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碳的多樣性1海洋中的珊瑚蟲經如下反應形成石灰石外殼,進而形成珊瑚:Ca2+ + 2HCO3- CaCO3 + H2O + CO2 。與珊瑚蟲共生的藻類會消耗海洋中的CO2。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加劇干擾了珊瑚蟲的生長,甚至致其死亡。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共生藻類消耗CO2,有利于珊瑚的形成B海洋中CO2濃度升高,抑制了珊瑚的形成C溫度升高會增大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抑制了珊瑚的形成D將CO2轉化為甲醇等化工原料,有助于緩解溫室效應2為鑒別K2CO3和NaHCO3兩種白色固體,有4位同學為鑒別它們,分別設計了下列四種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別取樣配成溶液,分別往兩份溶液中逐滴滴加幾滴稀
2、鹽酸,一開始就有氣體產生的為NaHCO3B分別取樣加熱,將可能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有無白色渾濁C分別取樣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觀察有無白色沉淀D分別配成溶液,用鉑絲蘸取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直接觀察火焰的顏色3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飽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質的量的稀鹽酸,生成的CO2與原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C等質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在同溫同壓下,生成的CO2體積相同D向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
3、aHCO3晶體析出4下列實驗能成功的是( )用灼燒法鑒別Na2CO3固體和NaHCO3固體 用觀察法區別Na2O粉末和Na2O2粉末用AlCl3溶液鑒別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用澄清石灰水鑒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A全部 B C D5為除去括號內的雜質,下列各選頂中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不正確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選用適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應通入過量的CO2氣體CNa2O2粉末(Na2O),將混合物在空氣中加熱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適量的Ba(OH)2溶液,過濾6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相互反應關系如圖所示(
4、“”表示相連的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下列符合對應反應關系的選項是選項ABCD物質甲Ca(OH2CO2H2Fe乙Na2CO3NaOHO2HCl丙H2SO4CaCl2CuOCuSO4丁BaCl2AgNO3HClNaOH7在100 mL 1 mol/L的純堿溶液中,不斷攪拌并逐滴加入12 mL 5 mol/L 鹽酸完全反應后在標準狀況下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為 ( )A13.4 mL B22.40 mL C6.72 mL D0 mL8如圖是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裝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堿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堿石灰Ca通入N
5、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脫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脫脂棉9一定量CO2通入某濃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鹽酸,加入n(HCl)與生成n(CO2)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通入的CO2氣體為22.4 L BA溶液中n(NaOH)2n(Na2CO3)C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NaHCO3 D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10根據侯氏制堿原理制備少量NaHCO3的實驗,經過制取氨氣、制取NaHCO3、分離NaHCO3、 干燥NaHCO3四個步驟,下列圖示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11向一定濃度的下列物質的澄清溶液
6、中通入過量的CO2氣體,最后肯定沒有沉淀生成的是( ) Ca(OH)2 Na2CO3 CaC12 Ca(ClO)2A B C D 12下列各組溶液,只要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用任何化學試劑就可以鑒別的是AHCl和Na2CO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13在一定溫度下,向足量的飽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無水Na2CO3,攪拌后靜置,最終析出晶體的質量(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14現有一塊金屬鈉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為檢驗該固體是否部分變質為碳酸鈉,
7、先將固體樣品溶解于水得到溶液,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實現實驗目的是( )A測所得溶液的pH B取溶液滴入酚酞觀察是否變紅C取溶液加入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 D取溶液加入CuSO4觀察是否有沉淀15有3份等質量的小蘇打,第1份直接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第2份首先加熱,使其部分分解后,再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第3份首先加熱,使其完全分解后,再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假若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消耗鹽酸的體積分別為V1、V2和V3,則V1、V2和V3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1V2V316關于Na2CO3和NaHCO3性質
8、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B熱穩定性:Na2CO3NaHCO3C同濃度溶液與足量酸反應產生氣體的速度:Na2CO3NaHCO3DNa2CO3不能轉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轉化為Na2CO317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將該粉末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有氣體X逸出,X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體積縮小(同溫、同壓下測定)有剩余氣體。若將原來混合粉末在空氣中用酒精燈加熱,也有氣體放出,且剩余固體的質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質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無法肯定
9、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A B C D18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氣體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鹽酸,產生的氣體體積V(CO2)與加入鹽酸的體積V(HCl)的關系有下列圖示四種情況,且(2)(3)(4)圖中分別有OAAB,OA=AB,OAAB, 則下列分析與判斷不正確的是A、M中只有一種溶質的有(1)和(3) B、M中有兩種溶質的有(2)和(4)C、(2)圖顯示M中c(NaHCO3)c(Na2CO3) D、(4)圖顯示M中的溶質為NaOH和Na2CO319往含0.
10、2molNaOH和0.1molCa(OH)2的溶液中持續穩定地通入CO2氣體,當通入氣體的體積為6.72L時立即停止,則在這一過程中,溶液中離子數目和通入CO2氣體的體積關系正確的圖象是(氣體的溶解忽略不計)( )20向Ba(OH)2和NaOH混合溶液中緩緩通入CO2氣體至過量,生成沉淀物質的量與通入CO2氣體的體積V(標準狀況)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原混合物中nBa(OH)2:nNaOH=1:2 B橫坐標軸上p點的值為90Cb點時溶質為NaHCO3Dab段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依次為:CO2+2OH-H2O+CO32-,CO2+H2O+CO32-2HCO3-21有2份質量分
11、數不同的NaHCO3和NaOH的混合物,將它們分別用酒情燈隔絕空氣加熱至恒重并排出氣體后恢復到常溫,測得的數據如下: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第二份得到的是純凈物 B第l份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分數更大C根據表中數據不能計算出第1份混合物中NaHCO3的質量分數D第2份混合物中NaOH的物質的量小于NaHCO3的物質的量22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通入CO2后,再繼續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鹽酸,標準狀況下產生的CO2的體積與所加鹽酸體積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為0.75 molB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溶質成分為NaO
12、H和Na2CO3C通入后CO2所得的溶液中含有2.5×10-3 mol NaHCO3D縱坐標中a的數值為22423向含b mol Na2CO3的溶液中緩慢滴加含a mol HCl溶液,并不斷振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a/b>2時,發生的離子反應為:CO32-+H+ = HCO3-,HCO3-+H+ = CO2+H2OB當0<a/b<1時,發生的離子反應為:CO32-+H+ = HCO3-C當2a=3b時,發生的離子反應為:2CO32-+3H+ = HCO3-+CO2+H2OD當1<a/b<2時,溶液中n(HCO3-)為(2a-b)mol24工業純
13、堿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雜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取m g純堿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加熱、蒸干、灼燒,得ng固體。則該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為( )A×100% B×100% C×100% D×100%25向濃度相等、體積均為50mL的A、B兩份NaOH溶液中,分別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稀釋到100mL在稀釋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鹽酸,產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質的組成可能是NaOH、Na2CO3 Na2CO3 Na2CO3、NaHCO3 Na
14、HCO3BB曲線說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質與鹽酸反應產生CO2的最大體積是11.2L(標準狀況)C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00mol/LDB曲線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NaOH、Na2CO326將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鹽酸。下列圖象能正確表示加入鹽酸的體積和生成CO2的物質的量的關系的是2760mL含有0.20mol碳酸鈉的溶液和20mL鹽酸,不管將前者滴加入后者,還是將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氣體產生,但最終生成的氣體體積不同,則鹽酸的濃度合理的是A10.0 mol/L B1
15、5 mol/L C1.2 mol/L D0.9 mol/L28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生成氣體的量隨鹽酸加入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離子組在對應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點對應的溶液中:Na+、OH-、SO42-、NO3-Bc點對應的溶液中:Na+、Ca2+、NO3-、Cl-Cb點對應的溶液中:Al3+、Fe3+、NO3-、Cl-Dd點對應的溶液中:Fe2+、Na+、Cl-、NO3-29有A、B兩個完全相同的裝置,某學生分別在它們的側管中裝入1.06g Na2CO3和0.84g NaHCO3,A、B中分別有10mL相同濃度的鹽酸,將兩個側管中的物質同時倒入
16、各自的試管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裝置的氣球膨脹速率大B若最終兩氣球體積不同,則鹽酸的濃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mol/LC若最終兩氣球體積相同,則鹽酸的濃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mol/LD最終兩試管中Na+、Cl的物質的量一定相同30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L-1鹽酸,測得溶液中Cl-、HCO3-的物質的量隨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n2n1=32,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0a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32- + H+ HCO3-B原Na2CO3溶液中含有0.5mol Na2CO3Cb點時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為0.1 molDb點時HCO3-物質的量為0.6mol31實驗
17、室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Na2CO3、NaCl和Na2SO3中的一種或多種。下列根據實驗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稱取18.0g固體,在空氣中充分灼燒,質量增加1.6g;另取18.0g固體溶于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得到標況下氣體3.36L(氣體全部逸出),說明固體中一定含NaClB取一定量固體,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適量AgNO3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NaClC取一定量固體,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鹽酸溶液,觀察到有氣體產生,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Na2CO3D取一定量固體,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適量Ca(NO3)2 溶液,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
18、,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Na2CO332(本題9個空,每空2分,共18分)、碳元素是日常生活中接觸非常多的一種元素,回答下列問題。(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溶洞生成的反應原理: 。(2)可用稀鹽酸來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現將稀鹽酸慢慢滴入碳酸鈉溶液中,請寫出開始階段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寫出用小蘇打來治療胃酸過多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氮元素在生命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與氮及其化合物有關的問題:(1)德國化學家哈伯、波施等科學家成功地開發了將氮氣轉化為氨氣的生產工藝。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工業合成氨的反應原理: 。寫出在氨氣的出氣口處,檢驗有氨氣生成的操作: 。(2
19、)將氨氣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變成紅色。請用方程式解釋原因式: 。、印刷電路板是由塑料和銅箔復合而成,刻制印刷電路時要用FeCl3溶液作為“腐蝕液”溶解銅。 (1)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從使用過的腐蝕液中可以回收金屬銅,下列試劑能實現的是 (填序號) A氯氣 B鐵 C硝酸 D稀硫酸(3)向使用過的腐蝕液中通入Cl2,可使Fe2+轉化為Fe3+,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3不用碳酸鈉稀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34A是某工廠廢舊機械表面上紅色固體的主要成分Fe2O3,B、C、F都是單質,D、F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20、:請回答:(1) 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B_,C_,F_。(2)寫出氣體D和過量澄清石灰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3)寫出A和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35我們家庭生活的廚房里經常備一些物質,其中有小蘇打碳酸氫鈉NaHCO3,純堿碳酸鈉Na2CO3。這些碳酸鹽和碳酸氫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O2,利用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來檢驗碳酸鹽和碳酸氫鹽。請回答下面問題:(一)小蘇打和純堿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二)檢驗二氧化碳的完整的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現象是:_用化學反應離子方程式來表示其原理為:_(三)具體到檢驗小蘇打和純堿,為了避免浪費,我們檢驗的首要步驟是:_(四)用題目中的方法制取
21、二氧化碳,我們很難知道是純堿還是小蘇打,請用你的知識來告訴我,怎樣檢驗是純堿還是小蘇打:簡述操作_現象_原理_。36(10分)A、B、C是中學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部分反應條件及產物略去)。(1)若A是一種活潑金屬,C是淡黃色固體,試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物質C的一個重要應用 ;(2)若A是一種黃色單質固體,則BC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若A是一種黑色非金屬單質固體,寫出B的一個用途 ;(4)若C是紅棕色氣體,則A化學式可能為 ,試寫出C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7(14分)甲、乙、丙、X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部分產物已略去)
22、。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X是 O2,則甲不可能是_(填代號)aMg bN2 cS dAl(2)若甲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丙為紅棕色氣體。寫出甲轉化為乙的化學方程式:_。(3)若乙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則X的化學式為_。(4)若丙為淡黃色粉末,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則丙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1mol丙與水發生反應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mol。(5)若X是一種常見的金屬單質,常溫下甲的濃溶液可盛放在鋁制容器中,丙為淺綠色溶液。檢驗乙是否完全轉化為丙的試劑為_(填試劑名稱)。保存丙溶液常加入少量X,其目的是_。38(16分)(1)Na2CO3固體中混有少量NaHCO3固體,除去的方
23、法是_,化學方程式為_。(2)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除去的方法是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3)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除去的方法是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4)CO2中混有少量的SO2,除去的方法是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39(12分)按以下裝置圖進行實驗,填寫有關現象及化學方程式。(1)A中現象是_,(2)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3)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4)D中現象是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5)E中收集的氣體是_。40(8分)往100 mL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應后,在減壓和較低溫度下,小心地將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體M。通入的CO
24、2的體積V(標準狀況)與M的質量W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試解答下列問題:(1)A點時,白色固體M的化學式為_,通入的CO2的體積為_ mL (標準狀況下,下同)。(2)C點時,白色固體M的化學式為_,通入的CO2的體積為_ mL。(3)B點時M的組成成分為_(用化學式表示),通入的CO2的體積為_ mL。(4)該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41向50mL NaOH溶液中逐漸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設溶液體積不變),隨后取此溶液10mL,將其稀釋至100mL,并向此稀釋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鹽酸,產生CO2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下)與所加入的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1)寫出OA段所發生
25、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質為 ,其濃度之比為 (3)產生的CO2體積(標準狀況下)為 (4)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42已知少量碳酸鈉與足量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放出;而少量鹽酸與過量碳酸鈉反應,則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無氣體放出現有A、B兩瓶無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鹽酸,另一瓶是碳酸鈉溶液為測定兩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質的量濃度,進行以下實驗:取20mL A溶液,向其中緩慢滴入B溶液25mL,共收集到112mL(標準狀況)氣體取25mL B溶液,向其中緩慢滴入A溶液20mL,共收集到56mL(標準狀況)氣體(1)寫出少量鹽酸與過量碳酸鈉反應,無氣體放出
26、的離子方程式 ;(2)為使上述反應完全,還需加入 ;(填“稀鹽酸”或“碳酸鈉溶液”)A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43(2015秋寧夏校級期末)有一無色干燥的混合氣體,可能是由HCl、NO、NO2、CO2、CO、NH3、H2、O2、N2中的幾種混合而成,根據把混和氣體通過濃H2SO4時,氣體體積明顯減小再通入過量堿石灰時,體積又明顯減小;剩余氣體接觸空氣時,立即變為紅棕色,可得:混和氣體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44(6分)某化學小組模擬“侯氏制堿法”,以NaCl、NH3、CO2和H2O等為原料制取NaHCO3,然后再將NaHCO3灼燒制成Na2CO3。若灼燒的時間較短,NaH
27、CO3分解不完全,該小組對一份加熱了t1 min的NaHCO3 樣品的組成進行了以下探究:取加熱了t1 min的NaHCO3樣品29.6 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緩慢地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攪拌。隨著鹽酸的加入,溶液中有關離子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1)則曲線d對應的溶液中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下同);曲線b對應的溶液中的離子是 ;該樣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2)若取42.0 g NaHCO3 固體,加熱了t2 min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9.6g。如果把剩余固體全部加入到400 mL 2mol·L1的鹽酸中,則充分反應后溶液中H+ 的物質的量
28、濃度為 (設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45(14分)堿金屬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產中應用廣泛。(1)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2)過氧化鈉可作為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的供氧劑。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4)某實驗小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質,發現實驗室里盛放兩種固體的試劑瓶丟失了標簽。于是,他們先對固體A、B進行鑒別,再通過實驗進行性質探究。分別加熱固體A、B,發現固體A受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A的名稱為_。稱取兩種固體各2 g,分別加入兩個小燒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餾水,振蕩,發現Na2CO3固體完全溶解,而NaHCO3固體還有剩余,
29、由此可以得出結論:_。向所得溶液中滴入酚酞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某同學為探究Na2CO3和NaHCO3與CaCl2溶液的反應,將兩種固體分別配制成0.5 mol/L的溶液,設計如下方案并對反應現象做出預測:實驗方案預測現象預測依據操作1:向2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Na2CO3溶液中的CO32-濃度較大,能與CaCl2發生反應Ca2+ + CO32-= CaCO3。操作2:向2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 CaCl2溶液無白色沉淀NaHCO3溶液中的CO32-濃度很小,不能與CaCl2反應。實施實驗后,發現操
30、作2的現象與預測有差異:產生白色沉淀和氣體。則該條件下,NaHCO3溶液與CaCl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46某小組為測定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甲、乙兩組同學分別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方案甲組同學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流程進行實驗:已知Ba(HCO3)2可溶于水(1)實驗時,過濾操作中,除了玻璃棒、漏斗外,還要用到的玻璃儀器為 。(2)洗滌沉淀B的操作是 。(3)若實驗中測得樣品質量為m g,沉淀質量為n g,則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_。方案乙組同學的主要實驗流程圖如下:按如下左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4)該實驗中裝置B盛放的物質是_,分液漏斗中 (填“能”或“不
31、能”)用鹽酸代替稀硫酸進行實驗。(5)在C中裝堿石灰來吸收凈化后的氣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越大,則實驗中干燥管C在充分吸收氣體前后的質量差_。(填“越大”、“越小”或“不變化”)D裝置的作用是_。(6)有同學認為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在反應前后都要通入N2(如上右圖),反應后通入N2的目的是_。參考答案1C【解析】試題分析:A由Ca2+2HCO3-CaCO3+H2O+CO2可知,共生藻類消耗CO2,促使平衡正向移動,有利于珊瑚的形成,故A正確;B由Ca2+2HCO3-CaCO3+H2O+CO2可知,海洋中CO2濃度升高,促使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珊瑚的形成,故B正確;C升高溫度,二氧化碳溶解度降
32、低,故C錯誤;D將CO2轉化為甲醇等化工原料,能夠消耗二氧化碳,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緩解溫室效應,故D正確;故選C。【考點定位】考查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名師點晴】本題通過珊瑚的形成過程考查了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溫室效應,掌握基礎是關鍵。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須是可逆反應,平衡移動原理是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平衡移動原理適用的對象應存在可逆過程,如與可逆過程無關,則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平衡移動原理對所有的動態平衡都適用。2CD【解析】試題分析:A分別加入1mol/L的鹽酸溶液幾滴,Na2CO3轉化為碳酸
33、氫鈉,NaHCO3與鹽酸反應能產生氣泡,故可以鑒別二者。A正確;BNa2CO3穩定受熱不分解,而NaHCO3不穩定受熱分解產生CO2,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觀察有無白色渾濁就可以鑒別二者,B正確;C分別取樣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都會產生白色BaCO3沉淀故不可以鑒別二者。C錯誤;D因為都是鈉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焰色反應都是使火焰呈黃色,故不可以鑒別它們。D錯誤。答案選CD。考點:考查Na2CO3和NaHCO3鑒別方法的知識。3D【解析】試題分析:發生反應是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和NaHCO3不發生反應,不產生CaCO3沉淀,故錯誤;B、碳
34、酸鈉和鹽酸反應實質: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因為加入Na2CO3和鹽酸等物質的量混合,因此只發生第一個反應,不產生CO2,故錯誤;C、假設為1g,前者物質的量為1/84mol,后者物質的量為1/106mol,根據碳元素守恒,前者產生CO2量大于后者,故錯誤;D、因為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因此有Na2CO3CO2H2O=2NaHCO3,故正確。考點:考查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等知識。4D【解析】試題分析:NaHCO3不穩定,受熱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鈉穩定,可以鑒別,故正確;Na2O是白色粉末
35、,Na2O2是淡黃色粉末,可以通過觀察法區別,故正確;加入到Na2CO3:2Al33CO323H2O=2Al(OH)33CO2,把氫氧化鈉加入到氯化鋁中: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先有沉淀,然后沉淀消失,可以鑒別,故正確;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Ca(OH)2=CaCO3H2ONaOH,都有沉淀產生,不能鑒別,故錯誤;故選項D正確。考點:考查物質的鑒別等知識。5A【解析】試題分析:A、氫氧化鈣會與碳酸鈉、稀硫酸反應,碳酸鈉會與氫氧化鈣、稀硫酸、氯化鋇反應,硫酸會與碳酸鈉、氫氧化鈣、氯化鋇反應,氯化鋇會與硫酸、碳酸鈉
36、反應,A正確;B、弱酸不能制備強酸,二氧化碳溶于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不會與氯化鈣反應,B錯誤;C、氧氣、金屬氧化物都具有氧化性,所以氧氣不會與金屬氧化物,C錯誤;D、硫酸鹽只有硫酸鋇難溶于水,氯化銅溶于水,鹽酸會與硫酸銅交換成分不會生成沉淀、氣體、水,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D錯誤,答案選A。【考點定位】本題主要是考查了常見物質間的反應【名師點晴】該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是解答的關鍵,要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要求同學們熟練掌握常見物質間的反應,以便靈活應用。6D【解析】試題分析: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
37、2O,n(Na2CO3)=100×103×1mol=0.3mol,n(HCl)=12×103×5mol=0.06mol,顯然鹽酸不足,碳酸鈉過量,不產生氣體,故選項D正確。考點:考查碳酸鈉與酸反應實質等知識。7C【解析】試題分析:“侯氏制堿法”制取NaHCO3的原理是在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和二氧化碳,而得到NaHCO3的,在這一實驗過程中,由于C0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而NH3的溶解度較大,為防止倒吸,b管通C02,a管通NH3,所以要在食鹽水先通NH3然后再通C02,否則C02通入后會從水中逸出,等再通NH3時溶液中C02的量就很少了,這樣得到的產品也
38、很少;在這個實驗中的尾氣主要是C02和NH3,其中NH3對環境影響較大,要吸收,而NH3是堿性氣體,所以在C裝置中要裝酸性物質,據此可知A錯誤、B錯誤、C正確、D錯誤,故選C。考點:考查了純堿工業(侯氏制堿法);鈉的重要化合物的相關知識。8D【解析】試題分析:A碳酸氫鈉與NaOH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則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碳酸鈉溶液中的碳酸氫鈉,A項正確;B碳酸鈉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則通入過量的CO2可除雜,B項正確;C氧化鈉不穩定,加熱能生成過氧化鈉,所以將混合物在空氣中加熱能除去過氧化鈉粉末中的氧化鈉,C項正確;D二者均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沉淀,將原物質反應掉,不能除雜,D
39、項錯誤;答案選D。【考點定位】考查常見物質的提純與除雜。【名師點睛】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在解答物質分離提純試題時,選擇試劑和實驗操作方法應遵循三個原則,即1.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水除外),即分離提純后的物質應是純凈物(或純凈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質混入其中;2.分離提純后的物質狀態不變;3.實驗過程和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即選擇分離提純方法應遵循先物理后化學,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9B【解析】試題分析:由圖象可知,加入鹽酸3mol時,開始生成CO2,共消耗1molHCl,發生NaHCO3+HCl=NaCl+CO2+H2O,如開始加入鹽酸時中發生Na2CO3+HCl=NaCl+N
40、aHCO3,則應消耗1mol鹽酸,但至開始生成二氧化碳時消耗3mol鹽酸,則說明溶液中含有NaOH和Na2CO3,開始時先后發生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A未告知是否為標準狀況,無法確定1mol二氧化碳的體積,故A錯誤;B由圖象可知,反應共生成1mol二氧化碳,則溶液中含有1molNa2CO3,而生成二氧化碳之前分別發生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共消耗3molHCl,由方程式可知Na2CO3消耗1molHCl,則NaOH消耗2molHCl,則NaOH為2mol,所以n(NaOH)=2
41、n(Na2CO3),故B正確;C由上述分析可知,A溶液應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故C錯誤;D由以上分析可知A中含有Na2CO3和NaOH,故D錯誤;故選B。【考點定位】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有關計算、化學反應圖像【名師點晴】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圖象數據的處理知識,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題的易錯點是不能準確理解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首先發生的是NaOH+HCl=NaCl+H2O,HCl+Na2CO3=NaHCO3+NaCl;進行完全后,再發生NaHCO3+HCl=NaCl+H2O+CO2。10C【解析】試題分析:A、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在
42、試管口遇冷又反應生成氯化銨,不能用加熱氯化銨固體的方法制備氨氣,A錯誤;B、氣流方向應為長管進氣,短管出氣,B錯誤;C、分離固液混合物的操作為過濾,可用過濾的方法從混合物中分離出碳酸氫鈉固體,C正確;D、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不能用該裝置干燥碳酸氫鈉,D錯誤。答案選C。考點: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分析評價。11A【解析】試題分析:Ca(OH)2溶液中分別通入過量CO2,最終生成Ca(HCO3)2,沒有沉淀生成,正確;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會析出NaHCO3晶體,錯誤;CaC12溶液與CO2不反應,正確;Ca(ClO)2溶液分別通入過量CO2,最終生成Ca(HCO3)2,沒有沉淀生成,正確
43、;最后肯定沒有沉淀生成的是,故選項A正確。考點:考查離子反應發生條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等知識。12A【解析】試題分析:A鹽酸滴入碳酸鈉溶液中開始沒有氣體產生,鹽酸過量后產生CO2,將碳酸鈉滴入鹽酸中立即產生 CO2,可以鑒別,A正確;B無論是稀H2SO4滴加到NaHCO3中,還是NaHCO3滴加到稀H2SO4中,都產生氣體,不能鑒別,B錯誤;C無論是CaCl2滴加到Na2CO3中,還是Na2CO3滴加到CaCl2中,都產生沉淀,不能鑒別,C錯誤;D無論是Ba(OH)2滴加到NaHSO4中,還是NaHSO4滴加到Ba(OH)2中,都產生沉淀,不能鑒別,D錯誤,答案選A。考點:考查物質的鑒別1
44、3D【解析】試題分析:1.06克無水Na2CO3的物質的量為=0.01mol,加入到飽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結晶水合物,其質量為0.01mol×286g/mol=2.86g,又原飽和溶液由于加入無水Na2CO3與水反應而消耗溶液中的水,會有晶體析出,故析出晶體的質量大于2.86g,故選D。考點:考查飽和溶液的計算問題14C【解析】試題分析:碳酸鈉溶液呈堿性、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根據溶液的PH不能判斷否部為碳酸鈉,故A錯誤;氫氧化鈉、碳酸鈉都能使酚酞變紅,故B錯誤;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C正確;氫氧化鈉、碳酸鈉都能與CuSO
45、4反應生成沉淀,故D錯誤。考點:本題考查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15D【解析】試題分析:3份等質量的小蘇打無論是直接與鹽酸反應,還是部分分解或完全分解后與鹽酸反應,最終得到的溶液都是NaCl溶液,其中Cl來自于鹽酸,Na來自于NaHCO3,故3份消耗鹽酸的體積相同,答案選D。考點:考查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計算16C【解析】試題分析:A碳酸鈉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氫鈉,故A錯誤;B熱穩定性:Na2CO3NaHCO3,故B錯誤;C分別滴加HCl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O32-+2H+CO2+H2O,HCO3-+H+H2O+CO2,相同條件下NaHCO3比Na2CO3反應放出氣體劇烈,故C正確;DNa2CO3
46、能夠與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碳酸氫鈉加熱能夠分解生成碳酸鈉,二者能夠相互轉化,故D錯誤;故選C。考點: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質比較17A【解析】試題分析:逸出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體積縮小但有剩余,說明逸出氣體有氧氣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氣體一定有過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至少含有一種;加熱有氣體放出,說明一定有碳酸氫鈉;加熱余固體的質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質量,說明一定有氧化鈉;故A正確。考點:本題考查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發生反應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
47、O2+H2O,由方程式可知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消耗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消耗鹽酸體積相等,則A圖(1)中加入鹽酸即有CO2生成,說明溶質只有一種,即NaHCO3,圖(3)中OA=AB,說明溶質只有Na2CO3,A正確;B圖(2)中OAAB,說明溶液M中含有Na2CO3和NaHCO3兩種溶質,圖(4)中OAAB,說明溶液M中含有NaOH和Na2CO3兩種溶質,B正確;C圖(2)中OAAB,說明溶液M中含有Na2CO3和NaHCO3兩種溶質,只有AB2OA時,才能得出M中c(NaHCO3)c(Na2CO3),C錯誤;D圖(4)中OAAB,說明溶液M中含有NaOH和Na2CO3兩種溶質,不存在NaHCO
48、3,D正確,答案選C。【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了圖象和數據的分析及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名師點晴】明確反應的先后順序是解答的關鍵,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守恒法在化學計算解答中的應用,答題時需要明確反應后溶質的可能成分來比較判斷。注意圖像中曲線的變化趨勢。19D【解析】試題分析:往含0.2molNaOH和0.1molCa(OH)2的溶液中持續穩定地通入CO2氣體,在反應開始時溶液中含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是0.2mol×2+0.1mol×3=0.7mol,首先發生反應:Ca(OH)2+ CO2=CaCO3+H2O,Ca(OH)2的物質的量是0.1mol,反應
49、消耗0.1molCO2氣體(2.24L),溶液的離子反應減少0.3mol,變為0.4mol,后發生反應:2NaOH+ CO2= Na2CO3+ H2O,當NaOH反應結束時,反應消耗0.1molCO2氣體(2.24L),產生0.1mol Na2CO3,溶液的離子減少0.1mol變為0.3mol;后發生反應:Na2CO3+H2O+ CO2= 2NaHCO3,溶液的離子又增加0.1mol變為0.4mol;又反應消耗0.1molCO2氣體(2.24L),CO2氣體反應完全,所以圖像D符合反應事實。考點:考查圖像方法在物質反應的先后及溶液的微粒數目與氣體體積變化的應用的知識。20A【解析】試題分析:A
50、Oa段:Ba2+2OH-+CO2BaCO3+H2O,消耗30mL的二氧化碳、ab段:2OH-+CO2CO32-+H2O、ab段消耗(60-30)mL的二氧化碳;bp段:最后是BaCO3+CO2+H2OBa2+2HCO3-,由Oa段和ac段的反應原理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量Ba(OH)2和NaOH的物質的量相等,所以原混合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0:(60-30)=1:1,故A錯誤;BOa段:Ba2+2OH-+CO2BaCO3+H2O,消耗30mL的二氧化碳,bp段:最后是BaCO3+CO2+H2OBa2+2HCO3-,需消耗30mL的二氧化碳,所以P點為90mL,故B正確
51、;Cab段:2OH-+CO2CO32-+H2O、CO32-+H2O+CO2=2HCO3-,所以b點溶液中溶質為NaHCO3,故C正確;Da、b段,當氫氧化鋇消耗完時,繼續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鉀反應生成碳酸鉀,CO2+2OH-=CO32-+H2O,繼續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鉀、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鉀,CO32-+H2O+CO2=2HCO3-,故D正確;故選A。【考點定位】考查有關混合物反應的計算【名師點晴】本題考查物質之間的反應,明確物質的性質、及反應先后順序是解本題關鍵,向NaOH和B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CO2,先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當氫氧化鋇消耗完時,
52、繼續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當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繼續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鈉、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當碳酸鈉反應后,繼續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和碳酸鋇、水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鋇。21C【解析】試題分析:混合物加熱發生的反應如下:NaHCO3+NaOH=Na2CO3+H2O,2NaHCO3Na2CO3+CO2+H2O,如果固體完全是NaOH,則加熱時,固體質量不變;如果完全是碳酸氫鈉,加熱后,固體減少質量為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減少質量分數=×100%=36.9%;如果二者以1:1混合,其質量減少為水蒸氣質量,減少質量分數=×100%=14.5%;當混合物中碳酸氫鈉質量分數越大,加熱后,其固體減少質量分數越大,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林水利電力職業學院《儀表自動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協和學院《中級朝鮮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白城市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
- 城市配送與物流配送環節的快速響應考核試卷
- 礦用設備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考核試卷
- 外匯市場新聞事件的解讀與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咨詢考核試卷
- 殘疾人康復護理培訓考核試卷
- 水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2025-2030中國太陽能無人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拍賣師職業資格考試:拍賣師職業規劃與發展路徑試題
- “書香博士”引領的整本書閱讀評價與推廣
- 2025年廣西環保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與人力資源融合-深度研究
- 口腔材料學-課程教學大綱
- 2025年徐州市專業技術人員公需課程 - 心理調適
- 《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與應用》課件
- 2025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建設分公司招聘勞務外包制3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類考試招生和對口招生文化素質測試英語試題
- 煤礦生產調度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