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的性質_第1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_第2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_第3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_第4頁
語文課程的性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國語文教育”和“漢語教育”語文教育語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點的各個國家的是指具有民族特點的各個國家的母語教育。主要主要是學習和掌握母語的語言文字運用的教育。是學習和掌握母語的語言文字運用的教育。“中國語文教育中國語文教育”特指中國民族的、以漢語為母語的教特指中國民族的、以漢語為母語的教育。育。 (陳菊先語文教育學)范圍包括:語言、文字、文(陳菊先語文教育學)范圍包括:語言、文字、文學、文章、文化等。學、文章、文化等。“漢語教育漢語教育”指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教育指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教育,是一種語言教育是一種語言教育. “語文教育”和“語文教學”:AB,AB第二章 語文課程的性質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中

2、國古代語文教育中國古代語文教育(一一)、古代語文教材、古代語文教材語文教材的出現(xiàn),是西漢以后。 分類:蒙學讀物、文選讀本、儒家經(jīng)典蒙學讀物、文選讀本、儒家經(jīng)典 1 1、蒙學讀物蒙學讀物(識字課本):(識字課本):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西漢史游急就篇 南北朝周興嗣千字文千字文 俗稱“三、百、千三、百、千(千)(千)” 宋朝王應麟百家姓百家姓 共約2400字 南宋劉克莊千家詩千家詩 集中識字,是其優(yōu)勢 (1 1)、梁代蕭統(tǒng)文選(詩文總集)、梁代蕭統(tǒng)文選(詩文總集)確立選文標準:文質兼美確立選文標準:文質兼美 “ “綜集辭采,錯比文華,事出于沉綜集辭采,錯比文華,事出于沉 思,義歸乎翰藻思,義歸乎翰藻”

3、(沉思:指深刻的藝術構思;翰藻:指華麗的詞采)(沉思:指深刻的藝術構思;翰藻:指華麗的詞采) 奠定了教材模式:文選型奠定了教材模式:文選型評析:文選是古代語文教材是上一個里程碑,語文教育評析:文選是古代語文教材是上一個里程碑,語文教育 的正宗是的正宗是“文學文學”。 (1 1)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 (后后“五經(jīng)五經(jīng)”)”)(2 2)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南宋大儒朱熹四書集注南宋大儒朱熹四書集注“五經(jīng)五經(jīng)”“”“四書四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倫理、歷史、內容:涉及哲學、政治、倫理、歷史、 禮制、文藝、天文地理方面知

4、識禮制、文藝、天文地理方面知識目的:修身、治國、齊天下目的:修身、治國、齊天下 評價:儒教是國教,是社會宗教,教化人們做明君、忠臣、評價:儒教是國教,是社會宗教,教化人們做明君、忠臣、 良民、孝子,成為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核心良民、孝子,成為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核心( (三三) )、古代語文教育的主要經(jīng)驗古代語文教育的主要經(jīng)驗1、識字教學:、識字教學:(1)、集中識字,為讀寫打基礎)、集中識字,為讀寫打基礎(2)、韻文化,便于朗讀和記誦)、韻文化,便于朗讀和記誦(3)、注重思想倫理道德的教育)、注重思想倫理道德的教育(4)、聯(lián)系日常生活)、聯(lián)系日常生活 (5)、激發(fā)兒童的興趣)、激發(fā)兒童的興趣2、閱讀教學

5、:、閱讀教學:(1)、熟讀、精思、博覽)、熟讀、精思、博覽(2)、注重方法習慣的培養(yǎng):評點法、出入法)、注重方法習慣的培養(yǎng):評點法、出入法3、寫作教學:、寫作教學:(1)、注重基本功的培養(yǎng)()、注重基本功的培養(yǎng)(2)、多讀、)、多讀、多寫、多改(多寫、多改(3)、從模仿入手()、從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先放后收(四)、古代語文教育存在的三大問題和四大弊端(四)、古代語文教育存在的三大問題和四大弊端 1、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強調道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強調道德和教化,牽制思想,消磨意志,語文教育淪為科舉考試的附德和教化,牽制思想,消磨意志,語文教育

6、淪為科舉考試的附庸,庸,脫離生活和運用實際。脫離生活和運用實際。2 2、語文教學的內容、語文教學的內容識字識字+ +讀古文讀古文 + +作古文。內容片面陳舊,作古文。內容片面陳舊,窒息了青少年的思維、想象和革新創(chuàng)造的能力。窒息了青少年的思維、想象和革新創(chuàng)造的能力。沒有知識教育,沒有知識教育,忽視文學教育。忽視文學教育。3 3、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記誦和摹仿。記誦和摹仿。 死板單一,只重整體死板單一,只重整體感知,缺乏分析認識;只強調求同思維、單向思維,忽視發(fā)散感知,缺乏分析認識;只強調求同思維、單向思維,忽視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只尊重維護全權威,無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思維求異思

7、維;只尊重維護全權威,無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聽任學生的暗中摸索,缺乏理論方法的指導。造性。學習過程聽任學生的暗中摸索,缺乏理論方法的指導。 1語文學科獨立設科時期: 1904年1月13日,第一個經(jīng)清政府正式頒布由張之洞、張百熙、榮祿合訂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為“癸卯學制”,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學制:改私塾為學堂,引進自然科學,增設外語,實行分科教學,語文也開始獨立設科,是現(xiàn)代語文課的發(fā)端。始稱為中國文字、中國文學。1907-1908年,教材用“國文”代替了中國文字、中國文學。辛亥革命前后:蔡元培、梁啟超就認為中國文字、中蔡元培、梁啟超就認為中國文字、中國文學并不限于文字、文學,國文學并不

8、限于文字、文學,提議定名為提議定名為“國文國文”。辛亥。辛亥革命后,革命后,19121912年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年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中學校令施行規(guī)中學校令施行規(guī)則則,規(guī)定中小學一律開設,規(guī)定中小學一律開設“國文國文”課,這是我國教育史課,這是我國教育史上語文學科從古代傳統(tǒng)教育的綜合性社會學科中獨立出來上語文學科從古代傳統(tǒng)教育的綜合性社會學科中獨立出來后的第一個正式名稱。后的第一個正式名稱。國文、國語時期:五四運動后,提倡白話文,反對文五四運動后,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現(xiàn)代文在語文教學中取得合法地位,在言文,現(xiàn)代文在語文教學中取得合法地位,在“白話文運白話文運動動”和和“國語國語”運動的推動下

9、,北洋軍閥政府于運動的推動下,北洋軍閥政府于19201920年通年通令全國,令全國,小學小學開設開設“國語國語”主要教白話文,主要教白話文,中學中學開設開設“國國文文”仍教文言文仍教文言文,現(xiàn)代文進入教材,取得合法地位。現(xiàn)代文進入教材,取得合法地位。建國后,19491949年,教育部接受年,教育部接受葉圣陶葉圣陶等人的建議,等人的建議,定為定為“語文語文”,葉作過說明,葉作過說明“什么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什么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語”就是口頭語就是口頭語言,言,“文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

10、面語言連在一起,言連在一起,就叫就叫 語文語文”。葉圣陶先生于葉圣陶先生于19641964年年2 2月月1 1日答滕萬林的信中回憶說:日答滕萬林的信中回憶說:“語文語文一名,始用于一名,始用于1949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國文”,小學,小學稱稱“國語國語”,至是乃統(tǒng)而一之。,至是乃統(tǒng)而一之。” 20112011版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 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中都開宗明義地指出了語文語文課程的性質課程的性質: “ “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

11、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011(2011年版年版) )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語文課程中中語言語言文字文字的的運用價值、綜合性、實踐性。運用價值、綜合性、實踐性。(一)、(一)、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運用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聽說讀寫活動以及以及文學文學活動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2011版課標為什么特別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呢?一是運用語言文字是語文課程的獨擋之任。學習各門課程都必須以理解語言為前

12、提,而如何運用語言,除語文之外,別的學科都不能承擔此責任。二是運用語言文字是學習語文的重中之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都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而寫作又是重中之重,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因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許多國家中小學語文課程取向不約而同地指向表達,而表達是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指標”。寫作不僅可以反映寫作能力,也能反映識字能力,反映閱讀能力,甚至還能從中知曉口語交際能力。識字寫字起步階段有點難,只要過了識字關,就比較容易學會自己閱讀,而口語交際學前就有豐富練習,唯獨寫作入學后才起步,無論從學生還是教師的角度看都感覺是一道難關。三是就教學現(xiàn)狀看,運用語言文字往往被忽視

13、。當下大都重理解、輕運用,花費時間不均,這和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相違背的。因此一定要充分認識運用語言文字在語文教學中的核因此一定要充分認識運用語言文字在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心地位。 (二)、二)、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語文課程的綜合性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課程的種種表現(xiàn):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

14、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語文課程是一語文課程是一門分科門分科課程,課程,何來綜合性呢?何來綜合性呢? 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語文課程的綜合性首先來源語文教學內容首先來源語文教學內容。語文課本,包羅萬象,就思想內容說,涉及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各種門類的知識,如哲學、政治、軍事、經(jīng)濟、科技、文化、藝術、宗教、民俗、倫理、歷史、地理、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學都有反映。隨著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材不斷更新,內容還有進一步擴展的趨勢。就表達形式說,課文綜合了文章和文學兩大體例,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散文、詩歌、童話、寓言、小說、劇本等;還綜合了文言和白話兩種

15、語體。其次來源于語文知識其次來源于語文知識,包括語音、文字、詞語、句子、標點、段落、篇章、語法、修辭、邏輯,它們都綜合在文章或文學作品中。其中,每一項知識都自成體系。再次語文能力訓練的綜合性更為明顯。再次語文能力訓練的綜合性更為明顯。聽說讀寫四項語文能力是聽說讀寫四項語文能力是一個綜合的言語鏈:一個綜合的言語鏈:聽和說是口語的吸收和表達,讀和寫是書面聽和說是口語的吸收和表達,讀和寫是書面語的吸收和表達,四者既有區(qū)別,又密不可分,相互制約。語的吸收和表達,四者既有區(qū)別,又密不可分,相互制約。正如正如葉圣陶所說的:葉圣陶所說的:“讀就是用眼睛來聽,寫就是用筆來說;反過來,讀就是用眼睛來聽,寫就是用

16、筆來說;反過來,聽就是讀,用耳朵來讀,說就是寫,用嘴巴來寫。聽就是讀,用耳朵來讀,說就是寫,用嘴巴來寫。” 因此,聽因此,聽說讀寫各項訓練不能孤立進行,只能有所側重,每個單項訓練必說讀寫各項訓練不能孤立進行,只能有所側重,每個單項訓練必須納入綜合訓練系統(tǒng),又為綜合訓練服務。再以單項語文能力而須納入綜合訓練系統(tǒng),又為綜合訓練服務。再以單項語文能力而言,聽、說、讀、寫各自由許多要素構成子系統(tǒng)。如閱讀能力由言,聽、說、讀、寫各自由許多要素構成子系統(tǒng)。如閱讀能力由認讀、理解、鑒賞等能力構成,寫作能力由觀察、分析、表達等認讀、理解、鑒賞等能力構成,寫作能力由觀察、分析、表達等能力構成,聽說能力結構也頗復

17、雜。還要看到,能力構成,聽說能力結構也頗復雜。還要看到,語文能力和語文語文能力和語文智力是處于綜合狀態(tài)的,聽、說、讀、寫以思維為中樞,以想象智力是處于綜合狀態(tài)的,聽、說、讀、寫以思維為中樞,以想象為翅膀,以記憶為庫房,為翅膀,以記憶為庫房,“智智和和“能能”是融為一體的;語文是融為一體的;語文智能的訓練和語文教、學者的非智力品質的磨練,也是綜合進行、智能的訓練和語文教、學者的非智力品質的磨練,也是綜合進行、交互發(fā)展的。交互發(fā)展的。 最后是語文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最后是語文教育功能的綜合性。體現(xiàn)在它熔智育、德育、美育于一爐。中學語文教育,既有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知識的傳授,又有聽、說、

18、讀、寫等能力的訓練,還有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的開發(f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意向品質的磨練,以及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美感等方面的熏陶,這些都要在實踐中全面兼顧,求得和諧發(fā)展。語文課程的綜合性,一方面顯示了課程教育任務的艱巨復雜;語文課程的綜合性,一方面顯示了課程教育任務的艱巨復雜;使教者、學者眼花繚亂,難以完成,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課程結構使教者、學者眼花繚亂,難以完成,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課程結構的有機聯(lián)系,給教者、學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良機。的有機聯(lián)系,給教者、學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良機。 (三)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

19、用的實踐性課程。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相關聯(lián),其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其學習方式主要是語文實踐,其學習資源來自語文實踐。實踐性不僅是語文課程的屬性,小學教育思想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數(shù)學、科學、藝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也具有實踐性,可見,實踐性不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是語文課程基本特點

20、的派生屬性,是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路徑。要理解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必須廓清語文實踐與語文學習、語文訓練之間的關系。“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語言是手段、工具,人們利用它來彼此交際,交流思想,達到互相了解”斯大林斯大林“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語文課要要學語言,學語言,語言是工具,所以語文課語言是工具,所以語文課自然自然具有工具性。具有工具性。“工具性工具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能力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特點。的實用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特點。(四)(四) 語文課程語文課程的的工具性工具性: 為什么

21、說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的特點?為什么說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的特點? 因為語文首先因為語文首先是是個人借以表達思想感情,人個人借以表達思想感情,人際際間交流信息、間交流信息、溝通心靈的工具溝通心靈的工具。其次語文其次語文是是進行思維和開發(fā)智力進行思維和開發(fā)智力的的重要工重要工具具。其次其次語語文還文還是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基礎工具工具。再次語文是再次語文是人人類精神活動的記錄類精神活動的記錄、文化傳承的代碼、文化傳承的代碼,是傳承文明傳承文明和和人類價人類價值觀的值觀的重要重要工具工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課標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

2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課標組組長組組長巢宗祺巢宗祺解釋到:解釋到:“工具性工具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能力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即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文字能力,并即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文字能力,并追求語文知識的量化和可分解化,以及語文學習評價的標準化等,減少語追求語文知識的量化和可分解化,以及語文學習評價的標準化等,減少語文工具的掌握過程中的模糊性,避免雜亂性,增強合理性、自覺性。文工具的掌握過程中的模糊性,避免雜亂性,增強合理性、自覺性。 所謂所謂人文性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為本位的價值取向。是指以人性、人道為本位的價值取向。 巢宗祺解釋到:巢宗祺解釋到:“人文性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即:即:在語文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要在語文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要尊重尊重人、尊重個體的人的生命、尊重個體的人的文化性,人、尊重個體的人的生命、尊重個體的人的文化性,關懷人的關懷人的成長成長, ,培育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 ,體現(xiàn)對人的終極關懷。體現(xiàn)對人的終極關懷。 具體說就是具體說就是通過語文教育實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