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時檢測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時檢測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時檢測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時檢測卷含解析新人教版第 11 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測試時間:20 分鐘 一、選擇題 1.(2019 海南陵水黎安中學月考改編)誰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 a.劉邦 b.漢文帝 c.漢景帝 d.劉秀2.(2018 山東泰安泰山期中改編)面對“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這一境況,西漢初年的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 )a.如何提倡節儉 b.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c.如何以德化民 d.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統治3.西漢初年,統治者采取輕徭薄賦的措施發展生產。其根本目

2、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訓 b.減輕人們的負擔 c.發展生產 d.鞏固統治4.(2019 福建泉州泉港一中月考改編)“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為改變這種狀況,漢初( )a.獎勵耕戰 b.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c.實行郡國并行制 d.推行大一統5. 從漢初“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到景帝時“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馀貨財”,這是漢初幾代統治者都堅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結果。其中休養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a.讓士兵還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b.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c.漢高祖讓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國d.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6. 漢初的一位皇帝說:“農,天

3、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這段話代表了漢初統治者的經濟政策是( )a.重農 b.重商c.農商并重 d.發展手工業7.(2018 廣東中山期末改編)文景時期,統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進一步減輕徭役和賦稅 b.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c.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d.把鑄幣權收歸中央8. 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史實讓我們認識到:要想避免滅亡的命運,一國之君應該“以德化民”。以下君王中做到了“以德化民”這點的是( ) a.周幽王 b.漢文帝 c.秦二世 d.周厲王9.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采取的治國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 b.讓士兵還鄉務農c.

4、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d.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10.(2019 江蘇泰州期末)下列古代治世局面中,屬于我國古代第一個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康乾盛世11.(2019 廣東廣州花都花東期末改編)下列關于“文景之治”的相關表述不正確的是( )a.提倡勤儉治國,重視“以德化民”b.重視農業生產,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c.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d.實施嚴刑峻法二、非選擇題 12.在中國古代,皇帝的作為往往和國家的興亡有著很大的關系。請結合下列有關秦漢時期帝王的資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 【史論話秦亡】 材料一 及至始皇廢先王之道(廢除古代帝王的禮制、法度),焚百家

5、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賈誼過秦論 (1) 材料一中的“廢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嗎?你認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在中國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觀點話漢興】 材料二 他們勤政愛民,使西漢出現“文景之治”。 (3) 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漢帝王都有誰?說一說“他們”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使西漢出現“文景之治”? (4) 說一說秦亡漢興帶給你的感想或啟示。 13.(2019 安徽滁州定遠英華中學期末改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帝二年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

6、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還下詔全免田租。 中國全史 材料二 “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終始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 漢書·景帝紀 材料三 漢初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使國內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社會較為富足。除了像旱澇等自然災害外,帝國沒有遭受重大的動亂。人民有充足的糧食供應,城鄉的倉廩充實。國庫中錢幣和糧食多得無法知道數量;串錢的緡斷散,糧倉的糧食溢出,在風雨中任其霉爛。在這種豐饒穩定的總形勢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 摘編自劍橋中國史(1)閱讀材料一、二,分析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共同看法是什么?照此看法漢文帝、漢景帝采取

7、了什么措施?(不能 照抄原文) (2) 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朝出現繁榮局面和政府實行的哪一政策有關?這一繁榮局面被后世稱為什么? 第 11 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測試時間:20 分鐘 一、選擇題 1. 答案 a 公元前 202 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 答案 b 根據所學可知,西漢初年,由于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故選b。 3. 答案 d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西漢建立初期政權不穩固,統治者采取輕徭薄賦的措施發展生產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 4. 答案 b 題干材料描述的是漢朝

8、建立后,經濟蕭條的景象,為恢復和發展經濟,漢高祖劉邦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b 符合題意。 5. 答案 c 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根據所學可知,c 不屬于休養生息的措施。 6. 答案 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題干材料說明漢初統治者重視農業。故選 a。 7. 答案 d 根據所學可知,a、b、c 三項都是文景時期統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只有 d 項符合題意,故選 d 項。 8. 答案 b 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 9. 答案 b 根據所學可知,a、c、d

9、都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采取的治國措施。b“讓士兵還鄉務農”屬于漢高祖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故選b。 10. 答案 a 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我國古代治世局面中的第一個治世。 11. 答案 d 漢文帝和漢景帝重視農業生產,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提倡勤儉治國,重視“以德化民”。他們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a、b、c 屬于有關“文景之治”的正確表述。d“實施嚴刑峻法” 與“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不符,故選 d。 二、非選擇題 12. 答案 (1)不是。秦亡的根本原因是秦實行

10、暴政。 (2) 事件:大澤鄉起義或陳勝、吳廣起義。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3) 帝王:漢文帝、漢景帝。措施: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任意兩點即可) (4) 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實行仁政,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一點即可)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識記能力。第(1)問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非“廢先王之道”。第(2)問依據材料一中“始皇”“陳涉”等信息可知,“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指的是陳勝、吳廣起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第(3)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景之治” 指的是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因此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漢帝王指的是漢文帝、漢景帝。第二小問實際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結合所學回答即可。第(4)問屬于開放性設問,言之有理即可。13.答案 (1)以農為本;減輕賦稅,提倡重視農業。 (2)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解析 (1)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回答即可。(2)據材料三內容及所學知識可知,漢朝出現繁榮局面和政府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