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5篇_第1頁
小學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5篇_第2頁
小學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5篇_第3頁
小學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5篇_第4頁
小學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小學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5篇

學校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篇1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8×01250.9×0.9

0.35×30.4×0.57×06

5.5÷58.4÷43.6÷3

2、引入新課今日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除法式題。

二、學習新課

1、引入提問:“廣場上每天早晨有很多人在干什么?”〔晨練

“王朋和爺爺也在堅持晨練。

2、出例如2:王朋計劃每周跑5.6千米,他每天應跑多少千米?

〔1〕、同學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題意,列豎式筆算:5.6÷7

0.8

——

7〕5.6

56

——

〔3〕、觀測: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

〔4〕、想一想:在整數(shù)除法中,除到哪一位不夠商1時是怎么處理的?

〔5〕、學習筆算方法

〔6〕、同桌相互說計算過程

〔7〕、小結:當除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比除數(shù)小時,不夠商1該怎么辦?要留意什么問題?〔商的小數(shù)點位置與被除數(shù)小數(shù)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引導同學理解后回答。

“由于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shù)和商的相

同數(shù)位要對齊,只有把小數(shù)點對齊了,相同數(shù)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shù)點要對著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

3、練習:

6.23÷70.54÷614.21÷71.56÷12

4、學習例3:

王朋和爺爺每天堅持晨練,爺爺每天用12分鐘跑1.8千米,王朋每天跑5分鐘,爺爺?shù)穆芩俣仁嵌嗌偾祝?/p>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列式。

〔3〕、嘗試練習〔列豎式筆算〕

〔4〕、指名板演,全班齊練。

〔5〕、集體訂正

〔6〕、明確:假如除到被除數(shù)末尾仍有余數(shù),在余數(shù)后面添0繼續(xù)除,

〔7〕、思索:看看百分位上還有余數(shù)嗎?

講解:當小數(shù)除法除到最末沒有余數(shù)了就叫除盡。

5、練習:

7.56÷86.3÷1472÷15

質疑:在什么狀況下小數(shù)除法中商的最高位上商0?

爭論總結。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各題中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

4.03÷536.4÷270.84÷26

2、解決問題。

〔1〕6個蘋果1.26千克,平均每個蘋果多少千克?

〔2〕小紅買了6個蘋果共用3.12元錢,平均每個蘋果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今日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教材19頁4、5、6題。

學校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篇2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jīng)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徑索,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同學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同學從情境中發(fā)覺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詳細的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再嘗試驗索、查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溝通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末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同學在溝通、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次后教學的,是引導同學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jié)應用課,前面同學已經(jīng)積累了肯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育同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加強同學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控。

教學目標

1.讓同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shù)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同學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同學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轉變運算順次。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育同學仔細觀測、獨立思索、合作溝通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喜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控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蔽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測,爭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體內(nèi)容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一頓營養(yǎng)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分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應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楚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yǎng)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涌現(xiàn)身體不適、簡單衰弱、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認真觀測,你知道了什么?

2.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溝通

〔約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個,已經(jīng)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已烤的〕和〔剩下的〕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需要先求出〔剩下的量〕,再用剩下的數(shù)量除以每次烤的數(shù)量9個,就是要烤的〔次數(shù)〕。

〔3〕嘗試解決,小組溝通。

〔4〕全班溝通,老師板書。

〔90-36〕÷9

=54÷9

=6〔次〕

分步列式: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老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日討論的問題為什么需要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約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假如其中的一個

信息徑直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徑直告知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末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個籠子放幾只”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③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援助說明。

④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45÷5

=9〔米〕

③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學們在做操,假如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會解答嗎?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③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④這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⑤解答正確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假如其中的一個信息徑直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徑直告知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末的問題。

3.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54÷9

=6〔次〕

分步列式: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校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底面的觀測,及摸一摸、畫一畫等體驗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現(xiàn)實有趣的學習情境中,經(jīng)受面從體上剝離下來的過程,提高探究、合作、溝通的意識和技能,進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激發(fā)學習愛好。

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積木假設干,水彩筆、紙張、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釘子板,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假設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作好鋪墊

1.談話:小伙伴們,情愿到王老師家去做客嗎?那今日先參觀一下我的家,這是我家的兒童房。〔課件演示兒童房,最末定格在第16頁例題中積木搭成的物體〕

2.提問:

〔1〕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認真觀測,用到了哪些積木,你能把這些積木按外形分一分嗎?

老師呈現(xiàn)用積木搭成的實物,指定同學在視頻展示臺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別請同學說一說每種外形的名稱。〔三棱柱不要求說出名稱,只要能區(qū)分開來就行〕

3.小結:這些積木按外形可以分成四類。下面一起來重點觀測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評析:用到老師家做客的方式導入,有效地集中了同學的留意力。將課件定格在積木搭成的物體上,不經(jīng)意中呈現(xiàn)了學習內(nèi)容。讓同學查找各種認識的物體并進行分類,有效地喚起已有的知識儲備。在此基礎上,引出重點討論的內(nèi)容,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1.引導:老師為你們每人預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木。請選擇一塊自己喜愛的積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組內(nèi)的小伙伴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外形的積木,摸上去有什么樣的感覺?〔同學自主活動,然后在小組里溝通〕

全班溝通:讓同學拿著積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說一說感受。同學可能說出:長方體的面長長的、平平的;正方體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圓柱的底面圓圓的、平平的,側面是彎彎的。

2.談話:你們能不能想方法把這些平平的面畫下來呢?這里,老師為大家預備了白紙、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請小伙伴先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用什么方法畫下這些面,再分工畫一畫。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想的方法多。

同學小組合作活動,老師巡察,指導同學操作。

同學在畫圖形時,可能涌現(xiàn)以下狀況:

〔1〕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放在紙上,沿著它的邊畫下來,得到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2〕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3〕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紙上,得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全班溝通。結合同學的匯報進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溝通時,著重讓同學演示沿著邊畫長方形、正方形或圓的過程,并讓每一個同學都照樣子畫一畫。展示同學作品時,留意選擇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張貼的位置也不要有規(guī)律〕

3.談話:小伙伴的方法真多呀!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上得到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把這些圖形分一分嗎?〔先讓同學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提問:每一類圖形,分別叫什么名稱呢?〔依據(jù)同學的回答,在每一類圖形下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并揭示課題:認識圖形〕

5.談話: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與這些圖形見面。〔出示試一試〕看,這里有一些不同外形的物體,你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圓嗎?

在同學回答時,指導同學把話說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長方形。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評析:為了讓同學很好地感受面與體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分,老師設計了兩個活動:先讓同學觸摸物體的面并溝通直觀感受,初步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種工具,讓同學自主地把面從體上剝離下來。針對同學的差異,允許同學自主選擇操作工具,思索怎樣操作,并鼓舞同學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發(fā)同學的潛能。通過不同操作方法的溝通,實現(xiàn)解決問題方法的共享,加深對面附著于體的感受。在揭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名稱時,先讓同學分一分,體驗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有外形、大小的不同。】

三、操作鞏固,加深認識

1.圍圖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同學操作。在溝通時,老師出示一個圍錯的正方形,讓同學說出錯誤,體會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

提問:在這樣的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先讓同學說一說,再讓同學試著圍一圍〕

2.畫圖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

同學活動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3.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這里有哪些圖形,假如把這些圖形用顏色分開來,你認為用幾種顏色合適?請小伙伴先用水彩筆給這些圖形涂上顏色,再數(shù)一數(shù)每種圖形有多少個,填在表格里。

?評析:由于同學還不能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特征,因此,很難回答為什么這個圖形是長方形等類似的問題。在教學時,通過圍圖形、畫圖形、給圖形涂色分類等有層次的活動,引導同學逐步體會圖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拓展練習,創(chuàng)新提升

1.用正方體畫正方形。

〔1〕讓同學在一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正方形。

〔2〕提問:比一比畫出的這些正方形,你發(fā)覺了什么?〔讓同學先在小組說一說,再集體溝通〕

2.用長方體畫長方形。

拿出一個長方體,提問:你能用這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嗎?

提問:比一比畫出的這些長方形,你有什么發(fā)覺?

3.說一說:在我家書房的墻上貼有一些圖案,說一說,每個圖案分別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每種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個?〔課件出示用長方形、正方形及圓拼成的圖案〕

4.拼一拼:小伙伴們,你們想用今日認識的圖形拼一些圖案嗎?老師為大家預備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請同學們從信封里拿出來拼一拼,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拼好后,給你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展示溝通:讓同學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介紹作品,并請其他同學說一說用了哪些圖形,分別有幾個。

?評析:讓同學用正方體和長方體畫正方形和長方形,既加深了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又初步滲透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一些特征。讓同學觀賞書房場景中由不同圖形組成的圖案,為下面拼圖案的活動提供了范例。利用學到的平面圖形,發(fā)揮想像,創(chuàng)作出一幅美麗的圖案,有利于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體驗勝利的愉悅,加強對圖形的感受。】

總評

整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參觀老師家兒童房和書房的情境,適合低班級同學的年齡特點,使課堂學習更有趣味。通過在紙上畫、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這些同學喜歡的方式,讓同學經(jīng)受面從體中剝離下來的過程,并通過分一分的方式,引導同學從不同外形、大小的圖形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充分調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閱歷,讓同學主動建構;通過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圖形和給圖形分類等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加深體驗;通過圖案設計活動引導同學敏捷拓展,從制造中提升。

學校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篇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數(shù)學》六班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詳細的情境中,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同學嫻熟掌控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進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shù)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同學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3.體會生活中到處有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培育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同學經(jīng)受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控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同學學會在詳細情景中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日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溝通,在已有閱歷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shù)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精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全都,一般規(guī)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學校數(shù)學課教案范文篇5

教學目標:

1、在詳細情境和活動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