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中國經濟史時空解讀:有思維引領: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經濟政策重農抑商基本結構商業概況水力開發“市”的發展都會崛起耕作方式與生產工具商業經濟手工業經濟基本特點農業經濟土地制度賦稅制度發展特點海禁政策紡織業冶金業陶瓷業主題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和商業經濟重點講解:基本思路:以主題為核心線索,按通史順序,將選修部分融入必修,將考點細化,從考情分析、真題回顧、考點解讀、剖析教材和精準讀背等五個方面全面闡述,以期實現講練讀三結合,最終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掌握,贏得高分。考點01: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考情分析】1-1古代中國的絲織業2021.6·浙江高考·3;2017.11·浙江高考·4;2015.10·浙江高考·2。1-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2020.1·浙江高考·3;2018.4·浙江高考·3。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2022.1·浙江高考·6;2019.4·浙江高考·3;2018.11·浙江高考·4;2018.4·浙江高考·6考點突破:【真題回顧】1-1古代中國的絲織業(2021.6·浙江高考·3)中國是絲的國度,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絲綢文明。至漢,紡織技術已經相當發達。在某漢代考古遺址發現有一件素紗襌衣,重量僅49克。識圖(右為漢代局部示意圖)判斷,該遺址位于A.①B.②
C.③D.④C【真題回顧】1-1古代中國的絲織業
(2017.11·浙江高考·4)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下列項中反映東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國造紙術經絲路傳到歐洲 ②美洲馬鈴薯、玉米傳到歐洲③中國印刷術沿海上絲路傳到日本 ④中國瓷器經絲路遠銷歐洲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B【真題回顧】1-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
(2020.1·浙江高考·3)根據右圖所示判斷,該冶鐵供風形式始于A.戰國B.西漢C.東漢D.元代C【真題回顧】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
(2022.1·浙江高考·6)宋代經濟文化高度發達。有外國學者曾這樣評價十三世紀的中國,“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多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下列關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確的是①宋詞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成就之一②瓷器開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③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實現了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④已出現火藥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種火藥武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
(2015.6·浙江高考·16)“絲綢之路”是古代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被稱為“瓷路”B.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稱中國為“絲國”C.明清政府的嚴格管理限制了絲路商貿繁榮D.15世紀以前的絲路貿易不具有全球化意義【真題回顧】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A
(2022.1·浙江高考·6)宋代經濟文化高度發達。有外國學者曾這樣評價十三世紀的中國,“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多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下列關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確的是①宋詞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成就之一②瓷器開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③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實現了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④已出現火藥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種火藥武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5.6·浙江高考·16)“絲綢之路”是古代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被稱為“瓷路”B.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稱中國為“絲國”C.明清政府的嚴格管理限制了絲路商貿繁榮D.15世紀以前的絲路貿易不具有全球化意義【復習指導】要高度重視既往真題,因為命題者會借鑒和參考從前的真題哦。【真題回顧】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
(2019.4·浙江高考·3)一說“china”的發音源出唐朝時期的昌南(今景德鎮)。唐朝昌南除出產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還有(
)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D時期紡織原料紡織技術紡織規模(地位)新石器時代()和葛,后家蠶絲萌芽(陶紡輪和骨針等器物);人工育蠶和絲織技術
山西夏縣和浙江吳興遺存,使用原料為家蠶絲商周時代
/商代遺物中多次發現()有專門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官員;“()”屬于“國有六職”漢代蠶絲紡織技術相當發達:1、漢代《說文解字》提到花色品種二十余種;2、馬王堆漢墓出土();3、唐宋時代的絨線毯,元明時代的絨錦等沿襲漢代紡織技術漢代華美輕柔的絲織品,經過絲綢之路遠銷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中國因此被稱為“(
)
”素紗禪衣麻玉蠶絲國婦功【考點解讀】1-1古代中國的絲織業黃道婆棉花資本主義時期紡織原料紡織技術紡織規模(地位)唐代
/
/官營紡織業有相當大的規模;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定州何明遠)宋代()傳入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代棉布逐漸成為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元代棉紡織家()對紡織工藝進行革新,創造了新式紡車,推廣傳授“捍、彈、紡、織”等織造技術
/明代
/
/蠶桑、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手工工場和雇傭勞動關系的出現,標志著()萌芽開始產生【考點解讀】1-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一)商周青銅器的鑄造1、規模:出土地點相當廣泛;生產規模相當大2、用途及技藝: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大多作為禮制的象征【考點解讀】1-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1、管理:漢武帝推行鐵業官營制度。2、燃料:使用煤炭;3、供風形式:東漢初,南陽太守杜詩創造水力鼓風裝置水排,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供風形式,發生了什么革命性變化?)(一)名瓷01“唐三彩”(陶器)聞名一時。02唐代制瓷業已經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除越窯的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享有盛名外,邢窯的白瓷(“天下無貴賤通行之”)制作精美,江西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矛齋也可憐”),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03唐代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考點解讀】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二)名窯唐宋以來,各地的瓷窯所產瓷器各具風格。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等名窯以其產品的質量聞名天下。【考點解讀】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考點解讀】1-3唐宋陶瓷業的成就(一)名瓷01“唐三彩”(陶器)聞名一時。02唐代制瓷業已經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除越窯的青瓷享有盛名外,邢窯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03唐代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二)名窯唐宋以來,各地的瓷窯所產瓷器各具風格。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等名窯以其產品的質量聞名天下。(三)名聲(影響)唐宋以來,瓷器成為中國經“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這條對外貿易路線也因此被稱為“瓷路”。【剖析教材】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產品流向: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經營規模:小農經濟和集體經濟。【剖析教材】與絲織業相關的幾部著作《周禮》:“婦功”;《說文解字》:花色品種;《便民圖纂》:采桑圖;《天工開物》:花機圖。【剖析教材】王禎,有哪些事跡?年代:元代;著作:《農書》;發明:木活字;轉輪排字盤。(2021.1·浙江高考·6)我國古代一部著作有《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三部分,書末附有《活字印書法》,系統記錄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贊此書:“文章爾雅,繪畫亦皆工致。”此書作者是A.王禎B.沈括C.畢昇D.葛洪【真題回顧】A【剖析教材】宋應星,有哪些事跡?年代:明代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剖析教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標志及其時間?考點02: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考情分析】2-1“市”在歷代的發展2021.6·浙江高考·6;2021.1·浙江高考·4;2020.7·浙江高考·6;2020.1·浙江高考·5;2019.4·浙江高考·4;2017.4·浙江高考·5;2016.10·浙江高考·5;2016.4·浙江高考·4;2-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2021.1·浙江高考·8;2020.1·浙江高考·5;2016.4·浙江高考·6。考點突破:(2021.6·浙江高考·6)宋代曾規定:“市舶司監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買蕃商雜貨及違禁物色。如違,當重置之法。”據此可知當時A.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B.海外商業運輸發展迅速C.朝廷決定市的設立廢止D.政府規范管理海外貿易【真題回顧】2-1“市”在歷代的發展D
(2021.1·浙江高考·4)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占定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特髻冠子、條線之類”。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
B.商業活動脫離了官吏監管C.“草市”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D.商人地位遠比一般平民優越【真題回顧】2-1“市”在歷代的發展A(2016.10·浙江高考·5)唐代元稹《估客樂》詩云:“經游(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迎客兼說客,多財為勢傾。客心本明黠,聞語已心驚。先問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與主第,點綴無不精。歸來始安坐,富與王者勍(強)。”下列對該詩的解讀,不合理的是(
)A.“長安城”有常設的商業區
B.商人交結長安權貴C.“估客”是財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真題回顧】2-1“市”在歷代的發展D(2021.1·浙江高考·8)有學者認為,以大歷史觀審視,明至清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與文化無疑具有階段性的總匯性質;也必須注意到,這一時期為傳統中國邁入近代社會培植了活性因子,準備了運作機制。下列項中,能體現“活性因子”的有①市民階層的壯大
②君主專制政體的強化③商品經濟的繁榮
④近代民權意識的勃興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真題回顧】2-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A復習指導:【近代“民權”意識】主權在民等思想。(2020.1·浙江高考·5)有學者認為:“在建筑和城市規劃上,兩宋時期更為開放的城市設計導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現。而這相應地促進了本地市場和全國商業的發展”。這種“更為開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現在A.夜市經營實現常態化B.“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C.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吏的監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真題回顧】2-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B
(2016.4·浙江高考·6)明代后期,有學者謂:江南一帶,以前“四民各有定業,百姓安于農畝,無有他志……今去農而改業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這一現象反映了(
)A.士、農、工、商結構被徹底打破 B.自然經濟逐漸瓦解C.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人們的觀念 D.政府放棄抑商政策【真題回顧】2-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C1、秦代: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2、漢代:有專門管理市的機構,管理嚴格;長安有“九市”。3、南北朝:出現民間集市——“草市”。政府設“草市尉”,實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作用顯著。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夜市”比較繁榮。5、宋代:“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成了繁榮的商業街;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員的直接監管;“草市”已經具有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往往“千街錯繡”,“燈火連晝”。【考點解讀】2-1“市”在歷代的發展【考點解讀】2-2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特征史實闡述與農業、手工業發展聯系緊密
/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城市中的市、鄉村中的“草市”、夜市等形成和發展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各朝代都興起不同數量和規模的商業大都市,明清時期,興起了一大批工商業市鎮。對外貿易發達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貨幣種類豐富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人群體活躍明清時期,徽商和晉商出現商人地位低下商業長期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剖析教材】結合所學(2-P17),指出商業經濟在歷代的發展歷程。商代: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唐代:宋元:明清初步發展流通骨貝和銅貝巨商和商業中心商運活躍俞大娘航船(河運);陸路商運發達;客舍、邸店、車坊等輔助性經營場所海外商運發展迅速;“交子”會館;商幫【剖析教材】描繪古代商業繁榮的三張畫作。【剖析教材】結合所學2-P20、21,這些文字,描述的是哪些城鎮?“雄富冠天下”:“市井最盛”:“十萬煙火”、“甲于天下”、“地值寸金”:“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人煙數十里,賈戶數千家”:四大名鎮:揚州東京(汴京;開封)蘇州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漢口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找一找,在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