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逐字稿這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逐字稿,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逐字稿第1篇【設計思想】“詠史懷古”向來是遷客騷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懷的范式或托古諷今,或嘆逝傷今,或以感懷身世抒寫幽思,或以憑吊先賢激勵后進,或以關注現實達成勸誡,或兼有其類不能自已但無論哪一種“詠懷”,都是一種“憑欄易生追昔夢,回首難掩撫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著對人生、歷史或現實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追索,這些體驗和思考仍有后學者玩味和內化的價值“用典”幾乎是懷古之作的不二法門作品中的“典”承載了豐富的感性和理性意義,“用典”,不僅能凸顯而且能有效地推進和發散作者的體驗和思
2、考分析作品“用典”,對深入領會懷古之作的表現手法和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著重要意義【教學目標】1.借助涵泳詞意,內化作者用世報國情懷,強化學習者責任意識2.依托作品中“用典”與“表情達意”間的關系,窺見京口北固亭懷古豪放詞風一斑【教學方法】預習中成誦,討論中探究,感悟中生成【教學時數】 1課時【教學設計】一、導入“懷”,指心有所感;“古”,指眼前能觸動情懷機關的古跡和與古跡、情懷密切相關的古人古事;“懷古”,即因古而生懷,寄情懷于古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唱道:“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可見,“懷古”實在是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二、析詞作用典結合課前預習,背誦全詞1.從全詞
3、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辭源);結合文本注解思考上片先后有:三國時,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并擊敗北方曹操的軍隊;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在京口起事,大舉北伐,恢復中原并建立政權下片先后有:劉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以北伐建功立業但因草率而致兵敗;漢朝霍去病戰勝匈奴,在狼居胥山舉行封山大禮而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劉義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宮;戰國時,趙國良將廉頗雖老思用2.結合詞題看,作者為什么會想到這六個典故?明確:成詞背景與典故的聯系,為后面分析打基礎與“此時此地”有關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但主戰派一直將“王師北定中原”當做目標,京口
4、作為抗金前線與金人劫掠后的揚州隔江相望典故在空間上與作者此時立足的京口(鎮江)直接有關與“此時此地的作者”有關此時,作者率眾南歸已經三十二年,被投降派排擠而被迫退居江西鄉間也已有十多年,但他從未放棄收復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瀕臨抗金前線的鎮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準備和得當用人而遭當權者疑忌以致降職,為恢復大業一展才略的愿望再次落空此時此地的作者空懷卻又不愿空懷一腔忠貞,報國無門卻又不甘心報國無門典故所及人物及其境遇與作者此時的情感和抱負直接有關正因為以上兩個“有關”,內心沉郁卻又壯懷激烈的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這六個典故3.結合全詞看,這些典故有哪些特點?典故多全詞雙調104字,上片兩處用典,
5、下片四處用典內容有側重上片典故所及側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業的歷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側重“事”與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關的歷史事件感情有側重上片典故側重體現出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側重體現了暗諷、慷慨和悲憤的情結典故有對比成就“風流”的人事和“倉皇北顧”的人事對比,歷史上“舞榭歌臺”的太平景象與佛貍祠如今異族統治下“神鴉社鼓”的貌似太平對比同典分用,相互照應宋文帝敗北與拓跋燾追擊并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宮實為同史,但詞中分用,相互關聯卻又各表一意縱觀全詞,用典較多較靈活,表達的情感豐富而相對集中,并能以一心報國的高尚情懷貫串其中,抒情脈絡完整而清晰4.從表情達意看,詞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討論并從
6、形象描寫或語言形象性入手,化難為易,提取有關“形象”,還原有關“意境”,體味有關“情理”,突破難點典中塑形象“憑誰問”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作疑問,展現了廉頗雖老思用的場面,一位須發皆白、忠心依舊、雄心不已的老將形象躍然紙上;聯系作者際遇,自況以表報國之心的用意不言而喻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典中生意境“江山”既實指京口之江山,也虛指天下之江山;飾以“千古”,置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及其英雄業績于時空的邈遠遼闊之中,既有多嬌江山之美,又含英雄豪邁之氣,兼有感慨今昔之情,終成雄壯開闊之境因典生境,境中隱情,自然而生動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例如,上片表現英雄不再的感慨
7、和對英雄業績的向往之情,下片則表現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憤中的希望雖然有元嘉北伐“倉皇北顧”和佛貍祠“神鴉社鼓”這樣的反面切入,但不難發現和把握詞中情感的流動因情用典,以典蘊情,切合詞人表情達意的.需要,這是本詞用典最主要的特點典中明“理”例如,上片孫權、劉裕的典故,在“京口”情境下暗含了“有準備才能成功”的道理,而下片廉頗思用的典故,暗含了老臣不僅忠心可嘉而且經驗可用的道理最后,所有典故于情于理都落腳于“忠心報國”這一主旨增強感染力以內容特定的典故來表情達意,不僅簡省精練,還可曲盡其妙;同時,用典與形象、意境和情理有機結合,體現了詞的精練性和含蓄性,使詞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統一三、感詞人情懷在前
8、面學習的基礎上,再次背誦全詞進一步理解:1.這首詞包含哪些思想感情?抗金報國的忠義,對英雄人物及其業績的仰慕,對太平與繁華不再的感慨,對草率出兵的暗諷,對人心安于現狀的擔憂,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2.諸多感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主次分明,因果相關,情理交融四、整合1.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重要美學和文藝理論著作人間詞話中語評“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指辛棄疾的詞出自至性真情,能創造闊大的意境,能表現高潔的襟懷和遠大的志向京口北固亭懷古很好地詮釋了王國維的評語2.關注本詞用典質與量兼備、意與境互動、情與理相合的特點五、遷移結合前面分析,第三次背誦全詞1.進一步體會“慷慨憤世的詞家當以辛棄疾為
9、代表”(宛敏灝唐宋詞)的特點2.結合對蘇軾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的學習,在用典的特點和作用兩方面作簡要比較,從詞作意境、作者胸襟方面進一步感受豪放派詞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逐字稿第2篇設計指導思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屬于“歷史的回聲”專題,這一專題的著眼點之一在于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如何借鑒歷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觀景所見,追溯與景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抒發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憤情懷。但是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因為這首詞幾乎全詞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為此,教學這首詞,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印發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
10、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過程中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在誦讀中具體研討用典的用意,從而達到理解詞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教學目標】1、通過文本研習,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和表達上的作用;2、進行誦讀,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渴望建功立業的情懷。3、通過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比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重點難點】1、探討用典的意義;2、指導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詞風。【教學過程】一、預習、復習。1
11、、預習課文 ,對照課文下注釋通讀全詞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詞語。風流: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余韻。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北顧:回頭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2、閱讀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材料在課前一天下發)3、檢查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4、指名學生回答:作者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此設計不僅復習了舊知,還為導入新課作了很好的過渡)明確:赤壁之景,顯得雄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場戰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
12、英雄人物。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登臨赤壁,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東坡自然會生發無限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繼蘇軾后的另一位豪放詞派的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來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設計說明:由剛學過的豪放詞派代表蘇軾的作品引入學習另一位豪放詞派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并能與復習舊知銜接起來。)三、作者與寫作背景。1.請同學說說有關辛棄疾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印發下的有關背景材料回答)2.課件投影,作者與寫作背景。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
13、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的始祖辛維葉,在唐曾任大理寺評事,由隴西狄道遷濟南,故世為濟南人。高祖辛師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賓州司戶參軍。祖父辛贊,因累于族眾,靖康之變時未能隨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為譙縣、開封等地守令。辛棄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隨祖父辛贊生活。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字易安)并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在詞人中,辛棄疾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
14、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堅持主戰,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間已有十多年,被執掌大權的韓侂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
15、,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于抗戰前線。辛初到鎮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侂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設計說明:課件投影作者和寫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意蘊含蓄的典故,并能體會辛棄疾這位愛國詞人的思想抱負。)永遇樂:詞牌名。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始于柳永。又名消息。3.詞牌釋義:題考毛氏【填詞名解】云:“永遇樂歇拍調也。唐 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墻之
16、好。后為仆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自唐之中葉。萬氏【詞律】引晁無咎【消息】注云:“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為越調也。作法本調一百零四字。首、次為四字對句,不用韻,“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為平仄平仄,起仄韻。第四五句亦為四字對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協韻,與解語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異耳。第七八句又屬四字兩句,但不需對偶,而兩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協韻,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結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
17、字不能作仄。(趙師俠作“緩步閬風仙苑”,不足法)后闋起二句,與前闋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協。第四句至第十句,均與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結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詞牌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說明:又名消息
18、,雙調一百零四字,二十二句,首起兩句,第四、五、七、八句均為四字對,前后闋各四仄韻,上去通押。四、教師范讀或播放課件錄音朗誦,疏通文字。(此設計讓學生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豪壯的感情基調。)五、研習課文,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一)課件投影,明確用典。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此設計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二)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你認為每一個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對照注釋、材料分組討
19、論)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祠、廉頗五個典故。(此設計是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以及詞人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來完成教學目標,之所以分步研討,是考慮到這是本詞學習的一個難點,分步研討,層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1.分析研討用孫權、劉義隆典。說說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明確:都是能夠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業績都在京口起步。)找出最能表現詞人對孫權和劉裕充滿情感的詞語、句子,并說說詞人對他們充滿什么感情?(明確:“覓” 、“英雄”、“風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詞語、句子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與向往,慨嘆英雄難覓,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追憶兩位就在京口起
20、步建立豐功偉績的英雄人物,激發起詞人的抗擊金人,收復中原的愛國豪情,同樣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蘊含了什么意思?(明確:諷刺宋室昏聵。)2.分析研討用劉義隆典。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這個典故。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確:借古諷今,告誡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體現自己正確的抗金作戰思想。)3.分析研討用佛貍祠典。“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寫的是什么?(明確:追憶往事,回顧自己的抗金生活。)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明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
21、的憤懣。)4.分析研討用廉頗典。有人說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參考:詞人以廉頗自況,既有渴求他人來問,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沒人來問,抒發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壯志難酬的悲憤。)5.小結。辛棄疾不愧為“用典”高手,用典來借古諷今,用典來抒發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復雜情感,表現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景、典、情融為一體,天衣無縫。六、把握詞人情感,指導誦讀。1.本首詞上下闕各四韻,依次是處、去、住、虎、顧、路、鼓、否八字,朗讀時韻腳要讀得響亮,其后又有稍長停頓。2.誦讀時必須保持豪壯的基調,讀出對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嘆之情,讀出年老但壯心不已的
22、豪情以及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憤懣。尤其是末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讀出詞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觀語或怨語。(此設計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誦讀的要領,并能在誦讀中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從而完成教學目標。)七、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上均為以古喻今。2.
23、不同點: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典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此設計是讓學生通過了解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并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八、板書設計。(二)仰慕英雄 慨嘆難覓孫權、劉裕 報國抱負 諷刺朝廷劉義隆 借古諷今 批評告誡 豪邁激越佛貍祠 今昔對照 隱憂憤懣
24、 深沉悲壯明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廉 頗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逐字稿第3篇一、導入:什么是“典故”?典故的作用是什么?典故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事物。(現代漢語詞典第280頁)即作者用一段故事、寓言、成語等等,來表達一種思想,人生道理等。典故總是蘊涵著很深沉的文化內容,它的背后,常常牽涉著一股深沉的底蘊深情的,或者哀惋的,或者壯烈的,或者凄慘的故事。使用典故必然地將喚起讀詞人與典故蘊涵相應的感情的共鳴,從而更能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感人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這首詞中就用了很多典故,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要想一想,作者運用這些典故表現
25、了怎樣的思想情感!(板書題目、作者)二、誦讀感知,體味風格:.學生齊聲讀一遍。.糾正:()、佛(b誤讀為f)貍祠下。()、封狼居胥,誤讀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動詞,封山,是在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山神,紀念勝利。.教師范讀一遍。三、思考:1、有幾個典故?2、在文中分別是哪一句話?3、它們分別與誰有關?4、請分別用一句簡練而完整的話來概括這些典故!明確: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孫權擊敗曹操,建太平偉業)2寄奴曾住(劉裕)(劉裕北伐收中原,氣勢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劉義隆北伐,因草率而敗北)4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拓拔燾)(拓拔燾擊敗宋文帝)5廉頗老矣
26、,尚能飯否?(廉頗)(廉頗雖老仍不忘國)四:分析典故:1.這首詞的題目“京口北固亭懷古”就告訴我們是詩人在什么地方(京口),做什么(懷古)!那有幾個典故是在京口發生的?作者是怎么把這幾個典故和京口聯系到一起的呢一個是孫仲謀,他在京口建立了吳郡,曾打敗來自北方的曹操的軍隊;一個是寄奴,就是劉裕,他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他在這里起事,最后建立了政權。2.那么作者是怎么把這幾個典故和京口聯系到一起的呢?孫仲謀和寄奴他們兩個具有英雄氣概,這時候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祖國,當年出兵失敗了,然后又想到了自己懷才不遇,得不到重用。于是后面三個典故都聯系起來了。作者是用自己的身世把這些典故聯系起來3.介紹一下作者
27、寫這首詞時的身世經歷?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降,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50騎兵,直闖駐有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渡過準水,到達建康(南京)。渡江之后,他被南宋統治集團排斥,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無處施展。后來,宰相韓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棄疾。但這位裙帶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戰派,以期通過打敗金兵而撈取政治資本,鞏固在
28、朝勢力。精通兵法的辛棄疾深知戰爭決非兒戲,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偵察后,認為戰機未成熟,主張暫時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韓侂胄卻猜疑他,貶他為鎮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鎮江)名樓,登樓可望已屬金國的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可以想像,辛棄疾在京口期間,肯定不止一次登樓,登樓之時,定有幾多感慨存于心中,蓄積起來,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吐之為這首詞。小結:詩歌具有想象和聯想的特點,但必須要注意聯想和想象的輻射點,這些典故的輻射點就是京口這個地點。如果脫離了想象的輻射點,那就叫胡思亂想了。4.“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揚州路” 中的路是當時行政區域的劃分概念,“揚州路”就是揚州行省。揚州和京口這兩個地點又是如何聯系起來的呢?在京口這個地方望見了揚州,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聯想。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一個“望”字就使作品的意境闊大起來!作者沒有局限于這個小小的亭子之上,而是聯想到很多的內容;一個“望”字,使作品有了遠與近的意境,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面!5、描述詩意總結:(上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卻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回想當時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營銷品牌管理
- 中班科學活動《春天的信息》教案設計
- 代人合同協議書范本
- 小院裝修合同協議書
- 比亞迪工廠合同協議書
- 洗浴維修合同協議書
- 絕交協議書合同搞笑
- 員工合同轉移協議書
- 廚師合同及協議書
- 搬運司機合同協議書
- 2024年04月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直屬事業單位2024年公開招考工作人員筆試歷年高頻考題摘選后附答案詳解
- 多圖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第十三講先鋒隊與中華民族獨立解放(1919-1949)根據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傷口造口進修匯報護理
- 口才與演講實訓教程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檔案整理及數字化服務售后服務方案
- 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城市文化)
- 2024年一年級《體育與健康》全冊教案
- 臂叢神經損傷康復護理
- 2023路用熱拌環氧瀝青
- 建筑工程《擬投入本項目的主要施工設備表及試驗檢測儀器設備表》
- 【高中語文】《紅樓夢》+日常生活描寫所表現的文化內涵+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