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級配碎石試驗段施工工藝總結報告_第1頁
路基級配碎石試驗段施工工藝總結報告_第2頁
路基級配碎石試驗段施工工藝總結報告_第3頁
路基級配碎石試驗段施工工藝總結報告_第4頁
路基級配碎石試驗段施工工藝總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四: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42、試驗段工程概述42.1概述42.2地層巖性及工程地質條件52.3特殊地質、不良地質及地質構造52.4水文地質條件52.5路基支擋工程與邊坡加固防護53、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范圍53.1 試驗段試驗的目的53.2 試驗范圍64、施工人員、機械設備及測量、檢測儀器、設備投入情況64.1 參加施工人員進場情況64.2 投入試驗段施工的機械設備84.3 測量、檢測儀器設備的配備95、填筑工藝95.1工藝流程圖95.2施工方案概述105.3施工工藝105.3.1機械準備105.3.2材料準備105.3.3下承層準備105.3.4測量準備

2、105.4填料拌合105.5填料運輸105.6攤鋪105.7壓實116、試驗參數選擇116.1含水率116.2松鋪厚度116.3壓實機械及壓實遍數127、試驗檢測128、沉降及位移觀測128.1沉降變形觀測設備要求:128.2埋設沉降樁128.3沉降變形觀測點設置要求138.4沉降評估方法和判定標準158.4.1觀測資料整理158.4.2路基沉降分析評估168.4.3路基評估方法178.4.4評估標準178.4.5無砟軌道路基的變形控制要求188.5沉降觀測工藝流程188.6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189、資料整理和匯總1910、施工進度安排1911、質量保證措施2012、安全保證措施2013、環保

3、措施20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試驗段施工方案新建滬昆客運專線HCJX-3標四分部管段起點DK497+281.47,終點里程DK526+097.25。管段內共橋梁25座,橋梁與路基之間由路基過渡段相連接。按照新建鐵路杭州至長沙鐵路客運專線施工圖-路基工程設計詳圖集要求,路基過渡段采取摩擦板+大端刺結構,其基床底層換填采取級配碎石摻水泥填筑。為確保高速鐵路路基填筑質量,為后續大面積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沉降參數,避免盲目施工給工程帶來的損失,找出適合本地區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導本段橋與路基間路基過渡段換填級配碎石摻水泥填筑施工,特編制本方案。1、編制依據1.1 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質量驗收暫

4、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 號);1.2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2-2005); 1.3鐵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指南(TB10118-99); 1.4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GB10102-2004);1.5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1.6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TB10621-2009);1.7新建鐵路杭州至長沙客運專線首次設計技術交底資料;1.8 新建鐵路杭州至長沙鐵路客運專線施工圖路基工程設計詳圖集;1.9 DK506+369.005DK508+655.605區間路基設計圖;1.10 現場踏勘調查所獲得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當地資源、交通狀

5、況及施工環境等調查資料;1.11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相關文件要求。1.12我項目部所擁有的技術裝備力量、機械設備狀況、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積累的工程施工經驗;2、試驗段工程概述2.1概述DK506+369DK508+655.6區間路基位于瓦子陂特大橋與下埠特大橋之間,含橋梁與路基的路基過渡段(DK506+369DK506+425),該過渡段段路基設計為深路堤結構,總長度為56m,根據設計要求設置摩擦板及端刺結構,其過渡段路基基床表層以下采取級配碎石摻3%填筑。設計要求下挖至基床底層后換填1.15m級配碎石摻3%水泥,基床表層填筑高度0.4 m,采用級配碎石5%水泥填筑;該地

6、段為丘陵區,丘坡低緩和,丘坡植被茂密,以灌木為主;施工所需的便道已經修通,所有物資材料均可便利的通過便道進入施工現場。2.2地層巖性及工程地質條件丘坡表層為粉質黏土,褐黃色,棕紅色,硬塑,厚度約12.5m;下伏基巖為(Pt)千枚巖,強弱風化,淺黃色,土黃色、青灰色,巖體破碎,鱗片狀結構,千枚狀構造,節理發育,節理面見鐵質侵染,呈銹紅色;強風化層厚度約910m。2.3特殊地質、不良地質及地質構造本段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2.4水文地質條件丘坡地下水不發育,為少量基巖裂隙水,地下水位3.68.0m。地表水有酸性侵蝕、二氧化碳侵蝕、化學作用等級為H2,無氯鹽侵蝕;地下水有酸性侵蝕、二氧化碳侵蝕

7、、化學作用等級為H2。2.5路基支擋工程與邊坡加固防護采取路堤C30片石擋土墻及邊坡C25空心磚內客土植草。2.6斷面圖以DK506+380處斷面為例。3、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范圍3.1 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對選定的孝崗石場(距離我分部級配碎石拌和站38km)的碎石進行可壓實性能分析和試驗,提出具體可行的填料制備工藝。根據S32/-TPB-1103-004號配合比選定報告,本次試驗的級配碎石其配合比為石粉:小石(510mm):中石(1020mm):大石(1631.5mm)的比例為35%:15%:30%:20%,詳細見附件。選定滿足施工要求的壓實機具、所用填料、壓實條件下合理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和施工

8、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藝參數。選定經濟、合理、準確的檢測手段。為以后大面積橋橋間短路基換填級配碎石摻水泥填筑施工積累施工經驗和現場檢測數據。3.2 試驗范圍試驗段施工路基基床表層以下1.15m厚換填級配碎石摻5%水泥施工(含檢測手段)。路基基底沉降觀測和路基面沉降觀測。4、施工人員、機械設備及測量、檢測儀器、設備投入情況4.1 參加施工人員進場情況管理、技術、質檢、檢測人員已全部到位,人員名單及相關資料見表1。生產工人參加試驗段施工的生產工人有工班長和32名機械、汽車司機。表1:主要管理人員表序號姓名職稱職務從事專業時間1張偉高級工程師經理112羅偉雄工程師總工程師123李航工程師工程部長74楊桂

9、平工程師安質部長115薛炳琪工程師質檢工程師86楊金武工程師試驗室主任87王長魯工程師測量主管5表2:第十架子隊主要施工人員序號姓名性別職務專業職稱從事專業時間備注1蔣春發男隊長土木工程工程師112趙磊男技術負責人土木工程工程師53吳朝臣男領工員土木工程助工84冷志成男工班長道路橋梁技術員25林茂暄男分隊長土木工程助工26王旭東男質量員土木工程技術員27龔本軍男施工員橋梁工程實驗員38羅立東男測量主管土木工程助工39郭亞亞男試驗員土木工程助工5表3:人員職責表主 要 管 理 人 員 職 責技術負責人羅偉雄:全面負責試驗段施工的技術管理工作;主持編制試驗段施工方案,組織解決試驗段施工中的關鍵技術

10、和重大技術難題,負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先進技術成果在項目上的應用,指導施工技術有效開展技術管理工作。路基架子隊長蔣春發:全面負責本次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現場的人員安排,材料、機械設備的調動等施工組織工作;抓好施工中的質量、安全、工期和現場管理工作,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路基工班長冷志成:負責施工現場的生產管理,配合副隊長組織生產,協調現場各施工人員、材料、機械設備等資源。抓好施工中的質量、安全、工期和現場管理工作,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架子隊技術負責人趙磊:負責施工全過程中的技術管理工作,包括施工技術、試驗、測量、生產調度等;負責編制試驗段方案、施工工藝及操作細則;負責試

11、驗、測量指導工作,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方案,負責編制各工序技術文件并進行交底;參與編制試驗段技術總結。測量工程師王長魯:負責施工過程中測量工作的復核、檢查、監督,確保測量工作及時、準確、有序的開展,負責沉降觀測工作的組織、復核、數據處理等工作。質檢工程師薛炳琪:負責施工的安全、質量管理工作規劃,制定安全質量管理辦法,負責制定安全質量工作目標、安全質量計劃和實施方案,組織制定安全、質量保證措施,確保安全、質量目標的實現,制定安全質量檢查制度,制定各工種崗位操作規程,對安全生產、勞動保護、質量進行定期和日常的監督檢查;負責環境保護方案的制訂;組織安全質量的檢查評審,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活動和

12、安全標準工地建設,負責安全質量事故的調查和處理。試驗工程師楊金武:對所有試驗項目制定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施工過程中試驗工作的檢查、監督,制定本試驗段土工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匯總試驗段試驗數據,編制土工試驗總結報告。試驗員郭亞亞:對所有試驗項目方案并實施;負責施工過程中試驗工作、本試驗段土工試驗的具體實施,參與試驗段試驗數據整理,參與編制土工試驗總結報告。4.2 投入試驗段施工的機械設備過渡段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機開挖土方,自卸車裝運土方,推土機初步平整,振動式壓路機碾壓,平地機修整填筑表面。所需機械設備見表:4。 表4:投入試驗段施工機械表設備名稱規格臺數承擔施工任務備注挖掘機神鋼2603路基開挖

13、及填筑推土機宣工1401路基開挖及填筑平地機龍工1851路基填筑22噸振動壓路機20T1路基填筑發電機80KW1路基開挖及填筑自卸車歐曼8路基開挖及填筑灑水車1填筑時灑水保濕輪胎式裝載機廈工502路基開挖及填筑4.3 測量、檢測儀器設備的配備表5:測量/檢測儀器設備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檢定狀態1全站儀拓普康套2合格2水準儀臺1合格4水準尺5m 鋁合金尺把1合格5K30 平板載荷儀K-30,300mm套1合格6重型動力觸探儀N63.5套1合格7灌砂筒150mm個1合格8案秤AGT-10套1合格5、填筑工藝5.1級配碎石工藝流程圖詳見下圖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填筑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測區

14、段施工測量分層填筑攤鋪平整路基修整碾壓密實檢驗簽證灑水晾曬級配碎石填筑工藝流程整修驗收階段地基處理5.2施工方案概述級配碎石由建設在7#混凝土拌和站內的級配碎石拌和站統一拌合。拌和站內設1臺300T/h的拌合機組,各種規格材料采取電子自動計量設備控制,拌和機組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整個進料、拌和、出料過程為連續作業,通過配電箱和電腦控制,基本為機械化作業。級配碎石拌合完成后,通過自卸卡車運輸至施工現場,采用推土機進行攤鋪,平地機進行整平,壓路機壓實。拌制好的級配碎石運至施工現場之后,前3車每車做一次含水率試驗,后面每5車做一次含水率試驗,確保材料最優含水率符合要求。為了保證施工質量,要求級

15、配碎石從拌合完畢至施工完畢,其施工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5.3施工工藝5.3.1機械準備進行級配碎石填筑試驗前,必須對拌和站進行驗收。施工現場,必須準備好推土機、平地機、壓路機、灑水車等機械設備。5.3.2材料準備為了保證級配碎石材料符合設計要求,選用大粒徑、中粒徑、小粒徑和石屑四種規格的材料進行備料。材料中,針片狀碎石含量不超過20%,質軟、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過10%,粘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超過2%。5.3.3下承層準備路塹開挖至設計標高時,檢查其表面平整度及路拱設置情況。同時,采取重力式動力觸探儀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檢測,地基承載力必須保證大于180KPa,否則需要報請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

16、進行變更處理,采取如PHC預應力管樁等地基加固措施。5.3.4測量準備在下承層上恢復中線,并且每隔10m設置一個觀測斷面,每個斷面布置3個標高控制點,分別在中線上以及路肩邊緣0.30.5m的位置。5.4填料拌合拌和站驗收完成后使用前,必須請監理工程師進行試拌以調整拌合參數。5.5填料運輸為便于現場布料需要,運輸混合料的自卸卡車盡可能的使用同一種型號的車輛,在裝車時控制每車的量大致一致。運輸工程中,應保持平穩勻速,以避免混合料的離析。5.6攤鋪混合料運輸至現場后,采取推土機進行攤鋪,然后采用振動式壓路機碾壓,平地機修整填筑面。按自卸汽車每車的方量和松鋪厚度計算每車填料可以攤鋪的面積,用白灰打成方

17、格網。如:每車填料10m3,松鋪厚度30cm,可以攤鋪33m2,就在填筑面上畫出6×5.5m的方格,每個格子內倒土一車,保證攤鋪厚度滿足要求,以達到控制松鋪厚度的目的。還可以在在已經平整的基面上每隔10m一個斷面,打上鋼樁(或木樁)將松鋪厚度標記到樁上,按照樁上標志進行攤鋪,保證各部攤鋪厚度。5.7壓實攤鋪整平后,松鋪厚度、平整度、橫坡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開始碾壓。本試驗段采用25T 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采取從兩側向中心的順序,縱向進退式碾壓,行與行輪跡重疊40cm,橫向同層接頭處重疊 0.40.5m,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 1.01.5m,以保證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的均勻性。

18、 碾壓方法為:靜壓一遍,弱振碾壓一遍,強振碾壓 3 遍后檢測結果以后每壓實一層檢測一次結果,直至達到要求的壓實度標準后弱振碾壓一遍,最后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即:靜壓弱振 強振 弱壓 靜壓。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用慢速(宜為23km/h),最大速度不超過 4km/h。5.8檢測在每一層碾壓三遍(靜壓、弱振、強振各一遍)后即用 K30 平板載荷儀檢測地基系數K30、采用灌砂法檢測壓實系數K、采用Evd檢測動態變形模量進行平行對比試驗,直至達到的設計要求的壓實指標:K0.95、K30150MPa/m、Evd50MPa。各項檢測數據填寫路基試驗段填筑記錄表,檢測過程中,必須報請試驗監理全過程旁站監督。6、

19、試驗參數選擇6.1含水率首先檢測填料的含水量,施工前在試驗室通過試驗確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當填料含水量與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過±2%時立即予以攤鋪整平,含水量達不到要求采取現場晾曬或噴灑水霧等方法實現。對于采用灑水或晾曬效果不大的填料應棄置不用。嚴禁在填料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攤鋪。6.2松鋪厚度本次試驗段按松鋪厚度 2層30+2層35的級配碎石填料分別進行試驗。根據以往施工的經驗,填料的壓實系數為1.121.23之間,本次試驗暫按1.20取值,分別按松鋪厚度2層30+2層35共4個層厚進行試驗,即壓實后的厚度分別為:25.6cm、25.7cm、29.6cm 、29.5cm;滿足客運

20、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2-2005)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的要求。在相鄰兩區段上下兩層填筑接頭處須錯開不小于 3m 的距離。填料的攤鋪采用推土機,推土機推到大致平整,用平地機進行精確整平,保證每一填層的平整度及厚度的均勻,攤平過程中不斷檢查松鋪厚度。每一層填筑時均須形成2%4%的人字形橫坡,必須滿足填筑面排水要求。6.3壓實機械及壓實遍數攤鋪整平后,松鋪厚度、平整度、橫坡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開始碾壓。本試驗段采用22T 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采取從兩側向中心的順序,縱向進退式碾壓,行與行輪跡重疊40cm,橫向同層接頭處重疊 0.40.5m,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 1.01.5m

21、,以保證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的均勻性。 碾壓方法為:靜壓一遍,弱振碾壓一遍,強振碾壓 36 遍(同步檢測結果),弱振碾壓一遍,最后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即:靜壓弱振 強振 弱壓 靜壓。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用慢速(宜為23km/h),最大速度不超過 4km/h。7、試驗檢測根據新建杭長鐵路客運專線路基工程設計詳圖集要求,當鋪設CRTS型板的兩橋間路基長度L大于150m之間時,路基過渡段采用摩擦板與大端刺。橋頭3m倒梯形范圍及摩擦板以下路基基床底層2.3m采用級配碎石摻3%水泥填筑,當中間存在挖方地段時,在路塹一側順原地面縱向開挖臺階,每級臺階自原坡面的挖入深度不應小于1.0m,臺階高度0.6m,

22、基床底層換填1.15m的級配碎石摻3%水泥填筑,當挖方地段為弱微風化硬質巖時,基床底層換填厚度不小于1.0m。壓實標準應滿足K0.95,K30150MPa,Evd50MPa。8、沉降及位移觀測8.1沉降變形觀測設備要求:路基面沉降觀測樁、電子水準儀器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單點沉降計、采用電子測試儀按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位移觀測采用天寶M3全站儀進行水平位移觀測。8.2埋設沉降樁沉降元件布置開挖基底經碾壓檢測合格后,監測斷面的設置根據路基工點的特點、長度、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確定監測斷面數量,原則上每個工點應不少于2個監測斷面,監測斷面間距不大于50m;地勢平坦、地基條件均勻良好、

23、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塹可放寬到100m;過渡段和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的地段應適當加密。路基面沉降監測:分別于路基中心、兩側路肩各一個監測點。每個監測斷面共3個點。采用監測樁(包樁),路基成形后設置。基底沉降監測:路基填筑前,分別于路基基底地面的線路中心(或當地表橫坡大于20%時,于中心及較高側左(或右)線外側3.1m處)除預埋高精度智能型單點沉降計(或面沉降管)進行監測外,每隔一監測斷面增設沉降板進行校核監測,各斷面設12個測點。路基填筑前埋設。沉降元件規格尺寸沉降觀測樁由20mm不銹鋼棒、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底部焊接彎鉤,長不小于40cm。沉降板由鋼底板、金屬側桿(40mm厚壁鍍鋅鐵管)

24、及保護套管(直徑不小于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組成,鋼底板尺寸為50cm×50cm,厚1cm,具體按設計圖焊接組裝。單點沉降計采取智能數碼單點位移計,屬智能位移傳感器,由沉降盤、智能電感磁通調頻位移計、導磁體(賽桿)、蛇紋管、測桿、測桿直螺紋接頭、錨頭、測試導線等組成。單點沉降計等電測元件及檢測儀器的選配,應選用高靈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穩定性好的儀器。單點沉降計的主要技術指標:單點沉降計量程偉20cm,精度為0.5%量程;靈敏度為0.01%量程;長期穩定性精度為1%量程。工作原理:埋在地表的沉降底板隨地基沉降而下沉,通過連接在上面的測桿的傳遞測量其高程,測桿高程減

25、去桿長即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就是地表沉降值。8.3沉降變形觀測點設置要求(1)路基沉降觀測點的設置原則A、各部位觀測點應設在同一橫斷面上,這樣有利于測點看護, 便于集中觀測,統一觀測頻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觀測項目數據的綜合分析。 B、路基沉降監測分為:完整的沉降監測斷面和一般的沉降監測斷面。完整的沉降監測斷面包括:在路基底部預埋一個單點數碼沉降計及路基面沉降監測樁。 C、正線路塹地段,每50m設置一個一般的沉降監測斷面。工點較短時,按填、挖分別設置。根據路基施工設計圖紙、路基試驗段所處的位置及上述要求,在該段路基的基床底層填筑過程中需要進行沉降觀測樁的預埋,具體預埋位置和數量下表所示:DK

26、506+369DK506+425路基穩定沉降觀測斷面一覽表序號里程沉降監測穩定監測斷面類型路基面基底路堤外地面沉降觀測樁(個)單點沉降計(個)剖面沉降管(個)位移觀測樁(個)1DK506+3743112A-2型2DK506+3743102A-1型3DK506+4103112A-2型(2)路基位移觀測點埋設要求沉降觀測樁:樁體選擇20mm 不銹鋼棒,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底部焊接彎鉤,待基床表層施工完成后(有堆載預壓地段在基床底層施工完成后)通過測量埋置在監測斷面設計位置,埋置深度0.3m,樁周0.15m 用 M30 水泥砂漿錨固,高出埋設表面 5mm,表面做好防銹處理完成埋設后按國家一等精密水

27、準測量標準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單點沉降計:采用鉆孔引孔埋設,鉆孔孔徑108mm,鉆孔垂直,孔深應與沉降儀總長一致,應達到硬質穩定層,孔口應平整密實,引孔垂直度誤差2°。成孔后,安裝單點位移計前先在孔底灌注水泥砂漿,固定底端錨板。沉降計安裝時,錨板朝下,法蘭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繩保護以防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適方法將沉降計底端錨板壓至設計深度。單點位移計測桿等各部件安裝好后,通過沉降盤的扁形孔將細沙灌入孔中回填,回填過程中使用事先放置的鋼管夯實細沙。根據回填高度逐步夯實細沙并逐步抽出鋼管回填高度離孔底-0.3m。每個測試斷面的單點位移計埋設完成后,使用水泥砂漿將孔內未回填的部分和

28、沉降盤位置澆筑填滿后,用原土蓋使路基回復原樣。位移計引出導線套鋼絲波紋管進行保護,并挖槽集中從一側引出路基,引入坡腳觀測箱內,注意導線應適當松弛。元件埋入之前因采取措施保證孔徑滿足安裝要求,一般埋設完成后35天待縮孔完成后測試初讀數。(3)路基沉降觀測的頻度及沉降觀測要求 A、用于觀測位移及沉降的基樁,必須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響的穩定地基內,基樁及位移觀測樁在觀測期間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B、填筑觀測控制標準: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每晝夜不大于1.0cm,坡腳水平位移速率每晝夜不大于 0.5cm。如果超出此限應立即停止填筑,待觀測值恢復到限界值以下再進行填筑,填筑速率應以水平位移控制為主。C

29、、路基沉降觀測的頻度不低于下表的規定。當環境條件發生 變化或數據異常時應及時觀測。觀測頻率見“沉降與穩定觀測頻次一覽表”,觀測后及時整理繪 制“填土高時間沉降量”關系曲線圖。D、沉降水準的測量精度為 1mm,讀取位至 0.1mm。觀測結果應納入竣工文件。E、觀測期內,路基沉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 20及以上時,應及時會同建設、勘察設計等單位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沉降與穩定觀測頻次一覽表觀測階段觀測階段觀測階段填 筑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路基施工完畢第一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

30、2周6個月以后1次/月運架梁車通過運架梁車通過前后各1次軌道鋪設支承層鋪設前后各1次道床板鋪設前后各1次軌道鋪設前后各1次無碴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8.4沉降評估方法和判定標準8.4.1觀測資料整理采用統一的滬昆客運專線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根據觀測資料,及時完成有關圖表的繪制,主要包括:每個觀測標志點的荷載時間沉降曲線;1) 繪制每個觀測標志點的曲線曲線 (為橫坐標,縱坐標)sn為時間段每n天的沉降值,為時間段每n天沉降值的累計值,在同一圖上繪有沉降標準曲線,曲線示意如圖4。8.4.2路基沉降分析評估此工作應根據下列資料綜合分析:(1)路基沉降觀測資料;(2)路基

31、地段的線路設計縱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設計圖紙和說明書、沉降計算報告(包括不同階段的設計沉降值與時間的關系曲線)等相關設計資料。(3)施工過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4)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8.4.3路基評估方法路基評估應根據有關設計、施工和監理的資料及交接檢驗和復檢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路基沉降預測應采用曲線回歸法,并滿足以下要求: 根據實際觀測數據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2。 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經過驗證,間隔36個月的兩次預測的偏差不應大于8mm。 軌道鋪設前最終的沉降預測應符合其預測

32、準確性的基本要求,即從路基填筑完成以后沉降和沉降預測的時間t應滿足下式。s(t)/s(t=)75%式中:s(t)評估時實際發生的沉降;s(t=)預測總沉降。路基工后沉降的評估應結合路基各斷面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相鄰橋隧的沉降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路基的工后沉降以及各斷面之間、路基與相鄰橋隧之間的不均勻沉降應滿足鋼軌扣件調整和線路豎曲線圓順的要求,差異沉降滿足軌道結構的要求。8.4.4評估標準根據實測沉降觀測資料推算的路基工后沉降量不超過扣件允許的沉降調高量15mm;沉降比較均勻的路基,推算最大工后沉降量不超過30mm,并且調整軌面高程后圓順的豎曲線半徑應不小于(為設計最高速度,km/h);路橋或路隧

33、交界處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過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與橋梁或隧道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 。8.4.5無砟軌道路基的變形控制要求土質地基路基均應進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在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的工后沉降應滿足扣件調整和線路豎曲線圓順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應超過扣件允許的沉降調高量15mm;沉降比較均勻并且調整軌面高程后的豎曲線半徑應能滿足的要求(軌面圓順的豎曲線半徑,m; 設計最高速度,km/h),允許的最大工后沉降量為30mm, 路基與橋梁、隧道或橫向結構物交界處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過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與橋梁或隧道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無砟軌道路基填筑后,應對路基沉降進行系統的觀測與

34、分析評估,在路基完成后應有618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分析評估沉降穩定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鋪設無砟軌道。8.5沉降觀測工藝流程按設計要求在路堤基底、坡腳、路肩布置監測點,構筑縱橫向立體監測網絡。其工藝流程為:制定觀測方案埋設觀測設備(路基中心埋設沉降板,坡腳埋設觀測樁)施工過程沉降觀測觀測結果分析與處理確定填筑速率繼續填筑沉降觀測分析基床表層填筑觀測道床施工期沉降觀測無縫線路施工期沉降觀測運營期沉降觀測。8.6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整個施工過程不僅是控制路基工后沉降的實施過程,也是設計工作的延伸過程,因此,作為施工單位:一是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二是提供真實、準確、全面、及時的沉降觀測數據;三是

35、作為控制工后沉降的實施主體對沉降數據提供分析意見。將工后沉降的控制貫穿在路基施工的全過程中,主要的措施是:施工準備階段:做好現場地質調查核對工作,并將此項工作延伸至整個樁基施過程中,通過地下情況反饋分析核對,必要時通過設計調整;在編制實施性施組中制訂有針對性的措施,如:盡可能延長自然沉降時間,現場防排水措施,不良氣候的應對措施等;通過試驗段取得施工工藝參數后指導全面施工。施工過程中:真正將路基作為土工結構物施工,把好各項材料的質量關;確保管樁及水泥攪拌樁等的單樁及復合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沉降后能夠實現基礎零沉降;確保路基本體的各部位(包括過渡段)結構層填筑力學指標要求,

36、使路基本體能夠實現零壓縮。沉降觀測:組建專業的沉降觀測隊伍,制訂可靠的觀測方案,確保提供的數據真實、準確、全面、及時,將沉降觀測工作作為結構體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設計完善:在路基結構的整個施工過程中開展工后沉降的分析研究,與設計人員一起分析觀測數據,為完善設計提出參考意見。9、資料整理和匯總9.1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遍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碾壓遍數與K30值和壓實系數k值、Evd值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碾壓的合理遍數。9.2對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確定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9.3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寫出試驗報告,報監

37、理單位和建設指揮部審查批準。 10、施工進度安排施工進度安排詳見下表 施工準備:2011年4月1日2011年4月14日第一層填料: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16日第二層填料:2011年4月16日2011年4月17日第三層填料:2011年4月17日2011年4月18日第四層填料:2011年4月18日2011年4月19日試驗總結:2011年4月20日2011年4月22日11、質量保證措施11.1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思想,貫徹執行ISO9000 系列標準,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和記錄。11.2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健全崗位責任制,由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職工從事技術復雜、難度大、精

38、度高的工序或操作。11.3根據不同工藝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滿足施工要求的機械設備,健全各項機械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11.4位移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對施工現場操作質量進行巡視檢查,現場技術人員以施工全過程跟蹤檢查。12、安全保證措施12.1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一原則,提高安全意識,健全施工現場意外傷害應急預案,認真學習崗位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提高業務水平和勞動技能,樹立安全生產、規模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12.2確保機械設備安全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遵循設備的操作規程,機械操作人員機動車駕駛人員必須有相應的特殊工種上崗證書,嚴禁無證上崗,嚴禁機械、設備帶

39、病和違章作業。12.3施工場地公共設施及地下管線的保護根據業主提供的“地下管線”資料,施工前對地下管線資料進行仔細分析,了解、 掌握施工場地地下管、線分布、走向布局;對現場管線及建(構)筑物及相關單位進行詳細調查,充分了解保護對象所允許的變形量及其它詳細資料,并得到保護對象所有人的認可。為管線建(構)筑物的保護提供科學的依據。遇有管線的部位明確作出“標記”,施工前組織專門的技術、安全交底。施工過程中先進行必要的物探或開挖樣洞,予以核實后再進行施工,避免損壞管線;對萬一遇有探明以外的盲管、線,應及時作出應急處理方案,并立即上報有關部門。13、環保措施13.1在干燥季節,土石方運輸及填筑施工時,要

40、配備灑水對施工便道、路基作業區進行灑水固塵。在土石方運輸過程中,要跨越地方瀝表(混凝土)路面時的,對運輸車輛必須限速行車;對車輛碾壓的污跡及由車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時清除。13.2取土場開挖完畢,宜恢復為家田,不能恢復的則應整平,并設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種草皮、樹木等加以綠化,以防造成土流失。13.3棄土場選位時必須慎重,要綜合考慮對農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響。棄土場的封閉要做適當處理,比如整平綠化等。.;路基試驗段填筑記錄表填料類別級配碎石最佳含水量5.4%實測含水量最大干密度2.15kg/cm3液限塑性指數層位點位里程位置原地面高程碾壓后高程碾壓前后高差碾壓遍數壓實質量K30變形

41、模量Ev2動態變形模量Evd壓實系數K壓實系數n7天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路基試驗段壓實指標匯總表第 層填料組別: 組松鋪厚度: cm里程部位碾壓遍數及組合填料濕密度含水量干密度壓實系數K30EVD結論碾壓遍數組合方式(g/cm3)5.4%2.15g/cm3kMPaMpa/m附錄A 路基填料分組A.0.1 一般土作為路基填料時,可按土顆粒的粒徑大小分為巨粒土、砂類土和細粒土。A.0.2 巨粒土、粗粒土填料應根據顆粒組成、顆粒形狀、細粒含量、顆粒級配、抗風化能力等,按表A.0.2進行分組。表A.0.2 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分組一級定名二級定名填料分組類 別名 稱說 明細粒含量顆粒級配名 稱巨粒土碎石

42、類土塊石類塊石土硬塊石土粒徑大于20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不易風化,尖棱狀為主)硬塊石A軟塊石土粒徑大于20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易風化,尖棱狀為主)Rc15MPa的不易風化軟塊石ARc15Mpa的不易風化的軟塊石B易風化的軟塊石C風化的軟塊石D漂石土粒徑大于20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渾圓或圓棱狀為主)5%良好級配好的漂石A不良級配不好的漂石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漂石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漂石B15%30%土質漂石B30%土質漂石C碎石類卵石土粒徑大于6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渾圓或圓棱狀為主)5%良好級配好的卵石A不良級配不好的卵石B

43、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卵石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卵石B15%30%土質卵石B30%土質卵石C碎石土粒徑大于6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尖棱狀為主)5%良好級配好的碎石A不良級配不好的碎石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碎石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碎石B15%30%土質碎石B30%土質碎石C粗粒土礫石類粗礫土粗圓礫土粒徑大于2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渾圓或圓棱狀為主)5%良好級配好的粗圓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粗圓礫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粗圓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粗圓礫B15%30%土質粗圓礫B30%土質粗圓礫C粗角礫土粒徑大于20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尖棱狀為主)5

44、%良好級配好的粗角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粗角礫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粗角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粗角礫B15%30%土質粗角礫B30%土質粗角礫C細礫土細圓礫土粒徑大于2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渾圓或圓棱狀為主)5%良好級配好的細圓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細圓礫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細圓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細圓礫B15%30%土質細圓礫B30%土質細圓礫C細角礫土粒徑大于2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尖棱狀為主)5%良好級配好的細角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細角礫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細角礫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細角礫B15%30%土質細角礫B30%土質細角礫C(續上表)粗粒土砂

45、 類 土礫砂粒徑大于2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25%50%5%良好級配好的礫砂A不良級配不好的礫砂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礫砂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礫砂B15%土質礫砂B粗砂粒徑大于0.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5%良好級配好的粗砂A不良級配不好的粗砂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粗砂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粗砂B15%土質粗砂B中砂粒徑大于0.2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5%良好級配好的中砂A不良級配不好的中砂B5%15%良好級配好的含土中砂A不良級配不好的含土中砂B15%土質中砂B細砂粒徑大于0.07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85%5%良好級配好的細砂B不良級配不好的細砂C

46、5%15%含土細砂C粉砂粒徑大于0.07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粉砂C注:1 顆粒級配分為良好(Cu5,且Cc13)和不良(Cu5,且Cc13)。式中:不均勻系數Cu=d60/d10;曲率系數Cc=d302/(d10×d60)d10、 d30、 d60分別為顆粒級配曲線上相應于總質量10%、30%、60%含量顆粒的粒徑。2 硬塊石為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30MPa的塊石;軟塊石為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30MPa的塊石。3 細粒含量指黏粒(d0.075mm)的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數。A.0.3 細粒土填料應根據土的塑性指數Ip和液限含水率WL,按表A.0.3進行分組。表A.0.3

47、細粒土填料分組一 級 定 名二 級 定 名填料分組土 名液限含水率wL土 名塑 性 圖細粒土粉土Ip10,且粒徑大于0.075mm顆粒的質量不超過全部質量的50%的土wL40%低液限粉土CwL40%高液限粉土D黏性土粉質黏土10Ip17wL40%低液限粉質黏土CwL40%高液限粉質黏土D黏土Ip17wL40%低液限黏土CwL40%高液限黏土D有機土有機質含量大于5%E注:1 液限含水率試驗采用圓錐儀法,圓錐儀總質量為76g,入土深度10mm。2A線方程中的wL按去掉%后的數值進行計算。English is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histo

48、ry of our planet, used in some way by at least one out of every seven human beings around the globe. Half of the world's books are written in English, and the majority of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calls are made in English.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over sixty percent of the world's radio pro

49、grams. More than seventy percent of international mail is written and addressed in English, and eighty percent of all computer text is stored in English. English has acquired the largest vocabulary of all the world's languages, perhaps as many as two million words, and has generated one of the n

50、oblest bod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annals of the human it is now time to face the fact that 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 the most lunatic and loopy and of all languages. In the crazy English language, the blackbird hen is brown, blackboards can be green or blue, and blackberries are green and then

51、red before they are ripe. Even if blackberries were really black and blueberries really blue, what are strawberries, cranberries, huckleberries, raspberries, and gooseberries supposed to look add to this insanity there is no butter in buttermilk, no egg in eggplant, no grape in grapefruit, no bread in shortbread, neither worms nor wood in wormwood, neither mush nor room in mushroom, neit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