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朝公安三袁明末文學家有“公安三袁”,即袁宏道與兄宗道、弟中道,為公安派的創始者。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初字孺修,改字中郎,號石公、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出身官宦家庭。少年時期生活富裕,在萬瑩、王輅等名師的教育下,善于詩文。十六歲為諸生,即在城南結文社,自為社長,除攻讀八股制義外,傾心詩歌古文,“有聲里中”,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尊袁宏道為師,“奉其約束,不敢犯”。二十一歲時中舉人,但赴京會試卻名落孫山。“雨過庭花好,開樽亦自幽。不知今夕醉,消得幾年愁?一朵新紅甲,四筵半白頭。久知行樂是,老矣復何求?”科場的失意,未免使袁宏道頗多自傷不遇之感,他在花朝即事等詩中,浩嘆孤寂愁悶與落落寡歡。在長兄袁宗道的影響下,袁宏道開始從禪宗中尋求精神寄托,以禪詮儒,豁然大悟。他把自己的心得寫成金屑,并到麻城拜訪李贄,兩人說文談禪,十分相得。李贄稱贊他“識力膽力,皆迥絕于世,真英靈男子,可以擔荷此一事耳”,并贈詩曰:“誦君金屑句,執鞭亦忻慕。早得從君言,不當有老苦。”在李贄離經叛道思想的啟迪下,袁宏道視野大開,“始知一向掇拾陳言,株守俗見,死于古人語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從此,他決心改變詩文創作之風,“能為心師,不師于心;能轉古人,不為古轉。發為語言,一一從胸襟流出”,而卓然獨立。萬歷二十年(1592),袁宏道中進士,但沒有立即被朝廷委派官職。然而仕途之門已入,他多年的愿望總算實現,因此心情舒暢,在家鄉石浦河畔,袁宏道時常與親友相聚,吟詩飲酒,談禪遨游,悠閑自得。他這時候對文壇上的復古運動已深表不滿,認為詩文應當隨意而發,不應模擬蹈襲,作繭自縛。在答李子髯詩中,袁宏道寫道:“若問文章事,應須折此心。”“草昧推何、李,聞知與見知。機軸雖不異,爾雅良足師。后來富文藻,詘理競修辭。揮斤薄大匠,裹足戒旁歧。模擬成儉狹,莽蕩取世譏。直欲凌蘇柳,斯言無乃欺。當代無文字,閭巷有真詩。卻沽一壺酒,攜君聽竹枝。”在他看來,復古之作不如民間俚曲。萬歷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被選為吳縣(今屬江蘇)縣令。在任上,他判案果斷,與民方便,頗受地方擁戴。然而也招致當道者的不滿,加上吏事繁雜,難得清閑,他覺得“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為尤苦,若作吳令則其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因此,第二年他便托故辭職。 明史卷二八八袁宏道傳。 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珂雪齋文集卷九。 花朝即事,袁宏道集箋校卷一,第19 頁。 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 答李子髯,袁宏道集箋校卷二,第81 頁。為了消除胸臆的不快,袁宏道離開吳縣后并沒有立即回鄉,而是遍游東南名勝,徜徉于無錫、杭州、紹興、桐廬、歙縣佳山秀水間,與友人陶望齡、潘景升等詩酒酬答,奇文共賞。三個多月,“無一日不游,無一游不樂,無一刻不談,無一談不暢”,而且“詩學大進,詩集大饒,詩腸大寬,詩眼大闊”。尤其是當他在杭州讀到徐渭遺稿闕編時,“不覺驚躍”,“如魘得醒”,為徐渭“恣臆談謔,了無忌憚”的詩風所傾倒,從而愈加對李攀龍、王世貞等“后七子”的復古文風表示不滿,提出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創作主張,要求詩文創作必須“從自己胸臆流出”,寫出更多的“本色獨造語”,反對一味追求缺乏真實情感的復古模擬。他抨擊復古派籠罩的文壇扼殺了創作的生機,指出秦漢作者與盛唐詩人多變的創作手法才是后人學習的楷模,不然舍本逐末,僅僅以“剿襲模擬,影響步趨”,就會將詩文創作引入死路,流于形式,而起不到詩文言志的作用。袁宏道尖銳地指出,復古派及其末流的擬古之作,猶如“糞里嚼渣,順口接屁,倚勢欺良,如今蘇州投靠家人一般。記得幾個爛熟故事,便曰博識;用得幾個見成字眼,亦曰騷人。計騙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個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以是言詩,安得而不詩哉!”除公開反對復古派末流的文風外,袁宏道還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來推動文體的解放。他寫下逋賦謠、竹枝詞等反映現實生活的詩歌,通俗而清新,雋秀而活潑;又寫下虎丘、靈巖、湘湖、西湖等數十篇游記,狀物抒情,毫無雕飾之弊,“俱從真源中溢出,別開手眼,一掃王、李云霧,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靈,搜剔慧性,以蕩滌摹擬涂飾之病”。東南游歸,袁宏道攜眷屬暫寓儀征,在這運河孔道與南北文友賦詩談文,宣傳自己的“性靈”說。萬歷二十六年(1598),起為順天府(今屬北京)教授。次年遷國子監助教。第三年補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北京畢竟是明朝文化中心所在,袁宏道在京中得以博覽公家收藏的豐富圖籍,又和謝肇淛、黃輝及兄袁宗道、弟袁中道等結為“葡萄社”,在城西崇國寺品評詩文,論古說今,頗感閑適快樂。他一方面通過廣泛閱讀、交友討論,逐漸糾正以前“偏重悟理”,過分強調自我的傾向,“遂一矯而主修,自律甚嚴,自檢甚密,以澹守之,以靜凝之”;另方面,他對復古派末流的批駁也更有力度和深度。袁宏道系統地分析了唐宋詩文的風格,認為:“如元、白、歐、蘇,與李、杜、班、馬,真足雁行。坡公尤不可及,宏謬謂前無作者。而學語之士,乃以詩不唐、文不漢病之,何異責南威以脂粉,而唾西施之不能效顰乎!”他還說:“宋人詩,長于格而短于韻,而其為文,密于持論而疏于用裁。然其中實有超秦漢而絕盛唐者。”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主張進行了具體的批駁,使文風得以扭轉。錢謙益后來在評論袁宏道的影響時,稱他推動文風的轉變,使詩文創作出現生機,“其功偉矣”。 沈廣乘,袁宏道集箋校卷五,第242 頁。 解脫集之四尺牘伯修,袁宏道集箋校卷十一,第492 頁。 徐文長傳,袁宏道集箋校卷十九,第715716 頁。 敘小修詩,袁宏道集箋校卷四,第187 頁。 與張幼于書,袁宏道集箋校卷十一,第502 頁。 公安縣志袁宏道傳,轉引自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附錄甲,光明書局1935 年版,第359頁。 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萬歷二十八年(1600),袁宏道因兄宗道去世,乃上告病疏請假歸。他筑“柳浪館”于公安城南,終日與少年舊友吟詩作文,寄趣山水。他還游武當山、桃源縣等名勝,對接青引黛的大自然發出由衷的贊嘆,并且欽慕陶潛能悟徹人生,于長林豐草間尋求自適,“寧乞食而不悔”。袁宏道在柳浪湖一住就是六年,直至萬歷三十四年( 1606)才返京任職。袁宏道返京后,究心戲曲、小說研究,他稱贊金瓶梅、水滸傳、四聲猿等作品,認為它們能“意氣豪達”,脫去傳統窠臼,別開生面。袁宏道著觴政,談論酒文化等,并將嘉靖以來的這些新意盎然的小說、戲曲與儒家經典相提并論,給予高度的評價。不久,袁宏道遷吏部驗封司主事,官至吏部考功員外郎。他一度主持陜西鄉試,乘興游嵩山、華山,寫下筆墨渾厚蘊藉的游記與詩歌,“極一唱三嘆之致”。萬歷三十八年(1610),袁宏道以吏部驗封司郎中告歸。此時公安正值大水,他卜居沙市,筑硯北樓,以便晚年在此“息影臥游”,游藝詩書,“疏瀹性靈”。但不久患病不起,竟于九月初六日(10 月20 日)遽然去世,終年四十三歲。袁宏道一生,倡“性靈說”,強調詩文創作的直抒性靈,對蕩滌復古派末流的模擬文風起到重要的作用,與其兄宗道、弟中道同稱“公安三袁”,為“公安派”的首領。他的詩文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瀟碧堂集等,后來集為袁中郎集(即袁宏道集)。袁宗道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號石浦,生于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十六日(1560 年3 月13 日)。為袁宏道之兄。他聰穎早慧,十歲就會寫詩,二十歲成秀才。袁宗道為詩最初學李攀龍、王世貞,不僅熟讀,而且認真摹仿。但是他逐漸覺得李、王之詩過于刻板,便懷疑“詩文之道不盡于是”,乃試圖另辟蹊徑,以擺脫拘束。二十多歲時,他與鄉中文友結社論文,并且沉溺其中,夜以繼日,還編刻自己的詩集付梓。后來他得病幾死,因而暫時放棄文事,終日靜坐修身,或栽花薙草,不問世事。在父親的數度催逼下,二十七歲時考中進士,并被選為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編修。 馮琢庵師,袁宏道集箋校卷二二,第780、781 頁。 答陶石匱,袁宏道集箋校卷二二,第743 頁。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中袁稽勛宏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第567 頁。 袁宏道:與湯義仍,見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袁中郎小品,第頁。 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 袁中道:硯北樓記,珂雪齋近集卷一,上海書局版,第80 頁。 袁中道:游居柿錄。 袁中道:珂雪齋近集卷三,石浦先生傳,第45 頁。 公安縣志袁伯修傳,轉引自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附錄甲,第353 頁。在翰林院,袁宗道接識了李贄的弟子深有和尚,受其“心性”之說的影響,以禪詮儒,不再談論道家的養生之道。后來又奉使湖北,逗留家鄉,與弟宏道、中道兩度赴麻城拜訪李贄,求教文章之道。李贄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使袁氏兄弟大受啟發,袁宗道最先寫文章對復古派的弊端提出批評,他認為詩文應當代表口舌以宣傳心意,因而“古文貴達,學達即所謂學古也。學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不然,只會“摘古人字句入己著作者,是無異綴皮葉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殽核之內”;辭不達意,言不由衷,雖鴻篇巨裁,也不過是“募緣殘溺,盜竊遺矢”而已。袁宗道針對李、王復古派“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觀點,提出“漢、唐、宋諸名家,如董、賈、韓、柳、歐、蘇、曾、王諸公,及國朝陽明、荊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隨之,彼何所見乃強賴古人失理耶”的問難,并且反駁道:“滄溟強賴古人無理,而鳳洲則不許今人有理,何說乎?”進而一針見血地點明復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擬,而在無識”為此,袁宗道還特別選中唐以后的白居易、宋人蘇軾作為自己的詩文學習榜樣,并將書齋取名為“白蘇齋”。所寫詩文以白、蘇平易暢達之風為旨。在他的帶動下,宏道、中道繼之而起,促成“公安派”的形成。萬歷二十二年(1594),袁宗道由湖廣返京,不久改任東宮講官,后官至春坊右庶子。那時,袁宏道也入京任職,中道則寓居北京,他們兄弟三人與謝肇淛等人結“葡萄社”于城西,寄趣詩文,放情山水。袁宗道寫下上方山四記、西山五記等散文,以清潤婉妙見稱。袁宗道性喜恬淡,為人文雅謹慎,厭于塵俗之勞。萬歷二十八年(1600),他決定辭官南歸。可是官場的勞悴已使他體虛患病,九月,逝于北京任上,終年四十一歲。袁宗道為官清廉,死后身無積蓄,全仗門生資助,遺妻方得移櫬公安。他的詩文收入白蘇齋集。袁中道袁中道(15701624),字小修。也是早慧的才子,十歲便作黃山賦、雪賦,洋洋五千余言。他愛讀佛、道之書,自作注解,飄然有出塵之想。尤其是二十歲左右,曾隨兄赴麻城訪問李贄,更受佛教出世思想影響,無意科舉。他倜儻任俠,“視妻子如鹿豕之相聚,視鄉里小人如小人之尾行,而不可與一日居”,卻泛舟江湖,浪跡南北,寄興于山水詩文。袁中道為文作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所寫游荷葉山居記、過真州記、游青溪記、游靈巖記等散文,筆墨恣肆,率爾不拘,寄神寄情,快人耳目,富于清幽之趣。 袁宗道:論文上,見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袁伯修小品,第82 頁。 袁宗道:論文下,見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袁伯修小品,第83 頁。 袁宗道:論文下,見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袁伯修小品,第83 頁。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中袁儀制中道,第568 頁。 敘小修詩,袁宏道集箋校卷四,第187 頁。然而袁中道畢竟擺脫不了當時文人向往科舉功名的常情,在矛盾之中接連應試,直至萬歷四十四年(1616)才中進士。此時年已四十七歲。他出任徽州府教授,遷國子監博士。后來改派南京禮部主事。天啟四年(1624)升任南京吏部郎中。自從“公安派”樹幟文壇后,詩文模擬生硬之弊漸漸得以扭轉,但“公安派”末流也出現空疏不實的傾向。袁中道在宗道、宏道去世后,對此有所認識,他在袁中郎先生全集序中寫道:“至于一二學語者流,粗知趨向,又取先生偶爾率易之語,效顰學步,其究為俚語、為纖巧、為莽蕩,譬之百花開而荊棘之花亦開,泉水流而糞壤之水亦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技術咨詢服務合同范本》
- 2024年PCB復配化學品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辦公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購銷合同范本下載(含詳細條款)
- 2025建筑設備租賃合同
- 2025授權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外墻涂料工程勞務承包合同-confidential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GF
- 2025全球版權合同范本
- 《性健康教育咨詢技巧》課件
- 前期物業服務前期介入工作方案
- 水泵維保方案
- 2024年醫藥衛生考試-醫院設備科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園林植物的識別與應用-草本花卉的識別與應用
- 感謝母愛主題班會(感恩主題班會)課件
- 第三章 液壓機ppt
- GB/T 14713-2023旋切機通用技術條件
- 無脊椎動物的特征和分類
- 電纜敷設培訓課件
- 植被恢復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員工考勤表(通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