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第一輪第四課《竇娥冤》導學案學生版-6-_第1頁
必修下第一輪第四課《竇娥冤》導學案學生版-6-_第2頁
必修下第一輪第四課《竇娥冤》導學案學生版-6-_第3頁
必修下第一輪第四課《竇娥冤》導學案學生版-6-_第4頁
必修下第一輪第四課《竇娥冤》導學案學生版-6-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竇娥冤》導學案班級姓名小組___________【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戲劇及元雜劇的有關常識、基本特征。2.理清情節結構,把握雜劇內容。3.賞析竇娥人物形象,概括雜劇的主題。【重點難點】賞析竇娥人物形象,概括雜劇的主題【知識鏈接】一、作者簡介關漢卿,生卒年不詳,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戲曲作家。一生“不屑仕進”,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自述“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所作雜劇今知有六十余種,現存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代表作品可分為三類:悲劇《竇娥冤》等、喜劇《救風塵》等、歷史劇《單刀會》等。二、探背景元代社會初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多數文人同廣大人民一樣都受到殘酷的迫害,因此,他們與人民關系密切。生活在社會下層的關漢卿,同情百姓的悲慘命運,不畏權貴,敢于斗爭。他根據“東海孝婦”的故事創作了《竇娥冤》,揭露了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三、知常識1.戲劇與戲劇沖突: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戲劇沖突是指表現人與人之間矛盾關系和人的內心矛盾的特殊藝術形式。同時也是戲劇中矛盾產生、發展、解決的過程,由戲劇動作體現出來。從戲劇沖突中可以帶出人物的性格與劇本的立意。2.元代雜劇(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寫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類似現代劇的序幕,有時也置于兩折之間,具有過場戲的性質。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2)角色:扮演的角色主要有生、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外旦、貼旦、老旦、花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次要人物。此外還有以劇中人物職務身份為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3)劇本構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即曲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科(即科范):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動作、表情、舞臺效果)。也稱“介”。白(即賓白:唱為主,白為賓):是劇中人物的說白部分,分別為對白、獨白、旁白、帶白(唱詞中的插話)。(4)音樂:雜劇的每折戲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調組成的、曲調的多少不一)。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于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我國古代音樂以宮、商、角、徵、羽(五音)、變宮、變徵為七聲,以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為主的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合稱“宮調”。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3.元雜劇的主要作家作品(1)元雜劇(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2)四大愛情劇:《拜月記》(關漢卿)、《西廂記》(王實甫)、《倩女離魂》(鄭光祖)、《墻頭馬上》(白樸)。4.簡介《竇娥冤》劇情。楔子:貧寒秀才竇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瑞云,乘機提出索要端云做童養媳。端云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第一折: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為命。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索討銀錢,賽盧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因這救命之恩,張驢兒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第二折:竇娥執意不從。張驢兒在羊肚湯里放了毒藥,想害死蔡婆,強占竇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湯,嗚呼身亡。張驢兒反誣竇娥毒死公公,并威脅竇娥嫁給他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發。竇娥問心無愧,與張驢兒去見官評理。太守桃杌是一個昏官,嚴刑逼供,竇娥堅不屈從。桃杌轉對蔡婆用刑,竇娥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第三折:臨刑時竇娥滿腔悲憤,呼天搶地,奔赴法場,死前發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誓愿.。第四折:竇天章官拜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來到楚州地面。竇娥鬼魂托夢父親,訴說冤情。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殺了張驢兒。竇娥冤情得以伸雪。五.字詞檢測劊子埋怨盜跖錯勘前合后偃哥哥行嗟怨杳無音信瀽罪愆湛湛青天萇弘化碧鄒衍尸骸吞聲忍氣: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杳無音信: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形容失去聯系或沒有方法聯系。負屈銜冤:含冤承受委屈。古陌荒阡:荒郊野外。古代田間小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導學流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根據曲牌和故事情節,將課文劃分為三個故事場景,并概括各個場景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主人公的什么情感?二、共同探究(一)【滾繡球】這支曲子有何藝術特色?(二)竇娥發了三樁誓愿,具體內容是什么?三樁誓愿之間是什么關系?誓愿順序內容引用典故三樁誓愿之間的關系第一樁第二樁第三樁(三)在押赴刑場時,竇娥為何要求走后街?(四)從竇娥的案情中可以看出受害人竇娥是個什么樣的人?三、當堂檢測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盜跖(zhí)

嗟怨(jiē)

臨邛(qiónɡ)

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

銜冤(xián)

衣裘(qiú)湛湛青天(zhān)C.煞尾(shà)

鄒衍(yǎn)

提防(dī)萇弘化碧(chánɡ)D.埋怨(mái)

錯勘(kān)

忤逆(wǔ)古陌荒阡(mò)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萇弘化碧金壁輝煌中西合璧斷壁頹垣B.棉里藏針情意綿綿杳無音信拖沓冗長C.屈打成招委曲求全燕侶鶯儔農圃之疇D.寒喧一番煊赫一時心照不宣大肆渲染3.下列句中加粗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①竇天章自從上朝取應之后,一直杳無音信,直到竇娥含冤被殺后,才再次出現,這也給主人公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悲哀。②我本是要把這本小說當廢品扔掉的,聽說他們需要這本書,我便順水推船地把它送給了他們,他們著實高興了一陣。③困難從來是欺軟怕硬的,只要我們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學的勇氣,任何困難都將為之望而卻步。④現代住房講究采光與通風,但有的裝修卻弄巧成拙,將許多本來光線充足的房間搞得不明不暗,通風效果也大受影響。⑤目前各大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實鮮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評論吸引了大批受眾。⑥在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后,中國兒童文學界不少人彈冠相慶,認為曹文軒此次獲獎,令公眾對兒童文學有了深刻的思考。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4.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①怎不將天地也生(產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憲(刑法,刑律)③錯勘(審問、判斷)賢愚枉(徒然)做天④待我囑咐他幾句話咱(自己)⑤我竇娥向哥哥行(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燒)些紙錢⑦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推薦)⑧官吏每(每每、常常)無心正法⑨斷送(喪失、毀滅)出古陌荒阡⑩兀的(這,與“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婦兒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從現在起到年底,國家大劇院宣布將承辦31場精心策劃的演出。B.這部小說中的“邊緣人”是一個玩世不恭、富有破壞性卻真實坦白的群體,人們面對這類形象時會引起深深的思索。C.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4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出現自去年1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但仍低于相關機構的預測。D.為進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國家對施行已超過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訂,因加大了懲處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嚴”的稱號。6.下列關于元雜劇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折—楔子”是元雜劇最常見的劇本結構形式。“折”是劇本情節的一個自然段落,又是劇曲音樂組織的一個單元。元雜劇往往在全劇之首或折與折之間加上一小段獨立的戲,稱為“楔子”。B.元雜劇以北方音樂為基礎,因此又稱“北雜劇”,采用的是北曲聯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個套曲。C.元雜劇的角色分為旦、末、凈(地位低下的喜劇性人物)、雜(旦、末、凈以外的人物),正旦和正末是元雜劇中的主唱角色。D.“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合稱“元曲四大家”。7.對下列各句所用的表現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運用“興”的手法,引出竇娥對天地的指斥。B.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運用典故,竇娥借古人的故事來表明自己的冤情之深。C.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是竇娥對冤情的訴說。D.要甚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抒發了竇娥的一腔怨氣。8.根據下面兩則材料,給“雜劇”下定義。(不超過50字)雜劇綜合了“唱”“念”“做”等表現手法。它的劇本描寫人物故事則主要通過歌唱和念白。一些優秀劇本的唱詞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現出詩劇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來的戲劇傳統的影響,常有插科打諢,頗富幽默趣味。雜劇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宮調不同的曲子。這四套由一個演員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稱為外末、外旦等,偶爾也唱一二支小令,從來不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