物、輪蟲可用體積法求得生物體積,比重取l,再根據體積換算為重量和生物量。甲殼動物可用體長一體重回歸方程,由體長求得體重(濕重)。無節幼體可按0.003mg濕重/個計算。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及其幼體可用電子天平直接稱重。即先將樣本分門別類,選擇30個50個樣本,用濾紙將其表面水分吸干至沒有水痕,置天平上稱其濕重。個體較小的增加稱重個數。6.8結果整理分析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種類組成,按分類系統列出名錄表,見附錄A的表A.6,數量和生物量的調查結果應隨時記入

17、附錄A的表A.7、表A.10中。 7 水體初級生產力的測定7.1浮游植物葉綠素測定7.1.1采樣樣品在浮游植物定量采樣的同時用采水器采集,采樣點布設同6.2.1,采樣層次同6.2.2.1,方法同6.2.4.1。7.1.2儀器、試劑、步驟按SL 88的規定執行。7.1.3結果整理浮游植物葉綠素的測定結果記入附錄A的表A.8中。7.2“黑白瓶”測定7.2.1采樣7.2.1.1采樣點布設同6.2.1。7.2.1.2采樣層次應在水表面和透明度的0.5倍、1倍、2倍、3倍、4倍處分層采樣,4倍透明度以下一般不采樣。最下一層不超過距庫底0.5m的深度。7.2.1.3采樣方法采樣應在晴天進行。樣品應在浮游植

18、物定量采樣的同時用采水器采集。各層次應采水樣2L2.5L。7.2.2儀器、試劑、步驟按SL 167的規定執行。7.2.3結果整理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的測定結果記入附錄A表A.9中。8底棲動物調查8.1試劑與器具主要試劑見附錄B,器具見附錄C的C.3。8.2采樣8.2.1采樣點布設根據不同環境(如水深、底質、水生植物等)特點設置斷面和采樣點,一般選擇代表水域特性的地區和地帶,如湖泊的主湖區和湖灣等,水庫的庫灣、近壩區、消落區、舊河床等,河流的淺灘、深槽、支流、洄水灣等。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多少視環境情況而定。大型水體的采樣斷面一般為5個6個,中型水體的采樣斷面一般為3個5個,小型水體的采樣斷面一般為

19、3個。采樣斷面上直線設點,采樣點的間距一般為100m500m。除采樣斷面上的采樣點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湖泊、水庫的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區、入水口區、出水口區、中心區、最深水區、沿岸帶、厙灣、污染區及相對清潔區等水域設置采樣點。8.2.2采樣次數一般每季度采樣一次,最低限度應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樣一次。水庫采樣需在最大蓄水和最小蓄水時進行采樣。8.2.3定量采樣螺、蚌等較大型底棲動物,一般用帶網夾泥器采集。采得泥樣后應將網口閉緊,放在水中滌蕩,清除網中泥沙,然后提出水面,撿出其中全部螺、蚌等底棲動物。水生昆蟲、水棲寡毛類和小型軟體動物,用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采集。將采得的泥樣全部倒入塑料桶或盆內,經4

20、0目、60目分樣篩篩洗后,撿出篩上可見的全部動物。如采樣時來不及分撿,則將篩洗后所余雜物連同動物全部裝入塑料袋中,縛緊袋口帶回室內分撿。如從采樣到分撿超過2 h,則應在袋中加入適量固定液。塑料袋中的泥樣逐次倒入白色解剖盤內,加適量清水,用吸管、小鑷子、解剖針等分撿。如帶回的樣品不能及時分檢,可置于低溫(4)保存。各采樣點上,用上述兩種采樣器各采集2次3次樣品。水庫中無螺、蚌等較大型底棲動物時,可用不帶網夾的采泥器進行定量采樣。8.2.4定性采樣除用定量采樣方法采集定性樣品外,還可用三角拖網、手抄網等在沿岸帶和亞沿岸帶的不同生境中采集定性樣品。采樣情況按附錄A的表A.11做好記錄。8.3樣品的固

21、定和保存軟體動物宜用75乙醇溶液保存,4d5d后再換一次乙醇溶液。也可用5甲醛溶液固定,但要加入少量蘇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還可去內臟后保存空殼。水生昆蟲可用5%乙醇溶液固定,5h6h后移入75%乙醇溶液中保存。水棲寡毛類應先放入培養皿中,加少量清水,并緩緩滴加數滴75乙醇溶液將蟲體麻醉,待其完全舒展伸直后,再用5甲醛溶液固定,75乙醇溶液保存。8.4種類鑒定軟體動物須鑒定到種;水生昆蟲(除搖蚊科幼蟲)至少鑒定到科;水生寡毛類和搖蚊科幼蟲至少鑒定到屬。鑒定水生寡毛類和搖蚊科幼蟲時,應制片在解剖鏡或低倍顯微鏡下進行,一般用甘油做透明劑。如需對小型底棲動物保留制片,可將保存在75%乙醇溶液中的標本

22、取出,用85%、90%、95%、100%乙醇進行逐步脫水處理,一般每15min更換一次,直至將標本水分脫盡,再移入二甲苯溶液中透明,然后將標本置于載玻片上,擺正姿勢,用樹膠或Puris膠封片。 8.5計數每個采樣點所采得的底棲動物應按不同種類準確地統計個體數。在標本已有損壞的情況下,一般只統計頭部,不統計零散的腹部、附肢等。8.6生物量測定每個采樣點采得的底棲動物按不同種類準確稱重。稱重前,先把樣品放吸水紙上輕輕翻滾,使吸去體表水分,直至吸水紙上沒有水痕為止,大型雙殼類應將貝殼分開去除殼內水分。軟體動物可用托盤天平或盤秤稱重;水生昆蟲和水生寡毛類應用扭力天平稱重或電子天平稱重。先稱各采樣點的總

23、重,然后再分類稱重。8.7結果整理將所獲得的數據換算成單位面積上的個數(密度,ind/m2)和質量(生物量,g/m2)。再將所有采樣點的數據進行累計、平均,算出采樣月(季或年)整個水體底棲動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并按分類系統列出名錄表,見表附錄A的A.6;數量和生物量的調查結果記入附錄A的表A.12中。9著生生物調查只進行定性檢查。主要刮取或剝離水中浸沒物諸如石塊、木樁、樹枝、水草或硬底泥等表層藻膜、絲狀藻和粘稠狀生長物,用魯哥氏液固定。室內顯微鏡下鑒定種類組成。9.1試劑與器具主要試劑見附錄B,器具見附錄C的C.4。9.2采樣9.2.1采樣點布設采樣點數量依著生生物分布及豐度而定,一般5

24、個6個。采樣點布設在水體的淺水區、沿岸帶和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區等水域,一些受污染等特殊點也需采樣觀察。9.2.2采樣方法水體中有大量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則采集整株水草,帶回實驗室。在室內從水草根部起,依次刮取植株上的所有著生生物。除此外,水底石塊、木樁、樹枝等基質上的著生生物可用刀片或硬刷刮(刷)到盛有蒸餾水的樣品瓶中,再將基質沖洗干凈,沖洗液裝入樣品瓶中?,F場來不及刮樣時,可將基質帶回室內刮取。9.3樣品的處理著生藻類樣品的處理:樣品用魯哥氏液固定,用量為水樣體積的11.5。著生原生動物樣品的處理:將樣本連同基質分別放入盛有采樣點水樣的廣口瓶內,其中一瓶用魯哥氏液固定,另一瓶不加固定液,供活體觀

25、察用。9.4種類鑒定優勢種類須鑒定到種,其他種類至少鑒定到屬。并按分類系統列出名錄表,見附錄A的表A.6。10大型水生植物調查10.1試劑與器具主要試劑見附錄B,器具見附錄C的C.5。10.2采樣10.2.1采樣點布設首先測量或估計各類大型水生植物帶區的面積,然后選擇密集區、一般區和稀疏區布設采樣斷面和點。采樣斷面應平行排列,亦可為“之”字形。采樣斷面的間距一般為50m100m。采樣斷面上采樣點的間距一般為100m200m。沒有大型水生植物分布的區域不設采樣點。10.2.2定量采樣挺水植物一般用l采樣方框采集。采集時,將方框內的全部植物從基部割取。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一般用采樣面積為

26、0.25m2的水草定量夾采集,采集時,將水草夾張開,插入水底,然后用力加緊,把方框內的全部植物連根帶泥夾起,沖洗去淤泥,將網內水草洗凈裝入編有號碼的水草袋內。每個采樣點采集兩個平行樣品。除去污泥等雜質,裝入樣品袋內,沉水植物須放入盛水的容器中。10.2.3定性采樣挺水植物用手采集;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用水草采集耙采集;漂浮植物直接用手或帶柄手抄網采集。定性樣品應盡量在開花和(或)果實發育的生長高峰季節采集,采集的樣品應完整(包括根、莖、葉、花、果)。10.3標本制作10.3.1蠟葉標本(干制標本)在采集到的定性樣品中,選擇較完整的植物體,剪除枯枝葉及多余部分,用平頭鑷子將枝、葉、花各部分展開,整

27、齊自然地置于吸水紙上。如果葉有明顯的背腹差異,應把部分葉片翻轉使其背面向上。枝條較長者要適當折轉后鋪放。有些粗厚的果實或地下莖,可剖開壓放或摘除后另行處理。個體較大的植物,可選擇具有分類特性的部位進行壓制。對枝葉纖細、質地柔軟的植物,應將單株植物體放入水中,整形后依其自然形態用玻璃板或白鐵板輕輕托出水面,滴去積水放吸水紙上。在標本上面蓋一層紗布和2層3層吸水紙,最后將若干夾有標本的吸水紙疊放一起,置標本夾(上下兩片木制夾板)中,用繩捆緊加速定形和吸水。前3天應每天換紙和紗布2次,其后每天1次,約一周后可完全干燥。干燥成形的標本取出后,夾在干紙中間或用紙條粘在卡片紙上。10.3.2浸制標本質地柔

28、軟的水生植物(如絲狀藻),不宜制成蠟葉標本,則用浸制液浸泡。浸制時間視葉色變化而定,一般幾天后葉片由綠變褐,再由褐變綠時將標本取出,置5%甲醛溶液或70%的乙醇溶液中保存。如標本過分柔軟,可用線將其縛于玻璃棒或玻璃板上。制成的標本要及時貼上標簽,注明采集日期、地點、采集者,并留下名稱和分類地位欄待鑒定后填寫。10.4種類鑒定定性樣品趁新鮮時進行鑒定。所有標本要鑒定到種。10.5稱重10.5.1鮮重一般按種類稱重。稱重前,洗凈,除去根、枯死的枝葉及其他雜質,放干燥通風處陰干。用盤秤或托盤天平稱重。要求在采樣當天完成。10.5.2干重稱取子樣品(不得少于樣品量的10),置于105鼓風干燥箱中干燥4

29、8 h或直到恒重,取出稱其干重。按下式進行計算:(4)式中:M樣品干重,g;M1樣品鮮重,g;M2子樣品干重,g;M3子樣品鮮重,g。10.6結果整理分析大型水生植物的種類組成,并按分類系統列出名錄表,見附錄A的表A.6;稱重結果隨時記入附錄A的表A.13中。附錄A(規范性附錄)淡水生物調查常用表格表A.1湖泊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表湖泊名稱行政區劃主管單位地理位置高程(m)水體形狀長度(km)最大寬度(km)平均寬度(km)正常水位(m)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湖岸線長度(m)面積(hm2)最大面積(hm2)最小面積(hm2)容積(m3)含鹽量(%)湖底傾斜度底質

30、類型土壤類型土壤特性年入水量(m3/a)年出水量(m3/a)年交換量(m3)集雨區面積(hm2)植被類型覆蓋率(%)備注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2江河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表水體形態特征江河名稱最大高程(m)最小高程(m)長度(km)起點終點最大寬度(km)最小寬度(km)平均寬度(k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地理位置流經地區水文條件正常水位(m)最大水深(m)年均水深(m)枯水期(d)豐水期(d)泥沙含量流速(m/s)流量(m3/s)支流數目 名稱長度(km)最大寬度(km)最小寬度(km)平均寬度(k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正常水位(m)最大水深(m)年均水深(m)集雨區概況面積

31、(hm2)地理位置(經緯度)流域總人口土壤類型土壤特性底質類型植被類型覆蓋率(%)水土流失排污口類型、數量礦產資源的種類、分布、儲量和開采情況交通、旅游情況工農業結構水利工程開發狀況備注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3水庫形態與自然環境調查表工程概況水庫名稱行政區劃主管單位建設時間蓄水時間蓄水方式水庫形狀植被狀況高程(m)主要用途水庫裝機容量(kW)年發電量(kWh)生活飲用水(m3/a)灌溉用水(m3/a)灌溉面積(h)攔魚設施過魚設施調節方式形態特征長度(km)最大寬度(km)平均寬度(k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最大水面(hm2)正常水面(hm2)養魚面積(hm2)死水位面積(水庫,)總

32、庫容(m3)興利庫容(m3)死庫容(m3)水文條件死水位(m)養魚水位(m)正常水位(m)設計水位(m)最大水深(m)年均水深(m)年入水量(m3/a)年出水量(m3/a)年交換次數枯水期(d)豐水期(d)泥沙含量集雨區概況地理位置面積(km2)底質地貌土壤類型土壤特性總人口植被類型覆蓋率(%)水土流失土地利用類型和現狀林業建設管理和保護狀況礦產資源的種類、分布、儲量和開采情況風景名勝區級別、旅游情況生產布局與經濟結構工農業結構交通體系能源結構淹沒區概況總面積(km2)淹沒前植被類型覆蓋率(%)土壤類型土壤特性地貌淹沒前漁業資源狀況消落區狀況面積(km2)坡度分布范圍土壤類型土壤特性利用狀況備

33、注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4氣候氣象條件調查表水體名稱:年氣候特征季氣候特征調查區小氣候特點年均氣溫()年最高氣溫()年最低氣溫()各月均氣溫()年均降水量(mm)年均相對濕度各月均降水量(mm)年均風速年主導風向季主導風向各月均風速年均日照時數(d)日照率(%)無霜期(d)冰封期(d)冰層最大厚度(cm)主要災害性天氣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5浮游生物采樣表河、湖、庫名稱:水體名稱采樣點樣品編號采樣時間采樣工具采樣層次樣品類別樣品量固定劑天氣風力風向底質水深(m)透明度(cm)流速(m/s)氣溫()水溫()pH采樣點生物(大型水生植物、水華等)狀況周圍環境備 注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6淡水

34、生物名錄及其分布表河、湖、庫名稱:生物類別:采樣日期:序號種類學名采樣點分布狀況合計記錄日期:記錄人:注:用下列符號表示分布情況,“-”表示少,“+”表示一般,“+”表示較多,“+”表示很多。表A.7浮游植物調查表河、湖、庫名稱:采樣日期:采樣點浮游植物總量各門浮游植物數量(生物量)占總量百分比數量(萬個/L)生物量(mg/L)藍藻綠藻黃藻硅藻甲藻隱藻裸藻其它平均測定日期:記錄人:表A.8浮游植物葉綠素測定記錄表河、湖、庫名稱:采集工具:采樣日期:項目采樣點CaCbCc平均記錄人:表A.9水體初級生產力“黑白瓶”測定表河、湖、庫名稱:采樣點號:透明度(cm):采樣日期:掛瓶深度計 算0.0初始

35、氧(mg/l)白瓶氧(mg/l)黑瓶氧(mg/l)日毛生產量(mgO2/L.d)日呼吸量(mgO2/L.d)日凈生產量(mgO2/L.d)水柱產量(O2/m2.d)水柱日毛生產產量水柱日呼吸量水柱日凈生產產量采樣日期:記錄人:表A.10浮游動物調查表河、湖、庫名稱:采樣日期:采樣點浮游動物總量各類浮游動物數量(生物量)占總量百分比數量(萬個/L)生物量(mg/L)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原生動物平均測定日期:記錄人:表A.11底棲動物采樣記錄表河、湖、庫名稱:采樣日期:水體名稱采樣點樣品編號采樣時間采樣工具采集面積該點采集次數斷面位置固定劑天氣風力風向底質水深(m)透明度(cm)流速(m/s)氣溫(

36、)水溫()pH底質類別淤泥、泥沙、黏土、粗沙、石、巖石 其它:水草繁茂概括-、+、+、+:周圍環境備 注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12底棲動物調查表河、湖、庫名稱:采樣日期:采集工具:采樣點號項目平均備注軟體動物數量(個/m2)生物量(g/ m2)水生昆蟲數量(個/m2)生物量(g/ m2)水生寡毛類數量(個/m2)生物量(g/ m2)其它數量(個/m2)生物量(g/ m2)記錄日期:記錄人:表A.13大型水生植物調查表河、湖、庫名稱:采樣日期:地點: 到 方位,估計 km2,共采集 次,共計采集面積 m2采樣點種類12345實測平均值(g)g/m2與總重量的百分比濕重干重濕重干重濕重干重總計備

37、注水深(m)透明度(cm)采集工具名稱及其面積(m2):底質類型其他測定日期:記錄人:附錄B(規范性附錄)主要試劑及配制B.1魯哥氏液:稱取6g碘化鉀溶于20mL蒸餾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搖動,至碘完全溶解,加蒸餾水定容到100mL,貯存于磨口棕色試劑瓶中。 B.2甲醛溶液:37%40%,5,(V/V)。B.3乙醇溶液:5、50、70、75、85%、90%、95%、100%,(VV)。B.4二甲苯溶液。B.5甘油。B.6樹膠。B.7Puris膠:用8g阿拉伯膠,10mL蒸餾水,80mL水合氯醛,7mL甘油,3mL冰醋酸配制而成。配制時,在燒杯中加入阿拉伯膠和蒸餾水,置80恒溫水浴,用

38、玻璃棒攪動。膠溶后,依次加入其他試劑,用玻璃棒攪拌均勻,然后以薄棉過濾即成。B.8水生植物標本浸制液:用90mL 50%乙醇,5mL 40%甲醛溶液,2.5mL甘油,2.5mL冰醋酸,10g氯化銅混合配制而成。附錄C(規范性附錄)主要器具C.1浮游植物調查器具C.1.1采水器:水深小于10m的水體可用玻璃瓶采水器,深水必須用顛倒式采水器或有機玻璃采水器,規格為1000mL。C.1.2浮游生物網:圓錐形,用25號(孔徑0.064mm)篩絹縫制成。 C.1.3水樣瓶:1000mL。C.1.4樣品瓶:定量樣品瓶采用帶刻度的30mL或50mL玻璃試劑瓶;定性樣品瓶采用30mL50mL玻璃或聚乙烯瓶。

39、C.1.5沉淀器:1000mL圓筒形玻璃沉淀器或1000mL分液漏斗。 C.1.6乳膠管或U形玻璃管:內徑2mm。 C.1.7洗耳球。C.1.8刻度吸管:0.1mL、1.0mL。C.1.9計數框:0.1mL(10行10行,共100格)。C.1.10蓋玻片。C.1.11顯微鏡:附測微尺。C.2浮游動物調查器具C.2.1采樣工具:采水器(1000mL,5000mL),13號浮游生物網(孔徑0.112mm),水樣瓶(1000mL,帶刻度的30mL或50mL)。C.2.2計數器具:沉淀器(1000mL),刻度吸管(1.0mL,5.0mL),計數框(0.1mL,1.0mL,5.0mL),顯微鏡,解剖鏡,

40、蓋玻片。C.2.3其他:電子天平(精度0.0001mg)、乳膠管等。C.3底棲動物調查器具C.3.1采樣工具:帶網夾泥器(開口面積1/6m2),三角拖網(開口面積1/6m2),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開口面積1/16m2或1/20m2),手抄網,普通溫度計,深水溫度計,酸度計,40目(孔徑0.635mm)、60目(孔徑0.423mm)的分樣篩,塑料桶或盆,塑料袋,樣品瓶(30mL50mL,250mL廣口瓶),培養皿,白色解剖盤,吸管,小鑷子,解剖針等。C.3.2觀察器具:解剖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等。C.3.3稱量工具:托盤天平,扭力天平,盤稱,電子天平(精度0.0001mg)等。C.4著生生物

41、調查器具刀片或硬刷,大鑷子,小鑷子,3050mL玻璃或聚乙烯瓶,顯微鏡,解剖鏡,載玻片,裝樣用塑膠桶等。C.5大型水生植物調查器具C.5.1采樣工具水草定量夾:開口面積0.25m2,網袋長95cm,網孔3.3cm3.3cm。采樣方框:1m2(邊長lm)和0.25m2(邊長0.5m)。 帶柄手抄網,水草采集耙,樣品袋。C.5.2其他:盤秤,普通藥物天平,鼓風干燥箱,標本夾等。附錄D(資料性附錄)浮游生物細胞平均濕重表D.1浮游植物細胞平均濕重(mg/104個)種類拉丁文小中大藍藻門Cyanophyta類顫藻魚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 Bory0.0015針晶藍纖維藻Da

42、ctylococcopsis rhaphidioides Hansg0.0003大螺旋藻Spirulina major Kutz0.0077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 (Menegh)Gom0.002藍球藻Chroococcus sp.0.00010.00050.002顫藻(絲狀體)Oscillatoria sp.0.0030.010.05銀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 (Ehr)Nag 0.00006點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 Meyen0.00003細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0.000001優美平裂藻Merism

43、opedia elegans Br0.00065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 (Kutz) Nag0.00074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limneticus Lemm0.0005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 (Kutz)Nag0.002小顫藻Oscillatoria tenuis Ag0.01美麗顫藻Oscillatoria formosa Bory0.01阿氏顫藻Oscillatoria agardhii Gom0.01巨顫藻Oscillatoria princeps Vauch6點狀黏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 Nag0.000

44、0002螺旋魚腥藻Anabaena spiroides Kleb0.0005水華束絲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 (L) Ralfs0.02中華尖頭藻Raphidiopsis sinensia Jao0.00025螺旋鞘絲藻Lyngbya contarata Lemm 0.00025馬氏鞘絲藻Lyngbya martensiana Men 0.01不定腔球藻Coelosphaerium dubium 0.03線形黏桿藻Cloeothece linearis Nag0.00006格孔隱桿藻Aphanothece clathrata W.et G. S0.00006金藻門Ch

45、rysophyta變形單邊金藻Chromulina pascheri Haf0.004卵形單邊金藻Chromulina ovalis Klebs0.0016分歧錐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 Imh 0.008變形棕鞭藻Ochromonas mutabilis Klebs0.001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0.00065小三毛金藻Prymnesivum parvum Carter0.003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0.0010.0030.007魚鱗藻Mallomonas sp.0.0050. 03錐囊藻Dinobryon sp.0.007

46、0.01黃群藻(群體)Synura sp.0.12黃藻門Xanthophyta小型黃管藻Ophiocytium parvulum A.Br0.0020.015具針刺棘藻Centritractus belonophorus(Schmidle)Lemm0.016黃絲藻Tribonema sp.0.01近緣黃絲藻Trbonema af fine G.S.West0.01膝口藻Gonyostomum semen(Ehr)Dies0.050.002隱藻門Cryptophyta卵形隱藻Cryptomonas ovata Ehr0.02尖尾藍隱藻Chroomonas acuta Uterm0.001嚙蝕隱藻Cryptomonas erosa Ehr0.02隱藻Cryptomonas sp.0.010.02藍隱藻Chroomonas sp.0.00050.001天藍胞藻Cryanomonas coerulea0.0090.04甲藻門Pyrrophyta多甲藻Peridinium sp.0.050.09光甲藻Glenodinium gumnodinium 0.04藍色裸甲藻Gymnodinium coeruleum Doyiel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