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0羧酸與取代羧酸_第1頁
chapter10羧酸與取代羧酸_第2頁
chapter10羧酸與取代羧酸_第3頁
chapter10羧酸與取代羧酸_第4頁
chapter10羧酸與取代羧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hapter10羧酸與取代羧酸掌握: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結構及其對性質的影響;掌握: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結構及其對性質的影響;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醇酸受熱脫水;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醇酸受熱脫水;酚酸、酮酸受熱脫羧反應等化學性質。酚酸、酮酸受熱脫羧反應等化學性質。熟悉:羧酸和取代羧酸的分類、命名,一些重要熟悉:羧酸和取代羧酸的分類、命名,一些重要羧酸和取代羧酸的俗名;羧酸和取代羧酸的俗名;酯化反應的機制和影響因素。酯化反應的機制和影響因素。了解: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物理性質。了解: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物理性質。 教學要求教學要求難點:酯化反應的歷程和影響因素。難點:酯化反應的歷程和影響因素。 重點:羧

2、酸和取代羧酸的結構、命名以及結構重點: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結構、命名以及結構對酸性的影響;對酸性的影響;羧基上羥基被取代生成羧酸衍生物(酰鹵、酸羧基上羥基被取代生成羧酸衍生物(酰鹵、酸酐、酯和酰胺等);酐、酯和酰胺等);醇酸受熱脫水;醇酸受熱脫水;酚酸、酮酸受熱脫羧反應。酚酸、酮酸受熱脫羧反應。 羧酸羧酸( (carboxylic acid) ):是指烴基與羧基(:是指烴基與羧基(- -COOH) 結合的化合物。(結合的化合物。(Ar)R- -COOH有機酸有機酸( (organic acid ) ):指羧酸、取代羧酸等具有酸:指羧酸、取代羧酸等具有酸性的有機物。性的有機物。取代羧酸取代羧酸( (

3、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 ) ):羧酸分子中羧酸分子中烴基上的烴基上的H被其它原子或基團取代后的產物。被其它原子或基團取代后的產物。 如:如:CH3COOHC6H5COOHR- -CH- -COOH OH羥基酸羥基酸酮酸酮酸氨基酸氨基酸R- -C- -COOHOR- -CH- -COOH NH2第一節第一節 羧羧 酸酸 sp2RHOOCp - -共軛共軛 羰基和羥基通過羰基和羥基通過 p - -共軛共軛 構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個整體, 所以,羧基不是羰基和羥基的簡單加合。所以,羧基不是羰基和羥基的簡單加合。(一)羧酸的結構(一)羧酸的結構OHRCO一、羧酸的結構、分

4、類和命名一、羧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羧酸的官能團是羧基(羧酸的官能團是羧基(carboxyl)- -C- -OHOOCHHC販販HOOR 鍵長鍵長 趨于平均化趨于平均化 羰基的正電性羰基的正電性 降低,親核加成變難降低,親核加成變難 羥基羥基 H 的酸性的酸性 增加增加 - -H 的活性的活性 降低降低p - -共軛共軛 導致結構與性質的變化:導致結構與性質的變化:120pmCH3OH143pm136pm123pmHRR游離羧酸分子中的游離羧酸分子中的 p- -共軛共軛 羧酸根負離子的羧酸根負離子的 p- -共軛(更強)共軛(更強) 127pm127pm136pm123pm鍵鍵長長完完全全平平均

5、均化化R- -COOH H + + R- -C O O - -(二)(二) 羧酸的分類羧酸的分類 按烴基結構分類按烴基結構分類脂肪酸脂肪酸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 CH3COOH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 CH2= =CHCOOH芳香酸芳香酸COOH脂環酸脂環酸- -COOH飽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飽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CnH2n+1COOH一元羧酸一元羧酸 如:如:CH3COOH二元羧酸二元羧酸 如:如:HOOCCOOH多元羧酸多元羧酸 按羧基的數目分類按羧基的數目分類如:如:HOOCCHCOOH COOH(三)(三) 羧酸的命名羧酸的命名 脂肪族和芳香族羧酸均以脂肪酸作母體命名。脂肪族和芳香族羧酸

6、均以脂肪酸作母體命名。常見的羧酸多用俗名。常見的羧酸多用俗名。HCOOH 甲酸甲酸 (蟻酸(蟻酸 formic acid)CH3COOH 乙酸乙酸 (醋酸(醋酸 acetic acid)CH3CH2CH2COOH 丁酸丁酸 (酪酸(酪酸 butyric acid)HOOC- -COOH 乙二酸(草酸乙二酸(草酸 oxalic acid)HOOCCH2CH2COOH 丁二酸(琥珀酸丁二酸(琥珀酸 succinic acid)C6H5CH=CHCOOH 肉桂酸肉桂酸 (cinnamic acid) 系統命名法:系統命名法:與醛相似與醛相似 v 脂肪酸脂肪酸選擇含有羧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選擇含有羧基

7、的最長碳鏈為主鏈,稱為某酸。稱為某酸。v 脂肪二元酸脂肪二元酸選擇含兩個羧基的最長碳鏈為選擇含兩個羧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稱為某二酸。主鏈,稱為某二酸。v 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選擇選擇含羧基和雙鍵的碳鏈為含羧基和雙鍵的碳鏈為主鏈,稱為某烯酸。主鏈,稱為某烯酸。v 芳香酸芳香酸把芳烴基作為取代基來命名。把芳烴基作為取代基來命名。v 脂環酸脂環酸把碳環作為取代基來命名。把碳環作為取代基來命名。選選主主鏈鏈編號:編號:羧基羧基C編號為編號為1;簡單的脂肪酸也常用;簡單的脂肪酸也常用 ,等希臘字母表示取代基的位次。等希臘字母表示取代基的位次。 5 4 3 21 g g b a b a3- -甲基戊酸

8、甲基戊酸- -甲基戊酸甲基戊酸4 3 2 1g b ag b a2- -甲基甲基- -4- -溴丁酸溴丁酸- -甲基甲基- - -溴丁酸溴丁酸 CH3CH3-CH2-CH-CH2-CO2H CH3Br-CH2-CH2-CH-CO2H2-2-甲基甲基-3-3-丁烯酸丁烯酸 3-3-硝基硝基-4-4-氯苯甲酸氯苯甲酸 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酞酸)(酞酸)反反-1,4-1,4-環己二甲酸環己二甲酸- -萘甲酸萘甲酸 1-1-萘甲酸萘甲酸 CH2=CH- -CH- -COOHCH3COOHHOOCCOOHCOOHCOOHCOOHClNO2二十二十 四烯酸四烯酸5,8,11,14- -(花生四烯酸)(花

9、生四烯酸) 10C 的不飽和酸在碳數后加的不飽和酸在碳數后加“碳碳”字!字!碳碳CH3(CH2)4 CH=CHCH2CH=CHCH2CH=CHCH2CH=CH(CH2)3CO2H158111420158111420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9,12-十八碳二烯酸(亞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亞油酸)91218己二酸己二酸 3- -羧甲基羧甲基 羧甲基羧甲基 carboxymethyl 羧乙基羧乙基 carboxyethyl- -COOH 羧基羧基 carboxyl- -CH2- -COOH- -CH2CH2- -COOHHOOC-CH2-CH-CH2-CH2-C

10、OOHCH2-COOHHOOC-CH2-CH-CH2-CH2-COOHCH2-COOHHOOCCOOH乙二酸(草酸)乙二酸(草酸) 3- -苯基丙烯酸(肉桂酸)苯基丙烯酸(肉桂酸)- -苯基丙烯酸苯基丙烯酸 CH=CH2COOH2- -苯基丙酸苯基丙酸CHCOOHCH3CHCHCOOHHOOCZ- -丁烯二酸丁烯二酸 (馬來酸)(馬來酸) E- -3- -苯基丙烯酸苯基丙烯酸COOHC = CHHCOOHOH反反- -4- -羥基環己基甲酸羥基環己基甲酸 酰基:羧酸除去羧基中的羥基后的剩余部分酰基:羧酸除去羧基中的羥基后的剩余部分羧酸羧酸HOOCCOOH- - C - -OHO酰基酰基- -

11、C - -OHOOC- -C- -OCH3- -C- -OHOCH3- -C- -O R - - C - -O乙酰基乙酰基苯甲酰基苯甲酰基草酰基草酰基乙酸乙酸苯甲酸苯甲酸草酸草酸酰氧基酰氧基- - C - - O- -O HOOC- -C- -O- -OCH3- -C- -O- -O乙酰氧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草酰氧基草酰氧基- -COOHCOOHClCl COOH CH2 HCCOOH CHOH CH2COOH1.2.3.4.2,2- -二甲基丁酸二甲基丁酸環丙基甲酸環丙基甲酸2,4- -二氯苯甲酸二氯苯甲酸123453- -羧基羧基- -4- -羥基己二酸羥基己二酸課堂練習課堂練習

12、: : 命名下列化合物命名下列化合物CH3- -C- -COOHC2H5 CH3二、羧酸的物理性質二、羧酸的物理性質 1. 性狀:性狀:一元羧酸一元羧酸 :C1 C3 刺激性氣味液體刺激性氣味液體C4 C9 腐敗氣味的油狀液體腐敗氣味的油狀液體C10 以上蠟狀固體以上蠟狀固體二元羧酸及芳香族羧酸:結晶固體。二元羧酸及芳香族羧酸:結晶固體。 高級一元酸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醇、乙醚、高級一元酸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氯仿等有機溶劑。 多元酸的水溶性大于相同碳數的一元酸。芳酸多元酸的水溶性大于相同碳數的一元酸。芳酸的水溶性極微。的水溶性極微。 2. 溶解性:溶解性:C1 C4

13、正構羧酸溶于水(羧基是親水基團,正構羧酸溶于水(羧基是親水基團,可以和水形成氫鍵)。可以和水形成氫鍵)。但隨但隨C,溶解度,溶解度。OCH3-COHHOC-CH3OOCH3-COHOCH3-COHHOC-CH3OHOC-CH3OMW 60 60 58 56通過氫鍵形成雙分子締合體通過氫鍵形成雙分子締合體CH3COOHCH3CHCH3OHCH3- -CO- -CH3CH3- -C=CH2CH33. 沸點:沸點: 與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其它類型有機物相比,與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其它類型有機物相比,羧酸具有特別高的沸點。羧酸具有特別高的沸點。問題:問題:1. 按沸點升高排序:按沸點升高排序:C2H5OH

14、, CH3CO2H, CH3CHO, HO2C-CO2H 2. 預測乙酸在預測乙酸在CCl4中還是在水中形成雙分子中還是在水中形成雙分子氫鍵締合體的比例更大些氫鍵締合體的比例更大些三、羧酸的化學性質三、羧酸的化學性質 2. 親核取代親核取代1. 酸酸 性性RCO- -X 酰鹵酰鹵RCO- -OCOR 酸酐酸酐RCO- -OR 酯酯RCO- -NH2 酰胺酰胺3. 脫羧反應脫羧反應(Ar)R COHOCHH4. -H 的反應的反應(一)(一) 羧酸的酸性與成鹽羧酸的酸性與成鹽 RCOORCOORCOO2121 由于由于p - -共軛,共軛,電子的離域,羧酸根負離子比電子的離域,羧酸根負離子比較穩

15、定,有助于較穩定,有助于H+的離解。的離解。1. 酸性酸性可用可用pH試紙或石蕊試紙檢驗出其水溶液的酸性。試紙或石蕊試紙檢驗出其水溶液的酸性。ka: 10-3 10-5R- -C- -OH R- -C- -O- - + H+OO 羧酸酸性的強弱取決于電離后所形成的羧酸酸性的強弱取決于電離后所形成的羧酸根負離子的相對穩定性羧酸根負離子的相對穩定性 。 若烴基上的取代基有利于負電荷分散,若烴基上的取代基有利于負電荷分散,羧酸根負離子穩定,酸性增強;反之,則會羧酸根負離子穩定,酸性增強;反之,則會使酸性減弱。使酸性減弱。羧酸根負離子羧酸根負離子影響羧酸酸性的因素:影響羧酸酸性的因素:R- -C- -

16、OH R- -C- -O- - + H+OO影響羧酸酸性的因素有:影響羧酸酸性的因素有:電子效應電子效應立體效應立體效應溶劑化效應溶劑化效應吸電子取代基使酸性增強,吸電子取代基使酸性增強,供電子取代基使酸性減弱。供電子取代基使酸性減弱。 Gw: withdrawing group吸電子基,吸電子基,- -I增強酸性增強酸性HOO HCGwOO HCGr: releasing group供電子基供電子基 ,+I減弱酸性減弱酸性GrOO HC電子效應的影響:電子效應的影響: HCOOH CH3COOH CH3CH2COOH 羧酸的酸性隨烴基碳原子數和供電子基羧酸的酸性隨烴基碳原子數和供電子基個數的

17、增加而減弱。個數的增加而減弱。 脂肪族一元酸中,甲酸的酸性最強。脂肪族一元酸中,甲酸的酸性最強。供電子的誘導效應供電子的誘導效應 +I,酸性減弱。,酸性減弱。 (CH3)2CHCOOH (CH3)3CCOOH 4.87 5.05 pKa 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 CH3CH2CHCOOH CH3CHCH2COOH CH2CH2CH2COOHClClCl吸電子的誘導效應吸電子的誘導效應 - -I ,酸性增強酸性增強 。 誘導效應具有加和性。誘導效應具有加和性。 FCH2COOH ClCH2COOH BrCH2COOH ICH2COOH隨鹵素原子在周

18、期表中的周期數增大而降低。隨鹵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數增大而降低。 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在飽和碳鏈上沿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在飽和碳鏈上沿鍵傳遞,隨距離的增鍵傳遞,隨距離的增加而迅速減弱。一般超過加而迅速減弱。一般超過3個碳原子的影響已很小了。個碳原子的影響已很小了。各基團誘導效應的順序各基團誘導效應的順序吸電子誘導效應吸電子誘導效應 - -I :供電子的誘導效應供電子的誘導效應 + +I :NO2 CN F Cl Br I CCH CH3O OH C6H5 CH=CH2 H(CH3)3C (CH3)2CH CH3CH2 CH3Hl 芳香羧酸的情況分析芳香羧酸的情況分析注意:注意:苯環大苯環大鍵與羧基形

19、成鍵與羧基形成 共軛體系,共軛體系,(電子云稍偏向羧基,(電子云稍偏向羧基, 不利于不利于H的解離)的解離)苯基是吸電子基,苯基是吸電子基,- -I,有利于,有利于H的解離,的解離,苯基的供電子共軛效應苯基的供電子共軛效應 苯基的吸電子誘導效應苯基的吸電子誘導效應原因:原因:-C- -OHOH-H-C- -OHO HCOOH R- -COOH -C- -OHO + +C - -I 因此,苯甲酸的酸性比甲酸弱,但比其他因此,苯甲酸的酸性比甲酸弱,但比其他脂肪族一元羧酸強。脂肪族一元羧酸強。-C- -OHO+ H+-C- -O- -OOOCR- -COOH-C- -OHO 共軛共軛HCOOH 原因

20、:原因:COOHCOOHCH3COOHNO2pka 3.4 4.2 4.4酸性順序:酸性順序: - -NO2的吸電子誘導效應的吸電子誘導效應- -I,使羧基的電子云密,使羧基的電子云密度降低,使羧基負離子更穩定,酸性增強。度降低,使羧基負離子更穩定,酸性增強。 - -CH3的斥電子誘導效應的斥電子誘導效應+ +I,使羧基的電子云密,使羧基的電子云密度增大,使羧基負離子不穩定,酸性減弱。度增大,使羧基負離子不穩定,酸性減弱。即:取代基位于苯甲酸的鄰位,不管是吸電子基即:取代基位于苯甲酸的鄰位,不管是吸電子基或是供電子基(或是供電子基(- -NH2除外),都使其酸性增強,除外),都使其酸性增強,且

21、都比相應的對位取代和間位取代苯甲酸強。且都比相應的對位取代和間位取代苯甲酸強。 鄰位效應鄰位效應 立體效應對酸性的影響:立體效應對酸性的影響:芳香酸的鄰位效應的影響芳香酸的鄰位效應的影響COOHCOOH鄰鄰 位:誘導、共軛、氫鍵效應、空間效應均要考慮位:誘導、共軛、氫鍵效應、空間效應均要考慮對對 位:誘導效應很弱、共軛效應為主。位:誘導效應很弱、共軛效應為主。間間 位:誘導效應為主、共軛效應很弱。位:誘導效應為主、共軛效應很弱。 鄰位基團的存在,使羧基與苯環的共平面性鄰位基團的存在,使羧基與苯環的共平面性(相對于間位和對位)被削弱,從而使苯環的供(相對于間位和對位)被削弱,從而使苯環的供電子共

22、軛效應電子共軛效應+ +C減弱,因此酸性較強。減弱,因此酸性較強。原因:原因:COOHpKaNO2COOHCOOHO2NCOOHNO2 取代基是取代基是吸電子基吸電子基時,酸性:鄰時,酸性:鄰 對對 間間COONOO+ +- - -I(中)(中)- -I(弱)(弱), - -CCOONOO+ +- -COONOO+ +- - -I(強)(強), - -C氫鍵效應;氫鍵效應;- -NO2的空間障礙的空間障礙使苯環的使苯環的+C減弱。減弱。取代基取代基是供電子基時是供電子基時,酸性:鄰,酸性:鄰 間間 對對HOCOOHCOOHOHCOOHHOCOOHpka +C(強)(強) - -I (弱)(弱)

23、- -I (中)(中)- -I( (強強) ),+C 分子內氫鍵分子內氫鍵 ( (使酸性明顯增強使酸性明顯增強) )COOHOCOHOOCOOOH.取代基具有取代基具有+ +C效應時,酸性:鄰效應時,酸性:鄰 間間 對對HOCOOHCOOHOHCOOHHOCOOH pka 對位對位- -OH主要主要表現表現 +C 效應效應(P- 共軛)共軛)間位間位- -OH主要主要表現為表現為 - -I 效應效應鄰位鄰位- -OH: - -I效應效應及分子內氫鍵。后及分子內氫鍵。后者使酸性明顯增強者使酸性明顯增強COOHOHCOOOHHCO2HCH3CO2HCO2HCH3CO2HH3Cpka4.173.89

24、4.284.35CH3上上CH鍵與苯環大鍵與苯環大鍵形成鍵形成-超共軛,超共軛,+C Ka1 5.910-2 1.610-3 6.810-5Ka2 4.010-5 1.410-6 2.310-6 二元羧酸的酸性與兩個羧基的相對距離二元羧酸的酸性與兩個羧基的相對距離和在空間的位置有關。和在空間的位置有關。HOOCCOOH HOOCCH2COOH HOOC(CH2)2COOH二元羧酸的酸性二元羧酸的酸性 電離后羧基負離子對第二個羧基有電離后羧基負離子對第二個羧基有+I效應,效應,使第二個羧基難電離。所以使第二個羧基難電離。所以 Ka1 Ka2二元羧酸電離分兩步進行。二元羧酸電離分兩步進行。 HOO

25、CCH2COOH OOCCH2COOH二元羧酸的酸性比相應的一元羧酸強二元羧酸的酸性比相應的一元羧酸強 第一步電離要受到另一個羧基第一步電離要受到另一個羧基- -I效應的效應的影響,兩個羧基距離越近影響越大。影響,兩個羧基距離越近影響越大。問題問題: : 比較酸性強弱比較酸性強弱 pKa HCO2H C6H5-CO2H CH3CO2H(1) (2) pKaHCOOH CH3COOH CH3CH2COOH (CH3)2CHCOOH(3) CH3-CO2H FCH2-CO2H F2CH-CO2H F3C-CO2HpKa2. 成鹽反應成鹽反應羧酸鹽與強的無機酸作用,又可轉化為原來的羧酸。羧酸鹽與強的

26、無機酸作用,又可轉化為原來的羧酸。 + H2ONaOHCOOHCOONaNaHCO3+ H2O + CO2 COONa為羧酸的鑒定反應。為羧酸的鑒定反應。應用:鑒別、分離苯酚和羧酸;應用:鑒別、分離苯酚和羧酸; 增加含羧基的藥物的水溶性。增加含羧基的藥物的水溶性。RCOONa + HCl RCOOH + NaCll 酸性比較酸性比較(pKa):): 無機酸無機酸 RCOOH H2CO3 H2O ROH1-23-56.4(pka1) 9-1015.716-19 OH(二)(二)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derivatives of carboxylic acid

27、):): 羧基中的羧基中的 OH 被其它原子或基團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被其它原子或基團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酰基酰基酯(酯(ester)- -O- -RalkoxyCLRO離去基團離去基團酸酐(酸酐(anhydride) acyloxyO- -O- -C- -R酰胺(酰胺(amide)amino- -NH2酰鹵(酰鹵(acyl halide) L = halogen- -XRCOHO1. 酰鹵的生成酰鹵的生成 acyl halide 70% bp 52 + PCl3CH3- -C- -OHO回流回流CH3- -C- -ClO + H3PO3 亞磷酸亞磷酸bp200分解分解 + PCl3 R- -

28、C- -OHO回流回流 R- -C- -ClO + H3PO3此法適合制取低沸點的酰鹵。此法適合制取低沸點的酰鹵。 亞磷酸亞磷酸 90% bp 197 C- -OHO + PCl5回流回流 + POCl3 + HClC- -ClO此法適合制取高沸點的酰鹵。此法適合制取高沸點的酰鹵。 + PCl5 R- -C- -OHO回流回流 R- -C- -ClO + POCl3 + HCl三氯氧磷三氯氧磷 bp:107酰鹵具有高度反應活性,廣泛應用于藥物合成中。酰鹵具有高度反應活性,廣泛應用于藥物合成中。 90%,bp. 197 氯化亞砜氯化亞砜 bp. 77 C- -OHO + SOCl2 + SO2+

29、 HCl C- -ClO R- -C- -OHO + SOCl2 R- -C- -ClO + SO2+ HCl 氯化亞砜法得到的產物較單純,轉化率和產率較高。氯化亞砜法得到的產物較單純,轉化率和產率較高。氯化亞砜氯化亞砜 2酸酐的生成酸酐的生成 anhydride 羧酸(甲酸除外)在脫水劑(羧酸(甲酸除外)在脫水劑(P2O5等)作用下等)作用下加熱,分子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加熱,分子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 甲酸與脫水劑共熱,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水。甲酸與脫水劑共熱,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水。酐鍵酐鍵乙酸乙酸CH3- -C- -OHO+ HO- -C- -CH3O乙酸乙酸P2O5乙酸酐乙酸酐CH3-

30、 -C- -O- -C- -CH3 + H2OOOHCOOHH2SO4CO + H2O6080制取高純度的一氧化碳。制取高純度的一氧化碳。 馬來酸酐馬來酸酐五、六元環狀酸酐易通過加熱相應二元羧酸得到。五、六元環狀酸酐易通過加熱相應二元羧酸得到。HHCOOHCOOHOOO + H2O 馬來酸馬來酸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酐鄰苯二甲酸酐OOO180COOHCOOH+ H2O3酯的生成酯的生成 ester 羧酸與醇在酸催化下加熱反應生成酯(羧酸與醇在酸催化下加熱反應生成酯(ester) 的反應稱為酯化反應(的反應稱為酯化反應(esterification)。)。RCOOH + ROHR- -C

31、- -O- -R + H2OOH+酯鍵酯鍵 同樣條件下酯水解又可生成羧酸和醇。所以同樣條件下酯水解又可生成羧酸和醇。所以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 苯甲酸甲酯苯甲酸甲酯 (85 95%) 增加反應物之一,或不斷從反應體系中移去增加反應物之一,或不斷從反應體系中移去一種生成物,可促使平衡右移,提高酯的收率。一種生成物,可促使平衡右移,提高酯的收率。CH3C- -OH + C2H5OHCH3 - - C- - O- -C2H5 + H2OO濃濃H2SO4110 120OC6H5C- -OH + HOCH3C6H5 - - C- - O- -CH3 + H2OO濃濃H

32、2SO4 O乙酸乙酸乙醇乙醇 伯醇或仲醇與羧酸的酯化反應,通常是按伯醇或仲醇與羧酸的酯化反應,通常是按酸脫羥基醇脫氫的方式生成酯。酸脫羥基醇脫氫的方式生成酯。 酯酯伯、仲醇伯、仲醇羧酸羧酸H+R- -C- -OH + HO- -R R- -C- -O- -R + H2OOOCH3- -C- -O18C2H5 + H2OOCH3- -C- -OHO + H- -O18- -C2H5示蹤原子的實驗表明:示蹤原子的實驗表明:RC+OHOHR COOH+ H+HO R. 慢慢親核加成親核加成RCOHOHRO H+RC OHOH2OR+快快消除消除H2O- -H+R COHOR+R COOR反應機理:親

33、核加成和消除歷程反應機理:親核加成和消除歷程H遷移遷移 羧酸和醇的結構對反應的速度有影響,羧酸和醇的結構對反應的速度有影響,空間位阻越大,反應越慢。其活性規律空間位阻越大,反應越慢。其活性規律: :CH3OH RCH2OH R2CHOH R3COH HCOOH CH3COOH RCH2COOH R2CHCOOH R3CCOOH醇的活性順序為:醇的活性順序為:羧酸的活性順序為:羧酸的活性順序為:問題問題: : 解釋酯化反應的活性順序解釋酯化反應的活性順序CH3OH CH3CH2OH (CH3)2CH-OH (CH3)3C-OH不同醇的酯化反應由易到難不同醇的酯化反應由易到難: : 不同酸的酯化反

34、應由易到難不同酸的酯化反應由易到難: : HCO2H CH3CO2H (CH3)2CHCO2H (CH3)3CCO2H 4酰胺的生成酰胺的生成 amide 羧酸與氨(或胺)反應首先形成銨鹽羧酸與氨(或胺)反應首先形成銨鹽 ,然后加熱脫水得到酰胺(然后加熱脫水得到酰胺(amide)。)。 R- -C- -OHONH3R- -C- -ONH4O- -H2OR- -C- -NH2O酰胺酰胺R- -C- -OHO- -H2ON-取代酰胺取代酰胺HNR2R- -C- -ONH2R2 OR- -C- -NR2O- -C- -OH + NH2- - 酰胺是一類很重要的化合物,很多藥物和酰胺是一類很重要的化合

35、物,很多藥物和化工產品的分子中都含有酰胺鍵化工產品的分子中都含有酰胺鍵 。 O180190- -C- - N- - O H- -H2O 酰胺鍵酰胺鍵 (肽鍵)(肽鍵)(三)(三) 乙二酸及丙二酸的脫羧反應乙二酸及丙二酸的脫羧反應 脫羧反應脫羧反應 decarboxylation羧酸失去羧基放出羧酸失去羧基放出CO2的反應。的反應。幾乎所有羧酸或其鹽類在強烈的條件下都可脫羧:幾乎所有羧酸或其鹽類在強烈的條件下都可脫羧: 無水的一元羧酸鹽與堿石灰共熱也可脫羧。無水的一元羧酸鹽與堿石灰共熱也可脫羧。喹啉喹啉R- -COOHCu ,R- -H + CO2RCH2COONaRCH3 + Na2CO3Na

36、OH + CaO若若 -C 上有強吸電子基,則易脫羧。上有強吸電子基,則易脫羧。 HOOC- -COOH HCOOH + CO2160 180乙二酸乙二酸甲酸甲酸HOOC- -CH2- -COOH CH3COOH + CO2140 160丙二酸丙二酸乙酸乙酸第二節第二節 取代羧酸取代羧酸 取代羧酸:羧酸分子中烴基上的氫被取代后的產物。取代羧酸:羧酸分子中烴基上的氫被取代后的產物。取代羧酸取代羧酸 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 R- -CH- -COOH OHR- -CH- -COOH NH2OR- -C- -COOHR- -CH- -COOH XR- -C- -OROR- -C- -OCOROR- -

37、C- -NH2OR- -C- -XOOHCOR羥基酸:分子中同時具有羧基和羥基的化合物。羥基酸:分子中同時具有羧基和羥基的化合物。命名:系統命名法(以羧酸為母體,羥基作取代基)命名:系統命名法(以羧酸為母體,羥基作取代基) 更常用俗名。更常用俗名。(一)分類與命名(一)分類與命名分類:醇酸和酚酸分類:醇酸和酚酸俗名俗名: : 乳酸(乳酸(lactic acid) IUPAC:2- -羥基丙酸羥基丙酸 一、羥基酸(一、羥基酸(hydroxy acid)水楊酸(水楊酸(salicylic acid) 鄰鄰- -羥基苯甲酸羥基苯甲酸 COOHOHCH3CHOHCOOH酒石酸(酒石酸(tartaric

38、 acid) 檸檬酸檸檬酸 枸櫞酸枸櫞酸(citric acid)2,3-二羥基丁二酸二羥基丁二酸 3-羧基羧基-3-羥基戊二酸羥基戊二酸俗名俗名: IUPAC:沒食子酸(沒食子酸(gallic acid) 俗名俗名: IUPAC:3,4,5-三羥基苯甲酸三羥基苯甲酸蘋果酸蘋果酸 (malic acid) 2-羥基丁二酸羥基丁二酸 COOHHOHOOHHO CH COOHHO CH COOHHO- -C- -COOHCH2- -COOHCH2- -COOHHO CH COOHCH2COOH(二)(二) 羥基酸的物理性質羥基酸的物理性質 l 醇酸一般是粘稠狀液體或晶體。由于分子醇酸一般是粘稠狀液

39、體或晶體。由于分子中的羥基和羧基都能與水形成分子間氫鍵,因中的羥基和羧基都能與水形成分子間氫鍵,因此醇酸比相應的羧酸或醇更易溶于水。此醇酸比相應的羧酸或醇更易溶于水。l 許多醇酸具有旋光性。許多醇酸具有旋光性。l 酚酸都為晶體,大多微溶于水。酚酸都為晶體,大多微溶于水。l 羥基酸的熔點比相同碳原子數的羧酸高。羥基酸的熔點比相同碳原子數的羧酸高。 (三)羥基酸的化學性質(三)羥基酸的化學性質 共性:羥基酸具有羥基和羧基的典型反應共性:羥基酸具有羥基和羧基的典型反應特性:根據羥基和羧基的相對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特性:根據羥基和羧基的相對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l 羥基:氧化、鹵代、羥基:氧化、鹵代、 脫水

40、、成酯等脫水、成酯等l 酚羥基:與酚羥基:與FeCl3顯色等顯色等l 羧基:酸性、成鹽、成酯等羧基:酸性、成鹽、成酯等l 相互影響:受熱脫水、易于氧化等相互影響:受熱脫水、易于氧化等1羥基酸的酸性羥基酸的酸性 羥基羥基- -OH的吸電子誘導效應的吸電子誘導效應- -I, 酸性:醇酸酸性:醇酸 相應的羧酸相應的羧酸 pKaOHCH3CH2COOH羥基離羧基越近,醇酸的酸性就越強。羥基離羧基越近,醇酸的酸性就越強。 CH3CHCOOHOHCH2CH2COOHHOCOOHCOOHOHCOOHHOCOOHpka +C(強)(強) - -I (弱)(弱)- -I (中)(中)- -I( (強強) ),+

41、C 分子內氫鍵分子內氫鍵 ( (使酸性明顯增強使酸性明顯增強) )COOHOCOHOOCOOOH. 酚酸的酸性酚酸的酸性: :與電子效應和鄰位效應等相關。與電子效應和鄰位效應等相關。酚酸的酸性:鄰酚酸的酸性:鄰 間間 對對2醇酸的氧化反應醇酸的氧化反應 受羧基吸電子效應的影響,醇酸中的羥基比受羧基吸電子效應的影響,醇酸中的羥基比醇的羥基容易被氧化。例如:醇的羥基容易被氧化。例如:稀硝酸、稀硝酸、Tollens 試劑一般不能氧化醇。試劑一般不能氧化醇。OHCCOOHHOOCCOOH稀稀HNO3CHCH3CH2COOHOHCCH3OCH2COOH稀稀HNO3CHCH3COOHOHCCH3OCOOH

42、AgTollens試試劑劑HOCH2COOH稀稀HNO33醇酸的脫水反應醇酸的脫水反應 脫水方式因羥基和羧基的相對位置不同而不同脫水方式因羥基和羧基的相對位置不同而不同 。 (1)- -醇酸的脫水:生成六元環交酯醇酸的脫水:生成六元環交酯(lactide)。)。- -羥基丙酸羥基丙酸丙交酯丙交酯COOCH3CH+ 2H2OCOOCHCH3COHOCHCH3OHCOOHCH3CHOH酯鍵酯鍵(2) -羥基酸的脫水:生成羥基酸的脫水:生成,-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 -羥基丁酸羥基丁酸CH3CH=CHCOOH + H2O2-丁烯酸丁烯酸COOHOHCOOH+ H2O微熱微熱CH3CH- -CHCO

43、OH H OH- - 共軛體系共軛體系(3),-羥基酸的脫水:生成五、六元環內酯羥基酸的脫水:生成五、六元環內酯lactone 所以游離的所以游離的- -醇酸很難存在,通常以醇酸很難存在,通常以- -醇酸醇酸鹽的形式保存。鹽的形式保存。g g - -羥基丁酸羥基丁酸 OO+ H2O室溫室溫g g - -丁內酯(丁內酯(1,4- -丁內酯)丁內酯) g g - -羥基丁酸鈉(麻醉劑)羥基丁酸鈉(麻醉劑) HOCH2CH2CH2COONaCH2- -CH2- -C=OCH2OHOHg g g g - -羥基戊酸羥基戊酸OO+ H2OCH3室溫室溫 g g - -戊內酯戊內酯(1,4- -戊內酯)戊

44、內酯)CH3- -CH- -CH2- -CH2- -C=OOHOHg g - -醇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分子內的脫水反應,醇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分子內的脫水反應,生成六元環生成六元環- -內酯。內酯。 - -戊內酯易開環,常溫即可水解,生成戊內酯易開環,常溫即可水解,生成- -羥基戊酸。羥基戊酸。 - -羥基戊酸羥基戊酸OO+ H2O- -戊內酯戊內酯CH2CH2CH2C=OCH2OHOHOOC6H13OOC3H7 許多內酯存在于自然界,有些是天然香精許多內酯存在于自然界,有些是天然香精的主要成分,如的主要成分,如g g -葵內酯葵內酯-辛內酯辛內酯OO 十五內酯十五內酯(黃蜀葵素)(黃蜀葵素)4酚

45、酸的脫羧反應酚酸的脫羧反應 鄰鄰- -或對或對- -羥基苯甲酸的特性:加熱到熔點以羥基苯甲酸的特性:加熱到熔點以上時發生脫羧。上時發生脫羧。 COOHOHOHCO2200220COOHHOHOOHHOHOOHCO2200二、酮二、酮 酸酸 酮酸:分子中同時具有羧基和羰基的化合物。酮酸:分子中同時具有羧基和羰基的化合物。 分類:醛酸和酮酸。根據酮基和羧基的相對位置的分類:醛酸和酮酸。根據酮基和羧基的相對位置的不同,酮酸可分為不同,酮酸可分為、 酮酸。酮酸。 乙醛酸乙醛酸丙酮酸丙酮酸 -丁酮酸丁酮酸 H- -C- -COOHOCH3- -C- -COOHOCH3- -CH2- -C- -COOHOCH3- -C- -CH2- -COOH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