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文言文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
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譴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節選自《桃花源記》)
【乙】
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
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
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
啼笑,鳴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節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有刪改)
【注釋】①旦子岡:在今南京市江寧區附近。②甫:剛。③洵(xun);確實。④浣:洗。
1.請翻譯以下加點字。
(1)阡陌有厚交通:
(2)乃不知有漢乃:
(3)偶言騎步行舍:
(4)其丈夫方擔糞園方: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筆法簡潔卻內涵豐富,“具言”“嘆惋”“說如此”等可以體現其文筆凝練又不失韻味。
B.甲文以寫實的筆法,反映在現實中經過多年戰亂,桃花源的人們終于過上了幸福、
快樂的生活。
C.乙文中作者描繪了一幅溫和諧的農家風情圖,尾句抒發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和
羨慕之情。
D.乙文作者將江北當地婦女也勤勞與西北男子的“游惰”習氣比較,贊美了人們勤勞肯干
的“江北之俗”。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未果,尋病終。
(2)又有樹數株郁郁然。
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的生活圖景有哪些相似之處?
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小題。
【甲】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日:"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選自《兩小兒辯日》)
【乙】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
眾兄弟既①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②能諷誦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
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目:“書不可不成誦。或④馬上,或中夜不寢
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選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注釋】①既:已經。②俟(si):等到。③諷誦:背誦。④或:有時。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日初出迨迨:圓哀()
(2)及其日中如探海()
(3)孰為汝多期乎()
(4)學主編《資治通鑒》()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我以日初出遠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孰為汝多知乎為是其智弗若與
C.為一時書名臣弈秋,通國書善弈者也
D.俟能諷誦乃已蒙乃始就學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2)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
8.下列對甲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主要是通過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
B."此不為……乎”兩個反問句,表達出兩小兒對個人認識的強烈肯定。
C.兩小兒辯斗時充滿自信、寸步不讓;笑孔子時又有著小孩子的調皮與天真。
D.“孔子不能決也”,此時的孔子雖受窘,卻坦然面對,不失至圣先師之風范。
9.你能從乙文的司馬光身上學到哪些學習方法?
【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
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
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①,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黃石②之間,山
之陰③,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④,對吾堂⑤亦不惡也。來年忽發箭⑥數十,挺然直上,
香味堅厚而遠。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
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⑦,不如留與伴煙霞。又云:山中蘭草亂如蓮,葉暖花酣氣候濃。山
谷送香非不遠,那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⑧,花皆出葉上,
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
(節選自《鄭板橋集》)
【注釋】①三春: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莫:通“暮”。②太湖石、黃石:均為假山名。
③山之陰;上的北面。④燥:干燥之處。⑥堂:正屋。⑥箭:指蘭花莖。⑦盎:腹大口小的
器皿。⑧余畫此幅:指作者畫的蘭花。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香遠旗清()
②陶后鰥有聞()
③國移植于太湖石、黃石之間()
④又感燥()
11.翻譯句子。
來年忽發箭數十,挺然直上,香味堅厚而遠。
12.簡要概括周敦頤愛蓮和鄭板橋喜愛蘭花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13.兩文都托物言志,在寫法上還有什么不同點?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古文,回答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
以分人。”對目:“小惠未編,民弗從也。‘‘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目:“小
信未孚,神弟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目:“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
績。公將馳之。劌目:“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哪①人軍于蒲騷②,將與隨、線、州、蓼伐楚師。莫敖③患之,日:“盍④請濟
師于王?“斗廉⑤對日:“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⑥,君之所用也。成軍⑦以出,又
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日:“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邨師于蒲騷。
【注】①員B:古國名。②蒲騷:哪國地名。③莫敖:楚國官名,掌管軍旅之事。④盍:何不。
⑤斗廉:楚國大夫。⑥商、周之不敵:商不敵周。⑦成軍:整頓軍隊。
14.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又何間焉”中的“間”是參與的意思,與“時時而間進”的意思不同。
B.“必以信”中的“信”是實情的意思,“與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意思不同。
C.“軍”有“軍隊,,“軍隊駐扎”“攻擊,,等意向,根據語境推測,“哪人軍于蒲騷”中的“軍”
是“攻擊”意思。
D.“聞”有“聽到”“聞名”“名聲”“傳播”等意像,根據語境推測,“君之所聞也”中的“聞”是
“聽到”意思。
15.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16.作戰時,智者能夠抓住機會,巧者能夠果斷決策。你認為曹劌是“智者”和“巧者”嗎?請
結合甲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內容簡述理由。
17.曹劌認為“可以一戰”,斗廉認為不必請求增援,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分別是什么?這些
依據中蘊含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
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①,左控②垂崖③;疊石為磴④,十余級乃得度⑤。山之勝
⑥,蓋自此始。循⑦磴而東,既得小澗,石梁⑧跨于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水皆清澈,自高淙②下,其聲濺濺簸然。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
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后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
(節選自朱熹《百丈山記》)
【注釋】①絕壑:又深又險的山溝。②控:連接。③垂崖:陡峭的山崖。④磴(deng):山
道的臺階。⑤度:渡過,過去。⑥勝:美好。⑦循:順著、沿著。⑧梁:橋。⑨淙:形容水
流動的聲音。⑩濺濺:水流聲。頌J門:寺院。?K:俯視。
1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水尤清冽尤:(2)日光下澈澈:
(3)登百丈山三里許許:(4)終日不簞絕:
19.請用7”為乙文中的畫橫線部分斷句。(斷一處)
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2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皆若空游無所依。
(2)循磴而東,既得小澗。
21.聯系《小石潭記》全文,用原文中的兩個四字短語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游歷
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
22.甲文第二段和乙文都描寫了水的清澈,分別是怎樣描寫的?
【甲】
舜發于味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
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
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
越國大饑,王恐,召范蠡①而謀。范蠡目:“王何患焉?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
禍也。夫吳國甚富而財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幣卑②辭以請汆
③于吳,則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吳,而王何患焉?"越王日:“善!”乃使人請食
于吳。不出三年,而吳亦饑。使人請食于越,越王弗與,乃攻之,夫差④為禽⑤。
(選自《呂氏春秋》,有刪改)
【注】①范蠡(II):人名,越國大臣。②卑:謙卑,不自高自大。③汆(出):買進谷物,
這里指借糧。④夫差:吳國君主。⑤禽:同“擒”,捉住。
23.下列對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吳國/甚富而財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
B.夫吳國甚富/而財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
C.夫吳國甚富/而財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
D.夫吳國甚富/而財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
2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發于聲,晅后喻委則去之
B.乃攻之女子多嫁
C.苦若心志基如土石何
D.告之于帝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5.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孟子文章以雄辯著稱。如甲文第一段運用排比,列舉多個事例闡述同一觀點,行文
如江河直下,一瀉千里,使文章氣勢非凡。
B.乙文敘寫“夫差為禽”的故事說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吳王的
智寡才輕、不思后患。
C.甲文在論述的思路上,從國家的興亡推及個人的成才規律,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
清楚。
D.乙文詳寫了“請食”前范蠡的建議,略寫了“請食”的經過,詳略得當,突出主旨。
2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②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也。
【甲】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郁至,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才嗇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攀,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冬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獲廢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觀其好惡,目:“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視。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淵然丈余,綾③不可竭。當大暑
時,飲之若餌白雪,咀輕冰,凜如也;當嚴冬時,若遇愛日,得陽春,溫如也。其或雨作云
蒸醇醇而渾蓋山澤通氣應于名源矣。又引嘉賓,以建溪、日鑄、臥龍、龍門之茗試之,則甘
液華滋,悅人襟靈。
予愛其清白而有德義,可為官師之規。因署其堂目清白堂,又構亭于其側,日清白亭。
庶幾④居斯堂,登斯亭,而無忝⑤其名哉。
(節選自范仲淹《清白堂記》)
【注釋】①芟(sh&n):除草。②扃(jiong):關鎖。③稅(geng):原指井繩,此指提水。
④庶幾:但愿,希望。⑤忝(tian):玷污。
27.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濁浪不登()
(2)沙鷗翔集()
(3)奉辱偕忘()
(4)微斯人()
2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2)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9.通讀甲乙兩文段,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乙文段中的“嘉泉”有何特點?請簡要概括。
(2)甲乙兩文段各體現了作者范仲淹怎樣的為官之道?請分別概括。
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
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
余憶少年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
邊亭中。為正港忽及太遮像叁面至湖中苞花盡作飄搔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
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節選自李盛仙《夏日賞荷》)
30.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標兩處)
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
3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可愛者甚菁:
②不蔓不枝:
③荷花為雨所洗:
3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33.【甲】文題目是《愛蓮說》,文中為什么還寫了牡丹和菊花?
34.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文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____________",描繪雨后荷花
的語句是“,,
35.賞荷,可觀其神美。【甲】文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文中贊荷花仿若花中仙子“裊娜
多姿,清麗雅致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
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謫龍場,
龍場,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國③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
夷之人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始予至,無室以止,居于叢棘之間,則郁④也;遷于東峰,
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予嘗圃于叢棘之右,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
因而翳之以檜竹,甘⑥之以卉藥,琴編⑥圖史,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
者,若觀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釋】①守仁,指王陽明。②蔡:周時國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國:國都,④郁:阻滯。
⑤蔚(shi):栽種。⑥琴編:琴書。⑦通都:四通八達的都市。
3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苔痕上階綠—(2)無案牘之勞形
(3)民學與伐木閣之材(4)若觀于通都中
37.用/給文中劃橫線句子斷句(劃2處)
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
3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
39.甲乙兩文都體現了“陋室不陋”,具體表現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合兩個文段簡要分析。
比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辱呼。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與》,將復何及!
(節選自諸葛亮《誡子書》)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
是,車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①趨于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②,見雇工則頤指氣使③,
此即日可于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
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一經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弟
總宜平心靜氣。爾與諸弟戒之,至囑至囑!
(節選自《曾國藩家書》)
注釋:①日:一天天地。②樸陋:粗俗鄙陋。③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氣
發聲來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隨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氣。
4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非寧靜無以皇匹致遠:(2)淫慢則不能慟精勵精:
(3)悲守穹廬窮廬:(4)此即日習于傲矣習:
41.【甲】文中諸葛亮認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以“白—”四字比喻了過度懈怠、不靜
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乙】文中曾國藩以自己為例勸誡弟弟,提出做事
宜",否則會導致“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的結果;【甲】【乙】兩文的作者都認為
C會阻礙“靜”的養成,從而影響學習與做事。
42.翻譯下列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43.【甲】文中諸葛亮提出“儉以養德”的觀點,請你結合【乙】文內容,談談在生活中該如
何培養“儉”的習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余與蕓寄居錫山華氏,時華夫人以兩女從蕓識字。鄉居院曠,夏日逼人,勞教其家,
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約長四五寸作矮條凳式,虛其中,橫四擋,寬一尺
許,四角鑿圓眼,插竹編方眼,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
動。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纖回曲折,隨時可更,故日活花屏,
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沈復《浮生六記》
【乙】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
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益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箸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石青梅之。
張潮《虞初新志》
44.請你解釋【甲】【乙】兩文中的加點字。
①作活花屏法卷妙②隨時可更
③圈不因勢象形④石青榕之
45.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B.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C.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D.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46.請翻譯下列句子。
(1)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動。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窘篷覆之。
47.小品文興盛于明清,明清小品文在創作風格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趨于生活化。請你從說
明方法的角度說說【甲】【乙】兩文的相似之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
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選自歐陽修《賣油翁》)
【乙】
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①”。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
問:“汝典郡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
③嘆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④,豈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魚⑤。
(選自宋史《碎金魚》)
【注釋】①由基:養由基,戰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③罔不:無不。④伎:
同“技”。⑤金魚:古人的一種佩飾。
4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眠之久而不去睨:(2)康肅簿然曰忿然:
(3)陳堯咨善射善:(4)及守荊南回及:
4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2)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
50.【甲】文中,賣油翁為什么“但微頷之”?
51.結合兩篇短文,說說陳堯咨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
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
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
由鍋耳至特里①,路甚崎嶇。是日,車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轅緩行。行數十
里,路始平,仆夫回尊主人目:”而今而后,吾知免夫②。”于是,仆夫升車而坐,主人憑軾
而觀。行數里,主人擁鼻微吟,仆夫執緩鼾睡。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車仄③以翻,馬臥
且踢,主人猬縮于箱中④,仆夫鵠立于轅外。眾至,解勒斷鞅,出馬于轅,乃出主人于箱。
仆夫曰:“異哉,不覆⑤于高岡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日:“宜哉,高岡防其覆,是以免
于覆;平地自以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謝子聞之曰:“善哉言乎,獨車也乎哉⑥!”
(節選自謝濟世《梅莊雜著》,有刪改)
【注】①鍋耳、特里:古代地名。②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從今往后,我知道不用牽著走了。
③仄:傾斜,偏斜。④主人猬縮于箱中:主人像刺猬一樣蜷縮在車廂中。猬,像刺猬一樣。
⑤覆:傾覆,傾倒。⑥善哉言乎,獨車也乎哉:說得好啊,這不僅僅是對車而言啊!
5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
(2)仆夫回顧主人曰顧:
5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于吠畝之中皆以美于徐公
B.餓基體膚總真無馬邪
C.不覆于高岡加覆于平地也出淤泥畫不染
D.謝子聞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5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5.【甲】文開頭運用了①—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接著從個
人成才談到國家治理。如果一個國家要興盛,在內要有“②”,在外要有“③—”,由此
自然引出作者的思想觀點。而【乙】文通過一個小故事,闡述了與【甲】文相同的道理,即:
④(用甲文原文回答)。
閱讀下面二個文段,完成小題。
【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曾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
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
傾耳以請;(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
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王冕①者,諸暨②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
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踏田者,父怒,撻③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
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潛出,坐御膝上,執策映長明燈④讀之,瑯瑯達
旦。(B)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⑤若不見。安陽韓性⑥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
遂為通儒。
(節選自宋濂《宋學士文集》)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畫家、詩人。②諸暨:今浙江境內。③撻:用鞭棍等打人。④長明燈:
佛像前晝夜不熄的油燈。⑤恬:安然、坦然、不在乎。⑥韓性:元末大學者。
56.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錄畢,本送之走馬觀花B.又用無碩師名人與游卓得患失
C.色愈恭,禮愈至無微不至D.安陽韓性聞而號之異口同聲
57.把【甲】選段中畫曲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58.甲、乙兩選段最能體現宋濂、王冕好學的一個字分別是_、_o
59.宋濂善于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人物特點,增強文章表達效果。請從兩個選段畫橫線句子(A)
(B)中任選一處,簡要分析這一手法的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辱,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②……
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穹,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
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歲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蘇軾徒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
富民爭出避水。軾日:“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
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
涂潦①,吾儕②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鐳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沈③者三版。軾后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選自《蘇軾傳》,有刪改)
【注釋】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儕:同輩。③不沈:沒有受損。
6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云歸而巖穴限()②樹林陰鰭()③太守謂誰()
61.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文。
①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②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吾在懸/問其姓氏,星金陵人
B.軾承武衛營/陰太守,說如此
C.雖禁軍耳為我盡力/耳焉置土石
D.雨日夜不止/止有剩骨
63.請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64.歐陽修曾說:“凡治人者不問吏材能否,施設何如,但民稱便,也成為了‘良吏請結
合甲乙兩文的內容,說說歐陽修和蘇軾是“良吏”的理由。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小題。
【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
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歐陽公①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②以獲③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
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④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
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選自《歐陽永叔集》,有刪改)
【注】①歐陽公:歐陽修。②太夫人:歐陽修的母親。③荻: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
④閭里:鄉里。
65.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未嘗稍降蔣色(2)禮愈至(3)悖讀書是務
66.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67.【甲】文段中運用了對比手法,請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68.【甲】【乙】兩文中的人物,幼年時的讀書經歷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
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古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
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懷怒未發,休樓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縮
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乙】
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厘山②,使
為書招張世杰③。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
丁洋詩》與之。弘范笑而置之。厘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目:“國亡,丞相忠孝盡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法然出涕,目:“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
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日:“天祥受宋
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目:“吾事畢矣。”南
彳拜而死。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①弘范:即張弘范,元朝將領。②屋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據點。③張世杰:南宋將領。
6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士之怒士:官吏B.長跪而啰之謝:道歉。
C.安事二姓事:侍奉。D.南鄉拜而死鄉:同“向”,面向。
70.下列對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夫專諸本刺王僚也/左右命之拜
B.四至于此!/汝何愿?
C.徒以有先生也/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D.挺劍加起/南鄉拜則死
7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秦王威脅,唐雎極言專諸、聶政、要離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懾住了秦王。
B.文天祥被捕之后,張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了,并以詩明志。
C.在“義”和“生”之間,唐雎和文天祥選擇了“義”,并為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D.唐雎面對強秦敢于拔劍,文天祥寧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贊頌的“大丈夫”。
7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小題。
【甲】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節選自《論語》)
【乙】
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①之肆②,久而自臭
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
③,何可世得!但優于我,便足貴之。
(節選自《顏氏家訓?慕賢》)
注:①鮑魚:咸魚,氣味腥臭。②肆:店鋪。③顏、閔之徒:顏回、閔損那樣的人。
7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為人謀而不學乎?忠:
(2)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
74.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5.語段【甲】內容與學習有關,談到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孔子對此的觀點是什么?請
簡要概括。
76.語段【甲】【乙】對與朋友交往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乙】
御孫①日:“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
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②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③節用遠罪④豐家。
故日:“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
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日:“侈,惡之大也。”
(選自司馬光《訓儉示康》,有刪改)
[注釋]①御孫:春秋時魯國的大夫。②役:役使。③謹身:約束自己。④遠罪:避免犯罪。
7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便直道而行
B.夫饞則寡欲/隹以養德
C.非寧靜無以致年/有朋自匹方來
D.惠與日去饞暇甚
7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79.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2處)
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80.下列對【甲】文的分析有送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
求,強調它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不僅指一般的學習,而且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
也不單純指寧靜,而且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獨善其身、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
81.【乙】文節選自司馬光寫給兒子司馬康的家訓,結合【甲】文說一說這兩位父親給兒子
寫信的共同用意是什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
一小舟,擁羹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曰:“莫說相公
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九月二十三日,晨鐘初歇,披衣啟戶。薄云飄忽,細雨溟蒙。湖光山色,不甚
分明,模糊之中別有妙趣。茂之方濃睡,余撫其背目:“黃粱①熟矣,何尚遽遽然②耶?“茂之
摩攣雙眼,一笑而起,不暇束帶,倚戶延望,目:“此真米家③潑墨法也。”既而叔父至,仲
兄以告,叔父亦云然。相與讀畫久之。童子汲清泉,品龍井明前茶,又試武夷,余終推龍井
第一。弈棋四局,擊箸曼歌,后憑欄縱目,云開雨止,夕陽在山。湖中歌舫縱橫急弦繁管斷
續未歇。俄而燈火已上,若流螢風中不定。
(節選自浦祐君《游明圣湖日記》)
注釋:①黃粱:此處指夢醒之時。②遽(qil)遽然:用莊周典故,指夢境。③米家:指宋代
畫家米芾,其山水畫自成一家。
82.用“/”給下列句子斷句(限斷2處)。
湖中歌舫縱橫急弦繁管斷續未歇
8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湖中常得更有此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售
B.余強飲三大白畫別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C.余撫基背茶真無馬耶
D.相與讀畫久書囑予作文以記本
8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俄而燈火已上,若流螢風中不定。
85.【甲】【乙】兩文均是敘寫西湖美景雅事的佳作,但所繪之景和所敘之事不同,結合文章
內容填空。
選文所繪之景所敘之事
【甲】冬夜西湖雪景①
【乙】②③
86.【甲】【乙】兩文都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說說你從這兩篇文章中分別讀出了作者怎樣
的心情。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各題。
【甲】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
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選自《周亞夫軍細柳》)
【乙】
俞大猷①,少好讀書,嘗謂兵法之數起五,猶一人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裝配式建筑預制混凝土構件合同
- 環境監測練習題+參考答案
- 農業種植試驗與推廣合作協議
-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合作協議文本
- 2025黑龍江省旅游投資集團面向社會招聘1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河南西溝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員2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山東省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四川南充臨江東方發展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紡織品設計的可行性研究試題及答案
- 高二物理綜合試題及答案
- 2023年同等學力臨床醫學考試真題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湖南大學
- 第七講-信息技術與大數據倫理問題-副本
- (完整版)數字信號處理教案(東南大學)
- 公園EPC建設項目合同管理的監理措施
- 祖暅原理的課件
- 保密警示教育課件
- 《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課件
- 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空氣的“力量”》教案及教學反思
- 青海省魚卡礦區魚卡二號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提高大面積混凝土地面表面平整度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