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科
梁雪組織機構與管理體系三級管理體系醫院感染是做什么的?消毒?采樣?病案室看病歷?統計報表?挑刺?。。。。。。醫院感染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獲得而于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重大感染爆發事件回憶衛生部通報山西兩家醫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山西省衛生廳于2021年2月27日接到太原公交公司職工醫院6名患者投訴,反映在該院進行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經調查,有47名患者在太原公交公司職工醫院進行血液透析。2021年12月至2021年1月,醫院對47名患者進行檢測的結果說明,20名患者丙肝抗體陽性。20名丙肝陽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煤炭中心醫院進行血液透析。
問題源于:,對血液透析器不進行測漏試驗和質量監測,消毒方法不正確,特別是太原公交公司職工醫院,對丙肝抗體陽性患者不能實施專機血液透析和專區處理血液透析器,并使用工業用過氧乙酸對血液透析器進行消毒,存在交叉感染和平安隱患。
處理結果:山西省衛生廳、太原市衛生局已于3月3日責令太原公交公司職工醫院血液透析室停業整頓,對山西煤炭中心醫院下達了整改意見。太原公交公司職工醫院上級主管部門已撤銷醫院主持工作的常務副院長和副院長的職務,并給予行政記過處分;山西煤炭中心醫院上級主管部門已撤銷醫院主管副院長的職務,并給予警告處分。兩所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護士長等相關責任人被免職。
新生兒科主任、護士長被撤職醫務部部長、控制感染中心主任、醫務部質量控制辦公室主任、護理部主任、護理部副主任、總護士長等責任人被免職新生兒科死亡患兒主治以上主管醫生、主管責任護士暫停工作無生命的環境是病原體的儲存庫!眾所周知,我國是乙型肝炎大國,約有1億2千萬乙肝病毒攜帶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形勢也同樣令人擔憂,我國遼寧省發現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就是因為在非洲工作期間接受口腔治療時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據國家權威部門調查,乙肝患者口腔內血液與唾液里的HBsAg陽性率為58.4%。醫院口腔科器械乙肝病毒污染率為5%-30%,其中城鎮牙科診所器械HBsAg陽性率37%,農村診所牙科器械HBsAg陽性率62%。內鏡檢查的交叉感染
引用上海內鏡質控中心資料
1966~1992,消化內鏡檢查中有281例發生交叉感染;支氣管鏡檢查中有96例發生交叉感染。ASGE(美國消化內鏡學會)從1988~1993,消化內鏡引起的交叉感染率為1/180例次。AnnInternMed.1993;117-128.內鏡的根本結構Biopsychannelairchannelwaterchannelsuctionchannel內鏡洗消真正的困難在于復雜的管道一、醫院感染與醫療平安1、—在美國,醫源性感染已成為第四位死因〔Wentzel溫策爾,1993),導致每年88000病人死亡〔MMWR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2000〕。2、—根據全球55所醫院現患率調查,平均8.7%的住院病人發生感染〔WHO世界衛生組織,2002〕。3、—2005年全國醫院感染調查顯示,我國醫院感染發生率大約為5%。醫院感染與醫院質量二、增加醫療費用美國每年造成超過45億美元的醫療費用損失。英國每年造成10億英鎊損失。墨西哥每年造成損失達15億美元。2005年全國醫院感染調查顯示肺部感染增加治療費用3.2萬元泌尿道感染增加7436元顱內感染多花費1.7萬元2007年11月27日衛生部黃潔夫副部長在北京與WHO代表簽約參加“全球患者平安聯盟建議〞!衛生部承諾五項行動防控醫院感染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標準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標準公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標準二、監測與干預醫院感染監測醫院感染監測意義在于:搞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合理運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株產生;合理運用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內源性感染);為研究如何預防內源性感染提供可靠的醫院感染病例監測資料;收集病原學資料為開掘新的抗生素提供臨床資料〔那么感染病例的調查與收集是最具體、最根底的工作之一,資料收集詳細、準確、全面,對于制訂相應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要的調查方法有:全面綜合性監測現患率調查目標性監測〔重點部門、重點人群、高危因素〕常見醫院感染類型干預醫院內肺炎的預防與控制
對氣管插管或切開患者,吸痰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手衛生規那么;建議使用可吸引的氣管導管,定期〔每小時〕作聲門下分泌物引流;呼吸機螺紋管每周更換1次,有明顯分泌物污染時那么應及時更換;濕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備的冷開水,每天更換;螺紋管冷凝水應及時做為污水去除,不可直接傾倒在室內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氣道;降低對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限制鎮靜劑和麻醉劑的使用;對于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患者,每天評估是否可以撤機和拔管,減少插管天數;嚴格掌握輸血指征,提倡輸成份血;提倡積極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水平;正確進行呼吸機及相關配件的消毒:消毒呼吸機外殼、按鈕、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呼吸機管道的清洗消毒;不必對呼吸機的內部進行常規消毒。不宜常規采用選擇性消化道脫污染來預防HAP/VAP;盡量減少使用或盡早停用預防應激性潰瘍的藥物,包括H2受體阻滯劑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劑;對于器官移植、粒細胞減少癥等嚴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應進行保護性隔離,包括安置于潔凈病房,醫務人員進入病室時須戴口罩、帽子,穿無菌隔離衣等;有關預防措施對全體醫務人員包括護工定期進行教育培訓。按上述方法分類,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顯著不同: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清潔切口感染發生率為1%,清潔-污染切口為7%,污染切口為20%,污穢-感染切口為40%。因此,切口分類是決定是否需進行抗生素預防的重要依據。最常見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腸道桿菌科細菌〔大腸桿菌屬、腸桿菌、克雷伯菌屬等〕。在興旺國家,腸球菌占據了第3位,在國內那么腸球菌相對少見,銅綠假單胞菌相對多見。據近年大城市醫院外科感染致病菌的調查結果,前三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SSI的病原菌來源4/10/202536AMajorSurgicalSiteInfection
isaCatastrophe!4/10/202537預防SSI的干預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二、插管后的預防控制措施1、用無菌透明專用貼膜或無菌紗布敷料覆蓋穿刺點;2、定期更換穿刺點覆蓋的敷料,更換間隔時間:無菌紗布為2d,專用貼膜可至7d,但敷料出現潮濕、松動、沾污時應立即更換;3、接觸導管接口或更換敷料時,須進行嚴格的手衛生,戴潔凈或無菌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4、保持三通鎖閉清潔,如有血跡等污染應立即更換;5、病人洗澡或擦身時要注意對導管的保護,防止導管體外端浸水,必要時使用防水貼膜覆蓋導管和肝素帽;6、輸液管路和其他附帶裝置每周更換2次,但用于輸血、血制品、脂肪乳劑后24小時內必須更換,用于輸注丙泊酚的給藥裝置,每6小時或者12小時更換一次;對無菌操作不嚴的緊急置管,應在48h內更換導管,選擇另一穿刺點;疑心導管相關感染時,應考慮拔除導管,但不要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導管;由經過培訓且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留置導管的日常護理;每天評價留置導管的必要性,盡早拔除導管。三、其他預防措施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定期公布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四、循證醫學不推薦的預防措施1、不提倡常規對拔出的導管尖端進行細菌培養,除非疑心有導管相關血流感染;2、不要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藥物的藥膏;3、不要常規使用抗感染藥物封管來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4、不推薦通過全身用抗菌藥物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也不必去除鼻腔定植金黃色葡萄球菌;5、不要為了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6、不要為了預防感染而常規通過導絲更換非隧道式導管;7、不要常規在中心靜脈導管內放置過濾器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加強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
預防傳播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效的診斷和治療預防感染12遏制醫務工作者傳播11隔離患者9嚴格掌握萬古霉素應用指證1接種疫苗2拔除導管6專家會診7治療感染,而非污染3針對性病原治療8治療感染,而非寄殖4控制抗菌藥物應用5應用當地資料10及時停用抗菌藥物三、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洗手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嚴格實施正確的洗手規那么可減少醫院感染20~30%隨機采樣結果某醫務人員手部菌落24小時培養結果WHO關于手衛生的六個指征1、接觸病人前后2、摘除手套后3、進行侵入性操作前4、接觸病人體液、排泄物、粘膜、破損的皮膚或者傷口敷料后5、從病人臟的身體部位到干凈的身體部位6、直接接觸接近病人的無生命物體〔包括醫療器械〕后她在做什么?干手怎么辦?醫院感染爆發事件級別Ⅰ級突發事件立即報告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爆發事件;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Ⅱ級突發事件30分鐘內報1)5例以上醫院感染爆發;2)由于醫院感染爆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3)由于醫院感染爆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Ⅲ級突發事件12小時內報告發生3例以上5例以下醫院感染爆發。四、標準預防1、標準預防的內涵
1.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不管其是否具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因此它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2.既強調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護人員,也強調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和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再傳至病人,因此既保護醫務人員,又保護病人即雙向防護。
3.其隔離措施是根據各種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空氣、微粒、常規工具和蟲媒5種,后兩種在西方國家已不復存在)而建立的,因此其隔離系統包括3種即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2、標準預防的主要內容〔9個〕
〔1〕.醫務人員在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不管其是否帶手套,都必須洗手;遇有下述情況必須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觸兩病人之間;③可能污染環境或傳染其它病人時。
〔2.〕醫務人員接觸病人的上述物質及其污染物品時,接觸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膚前均應帶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觸清潔部位又接觸污染部位時應更換手套。
〔3.〕與普遍預防相同,在上述物質有可能發生噴濺時應戴眼罩、口罩,應穿防護衣,以防止醫務人員皮膚、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質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處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它病人、醫務人員、探視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醫務人員、探視者與環境間的傳播。重復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在用于下一病人前應進行清潔和適當的消毒。
5.醫務人員在進行各項醫療操作、清潔及環境外表(包括病人床及床旁儀器)的消毒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6.污染的床單及時處理,防止接觸病人的皮膚與粘膜,污染衣服及微生物的傳播。7.銳利儀器和針頭應小心處置,以防刺傷。操作時針頭套不必重新套上,當必須重新套上時應用儀器而不用手。針頭不應用手從注射器上取下、折彎、破壞或進行其它操作。一次性應用的注射器、針頭、刀片和其它銳利物品應置于適當的防穿刺的容器內,該儀器盡可能的被置在工作處;需重復使用的鋒利器械也應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至再處理部門。8.容器、復蘇袋或其它呼吸裝置應置于需復蘇操作處。9.污染環境或不能保持環境衛生的病人應隔離。
標準預防內容——口罩正確的佩戴口罩醫務人員醫院
感染【職業暴露】指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內因執業獲得的感染。在醫院工作期間顯示病癥。在醫院工作期間后一定時間內出現病癥。醫務人員醫院感染事件1984~2004年:醫務人員發生HIV(美國CDC)確認感染累計59例。可疑職業感染報道為139人次。59例職業分布構成比為:護士24人40.7%檢驗20人33.9%醫生8人13.5%其他7人11.9%其中48人是由于針刺傷導致的HIV感染。〔針刺〕健康的醫務人員患血液傳播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被刺傷的醫務人員中護士占80%。由于污染的針頭或銳器傷感染疾病的傳播幾率:HBV6.0-30.0%HCV0.4-6.0%HIV0.25-0.4%醫務人員暴露后處理程序迅速、敏捷地按常規脫去手套;健側手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使局部血液排出;流動凈水充分沖洗;0.5%碘伏消毒。報告科室負責人。填寫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記錄暴露源、損傷情況等。專家組危險度評估。定期隨訪追蹤。預防永遠是保護病人保護我們自己保障醫療平安提高醫療質量#1簡單了解抗生素的預防用藥?指導原那么?共分四局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根本原那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本卷須知〞“各類細菌性感染的治療原那么及病原治療〞高州市中醫院微生物藥物敏感分析統計病區
標本量陽性菌株數陽性率%
兒科30針灸理療科5125神經內科231357心血管內科191580(1)肝病腫瘤科10550骨一科402357.5(3)骨二科261350呼吸內科321444泌尿外科2731.1五官科1310.2胸外科322166(2)神經外科9333.3ICU15853.3.5合計24212552.5外科系統:134例陽性例數:64例陽性率:48%內科系統:108例陽性例數:61例陽性率:56.5%
表2
優勢病原菌的分布
革蘭氏陽性球菌47株37.6%細菌分離株數量百分率%金黃色葡萄球菌1021.2溶血性葡萄球菌1021.2表皮葡萄球菌613路鄧葡萄球菌511腐生葡萄球菌49松鼠葡萄球菌36.5鏈球菌屬36.5糞腸球菌36.5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36.5其中有8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標本來源于分泌物(6株)和痰(2株)。(分別來自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骨二科/五官科/心內科/以及門診傷口)革蘭氏陰性桿菌〔77株61.6%〕細菌分離株數量百分率%銅綠假單胞菌1825.71大腸埃希菌1722.86肺炎克雷伯菌1317.14陰溝腸桿菌67.86鮑曼不動桿菌45普通變形桿菌22.5弗勞地枸櫞酸桿菌22.5其它腸桿菌1217念珠菌感染部位的分布(29株〕細菌分離株數量百分率%痰1966中段尿414傷口分泌物310.53口腔分泌物27甲屑13.4革蘭氏陰性桿菌、革蘭氏陽性球菌對常用抗生素總的耐藥性統計抗生素名稱菌株數耐藥率(%R)敏感率(%S)中敏率(%I抗生素名稱菌株數耐藥率(%R)敏感率(%S)中敏率(%I阿米卡星412275.626.6慶大霉素6453.1364.3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643934.415.6四環素2353.5397.32氨芐西林644217.231.7替卡西林/克拉維酸4124.468.34.88氨芐西林/舒巴坦414424.47.32頭孢吡肟(四4148.846.310.63苯唑西林235247.914.1頭孢噻肟(三)4136.629.34.88復方新諾明644440.721.8頭孢他啶(三)4121.9556.134.15紅霉素2365139.38頭孢西丁4136.592718.75環丙沙星6448.542.2頭孢唑啉6451.56287.32克林霉素233960.930.43妥布霉素4148.8394.35奎奴普丁2326.143.58.7萬古霉素234.35926.25利福平2326.165.221.7亞胺培南64256914氯霉素2330.447.84.88氨曲南412746.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418.570.4左旋氧氟沙星643056青霉素2369.630.49.38呋喃妥因54060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是否正確合理,基于以下兩方面:1、有無指征應用抗菌藥物;2、選用的品種及給藥方案是否正確、合理。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根本原那么1、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2、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3、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4、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應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療程: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病癥消退后72~96小時,特殊情況,妥善處理。但是,敗血癥、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布魯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鏈球菌咽炎和扁桃體炎、深部真菌病、結核病等需較長的療程方能徹底治愈,并防止復發。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根本原那么1、用于預防一種或兩種特定病原菌入侵體內引起的感染,可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