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預覽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裝或版本過低,建議您
木蘭古門山風景區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木蘭古門山風景區觀光游覽。 我首先介紹一下木蘭古門風景區的基本情況: 木蘭古門風景區是武漢東墾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近 3000 多萬元,于 2003 年 4 月到 2004 年 10月開發建設的。景區由中心接待區、石景游覽區、峽谷游覽區、別墅度假區、生態保護區等五大功能區組成。是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和會務接待于一體,服務功能齊全的綜合性景區。 木蘭古門風景區是武漢市周邊地區唯一石景區。該景區位于武漢市木蘭生態旅游區北區的姚家集鎮境內,距武漢市中心城區約 75 公里,景區面積 5 平方公里。景區內有石景、水景、歷史遺跡和人造景觀等 50 多處。石景有黃山石景的韻味,水景有九寨溝的秀美。因景區地處木蘭故里,許多景點有花木蘭的動人故事和傳說,在接下來的導游過程中,我再跟各位一一道來,相信大家聽后一定會留連往返,樂不思歸。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木蘭古門風景區的主要游覽線路,供你們參考。 短線:(游程約 1 個半小時) 1、山門(回望神牛楓) —— 牛脊嶺 —— 朝圣坡 —— 祈福嶺 —— 石景線出入口 —— 回到山門 2、山門(回望神牛楓) —— 牛脊嶺 —— 祈福坡 —— 石景區休閑廣場 —— 返回山門 3、山門(回望神牛楓) —— 河谷線出入口 —— 雙龍谷 —— 龍王廟遺址 —— 原路返回 中線:(游程約 2 個半小時) 1、山門 —— 河谷線出入口 —— 雙龍谷 —— 古寨區 —— 祈福嶺 —— 石景線出入口 —— 山門 2、山門 —— 河谷線出入口 —— 雙龍谷 —— 古寨區 —— 朝圣坡 —— 祈福坡 —— 石景休閑廣場 —— 山門 長線:(游程約 3 個半小時) 1、山門 —— 河谷線出入口 —— 雙龍谷 —— 古寨區 —— 祈福嶺 —— 石景區休閑廣場 —— 祈福坡—— 牛脊嶺 —— 山門 2、山門 —— 河谷線出入口 —— 雙龍谷 —— 古寨區 —— 朝圣坡 —— 牛脊嶺 —— 山門 現在我們來到景區門 樓,這也是景區的主要入口。有人問,景區為什么叫木蘭古門風景區,聽上去有滄桑的感覺。相傳隋唐時期,山上就有古寨,山下村莊有石門,其樣式古樸,氣勢恢弘,古人取村名叫“古門沖”。到明清時期,因戰亂,附近村民為生存以古寨為保護設施,陸續在山上加固修建古寨,現在山上仍留下保存比較完好古寨墻和寨門,村口的古門早以拆毀。在建景區時,規劃專家教授一致意見溯古輟今,于是就取名“木蘭古門風景區”。 請大家回頭往景區廣場看,廣場東端有一棵很少見的大楓樹,它是景區入口最亮的形象,此樹叫神牛楓,三個人手牽手還合抱不了,據植物學家考 證,此樹有 800 多年歷史。說起這棵古樹,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棵古樹漸漸空心,軀干撕裂,樹枝枯萎,村民們著急又無法救治。這時村中有一條老黃牛站出來說:“我已年老體衰,無力耕田,愿將殘軀拯救古樹”。于是一頭鉆進裂縫之中,瞬間不見。時日不久,古樹重現生機,枝繁葉茂。村民們為紀念這頭情深義重的老黃牛,每年清明時節燒香供奉,并喚此樹為神牛楓。 松沙灘:這片沙灘雖然不大,但沙質松軟如被褥,在山中見到是稀奇,相傳花木蘭少年時和伙伴們經常在這里嬉戲玩耍。 八仙石:大家看這片石上有幾個座位,據老人們說這是 八洞神仙去東海時,路過此處,見此地風光優美,便在此歇息打坐留下的座跡,之后人們叫這片巖石為八仙石。 縻牛樁:從這里往前走,一共有三個石樁,樁上似有繩印,傳說花木蘭小時放牛,歇息時常將牛縻在石樁上。 群牛犇戲:你們看前面山體上一個個石頭,好似牛群奔走,有大牛有小牛,有的從山上往下奔,有的從山下往上走,惟妙惟俏,人們都認為是神牛的后代。 那一塊大石上刻有一個巨大的“犇”(奔)字,字高 8 米,寬約 4 米,剛勁有力,氣勢雄渾,是年輕書法家夏牛飛傾心書寫而成,此字與群牛犇戲融為一體,大添景色。 牛脊嶺:我們走的這 條山嶺叫牛脊嶺。相傳山下的村莊,每年遭遇北方來的風沙危害,農作物無收,房屋被毀,村民難以為生,牛吉星知道后,就點化一頭神牛坐北朝南化作一座山,遮擋風沙,你們看,其山形輪廓形似牛脊。古時此山就叫“牛脊嶺”。 古門迎賓:你們看這座石頭,是不是非常象一個寬敞的老式座椅,這棵松樹是不是象黃山迎客松,大自然真是造化神奇,他們伴隨在一起,好象正在等待迎接你們這些遠方的客人。 承恩寺導游詞 ·十堰導游詞 ·黃鶴樓又一導游詞 ·襄陽古城導游詞 一步登天石:話說八洞神仙在八仙石歇息后,來到山頂,眺望四周美景,大發感慨, 有詩道:清泉鏡湖已久違,奇石怪樹彌足歸。喚起太白來此游,長醉古門不須回。隨后他們留戀不已地由一步登天石駕云而去。 月牙石:傳說木蘭少年時,經常與伙伴們到深山打柴放牛,回家時,往往天黑,路不好走,只看到天上星星和月亮,木蘭指著彎月說你要是能落在山上多好啊,照亮路讓我們早回家,也許是酸楚的話感動了月亮神,說著說著,彎月悠悠地落在山嶺一塊石頭上,后來人們稱之為“月牙石”。 祈福石、百福印:又名木魚石,你們看那頂起巨石是不是特別象僧人念經敲打的木魚。這是我們古門風景區最奇特的石景。傳說古時這一帶年年災荒不斷,不 是水災就是旱災,餓殍遍野,花木蘭的師父托夢指點她:請木匠精制一個大木魚,再請青獅嶺(木蘭山)兩位高僧在此開壇誦經,連續敲木魚誦經 666 天為民祈福,必然感動上帝。這一招真靈,白天四面八方百姓涌到山下跪拜祈禱,深夜聲聲木魚聲震徹天庭,驚動了玉皇大帝,第 666 天拂曉,萬道金光劃破長空,玉皇大帝派一位神仙來到木魚旁大石上蓋了一枚刻有“百福”二字的大印,賜福凡間百姓。隨即點化木魚成石,兩位老僧因功德圓滿,也隨神仙飄然而去。此后這一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百姓過上了平安祥和的日子。 勸她換一雙,木蘭將軍非常簡樸,只同意 換不能穿的一只,走后那只不能穿的靴子就留在了山上,后來化成石靴。 古門寨:我們已到達了古門寨了,這個寨門叫南寨門,整個寨有四個門,即南寨門、北寨門、東寨門、西寨門。據傳說,有兩種說法,一說元朝時期,蒙古軍進攻中原時,當地軍民為抵抗元軍在山上修建的古寨。另一說是太平天國軍隊與清軍對陣修建的古寨,眾說紛紜,其說不一。 劍壁:相傳花木蘭替父從軍出發前,特請了一名鑄劍師在古門山上筑爐煉劍,鑄劍師按陰陽八卦煉劍七七 四十九天,終于煉就了一把長鋒寶劍。一天,鑄劍師請木蘭試劍,木蘭對準大石頭就是一劍,頓時大石劈開一個 大口子。她又在大石上連砍幾劍,其劍鋒利無比,切石如泥,現在石上劍痕依稀可見。 古門論劍:傳說木蘭年少時與師兄弟一起習武練功,常常在此切磋武藝和劍法,由于她勤學苦練,不久她武功超群,劍法玄妙,她替父從軍后,在戰場上所向無敵,戰功卓著,朝庭封為無敵將軍,其木蘭劍法也由此名傳天下。 偉人峰:你們看那山峰非常像偉人周恩來, 1946 年,周恩來受中央委托,前往河南宣化(在我們景區北面,相距 90 多公里)解決“新五師”與國民黨軍隊軍事危機問題,歷史上叫“宣化和平談判”,周恩來由武漢到宣化,一行四輛吉普車來到姚集河邊(距 我們景區 5 公里)時遇洪水不能過河。四鄉老百姓聽說是共產黨周副主席的車,就自發地用龍杠將小車抬過了河,給周恩來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放后,周恩來到湖北視察時還與時任省主席的李先念提起過當年過河的情景,周恩來感慨萬千。當年周恩來打著赤腳過河時的照片由南京博物管提供,我區檔案館還保存著,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周恩來不忘姚集人民,當古門風景區建成開園時,不少游人在此看到那山峰一致覺得像偉人周恩來的臥像。你們觀后認為象不象? 問天石:女媧補天時,一不小心一塊巨石劃過長空,墜在此嶺。當巨石擊中山嶺,振撼五岳時,漫山遍野的怪石 鉆土而出,張嘴向天發話,問個不休。后來人們把這塊給古門山的石頭帶來靈氣的大石叫“問天石”。 天河:為雙龍谷上游人工湖及其向前延伸的河谷組成。全長 1.8 公里,蓄水 11 萬方,水面90 畝。河道兩岸蒼松翠柏,石山綿連,云霧繚繞。 鎖谷橋:此橋如巨鎖將兩峰緊鎖,從而造成“水瀉雙龍谷”的壯觀景象。 二龍珠:這對圓溜溜的巨石,山里人叫二龍珠。相傳古時有一年,我們這里發生大旱,老百姓祈求上天降雨,當地土地神報告了東海龍王,龍王騰云駕霧來此降雨,他看到山勢險竣,怕大雨匯成洪水泛濫成災,就撒了兩顆龍珠在峽谷之中,使流水緩 慢順峽谷而下。 龍王廟遺址:始建于明末清初,毀于“文革破四舊”。每逢天干無雨,老百姓便到此廟拜神降雨。在此峽谷中,曾發現巨大的石龍頭。 雙龍瀑:此處的瀑布自兩處石間飛流直下,宛如兩條巨龍吐水,這是峽谷中最美的瀑布景觀。 龍牙石:相傳龍王為了這里長期風調雨順,就派東海一條老龍在此鎮守,時間一長,老龍對這里產生了感情,當龍王召他回東海時,他將身軀留在了峽谷之中,化成石頭,這塊石頭就是龍牙石,下面還有龍鱗石、龍脊石。 福源:水乃山之靈,山有水則福。 疊韻:這段溪流形成折疊奔騰,如情歌竹韻,醉人心脾。因此 人們叫“疊韻”。 三疊瀑:這段瀑布由上至下形成三層瀑布,故起名“三疊瀑”。 黃鷹石:相傳一只黃鷹與黑雕搏差斗時受傷,飛落到雙龍谷,凄涼的叫聲,被谷中打柴的農夫聽見,農夫為鷹仔細治傷并將攜帶的干糧進行喂食,以后農夫每天來到谷中給黃鷹喂食,吃完后黃鷹就站在農夫的肩上,伴隨進山打柴,農夫打柴時,黃鷹就用嘴刁干樹枝,村民們說它通了人性,久而久之鷹和農夫難舍難分,不知過了多少年,農夫去逝了,黃鷹在這塊石頭上大叫三天,就不知去向,后來在黃鷹消失的地方出現了一塊形似黃鷹的巨石,人們叫這座石頭為“黃鷹石”。 姊妹松: 木蘭死后,安葬于青獅嶺北山腳下,她的表妹安葬于古門山下。由于生前二人形影不離、肝膽相照,死后分離使她的師傅鐵冠道人甚為悲傷。他便將二人靈魂合煉為一,植于古門青松樹根之上。后來好多青松成為一棵樹根上長出兩根軀干相同的青松。于是人們便把這種青松叫姊妹松,這也是對古人深厚友誼的一種鑒證。 湖谷亭:為雙龍谷出口之亭。此亭既可以觀湖光山色,又可以賞幽谷飛瀑,真使人怡情悅性。 古門湖:為雙龍谷溪流匯集而成,水面 800 余畝,湖水波光瀲滟、清流見底,三面青山環抱,“龍”形半島伸至湖心,是歇息休閑和游湖蕩舟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