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布施工方案介紹_第1頁
碳布施工方案介紹_第2頁
碳布施工方案介紹_第3頁
碳布施工方案介紹_第4頁
碳布施工方案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編制依據1.1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 146:2003(2007年版);1.2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 CECS:90;1.3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GB50367-20132、材料要求及粘貼部位2.1、混凝土承重結構加固使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本工程建議采用:規格300g/m2碳纖維布 其基本性能應符合下表的要求。碳纖維復合材料安全性及適配性檢驗合格指標 2.2、粘貼碳纖維織物加固混凝土結構時,應使用與基材及碳纖維有良好適配性的粘結劑,粘結劑(膠)的基本性能符合下表的要求。粘貼碳纖維底膠的主要性能指標粘貼碳纖維修補膠的主要性能指標碳纖維復合材料浸漬/粘結用膠安全性檢驗合格標準

2、 2.3、碳纖維布粘貼部位:3#樓一層中(西)戶臥室、一層西戶客廳及北臥頂板3、 碳纖維粘貼施工3.1、碳纖維布粘貼施工工藝碳纖維加固施工應遵循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 146:2003(2007年版)的有關規定,其工藝流程按圖1所示,具體施工工藝按如下步驟進行:(1)、實地勘察,包括量測記錄樓板混凝土裂縫實際長度,混凝土表面凹凸或破損狀況等; (2)、彈線放樣:根據圖紙在需加固混凝土表面彈線定位,保證粘貼的準確性。碳纖維加固工藝流程圖如下:粘結劑貯存、檢驗、供應系統配、調底膠配、調修補膠配、調面膠施工準備粘貼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處理修補并找平或抹曲面刷膠、粘貼碳纖維材料表面防護涂

3、刷底膠3.2、混凝土基底處理(1):實地勘察,包括量測記錄梁實際尺寸,混凝土表面凹凸或破損狀況,表面龜裂狀況,附屬物分布情況,周圍有無水、粉塵、外來物之污染。同時對影響梁加固的障礙物進行清除,施工必須確保板底有30cm以上作業空間;混凝土表層出現剝落、空鼓、蜂窩、腐蝕等劣化現象的部位應予以鑿除,對于較大面積的劣質層在鑿除后應用環氧樹脂進行修復。裂縫部位應首先進行封閉處理。用混凝土角磨機、砂紙等機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漿、油污等雜質,構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轉角粘貼處要進行倒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R10mm)。(2):彈線放樣混凝土面機械打磨根據定位線打磨梁待粘貼混

4、凝土表面,用角向手提砂輪機安裝金剛石磨片打磨殘留粉刷及嚴重凸出部分,使碳纖維布能平滑地貼附于梁表面,以避免碳纖維布在折角處造成應力集中,該工程為新建工程,混凝土表觀質量較好因此打磨主要重點部位為模板接縫、梁陽處;待表面打磨平整后,用手提式吹風機將待粘貼面吹干凈。粘貼部位的混凝土,若其表面堅實,也應除去浮漿層和油污等雜質,并打磨平整,直至露出結構實體新面,且平整度應達到5mm/m;構件轉角粘貼處應打磨成圓弧狀,圓弧半徑應不小于20mm。四、粘貼碳纖維布4.1:涂底膠按主劑固化劑=21的比例將主劑與固化劑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彈簧秤計量,電動攪拌器均勻攪拌,根據現場實際氣溫決定用量并嚴格控制使用時間。

5、一般情況下1h內用完。用滾筒刷將底膠均勻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膠固化后(固化時間視現場氣溫而定,以指觸干燥為準)再進行下一工序施工。一般固化時間為23d。 4.2:配膠粘結劑(粘浸膠)的配制,應按粘結劑供應廠商提供的配比和工藝要求進行,且應有專人負責。調膠使用的工具應為低速攪拌器,攪拌應均勻,無氣泡產生,并應防止灰塵等雜質混入。4.3:涂刷底層樹脂按產品供應商提供的工藝規定配制底層樹脂,將粘纖維面膠均勻涂抹于混凝土粘貼部位和碳纖維布上,拐角部位適當多涂抹一些。將涂好膠的碳纖維布,拉緊對齊后粘貼,用塑料刮板或滾筒(用去掉外邊絨毛的涂料滾筒即可),沿同一方向反復滾壓,直至膠料滲出。然后在碳纖維布外表

6、面也均勻涂抹面膠,并反復滾壓,使結構膠雙向充分浸潤碳纖維布。在樹脂表面指觸干燥后立即進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4:找平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應用FE膠填平,模板接頭等出現高度差的部位應用FE膠填補,盡量減小高度差。 4.5:轉角處也應用FE膠修補成光滑的圓弧,半徑不小于10mm。 4.6:面層處理經清理、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若有凹陷處,應使用修補膠找平;有段差或轉角部位,應抹成平滑的曲面。 4.7:批補修補膠a.手摸底膠不粘手即可涂刷修補膠(約2小時);b.按修補膠配比甲:乙2:1(重量比)稱量配制,用手提式攪拌機攪拌均勻;c.對于特別不平處在加固前用批刀將修補膠滿批在底膠表面,手摸無高低不平為止

7、,填補時需將小槽處碎混凝土及浮屑清除掉并用丙酮清洗。 4.8:涂刷面膠a.手摸修補膠不粘手即可涂刷面膠(約2小時);b.按面膠配比甲:乙=2:1(重量比)稱量配制,用手提式攪拌機攪拌均勻;c.用涂料輥筒將面膠均勻涂刷在處理好的混凝土表面上,抹成厚為1mm左右的纖維粘結劑,且應為中間厚邊緣薄。 4.9:按圖裁纖維a.砼表面處理完后,先根據位置放樣剪切碳纖維布;b.剪切時沿纖維軸向裁剪,并卷好。將裁剪成料的碳纖維布粘貼在面膠上,并應拉緊、壓實、趕平,不能留有氣泡和皺褶.用特制的滾筒沿纖維方向在已貼好碳纖維織物的面上多次滾壓,使粘結劑充分浸透碳纖維中,且使其平整,無氣泡。第二層粘貼時,重復上述步驟,

8、但應在碳纖維織物表面指觸干燥后進行下一層的粘貼。并在最后一層碳纖維織物的表面應均勻涂抹一道粘結劑。當需要做表面防護時,應按有關規范的規定處理,以保證防護材料與碳纖維之間粘結可靠。按粘結劑生產供應商規定的固化時間養護至固化后,及時進行施工質量檢驗、驗收。多層粘貼重復上述步驟,應在纖維表面浸漬樹脂觸干燥后立即進行下一層的粘貼;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的表面均勻涂抹浸漬樹脂,需粘貼兩條碳纖維片時,應連續粘貼,如不能連續粘貼,再開始粘貼前應對底層碳纖維板從新做好清潔工作。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的表現均勻涂抹浸漬樹脂。 4.10:表面防護粘貼48小時后,可粉刷25mm厚1:3水泥砂漿或噴砂保護。注意最外層膠初凝前宜撒少量干凈粗砂或豆石,以利于批蕩界面的結合。5、質量檢驗 5.1:在開始施工前,應確認碳纖維片材及配套樹脂類粘結材料的產品合格主,產品質量出廠檢驗報告,各項性能指標應符合規定要求。 5.2:采用碳纖維片材及配套樹脂粘結材料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修復時,應嚴格按本規程有關條款進行各工序隱蔽工程檢驗與驗收。 5.3:碳纖維片材實際粘貼面積應不少于設計量,位置偏差應不大于10mm。5.4:檢驗時可用小錘輕擊或手壓粘貼面判斷粘貼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