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書_第1頁
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書_第2頁
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書_第3頁
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書_第4頁
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 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書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近750 萬,再創歷史新高。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怎樣?大學生畢業后職業發展如何?畢業生需求有哪些新的趨勢?這些問題牽涉千千萬萬畢業生和家長的心。今天,我們特別編發麥可思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5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該報告基于麥可思研究院對 2014 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調查研究,以及對2011 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的跟蹤調查研究,其中的數據及結論,期望能對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具有參考價值。近三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1.近三屆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2014 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92.1%)比 2013

2、 屆 (91.4%)略有上升,比 2012 屆 (90.9%) 上升 1. 2 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2014 屆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2.6%,比 2013 屆、 2012 屆 (分別為91.8%、 91.5%)均有所上升(分別上升0.8、 1.1 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2014 屆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1.5%,比 2013 屆 (90.9%) 略有上升,比2012 屆 (90.4%) 上升 1.1 個百分點。近三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呈現穩定趨勢。2.選擇創業、升學的畢業生比例持續增加2014 屆大學畢業生“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 (79.2%) 與 2013 屆、 2012 屆

3、 (分別為 80.6%、 81.3%)相比有所下降,但總體就業情況能保持穩定。主要是因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比例從上屆的2.3%上升到了2.9%;同時本科畢業生讀研比例從上屆的10.8%上升到11.7%,高職高專讀本的比例從上屆的3.8%上升到4.2%。3.各專業就業狀況具有持續性根據就業狀況,可以把各專業分為“紅、黃、綠牌”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指的是除紅牌專業外,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綠牌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2015 年大學畢業生紅

4、牌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與2014 年相比,部分專業一致,各專業就業狀況具有持續性。2015 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有生物工程、美術學、生物科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心理學、法學、音樂表演,其中法學、生物工程、美術學專業上屆也是紅牌專業。高職高專紅牌專業有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資與理財、應用日語、國際金融,其中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專業上屆也是紅牌專業。2015 年本科就業黃牌專業有體育教育、動畫、英語、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高職高專黃牌專業有會計電算化、工商企業管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2015 年本科綠牌專業有建筑學、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車輛工程、礦

5、物加工工程。高職高專綠牌專業有:鐵道工程技術、電氣化鐵道技術、石油化工生產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供用電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出現紅、黃牌專業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養質量達不到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國本專業的總體狀態。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1.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14 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9%,比2013 屆 (2.3%) 高 0.6 個百分點,比 2012 屆 (2.0%) 高 0.9 個百分點。其中,應屆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為2.0%,比上屆(1.2%) 高了 0.8 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比例為3.8%,比上屆(3.3%)高了

6、0.5 個百分點。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現持續和較大的上升趨勢。從區域來看,2014 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就業經濟區域為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2.5%)。 2014 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就業經濟區域為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和中原區域經濟體(均為4.6%)。從行業來看, 2014 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集中的前兩位行業類是教育業(13.0%) 、零售商業 (11.1%) ,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集中的前兩位行業類是零售商業(14.2%)和建筑業(8.2%)。從原因來看,就業困難不是創業最主要的原因。大學畢業生創業的主要動因是“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

7、”“ 有好的創業項目”,其中屬于機會型創業的畢業生占創業總體的85% 。培養創業意識是提升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此外,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果開始顯現。2014 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創新能力掌握水平(54%) 比 2013 屆 (53%) 、 2012 屆 (50%) 略有提升。2.近半數半年后創業者三年內退出創業2011 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有1.6%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1.0%,高職高專為 2.2%),三年后有5.5%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 3.3%,高職高專為7.7%),與畢業時相比提升了2.4 倍,其中本科畢業三年后創業比例上升了2.3

8、 倍,高職高專畢業三年后上升了2.5 倍。說明有更多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 2011 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就創業的人群,三年后仍堅持創業的比例為47.5%,與上屆(43.3%) 相比上升。其中本科有44.8%的人三年后還在繼續自主創業,比2010 屆 (41.1%)增長了 3.7 個百分點;有 49.6%的人退出創業,選擇了受雇全職工作,比2010 屆 (53.4%) 減少了 3.8 個百分點。高職高專有48.9%的人三年后還在繼續自主創業,比2010 屆 (42.6%)增長了 6.3 個百分點;有 42.7%的人退出創業,選擇了受雇全職工作,比2010 屆 (50.3%) 減少了

9、 7.6 個百分點。大學畢業生創業具有持續性,所以評價和扶持大學畢業生創業不能只著眼于畢業時。大學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大學教育長期回報顯著1 .近三屆大學生實際工資保持穩定上升趨勢2014 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3487 元 )比 2013 屆 (3250 元 )增長了237 元,比 2012 屆 (3048 元 )增長了439 元,三屆增幅為14.4%。其中,本科畢業生 2014 屆 (3773 元 )比 2013 屆 (3560 元 )增長了213 元,比 2012 屆 (3366元 )增長了407 元,三屆增幅為12.1%;高職高專畢業生2014 屆 (3200 元 )比2013 屆

10、 (2940 元 )增長了260 元,比 2012 屆 (2731 元 )增長了 469 元,三屆增幅為 17.2%。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扣除當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的影響后(2012 2014 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02.6, 102.6, 102.0),近三屆大學生實際工資仍保持著穩定上升的趨勢。2011 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平均月收入為5484 元 (本科為6155 元,高職高專為4812 元 )。 2011 屆畢業生半年后的月收入為2766 元 (本科為 3051元,高職高專為2482 元 ),三年來月收入增長2718 元,漲幅比例為

11、98%,超過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資漲幅(17.4%),大學教育的長期回報是明顯的,讀大學比不讀大學在收入的長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2 .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穩定2014 屆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69% 、 62% ,均與 2013 屆、 2012 屆 (分別為 69%、 62%)持平。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呈現平穩趨勢。大學畢業生自愿選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主要是對專業相關工作不認同,這可能來自對所學專業不認同,或對專業相關的職業認識不足。2014 屆本科畢業 生 選 擇 與 專 業 無 關 工 作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專 業 工 作 不

12、符 合 自 己 的 職 業 期待 ” (33%) ,其次為“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 (24%) 。 2014 屆高職高專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 (29%) 、 “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 (28%) 。3 .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穩定2014 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33%) 與 2013 屆 (34%) 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4 屆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為23% ,與2013 屆 (24%) 基本持平,高職高專院校2014 屆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為42% ,與2012 屆 (43%) 基本持平。在本科院校中,“211 ”院校半年內離職率為12

13、% ,非“211 ”本科院校為25% 。 2014 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的人群有98%發生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 (50%) 、 “薪資福利偏低” (43%) 。 2014 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的人群有98%發生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 “個人發展空間不夠 ”、 “薪資福利偏低”(均為49%)。專業性越強,職場穩定性越好。在2014 屆本科學科門類中,醫學半年內離職率最低(14%) ,文學的半年內離職率最高(30%) 。 2014 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醫藥衛生大類半年內離職率最低 (20%) ,藝術設計傳媒大類的半年內離職率最高(51%) 。調查

14、顯示,在畢業后工作三年中,職場忠誠度越高收入就越高。2011 屆本科畢業生中,畢業三年內一直為1 個雇主工作的畢業生月收入最高(6494 元 );為5 個及以上雇主工作過的本科生畢業三年后月收入最低,僅為5535 元。 2011 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畢業三年內一直為1 個雇主工作的畢業生月收入同樣最高(5191 元 )。工作過的雇主數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4 .畢業生三年內獲得職位晉升比例與上屆持平2011 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內有57%的人獲得職位晉升,與2010 屆持平。其中本科這一比例為54% ,低于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晉升比例(60%) 。 2011 屆本科從事 “房地產經營”職業類的畢業生

15、三年內獲得職位晉升的比例最高(76%) ,從事“公安 /檢察 /法院 /經濟執法 ”職業類的畢業生職位晉升的比例最低(32%) 。 2011屆本科畢業生認為對職位晉升有幫助的大學活動主要是課外自學的知識和技能( 含培訓 )(45%) 、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36%) 。高職高專畢業生認為對職位晉升有幫助的大學活動主要是假期實習/課外兼職(33%) 、擴大社會人脈關系(33%) 、課外自學的知識和技能(含培訓)(32%) 。大學生就業顯現“重心下沉 ”趨勢1 .就業于民企的比例上升“民營企業 /個體 ”是 2014 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用人單位類型,本科院校中有50%的畢業生就業于“民營企業

16、 /個體 ”,高職高專院校中有65%的畢業生就業于 “民營企業 /個體 ”,均比 2013 屆 (本科45%,高職高專63%)有所上升。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的就業比例呈上升趨勢,五年上漲10 個百分點,已接近五成。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民營企業的就業比例基本持平,略有波動,在過去五年都維持在六成以上。其他類型的雇主需求也有所變化,其中國企和外企對本科畢業生的需求下降明顯。2014 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比例最高的用人單位規模是300 人及以下規模的中小型用人單位(51%) ,與 2013 屆持平。其中本科畢業生這一比例為47% ,高職高專畢業生為56% 。這五年來,本科畢業生的去向主要從大型企業流向了中小

17、型企業。20102014 屆本科畢業生中,在300 人以下中小型企業就業的人數比例呈上升趨勢(從 35%增長到 47%) ,在 300 人以上大型企業就業的人數比例呈下降趨勢(從36% 下降到 26%) 。高職高專畢業生雇主規模這五年無明顯變化。2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于地級市及以下比例上升從畢業去向的城市類型來看,20102014 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就業的比例基本持平,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就業的比例從56% 上升到60% 。數據表明,在過去五年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城市分布已經初步出現“重心下沉 ”。如果加強這方面的政策引導,大學畢業生去向與城市化進程的不匹配現象有望得到進一步

18、緩解。大學生就業滿意度明顯上升1 .大學生對就業的自我感受有所改善2014 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明顯上升,為61% ,比2013 屆 (56%) 高5 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2014 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2%,比 2013 屆(58%) 高 4 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2014 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59%,比2013 屆 (54%) 高 5 個百分點。在本科院校中,“211 ”院校 2014 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3%,非“211”本科院校2014 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2%。 2014屆本科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 ”(本科、高職高專均為66%)、 “發展空間不夠”(本科、高職高專均為59%)。 2014 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教育學和經濟學(均為 64%),就業滿意度最低的為工學(59%) 。 2014 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文化教育大類(63%) ,最低的為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52%) 。2 .工作與職業期待吻合度上升2014 屆大學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46% ,比2013 屆 (43%) 高3 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2014 屆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