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直在我們身邊_第1頁
孔子,一直在我們身邊_第2頁
孔子,一直在我們身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孔子,一直在我們身邊孔子游春中相遇【論文摘要】 眾所周知,孔子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的鼻祖, 他和當今從事教育 事業的我們一樣,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而我國當前的教育模式和 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他的教育思想以及理論方法, 我不敢妄談研究, 我只是 想告訴教育工作者無論你支持還是反對, 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理論一直在影 響這我們,所以我說孔子,一直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 。【關鍵字】孔子 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從事傳道、授

2、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上,我所要說的,是 在當前這個思想流派繁多的社會里,無論你對孔子如何評價 , 我們都堅定地認為 他在中國教育歷史上的存在和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他在 70 多年的歲月積累里為當時的社會辦了三件流傳千古的大事。一是提 出“仁”的思想 ; 二是整理詩、書、禮等古籍,編寫過春秋 。三是打 破常規,提出“有教無類”的平民化教學。而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從事教育工作 的教師,今天所要談的就是孔子的教育。一、關于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在孔子之前,實行的是貴族教育,只有封建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接受教育, 一般平民是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的。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打破了 “學在官府”的壟斷,首創

3、私學,這使平民子弟也平等地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孔子倡導“有教無類” ,在論語 ?述而這樣寫道: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 嘗無誨焉。”意思簡單明了:“要送上微薄的十條干肉作為拜師禮, 我沒有不給予 教育的。”在封建社會, 人是被明確的分為三六九等的, 而孔子不管當時的社會將人分 為多少“類”,只要進入他的門下接受教育,他都會歡迎,絕不會接受某一“類” 而拒絕另一“類”,一律平等對待。根據史料記載,孔子的學生來自十多個諸侯 國,大多數是出身貧寒的平民子弟,只有極少數是貴族子弟和商人子弟。 孔子 游春中那個溫文爾雅、深思熟慮,志愿做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顏回,就是一個 住在貧民區, 過著窮苦生活的平民子

4、弟, 然而他卻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還有一 個名叫公西華的平民, 他家中貧困, 甚至需要孔子接濟糧食, 但是孔子也收他為 弟子;還有父為“賤人” ,家無立錐之地的仲弓等等,這些都充分說明,孔子是 不看學生的出身和等級的,來者不拒,平等對待。在貴族子弟才有資格接受教育的封建社會里,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 自然會引起軒然大波。當時的貴族們嘲笑孔子“有教無類”的做法是不分族群, 不分貴賤,使孔門弟子良莠不齊。而子貢反駁說:“君子能夠潔身自好,有道德, 有修養,所以才能在招收弟子時來者不拒, 去者不止。因為君子堅信可以使各種 弟子受到教育。這正如同只有在醫術好的醫生那里,才會有許多病人!”由這

5、個小故事可以看出,在當時實行“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孔 子具有極大的革命勇氣與魄力。二、關于教學理念 因材施教孔子更為獨樹一幟的思想,可謂是“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漫長的歷史 長河中,縱觀古今橫觀中外的教育家中無人能與之相比。一直到今天,我們也在期待著自己能像孔子那樣一一“因材施教”,“點石成金”。在孔子看來因材施教的關鍵在于: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點,也就是我們當前 所說的了解學情,從家庭背景,成長經歷,興趣愛好等方面了解;其次要區分學 生的智力差異,雖然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智力的發育還是有早晚之分的; 第三就 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孔子的教學方法也是我想要談的一個方面。雖然孔

6、子弟 子眾多,但是他在平時的教育中十分注重觀察、 研究每一個學生,對每一位學生 的才能特點、性格特征,都能做到心理都有數。這讓我想到了當代的教育大師一 魏書生,他對學生的教育也可以理解為因材施教吧, 無論什么樣的學生只要到 了他的手里都可以成才,難道不是別有一番理念嗎?孔子所采用的方法有論 語公冶長中的“聽其言而觀其行”,以及論語為政中說道的“視其所 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廢哉,人焉瘦哉?” ,也就是通過觀察,通過與 學生談話進行全面了解學生,我想教育家魏書生也會有同樣的觀點吧?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當下可以歸為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因為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有個體差異性。比如,有人形象思維

7、能力強,有人抽象思維能力強; 有人藝術才能較高,有人具有組織才能;有人耐力強、有韌性,有人外表柔弱, 內心剛強。所以,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性格、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各自 的起點上,循序漸進,直到成為有用之才。而當下盛行的素質教育也是深受“因 材施教”這一理念所啟發的,它所展現出來的成果更是不可小視。當然,“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思想并不是孔子提出來的,根據史料記載“因材施教”這一概念是宋代朱熹在總結孔子教學方法時歸納出來的但是從孔子一生 的教育實踐來看,他確實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運 用于教學過程的教育家。三、關于教學方法一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后,孔

8、子總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 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著名論斷,就是要使學生獲得廣大博深的學問,就必 須依靠學生自覺地思考,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我們來看看孔子游春一課,在文中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去游玩, 巧借司空見慣的河水來誘導弟子進行思考, 孔子的這次活動似是一種偶然,實則 不然。因為文中弟子們提到老師“逢水必觀”,當孔子在全神貫注地凝視泗水時, 弟子們“都用疑惑的眼光望著老師”, 并且“顏回說:老師遇水必觀,其中一 定有道理,能不能講給我們聽聽?此時弟子們已經達到一種“憤”、“悱”的狀態,他們有了疑問,并且想知道,想探究。這就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使 學生處于適度的“憤”

9、和“悱”的狀態,發展學生的求知欲。不難理解,孔子見 時機已到,便引發了一場關于“水是真君子”的談論,弟子們聽后“無不驚訝”, 都沒想到“老師從這司空見慣的河水中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主導性,適時的啟發,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學方法上,注重創 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潛能。 教師啟發后,學生能積極 思維,能舉一反三。正因為弟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了 “真君子”的定義,所以孔子又因勢利導引導子路和顏回樹立正確的人生志向, 引導弟子在言行上做一名“真 君子”。其可謂水到渠成。在這次教學中中,我們看到了孔子沒有去“告訴”弟子,而是引導弟子主動去“發現”,從而達到“

10、自我”,這一啟發式的教學在 我們今天的教學中不也是積極倡導的嗎?在我們當下的大部分的課堂上,老師采取的依舊是填鴨式的教學,不給學生 思考的時間,也不給學生領悟的時間,更談不上去啟發學生。這樣,接受教育變 成了被“告訴”,學生由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的接收,他們成了所謂的接收知識 的容器和聽話機;而教師則完全主宰了課堂,主宰了學生。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和 領會孔子的啟發式教育思想,正確地運用孔子啟發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學生的主 體地位,啟發誘導,讓學生真正自主地學習。另外,孔子還有許多思想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例如“尊師愛生”的思 想,“誨人不倦”的思想,“教學相長”的思想,“循循善誘”的思想,“正人先

11、正 己”的思想等等。四、源遠流長為人師者最為榮耀的不是他的學生都記得他, 都尊崇他,而是這些弟子是否 成為可用之才,在那個社會相對落后的時代,孔子能擁有弟子三千且身通六藝登 堂入室者七十二人,足以看出孔子的影響之大。雖然孔子的教育思想產生于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具有濃厚的剝削階級色 彩,但他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教育 思想和教學方法, 仍然是我國乃至世界教育教學中的寶貴財富, 這些財富隨著歷 史長河從過去走到現在, 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體現, 我相信這些思想會隨著歷史 的長河走向未來。參考文獻】1孔子的教育思想.小教研究(J). 2005 (11).2楊全紅孔子的教育思想對教學改革的啟示山東教育科研(J). 2000 (4).3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