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伴生氣體H2S的研究與防護_第1頁
油田伴生氣體H2S的研究與防護_第2頁
油田伴生氣體H2S的研究與防護_第3頁
油田伴生氣體H2S的研究與防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油田伴生氣體H2S的研究與防護 一、H2S的產生氣理 討論成果表明:自然界中存在的H2S氣體,主要由硫酸鹽經微生物的厭氧活動還原產生。石油的有機成因說表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體。生物遺體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掩蓋之后,在高溫高壓和無氧的狀況下,形成碳氫化合物。與此同時,動植物尸體在微生物作用下產生硫酸鹽。 依據我油田對原油進行取樣分析數據顯示在原油伴生氣中未檢測到H2S的存在,數據表明單井和聯合站檢測到的H2S氣體,不是來源于原油。那么,單井和聯合站檢測到的H2S氣體畢竟從哪里來的呢? 經各井取樣油田水分析,油田地層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硫酸鹽,SO42-的存在表明白地層水中溶解了硫酸鹽。在生

2、油層中,產生的原油以分散的油滴形式存在,硫酸鹽溶入地層水中。在漫長的地質運移過程中,原油和可溶性的硫酸鹽都運移到油藏圈閉中。 有討論成果表明:H2S氣體主要由硫酸鹽經微生物的厭氧活動還原產生。硫的氣體化合物,在酸性環境下,主要以H2S的形式存在,而在堿性環境下,【H2SH+HS-】則以HS-的形式存在。在PH9時,99%的H2S以HS-的形式存在,毒性小;當PH5時,99%均以H2S的形式存在,毒性大。 在油井井下,是沒有氧氣的,微生物的厭氧活動相當活躍,硫酸鹽被還原,產生H2S氣體。而地層水分析數據表明,地層水的PH6,顯酸性,因而在井口和聯合站均檢測到有H2S氣體的存在。 二、H2S對人體

3、的危害方式 (一)硫化氫的性質 H2S是無色氣體,具有臭蛋氣味,式量34.08,是一種大氣污染物。密度1.539 g/L,熔點-85.5,沸點-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類、石油溶劑和原油中。可燃上限為45.5%,下限為4.3%。燃點292。H2S可用來分別和鑒定金屬離子、精制鹽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屬離子),以及制備元素硫等。它是一種好的還原劑。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對金屬會產生氫脆破壞。氫脆破壞往往會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斷落、地面管匯和儀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裝置破壞,甚至發生嚴峻的井噴失控或者著火事故。H2S能加速非金屬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設備、井口裝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膠、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屬材

4、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氫對人體的危害 對人的危害主要是經呼吸道汲取。可消失流淚、眼痛、眼內異物感、畏光、視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熱感、咽干、咳嗽、胸悶、頭痛、頭暈、乏力、惡心、意識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臟損害。重癥者可消失腦水腫或肺水腫。極高濃度(1000mg/m3以上)時可在數秒鐘內突然昏迷、呼吸驟停,很快消失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硫化氫對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觸潮濕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鈉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對機體的全身作用為硫化氫與機體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及這類酶中的二硫鍵(-S-S-)作用后,影響細胞色素氧化過程,阻斷細胞內呼吸,導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損害。但硫化氫作用于血紅蛋白,產生硫化血紅蛋白而引起化學窒息,是主要的發病機理。急性中毒早期,腦組織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乙酰膽堿酯酶活性未見變化。 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H2S 進入人體后,在肯定的劑量范圍內,小部分可以原形或隨呼出氣排出,大部分則被氧化生成無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鈉及硫酸鹽等排出體外,在體內無蓄積作用。對機體產生危害的是來不及代謝和排出的游離H2S,它進入血液的可先與高鐵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硫化高鐵血紅蛋白,過量的未能結合的H2S,即隨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