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二輪復習詩歌鑒賞名家專練及答案:杜甫練習_第1頁
2023屆高考二輪復習詩歌鑒賞名家專練及答案:杜甫練習_第2頁
2023屆高考二輪復習詩歌鑒賞名家專練及答案:杜甫練習_第3頁
2023屆高考二輪復習詩歌鑒賞名家專練及答案:杜甫練習_第4頁
2023屆高考二輪復習詩歌鑒賞名家專練及答案:杜甫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高考二輪復習詩歌鑒賞名家專練:杜甫專項練習

一、根據詩歌內容,完成14,15題。

宿江邊閣①

杜甫

暝色②延山徑,高齋次水門③。

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

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注釋】①大歷元年(766)春離開成都的杜甫來到夔州,同年秋寓居

夔州的西閣。江邊閣、高齋,皆指西閣。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門:位于

水門。水門,指瞿塘峽口。

14.下列關于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徑迎接來的一般,賦于

無生命的自然景

物以生趣。

B.頷聯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間薄云停駐的情態,"翻"字,既

寫出了大江日夜

奔流的氣勢,又烘托了詩人孤寂的情懷和難平的心緒,構成幽渺的藝

術境界。

C.頸聯中的"鸛鶴"富有象征意義,是在戰亂中被掠奪、被壓榨的勞

動人民的象征,

在一定程度上喚起讀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聯想。

D.此詩全篇皆用對句,筆力雄健。它既寫景,又寫情,是融景入情、

情景并茂的一首

杰作。

15.細讀全詩,說說作者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情感?(6分)

答案:

14.C(鸛鶴等是專喜捕食魚介類生物的水鳥,白天在水面往來追逐,

搜尋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動;生性貪狠的豺狼,這時又公然出來攫

奪獸畜,爭喧不止。被鸛鶴追飛捕捉的魚介,被豺狼爭喧噬食的獸畜,正

是在戰亂中被掠奪、被壓榨的勞動人民的象征。)

15.詩人通過描繪不眠時的所見所聞,抒發了他關心時事,憂國憂民的

愛國情懷。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花底①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縣,堪留衛王介③車。

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寫此詩時,詩人四十七歲。②潘安,即西晉潘岳,他為河陽

縣令時,令全縣種桃花。③衛玲,西晉人,他長得"風神秀異,乘羊車入

市,見者皆以為玉人”。

14.對這首詩內容及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運用互文與夸張的修辭方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

"蕊"和"須"指的都是花蕊。"萬萼""千蕊"為夸張筆法,寫出花的

繁盛與壯觀。

B.頷聯寫詩人賞花時的天氣情況。面對著可愛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

來,光線像是暮色朦朧,昏暗不明,不知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現了絢

麗朝霞。

C.頸聯運用典故,側面襯托。用潘岳為河陽縣令時令全縣種桃花的典

故,寫花的繁多;用長相"風神秀異"的衛玲停車駐足觀賞,表現花的美

艷無比。

D.尾聯是對全詩的總結。"好顏色"是點睛之筆,概括花朵的特點一

一美麗。"莫作委泥沙”是希望這樣美麗的花朵永久地駐留,不要掉落在

泥沙之中。

1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項頷聯運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寫花。面對著的溫潤可愛的花,

14.BoB

詩人忽然懷疑是暮色朦朧的雨霧沁入花朵,不知為何又覺得像是那絢麗朝

霞飛入其中。

15.①贊美花的美麗。紫萼黃蕊,寫花麗,"行暮雨",寫花潤,"入朝霞"

寫花鮮,"潘安縣"寫花多,"衛珍車"寫花美。詩人濃墨重彩,表現見

花時的驚喜以及對花的贊嘆。②惋惜花的易謝。"莫委泥沙",是不忍見

花的零落,表現詩人的惜花之情。③感嘆韶華已逝,生命易老。詩人時年

四十有七,見花自嘆,感傷人生遲暮。(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

杜甫

東岳云峰起,溶溶滿太虛①。

震雷翻幕燕,驟雨落河魚。

座對賢人酒②,門聽長者車。

相邀愧泥濘,騎馬到階除③。

【注】①太虛:天空。②賢人酒:濁酒。古人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

賢人。③階除:臺階。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的題目表明詩歌包括兩個內容:對雨抒發自己的情懷和邀請許

主簿前來。

B.首聯運用比擬的手法,寫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樣的云層;無邊無際,

遮滿天空。

C.頸聯寫詩人擺好濁酒,側耳傾聽朋友車馬到來的聲音,表現對朋友

到來的企盼之情。

D.頸聯中詩人稱請朋友喝的酒為“賢人酒",暗含著對朋友的贊賞之

情。

15.頷聯中的哪兩個字最富有表現力?請指出并作賞析。(6分)

答案:

14.B

15.最富有表現力的是"翻"和"落"兩個字。(2分)傍晚的燕子

上下翻飛。作者把它想象成是雷震的結果,突出了雷聲之大,頗有氣勢。

(2分)河中的魚沉入水底作者想象成是驟雨降落的結果。突出了驟雨之

猛。(2分)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遣興

杜甫

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

不知死與生,何況道路長。

避寇一分散,饑寒永相望。

豈無柴門歸,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鳥亦有行。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的"憂"字總領全詩,其余各句或敘事或議論,都在抒發詩人

內心的憂傷。

B."何況道路長”是說詩人因為路途迢遙而歸鄉不得,思鄉之情、難

歸之悲溢于言表。

c."豈無”兩句表明詩人雖有家可歸,但因"虎狼”當道而回家無望

的無奈心情。

D.本是通過抒寫詩人自己在亂世中對親情的特殊感受,側面反映當時

殘酷的社會現實。

15.詩的第一句就說:"我今日夜憂。"詩人日夜憂的有哪些呢?請

結合詩句作簡要概括。(6分)

答案:

14.B【解析】B項,錯在"歸鄉不得,思鄉之情、難歸之悲"。兄弟

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謂一道路長"是說兄弟間相距的道路長,并不

是說詩人與家鄉的距離遠。

15.①兄弟分散,無法相見,不知死生。②饑寒交迫,度日艱難。③

天下大亂,盜寇橫行,無法安定地生活。(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首聯"我今日夜優,諸弟各異方"說明憂的原因之一是諸弟

分散。五、六兩句"避寇一分散,饑寒永相望"表明盜寇橫行,詩人兄弟

離散,詩人自己饑寒交迫。"欲出畏虎狼"表明當時天下大亂,虎狼當道。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杜甫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港源②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③。

注:①文翁:西漢廬江舒縣人。曾在成都設學校,入學者免除徭役,

這些措施對當地文化的發展有所促進。②沌海:即麓海灘,舊時是長江三

峽的著名險灘。③仲宣樓:漢末文學家王粲在荊州避難的地方。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開篇寫李劍州,從"高義"和"寥落"生發出熱情歌頌他"能

化俗”的政績和為他的“未封侯"而鳴不平這兩層意思。

B.頷聯用典貼切。文翁政績流傳蜀中,用以比擬李劍州任劍州刺史;未

封侯的李廣,則和李劍州同姓。

C.頸聯虛寫詩人“路經泡顏",見瞿塘風濤之險惡,“天入滄浪”,

見江漢煙波之浩渺。這是他赴荊南途中所經之地。

D.尾聯用"仲宣樓"點出李劍州到了荊南以后的情形。詩人清楚地意

識到李劍州所處的時代和命運,即使到了那里,也還是和當年避難荊州的

王粲一樣,仍然作客依人,托身無所。

15.全詩表達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4.D(D.尾聯用“仲宣樓"點出詩人到了荊南以后的情形。詩人清

楚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命運,即使到了那里,也還是和當年避難荊

州的王粲一樣,仍然作客依人,托身無所。)

15.①表達對李劍州的贊美和感嘆,"高義""化俗"體現贊美,"寥

落""未封侯"體現感嘆;②表達詩人飄零、孤獨之情,頸聯"雙蓬鬢”

與"一釣舟”能體現;③表達了與友人的離別之情,尾聯"更何日"能體

現;④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詩人以李劍州的遭遇暗示自己的懷才

不遇。(每點2分,答對3點滿分)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

胡騎中宵堪北走(1),武陵(1)一曲想南征。

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3)盡生?

(選自《全唐詩》)

【注】①胡騎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晉代名將劉琨奏胡笳退敵之事;胡

騎北走,言胡兵聞笛聲而起鄉思。②武陵:后漢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

《武陵深》,此處借以寄托羈旅漂泊之感。③卻:反倒、反而。

14.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扣題起興,"巧作"兩字寫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統率全篇。

B."律呂"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樂律的器具,此處指笛音。

C.尾聯用反問手法抒發韶光易逝、年華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見景。

D.全詩巧用典故,多方鋪墊,反復渲染,有慷慨悲涼、沉郁頓挫之感。

15.本詩與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

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

請加以比較分析。(6分)

答案:

14.(5分)B(A"統率全篇"理解不當;C尾聯應是抒發思鄉之愁。

D"慷慨",理解不妥)

15.(6分)【示例一】(1)兩詩都用虛實結合手法來寫聽笛感受,

抒發鄉思之愁,以景寫情,化聲為形,意蘊幽遠。(2分)(2)杜詩"秋

山風月""風飄律呂”等句是寫實,而“胡騎北走""武陵南征""楊柳

搖落”等是聯想、想象之景,是虛寫;"月傍關山"虛實相生,既寫月照

關山之景,又是將笛曲《關山月》拆用,虛寫笛聲飄滿關山的幻象,抒發

鄉思之情。(2分)(3)高詩"雪凈胡天""牧馬歸來""月明戍樓""羌

笛飛揚”等句是寫實;"風吹梅花""夜滿關山"為虛寫之景,由笛曲《梅

花落》而聯想、想象梅花落滿關山,借以抒寫鄉愁。(2分)

【示例二】(1)兩詩都用虛實結合手法來寫聽笛感受,抒發鄉思之愁,

善用聯想、想象,景中融情,情中見景。(2分)(2)杜詩緊扣"吹笛”,

由秋山風清月明之時聽聞凄切斷腸的笛聲起筆,依次聯想到“月傍關山"

"胡騎北走""武陵南征""故園楊柳"等景象,將笛曲《關山月》《武

溪深》等化入詩境,抒發感時傷世、羈旅他鄉之愁。(2分)(3)高詩前

二句實寫邊塞寒夜之景;后兩句運用雙關手法,將“梅花落"(笛曲名)

拆用,構成梅花開遍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抒發

戍邊將士的鄉愁。(2分)(指出兩詩虛實結合方面的共性,得2分;能

分別結合杜詩、高詩內容,各舉一例分析,各2分,若只列舉虛與實,而

未加以具體分析,最多得3分)

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夢李白.其二①

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至交。乾元元年(758),

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夢李白》共兩首,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

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此時的杜甫,閑居蜀中。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浮云"二句,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常用的比興手法,

以此喻李白的漂游不定。

B."三夜"兩句從頻夢敘起,是詩人推己及人,從對方設想,體現著

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

c.詩歌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塑造了李白的真實形象,抒

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D.詩人因擔心李白遭遇不測,故語多凄慘,憂思深重,句句發自肺腑,

字字惻惻動人,讀來讓人心碎。

15.清人蒲起龍評論此詩:"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

聲一哭一’請結合情節和

詩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4.(3分)C

15.(6分)參考答案:"告歸"以下六句,以語言、動作、外貌等刻

畫出夢中李白憔悴、匆促、困頓不堪的形象。(2分)詩人通過夢境來緩

解對故人至誠難抒的思念,表達對李白遭遇的由衷同情,抒寫對黑暗社會

的強烈不滿,哀嘆故人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不平遭際的反思。(4分)

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大麥行①

唐杜甫

大麥干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

東至集壁西梁洋,問誰腰鐮胡與羌。

豈無蜀兵三千人,部領辛苦江山長。

安得如鳥有羽翅,托身白云還故鄉。

【注解】①唐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奴剌、黨項、羌攻梁州。

詩人故有此作。②漢桓帝時有童謠:"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

丈夫何在西擊胡。"③集、壁、梁、洋:四個州名,唐屬山南西道。由梁

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鐮:腰間插著鐮刀,指收割。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麥行》與《琵琶行》《燕歌行》文體相同,"行"屬于古體詩

的一種,形式較為自由。

B.一、二兩句,化用童謠,反其意而用之。麥收時節卻無歡樂景象,

反而婦女哭男人逃,設置懸念,引出下文。

C.三、四兩句,先一句說敵寇掠奪范圍之廣,后一句作者呼吁四州軍

民,同仇敵忤,堅決抵抗胡羌入侵。

D.五、六句,前句設問后句回答,江山遠長,雖然調發蜀兵三千,也

只能疲于奔命,難以救護。

15.本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分析。

【答案】14.C15.①哀民生。一二兩句表現出對人民悲慘生活的

同情。②斥邊寇。三四兩句表露了對"胡與羌”的憤慨。③思故鄉。最后

兩句則表現了對故鄉思念。

【解析】

14.試題分析:C項分析三四兩句,第四句是自問自答,又為上文解

疑,一二句所寫的麥收時間農村的凄慘景象原來是由羌胡的入侵造成的。

點睛:詩歌鑒賞的雙選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容、手法和主旨理解

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

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

的作答這類試題。

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的情感賞析類試題,考生要注意結

合詩歌的內容有理有據的賞析情感,①哀民生。一二兩句表現出對人民悲

慘生活的同情。②斥邊寇。三四兩句表露了對“胡與羌”的憤慨。③思故

鄉。最后兩句則表現了對故鄉思念。

九、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4.15題。

落日

杜甫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

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

口卓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

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愁。

注:本詩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所作。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落日在簾鉤"寫出詩人眼中所觸之景,既顯自然巧妙,又不

失雄健之意。

B."溪邊春事幽"不但寫明了時令與環境,更點出了下聯中畫面中的

神韻"幽"。

C.頷聯中"緣"字與"花徑不曾緣客掃"中的"緣"字相同,都是"因

為"之意。

D."飛蟲滿院游"表面寫草堂院中滿是飛蟲,也隱隱地寫出詩人內心

深處的煩憂。

15.F卓"字有兩解:一解通"啄";一解擬鳥鳴聲,音(照zh6。)。

你認為在本詩中取哪種解釋為好?請結合詩歌分析作答。(6分)

答案:

14.(3分)【答案】C緣,沿著。

15.(6分)【答案示例1】通"啄"更好。

(1)詩人寫景抒情,運用動作描寫,使畫面更加靈活

(2)可以形象地描摹出鳥兒爭纏互啄、躁動不安的狀態,

(3)既寫出了春季的生機,又寫出了詩人內心的煩擾。

(6分)【答案示例2】擬鳥鳴聲更好。

(1)詩人寫景抒情,動靜結合

(2)通過描摹飛鳥鳴叫著爭斗而追逐,突出了鳥兒的聒噪吵鬧

(3)既寫出了春季的生機,又寫出了詩人內心的煩擾。

(賦分:詩句解讀2分,技巧分析2分,情感解讀2分)

(另:如果學生從平仄的角度分析(仄仄平平仄),選鳥鳴聲,并解

讀了詩句,6分)

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閃,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折旋隨云。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從正面切題,精心繪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圖,充分顯示了詩人摹

景狀物的筆力。

B.首聯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描寫手法,將雨置于晨曦、樹木的背景中,

富有詩情畫意。

C.尾聯"亭午未全分"照應了首聯的“晨光”,寫出了時間的推移,

暗示了生命的短暫。

D.本詩反映出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力,在寫景狀物中表達了作者對大自

然的熱愛之情。

15、這首詩緊扣一個"小"字來寫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

分)

答案:

14.C(【解析】C項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暫"理解有誤。)

15.①首聯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詩。小雨滴在窗外樹葉上,發出

微小聲音。②頷聯轉寫雨的動態,凸顯晨雨的細膩微小。晨雨只有和著霧

氣變得濕重時才能落到地上。經風一吹晨雨便飄向天空,又化作云霧。③

頸聯寫雨潤物消暑的功用。一"暫"一"輕"仍然是著力刻畫雨"小"。

④尾聯寫濠濠細雨中的麝香山隱隱約約,還是從小上著筆。(回答4點得

6分,少一點扣1分)

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秋風(其二)

杜甫

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

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詩的第一句直陳題目,寫秋風的聲響,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

讓人似感身上寒意,為全詩奠定基調。

B.第二句為詩人遠望所見,逝水滾滾東流,殘日西墮,光線微弱,讓

人頓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傷。

C第三、四兩句寫秋風起天氣清,風中傳來聲聲急促的戌軍練兵之聲,

山高路窄,小徑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詩的前四句重在寫景,詩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見到的,耳中所

聽到的,天地四方,暮景處處,寒冷凄絕。

15.有人說,詩歌的后四句詩人抒發思歸之情,"悲中有樂,樂而更

悲",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4.C【解題思路】C.”風中傳來聲聲急促的戍軍練兵之聲"理解有

誤,"搗練”是搗洗絲絹,意指家中人為遠行人備置寒衣。

15.①最后四句,句句飽含悲情,望月思歸而難歸為悲,掛帆可還鄉

卻不是今夜為悲,他日歸家卻已漂泊一生華發滿頭為悲,奉掛故園池臺不

知是否殘毀為悲。②但悲情中卻有樂筆,"不知明月"句用語俏皮,妒忌

他人團圓美好,淚中含樂;想象早晚有一天會在月夜乘舟歸鄉,會倚靠庭

園舊樹欣然滿足,飽含希望之樂。③后四句寫盡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淚

摻雜的復雜心情。悲情是主調,雖有想象中的歸家之樂,但對照眼前不得

歸的現實處境,讓人更覺不歸的心酸。(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杜甫

大家東征逐子回①,風生洲諸錦帆開。

青青竹筍②迎船出,白白江魚入③饌來。

離別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

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漢書》:“帝召(班昭)入宮,號曰大家。"

東征,班昭隨兒子到陳留赴任時作《東征賦》。逐子,跟隨著兒子。②竹

筍,典出《楚國先賢傳》:"孟宗母好食筍,冬月無之,宗入林中號,筍

為之生。"③江魚,典出《后漢書》:“姜母好飲江水,嗜魚膾,姜夫婦

盡孝,力作魚膾以奉,舍側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輒出雙鯉,以供母

膳。"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暗寫王十五判官奉母歸養之事,呼應標題中“扶待還"三字,

領起下文。

B."風生洲渚錦帆開"實寫歸舟之景,景中融情;"離別不堪無限意"

則是直接抒情。

C.頷聯用疊詞"青青""白白"寫竹筍、江魚之美,抒發了詩人對大

自然的熱爰之情。

D.全詩層次分明,多處用典,增強了內容的厚重性。語言有的含蓄雋

永,有的通俗。

15.本詩的頸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4.Co(C項"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錯誤,這一聯用典,

借以贊美友人王十五對母親的孝養之情。)

15.①詩人自言承受不了無限的離別之意,表達了送別友人王十五判官

時的惜別、留戀;②詩人稱王十五有濟世救時的才干,表達了對堪為濟時

之才的朋友的贊賞和欽敬;③詩人希望有人能力挽艱危的時局,表達了對

艱危時局的憂慮。(答出兩點即可,每點3分)

十三、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①

杜甫

幕府秋風日夜清,澹云疏雨過高城。

葉心朱實看時落,階面青苔先自生。

復有樓臺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

浣花溪里花饒笑,肯信②吾兼吏隱③名。

【注】①本詩寫于廣德二年(764年)。嚴武在擔任劍南節度使時,

保舉杜甫為節度使參謀,在幕府當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隱:鄭欽

吏隱于蟻陂之陽,楊德周日:"晉山濤,吏非吏,隱非隱。公在幕府為吏,

歸草堂為隱,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賢傳》)

14.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緊扣住詩題"院中晚晴",寫錦官城內秋雨初霽,幕府院中風

清氣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靜的氣氛。

B.頷聯寫院內晴后的景象,秋風吹,朱實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過后

更加青綠。看似純為寫景,實則借景抒情。

C.頸聯為遠眺之景,樓臺地勢高聳而暮色漸起,響亮的鐘鼓之聲從遠

處傳來。采用了動靜結合和遠近結合的藝術手法。

D."復有樓臺銜暮景"中的"銜"字,精確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

并未全部籠罩山城時的情景,其妙處令人贊嘆。

15.古人評價"此詩舉束縛蹉跪,無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輕輕結語

云:’浣花溪里花饒笑,肯信吾兼吏隱名。請結合尾聯含義簡要分析

作者的心境。(6分)

14.

【答案】CE

【解析】C."遠近結合”不明顯。

【考點】理解和鑒賞詩歌內容。

15.

【答案】(1)尾聯意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勞碌無功,她肯否

相信我在幕府為吏、回草堂為隱而兼有其名呢?(2)尾聯表現了作者無可

奈何的心境。他在幕府的秋風中懷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籬下而碌碌無

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壓力,對當前處境非常無奈和矛盾。

【解析】從注釋可知詩人當時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尾聯表明詩人想

回到草堂隱居,但限于別人的關照,心情無奈甚至矛盾。

【考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鑒賞作者的思想感情。

十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發周中[注]

[唐]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盡日無村塢。

江風蕭蕭云拂地,山木慘慘天欲雨。

女病妻憂歸意速,秋花錦石誰復數?

別家三月一得書,避地何時免愁苦?

注:此詩作于763年(安史之亂末年)秋冬,杜甫由周中回梓州(今四

川三臺)途中。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5分)

A.首聯二句寫蛇虎為患,人煙稀少,無村落可歇息躲避。

B.頸聯中"秋花錦石"說明作者此時很欣賞兩岸及水中景物。

C.杜甫為避難而流寓異地,輾轉已多年,故有"何時"之嘆。

D.從詩中可知,詩人的女兒病了,自己又流寓異地,其情甚苦。

15.“愁苦”是本詩的詩眼,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愁苦”之情的?

請聯系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14.B(B項"很欣賞兩岸及水中景物"錯誤,后文"誰復數"說明作

者沒有心情欣賞。)

15.①以景襯情,首聯以毒蛇猛虎之景,頷聯以云迷雨暗之景襯托愁苦

之情;②敘事抒情,頸聯敘"女病妻憂"之事,尾聯敘"別家三月一得書"

之事,抒發愁苦之情;③直抒胸臆,尾聯"避地何時免愁苦"直接表達結

束輾轉流浪之愁苦的愿望。(每點2分,語意相近亦可。)

十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

百優集行①

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干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注釋:①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杜甫棲居

成都草堂,生活極其窮困,只有充當幕府,勉強度日。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少年時童心不改,身強體壯,精力充沛,朝氣蓬勃,

以此為下文作襯,看似歡樂,實則蘊含憂傷。

B."倏忽"二字,言時光易逝,轉眼暮年,已是致命之年的詩人年老

體弱,坐臥多而行立少。

C."強將"句寫詩人窮途做客,寄人籬下,但面對主人時卻以笑語相

迎,寫出了他面對困境時的那份堅強和無畏。

D."入門"兩句寫家中之境況不見好轉,室如懸磬,一貧如洗,老夫

老妻,相對無言,臉上同是一片愁容。

15.請結合全詩,概括并分析詩中的“百優"體現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

14.CoC是寫詩人勉強作笑,逢迎主人,而非寫他的堅強和無畏。

15.①年華易逝、人老力衰之憂,詩人將年少的強健和歡樂合金現今

的衰老體弱做對比,不禁憂從中來,而生流年之嘆,蒼老之悲。②生活困

窘,無力維生之憂,詩中后四句詩人家徒四壁,妻兒無依,忍饑挨餓,處

境堪憂。③人生失意,茍且度日之憂,詩人生活無著,只能充當幕僚,為

了生存而強作笑語,逢迎主人。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

崔氏東山草堂①

杜甫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谷口栗,飯煮青泥坊②底芹。

何為西莊王給事③,柴門空閉鎖松筠。

注釋:

①東山:即玉山,又名藍田山。崔氏草堂與王維的藍田輛川別業鄰近。

②白鴉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藍田。

③王給事:指王維。此時王維在朝中任給事中之職,而其輛川別業"柴

門空閉"。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詩是詩人到崔氏東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聞鐘磬之聲,日落時分望見暮歸的漁樵,寧靜祥和。

C.頸聯寫山中日常餐食難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隱居生活的簡樸粗陋。

D.前三聯從所聞、所見、所食等多角度寫山中生活,尾聯發出感慨。

15.杜詩中"柴門空閉鎖松筠”一句和朱慶馀《歸故園》中“柴門無事

日常關"一句都寫到了"柴門關閉"。結合詩句內容,簡析兩詩中這一描

寫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竹徑有時風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于焉已是忘機地,何用將金別買

山。(朱慶馀《歸故園》)

答案:

14.(3分)C

15.(6分)

【答案示例】

①杜甫詩中“柴門空閉”指王維將山園關閉,離開藍田,而赴官場任

職。此句中的"空"字,表達了作者對王維虛置山園、白白辜負清靜美好

生活的不解和遺憾。

②朱慶馀詩中"柴門無事日常關"指作者即使白天也關閉家門,表達

了作者忘記紛擾得失,獨自享受故園生活的閑適和滿足。

【評分標準】

杜詩:王維關閉柴門1分,辜負田園1分,情感答"不解""遺憾"

或"不認同"均可得1分;情感若答出"表達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或

"表達作者對王維歸老田園的規勸"亦可。

朱詩:自己關門1分,獨享1分,閑適或滿足1分。

不結合詩句酌情扣分。意思對即可。

十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后出塞①

杜甫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