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1 運動與靜止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2.知道什么叫參照物,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選定參照物。知道運動 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運動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4.能夠應用參照物的道理解釋生活中簡單的物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例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 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 機械運動概念,物體運動或靜止的判斷。 2. 參照物的選取與判斷問題。 教學難點:1、運動相對性的理解
2、。 2、參照物的概念及參照物的選擇。 教學方法 1、問題發現法: 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采用“問題探索發現”的研究模式,讓學生借助問題導讀-評價單,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歸納結論, 掌握規律。 2.討論、自主探究。 3、問題訓練法: 通過學生嘗試問題訓練-評價單,教師針對個別問題進行點撥指導,實現全優的教學效果。 教學 準備 教師準備: 問題導讀-評價單、問題生成-評價單、問題訓練-評價單; 演示儀器:小車、光滑的木板、秒表 教學過程設計 程序 (要素) 時間 創設情景 教師行為 期望的學生行為 復習回顧 檢查 預習 效果 2分鐘 創設效果檢查情境 教師:飛機、鳥兒在空中飛翔, 船
3、只在江河湖海里航行,車輛行駛,行人再陸地上行走.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運動,宇宙萬物都在永不 停息地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世界。我們要怎么判斷汽車、輪船、 飛機等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運動與靜止 的知識。 下面由學術助理安排復習檢查及運動與靜止的預習情況。 學生聆聽并思考。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3分鐘 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 組織同學閱讀課本第46頁圖3-4的內容,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 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帶著此問題我們一起探究學習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第一節運動與靜止。 學生仔細閱讀材料,
4、探討。 初步認識運動與靜止的相關知 識。 問題 生成合作 探究 15分鐘 創設自主探索情境 【學術助理】通過問題導讀評價單的預習同學們生 成了一些問題,下面請大家走 進問題生成-評價單,并 根據問題分組討論探究。 教師巡視,個性化指導(實施 “一分鐘策略”),解疑答難(實施“三人問策略”)。 學生根據導讀單上的活 動自主探究。組內合作交流、探 究,生生討論,小組交流。 通過相互探討理解參照物 的概念。掌握機械運動的概念。 全班 展示 問題講解 10分 鐘 創設 思維 情境 【學術助理】下面請各小組在 黑板展示并分組講解。 1、學生分小組在黑板展示; 2、學生分小組講解; 3、學生對“展講”情況
5、進行評 價。 4、組內學生相互討論完成問題導讀生成評價單的內容。 問題訓練 5分鐘 創設評價 由學術助理發放問題訓練單。 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評價。 2、小組競賽,全班評價。 組內評價 情境 教師實施“一幫一”教學和“分層教學”。 規范指導 提升能力 2分鐘 創設規范指導情境 教師借助問題訓練單及本節知識進行規范指導。 學生傾聽,做好記錄。 總結歸納 提升 意義 2分鐘 創設反思情境 1、【教師話白】本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學習中你有何收獲與體會? 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我們是用 哪一種方式來比較參加100米賽跑的同學誰跑得快? 一詩句是這樣寫的“坐地日 行八萬里”,你是如何理解這詩句的? 2、
6、老師補充. 1、學生總結知識點; 2、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3、學生談體會。 鞏固 練習 1分鐘 作業 1、課本第48頁作業第1、2題。 2、練習冊2223頁上的習題。 學生認真聆聽。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運動與靜止 一、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假定不動的物體。 二、機械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三、運動的分類 直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 曲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曲線的運動。 教學反思光的折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
7、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 1、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三、 難點和重點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四、 教具: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五、教材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
8、,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于規律的總結歸納,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六、教法、學法 1、 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
9、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 學法 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并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
10、、復習提問: 1、 光在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2、 光的反射定律內容 二、新課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 【演示二】: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 三、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演示三】: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實驗演示) 學生觀察會看到:光線發生偏折 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得出: (1)光的折射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 折射。 注意:當光從一種透明物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里時,
11、在這兩種透明物質的分界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線發生反射,另一部分光進入另一種物質里而發生折射。 (2)光的折射相關概念: 入射點: 0 ; 法線:MN 入射光線: AO ; 入射角: i 折射光線: OB ; 反射角: r 2、研究光從空氣進入玻璃的物理規律 提出問題: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 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當入射光線垂直于玻璃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四】:實驗演示: 光線斜射入玻璃; 讓入射角變化; 光線垂直射水中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并思考規律,得出結論。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
12、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光線從空氣斜射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靠近)。 折射角度隨入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線性)關系。 光線垂直射入玻璃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演示五】課件演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學生思考: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 課件演示: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學生得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教師補充】:如果光從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質空氣進入時,折射情況與上述是否相同? 【學生總結】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離(遠離) 其余與光從空氣射入
13、玻璃結論相同。 【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光線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靠近) 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離(遠離) 折射角度隨入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線性)關系。 光線垂直射入玻璃時,傳播方向不改。 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 【隨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路線, 其中_是入射光線,_是反射光線,_是折射光線, 反射角為_ ,折射角為_, 光進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 2 有一光線從空氣斜射入
14、水中,下圖中折射光線正確的是( )。 3、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 潭清疑水淺 ; 漁民叉魚;彩虹;海市蜃樓等 現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彎折?(教師解釋) 【練一練】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為什么倒入水后卻能看到硬幣? 現象二:水中的魚看到岸上的人的身高和實際人的身高那個大? 【練一練】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隨堂練習】 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 (潭清疑水淺)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1)看課本p63海市蜃樓 (2)完成名校聯盟光的折射練習 (3)課堂作業:(1)p63 1,2 (2)解釋 “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 【板書設計
15、 】 第一節 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 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現象相關概念: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光的反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和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
16、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5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二)過程和方法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的。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和應用。【教學難點】反
17、射定律中的“三線共面”的理解和兩種反射現象的應用。【教學方法】1探究法:通過探究讓學生清晰、直觀的認識光的反射現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探究歸納總結出光的反射定律。2競賽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在課堂上展開競爭,激發興趣。3多媒體演示:教學的全過程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并引導、歸納教學過程。 【教學器材】平面鏡、實驗報告一生一份、多媒體計算機、實物投影儀、光的反射實驗器、激光器等。【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與學生交流)做游戲:找一名同學到講臺前利用講桌上的儀器將老師藏在講桌后面的禮物展示給大家看。學生:選出平面鏡并利用平面鏡能成像的特點,使同學們看到了禮物。師問:你為什么選擇平
18、面鏡?(平面鏡能反射光)教師給予表揚,并把禮物送給他。二、新課教學師: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學生帶著興趣提出他們的問題。教師將問題寫在黑板上,標出有代表性的問題)把同學們的問題一一解決:(一)學生感知光的反射現象方法:把激光器打開,讓光斜射到鏡面上,觀察光的傳播方向,試著畫出光的傳播路線?師:以上實驗說明,光射到物體表面時,總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師:好,下面我們就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光在反射時有什么規律。師:讓學生觀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點,介紹與光的反射有關的幾個術語:入射點: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法線:過入射點,垂直于鏡
19、面的直線。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1提出問題光在反射時遵循什么規律?2做出猜想A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的大小_(等于/不等于)入射角B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_(在/不在)同一平面內C入射光線和鏡面垂直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D隨著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將_。師:有了這些猜想,我們就要用到驗證猜想的最有力的武器實驗。3設計實驗和表格:入射角(度) 0反射角(度)4進行實驗(1)讓光源射出的平行光分別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并觀察反射光線的位置;(2)將右半面繞法線緩慢旋轉,觀察反射光線。5分析實驗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_(在/不在)同一平面內。光在反射時,反
20、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位置有什么關系?_。 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的大小_(等于/不等于)入射角。(說明:如果存在多個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歸納與討論。因為對于多數探究活動來說,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的結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動中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應該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結論: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簡述:1三線共面,分居兩側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通過剛才的實驗你還有哪些發現?(引出光路是可逆的)“找眼睛”:下面
21、,我們做個小游戲1個同學通過手中的小鏡子看另一位同學的眼睛,另一位同學看小鏡子,能否看到拿鏡子同學的眼睛呢?做完后,同學之間下位交流。(如果你在一塊平面鏡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學的眼睛,你的同學也一定會從這塊平面鏡中看到你的眼睛)(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活動4:師: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將課件屏幕中的卡通片位置放于一平面鏡后,卡通片消失),結合剛才你的作圖,請你自學課本加以解釋。引出兩種反射學生作圖:生:學生利用手中器材觀察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余方向無反射光。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使我們能從各個方向
22、看到物體。對于每一條光線而言,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用手電筒垂直照射鏡子和白紙,你發現了什么?解釋原因讓學生舉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事例同時介紹光污染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四)本課小結1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2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3你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五)課后作業(1)以“假如光線不能被反射”為題,寫一篇科幻小文章。(2)請同學們課后,通過調查和查
23、閱相關資料進一步地了解光的反射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六)板書設計光的反射一、光路圖二、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強調:1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2入射角為00時,反射角也為0 三、光的兩種反射類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它們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體驗聲音的產生是由于振動引起的。2領會聲音傳播需要介質。3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標:1初步培養實驗操作技能,能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觀察。2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據信息歸納科學規
24、律。3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目標:1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妙與有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養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3初步認識科學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意義,培養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教學難點:探究物體傳聲實驗;估測聲速。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鼓一只,吉他一把,紙屑若干,鐘罩一只,抽氣機一臺,鬧鈴一只,氣球一只。學生合作組器材:紙片、繃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錘和音箱)、梳子、樹葉的葉片、一個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幾塊石頭。多媒體課件:聲波動畫(可到網上查詢)。設計思路教
25、材提供了教學的框架和資源,而課堂活動的組織、安排,內容的邏輯處理卻是教師的再創造過程。本節課是本書的第一節,又是初二學生剛剛進入物理學習的起始階段。以培養興趣為出發點,以鍛煉思維和提高能力為根本,并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為本教學設計的主旨。一開始,就進行情景創設。通過讓學生傾聽各種聲音,把學生引入聲的世界,從產生興趣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接著圍繞著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設計幾個學生活動。聲音的產生:1開展探究和討論,讓學生在產生聲音的過程,和較多的現象中歸納出結論。2討論生活中有趣的發聲現象。比如動物的交流方式。聲音的傳播:1通過學生討論
26、生活事例、設計在固體中和液體中的傳聲的小實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教師演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聲波:因為比較抽象,在這里不宜進行展開,可采用多媒體的動畫造型讓學生頭腦中初步產生一個模型即可。聲速的估測:學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到估測的設計問題,有一定的難度,由“擊敲長鐵管聽聲”事例引入啟發,讓學生拓展聯想。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教師事先錄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某些聲音。例如:電鈴聲,鋼琴曲片段,工廠燒電焊聲,叢林中的鳥語,夏日的蟬聲,瀑布聲等。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能聽出剛才都是什么聲音?是哪些物體在發出聲音?(同學回答)教師:從本節課開始
27、我們將研究自然界中聲音的有關知識。同學們自己想知道有關聲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學生: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我們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3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人耳的?4為什么有的聲音悅耳動聽,有的卻很難聽?老師在贊賞肯定的同時有選擇地摘錄同學提出的問題,并確定本節課研究的主題就是同學剛才提出的問題中的某幾個,并說明其他的問題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探索,同學們也可以課后上網查找資料,自己先行研究。二、探究性活動一這個活動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探究性活動小結驗證事例交流。(一)探究性活動:組織學生活動: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讓它們發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發聲方法有創意?介紹桌上的器材,特別是音叉。活
28、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體驗:你是如何讓物體發聲的,你觸摸發聲的物體時,請體會感覺。思考:1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什么不同?2物體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動: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發聲,教師下組參與討論。然后教師請同學代表上臺表演研究結果,對獨特的發聲方法贊賞和鼓勵。并對上述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共同體驗:摸著自己的聲帶,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說出感受。問題:是不是物體發聲就一定在振動?演示:擊鼓。鼓面在振動嗎?如果在振動,你如何證明,能否讓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動?說出你的方法。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從上述事例中你能否總結出一種“驗證難以覺察的物體
29、些運動”的方法?(二)小結:在以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總結物體發聲的原因。即物體發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三)交流:物體的發聲現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比較奇特的發聲方法嗎?比如動物間有趣的交流方式。說明1學生的發聲活動是在開放的互動式形式中進行,教師在學生的交流匯報中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展示發聲方法,匯報體驗和感受。例如對學生把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樹葉吹奏發聲等,更應該鼓勵,并讓學生在現象中歸納問題的本質。如果學生不能對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教師可做一定地提示和演示。2交流有趣的發聲方法時,如果學生難以調動,教師可提出有趣的發聲問題讓學生討論。例如動物的發聲方法:蟬是怎么發
30、聲的?蚊子和蒼蠅發出“嗡嗡“聲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同一物體不同的發聲方法:怎樣讓一個氣球發出不同的聲音來?人體除了聲帶外,還可以怎樣發音?能否一試?可讓學生討論發言,增加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三、探究性活動二情景創設:醫生的聽診器,心臟跳動或者肺部的聲音是靠什么傳到人耳中的?猜想:聲音的傳播可能需要什么東西做媒介。做個最簡單的小實驗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們的課桌做傳聲物。這個實驗需要提供什么條件?(聯想醫生聽到病人身體器官運動的條件)如何操作?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也可提示:發聲體(源)人耳(接受體),中間為傳聲物質(即課桌)。活動:兩位同學合作,一位同學輕敲桌面或抓桌子
31、,另一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感受聽到的聲音。再把兩張桌子分開一條縫,進行實驗,前后對比。從以上的活動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固體可以傳聲)你還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實驗方案來支持固體可以傳聲這個觀點?(讓學生舉例,例如小學里曾經制作的土電話等)。問題:那么液體是否也可以傳聲呢?討論: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設計一個簡單的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舉一些生活事例來證明你的觀點?這時,讓學生利用桌上的器材進行設計和探究,在設計實驗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對照固體傳聲的小實驗,提出問題:用什么做發聲物比較簡單?傳聲物是什么?把發聲物放在什么地方比較合適?活動:方案設計好以后,學生利用
32、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教師下組輔導。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事例。問題:空氣可以傳聲嗎?舉事實說明。1聽到鈴聲2聽到人的說話3聽見腳步聲等等。進一步猜想:如果連空氣都沒有呢?聲音能不能傳播呢?為了證明這個猜想,最好做實驗試一試。聯想:同學們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想一想這個實驗該怎樣做?怎樣實現沒有空氣的狀態?學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需要提供一個真空的環境,然后把一個發聲體(例如小電鈴)放入這樣的環境里,前后對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實驗器材的局限性,這個實驗由教師演示,比兩個同學上臺輔助,學生進行觀察對比:抽去空氣前和抽氣后鈴聲的對比抽氣后再放入氣體,兩種情況鈴聲的對比。及時糾正猜想的謬誤,最后推理“聲音不能在真
33、空中傳播”的正確結論。引導:通過剛才這一段的學習,同學對聲音的傳播有了怎樣的認識,能不能請個代表用你自己的語言歸納一下。學生:聲音傳播需要物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傳播聲音的物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四、聲波問題:聲音在空氣中如何傳播呢?學生實驗:用鉛筆不斷地點擊水面,你會看見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斷地向四周擴散)。那么空氣中是否也是類似情形呢?播放多媒體聲波動畫讓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并提出聲波這個概念。五、聲速以及估測我們把聲音在每秒鐘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媒體顯示:聲速表。快速地熟悉聲音在空氣、水、鋼鐵中的傳播速度。問題:在一根空的長鐵管的一頭敲一下,在另一頭可以聽到幾次聲音?(搶答,
34、并說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頭聽到三次敲擊聲,你該怎么做?學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傳聲速度與傳播時間的關系。說明聲速不僅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問題:如果我們想知道聲音在室溫狀態下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應該怎么辦?說出實驗方案。引導:要測聲速,必須知道哪些量?你準備用什么辦法解決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組織學生討論,要求每組想出一個測量聲速的辦法。學生討論交流。第三節 樂音與噪聲教學重點:樂音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別 儀器材料: 鋸條(0-30cm);橡皮筋、直木板、紙杯、火柴桿;截成兩段的圓珠筆;鼓、泡沫小球;音叉及鼓錘;示波器;塑料盒;水杯七個、竹筷子 教
35、學過程: 新課引入: 兩名女學生表演水杯琴 兩名男學生制造噪聲 那么,前者的聲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我們稱之為樂音,后者的聲音(嘈雜刺耳,令人煩躁)我們稱之為噪聲今天我們主要研究樂音和噪聲的有關知識 講授新課: 一、樂音的三要素: 樂音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 1.音調 提出問題:水杯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教師用竹筷子敲一遍; 我們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調與什么有關?我們大家用實驗來探討一下 分組實踐活動1: 學生動手做圖1實驗,教師提出:振動的快慢跟鋸條伸出的長短有何關系?音調跟振動的快慢有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 音調的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快慢決定的每秒鐘聲源振動的次數叫頻
36、率,也就是聲波的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Hz)每秒振動一次叫1赫每秒鐘振動1000次,聲音的頻率就是1000赫聲源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聽起來尖細;頻率越小,音調越低,聽起來低沉 小實驗1:教師出示截成兩段的圓珠筆(可視為高矮不同的筆帽),請同學吹出聲音; 提出問題:筆帽是靠什么發聲的?音調有什么不同?教師再聯系生活的管樂器-笛子 分組實踐活動2: 如圖2實驗:將橡皮筋一端繃在直木板上,另一端與紙杯相連且將紙杯固定在直木板上,用手按拄橡皮筋的不同部位(如A點, B點)學生聆聽弦長、弦短的撥動,聽音調的變化從而得出音調跟橡皮筋振動的快慢有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弦的長、短不同,振動發出
37、的聲音,的音調的高低不同教師再聯系生活的弦樂器-吉他、小提琴等 交流討論: 這三個小實驗都是由于聲源振動快慢的改變而引起音調的不同 學生聆聽 :不同頻率的音叉音調不同,鞏固赫茲的含義 2.響度 教師創設情景引出響度的概念: 大聲說話、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聲音的大小物理學中把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提出問題: 響度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通過實驗來探究 小實驗2: 教師演示輕敲、重敲鼓面,引起泡沫球的跳動進而得出鼓面振動的幅度大小不同; 教師提出問題:響度的大小與鼓面振動的幅度是否有關? 學生得出: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振動的幅度越小,響度越小 教師總結:響度和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有關,聲源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聲源振動的幅度越小,響度越小 接著教師提出問題:聲源的振幅相同,人們聽到的聲音響度是否就一定相同? 學生聆聽;群馬的馬蹄聲(由近到遠) 得出: 響度還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離聲源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就越小 3.音色 做個小游戲:蒙上一位同學的眼睛,讓他猜猜說話的同學是誰? 提出問題: 不見其人,卻辨其聲?如同一支曲子,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支歌,幾個人同時演唱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質保期合同協議書
- 計算機二級JAVA多線程處理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林地轉租合同協議書范本
- Access實操能力考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二級JAVA設計思路分享試題及答案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真題庫-6
- 合作分成協議書合同模板
- 2025年計算機VFP考試應試攻略試題及答案
- 合同調解協議書模板下載
- 需求變化對測試計劃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斯特林制冷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超市水產海鮮
- 2025屆河北省邢臺市名校協作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交通設計(Traffic Design)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同濟大學
- 物業管理答辯5分鐘
- 2024抗癌新藥臨床試驗合作協議
- 中鋁物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2024年山東濟南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1月22106憲法學期末試題答案
- 工程量清單【模板】
- 急救藥品課件下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